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高中地理必背基础知识点提纲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仪地轴: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北端指向北极星附近。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经线和纬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经度和纬度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基准,向东向西各分180°,向东为东经,用“E”表示;向西为西经,用“W”表示。纬度:以赤道为基准,向南向北各分90°,向北为北纬,用“N”表示;向南为南纬,用“S”表示。地图三要素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方向:一般地图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文字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的特点: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陡崖处除外)。地形部位: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二、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层次: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构成。太阳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活动:包括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等产生影响。地球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地球在体积、质量、密度等方面与其他行星相似。特殊性:存在生命,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呼吸的大气。三、地球的圈层结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部圈层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四、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称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同时大气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是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摩擦力:降低风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六个风带:低纬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季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五、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阴雨等天气。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如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常形成阴雨天气。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常形成晴朗天气。六、气候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在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两侧,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分布在亚洲南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在大陆东岸25°-35°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大陆西岸30°-4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分布在亚洲东部35°-55°之间,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分布在大陆西岸40°-60°之间,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分布在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决定气温的基本格局。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的分布。海陆位置:影响气候的大陆性和海洋性。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如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七、水循环与海水运动水循环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促进地球各圈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塑造地表形态。海水的性质温度:受太阳辐射、洋流等因素影响,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影响因素包括蒸发量、降水量、河流汇入、洋流等,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密度:与温度、盐度和压力有关。海水运动海浪:由风引起,包括风浪、涌浪等。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和海洋污染等产生影响。八、地表形态的塑造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喷出岩)、沉积岩、变质岩。循环过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内外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表或地下深处经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岩层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如喜马拉雅山。断块山:岩体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如华山。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堆积形成,如富士山。河流地貌上游:多峡谷,落差大,水流急,以下蚀作用为主。中游:河道变宽,水流减慢,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河湾。下游:多平原,流速缓慢,堆积作用明显,形成三角洲等。九、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表现: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差异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沿纬线方向更替,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沿经线方向更替,以水分为基础。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十、人口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人口增长模式: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源、自然灾害等)、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等)。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数量、年龄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十一、城市与城市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其分布受经济、社会、历史、行政等因素影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等级: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服务范围越大。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进程: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影响:有利影响(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等)和不利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十二、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特点是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特点是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是典型代表,特点是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市场适应性强。十三、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动力等。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

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工厂近距离聚集,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工业分散: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一些相互协作的工厂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而是分散在不同地区。传统工业区

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

发展条件: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便利的交通,广阔的市场。

衰落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严重等。

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优化环境等。新工业区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大多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的新工业区,美国“硅谷”等。十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连续性好,但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但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但运量小、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