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和碱一、选择题1.下列溶液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稀盐酸B.食盐水C.氨水D.白醋考查目的:酚酞的变色规律。答案:C。解析:应用无色酚酞试液的变色规规律,遇酸性、中性仍为无色,遇碱变红,即可解决该题。2.下列有关于物质的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浓硫酸的腐蚀性B.浓盐酸的挥发性C.浓硫酸的吸水性D.浓盐酸的刺激性气味考查目的:浓盐酸、硫酸的特性。答案:A。解析:浓硫酸的腐蚀性是浓硫酸将其它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的性质,被腐蚀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3.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现用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稀硫酸与过量的锌粒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进行,但又不影响生成气体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A.锈铁钉B.水C.稀盐酸D.食盐晶体考查目的:酸的化学性质。答案:B。解析:铁锈会与稀硫酸反应,使产生的氢气减少。铁钉表面的铁锈反应完后,铁钉也会与算发生反应,对气体生成量再次造成影响。锌粒可与稀盐酸反应使产生的氢气更多。食盐晶体加入后溶解于水中,不与稀硫酸反应,对稀硫酸浓度也没有影响。加入水后,稀硫酸的浓度降低,根据题干,反应速率降低,但不会影响生成气体的总量。4.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硫酸B.二氧化碳C.氨水D.氯化钠考查目的:物质的分类。答案:C。解析:物质分类中硫酸属于酸,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氨水属于碱,氯化钠属于盐。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D.能除去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考查目的:氢氧化钠的性质。答案:C。解析: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使石蕊变蓝。6.(2014年北京)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冷冻剂B.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C.氧气用于气焊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考查目的: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答案:A。解析: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该性质属物理性质,故A选项符合题意;硫酸用于处理碱性废液是利用硫酸可以和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性质,该性质属化学性质,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属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与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石灰,该性质属于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7.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NaClB.CO2C.CaOD.Cu(OH)2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以及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答案:C。解析:无色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成红色,在中性和酸性环境中均不变色。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A不正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变色,故选项B不正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水溶液显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故选项C正确;氢氧化铜虽然属于碱,但它不溶于水,只有溶解后形成碱性溶液才可以使酚酞变红,故选项D不正确。8.下列物质中,()能溶于水或和水反应时能放出大量的热。A.氢氧化钠粉末B.浓盐酸C.氧化铁D.氯化钠晶体考查目的:碱的化学性质。答案:A。解析: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9.小良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试剂稀盐酸食醋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颜色红红绿黄黄绿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A.食醋B.食盐水C.蒸馏水D.草木灰水考查目的: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答案:D。解析:可用显碱性的物质改良酸性土壤。从表中可推断,该花汁遇酸变红、遇碱变绿。草木灰水能使花汁变绿,说明该溶液显碱性。10.向蒸馏水中分别加入下列物之后,溶液的pH大于7的是()。A.二氧化碳B.氧化钙C.醋酸D.食盐考查目的:本题主要考察有关物质与水反应所引起的溶液PH的变化情况。答案:B。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是碱性溶液,pH大于7。二、填空题1.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着容器壁缓缓地倒入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迅速的扩散。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洒到皮肤上,应立即,然后涂上3%~5%的溶液。考查目的:浓硫酸的稀释,以及如何处理溅到衣物和皮肤上的浓硫酸。答案:浓硫酸水热量用大量的的水冲洗碳酸氢钠解析:由于浓硫酸密度比水大,且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因此稀释浓硫酸时,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放出的热量使酸液溅出。处理溅到衣物和皮肤上的浓硫酸,是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目的是使浓硫酸稀释并带走热量。3%~5%的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可中和残余的硫酸。2.(2014年河南)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查目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以及信息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训练。答案:CO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2Al+2NaOH+2H2O=2NaAlO2+3H2↑解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3.氢氧化钙(化学式:),俗称和;白色粉末;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其水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考查目的:氢氧化钙的性质。答案:Ca(OH)2熟石灰消石灰微降低石灰水蓝色红色Ca(OH)2+CO2=CaCO3↓+H2O解析:氢氧化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它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同时澄清石灰水显碱性因此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4.酸碱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带电的粒子;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考查目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答案:氢离子氢氧根离子解析: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共同的氢离子,所以不同的酸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在水溶液中都可以电离出共同的氢氧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碱却有着相似的化学性质。5.如右图所示,小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答案:(1)不正确滴加的稀盐酸过量,酚酞试液也不会变色(2)NaOH+HCl=NaCl+H2O(3)以下方法任写一种均可:①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盐酸过量②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红恰好中和③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④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⑤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有气泡产生盐酸过量⑥取样,加入锌粒等活泼金属无气泡产生恰好中和解析:解答此题有三个关键,一是要明确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情况,滴加的稀盐酸过少,溶液显碱性;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滴加的稀盐酸过多,溶液显酸性。二是要明确酚酞不变色,溶液可能显中性,也有可能显酸性。三是要明确第(3)问中的“另设计一个实验”应在已经知道溶液“要么恰好完全中和,要么盐酸过量”的基础上考虑实验方法。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加工合同样本
- 销售合同变更协议的法律责任
- 钢琴租用合同模板
- 电动伸缩门购买合同样本
- 建筑幕墙玻璃分包协议
- 诚信设备维保服务合同
- 房屋买卖中介权益协议
- 个性化办公用品采购合同
- 企业合同履行坚定保证书
- 物料采购合同文本
- 2024年秋期国家开放大学《0-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大作业及答案
- 2024年就业保障型定向委培合同3篇
- 2024预防流感课件完整版
- 2024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考点提纲
- 人教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综合复习练习卷(含答案)
- 残联内部审计计划方案
- 科学认识天气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2023-2024学年贵州省贵阳市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公共体育(三)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数学新课标研究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解读与探究
- 苏强格命名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