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 寻寻觅觅-1人教试题汇编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 寻寻觅觅-1人教试题汇编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 寻寻觅觅-1人教试题汇编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 寻寻觅觅-1人教试题汇编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4:声声慢 寻寻觅觅-1人教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启用前

2020年03月22日高中语文的高中语文组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春•南岗区校级期末)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派之作,从下列

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

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鹏鹄天•桂花》)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

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菩萨蛮》)

2.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葬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异日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季琴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三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啰(傍晚)都门帐饮不绡(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孥年(年复一年)石秤绕堤沙(茂密如云的林木)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概三箴其口泥淖长吁短叹

B.树阴拭目以待暧昧馨竹难书

C.通牒破釜沉舟皈依前踞后恭

D,竣工计日程功嗔怪瞠目结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不堑无涯,天堑变通途

B.搴差十万人家,爹差错落

C.冷日图将好景,此事件日再议

D.户盈罩绚,遍身举别者

6.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

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7.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

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

8.李清照的词被誉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

9.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

10.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11.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故国神游

C.多情自古伤离别D.多情应笑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B.东篱把酒黄昏后把酒临风,感极而悲

试卷第2页,总8页

者矣

C.怎敢他、晚来风急富可改国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山顶千门次第开

1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

草,。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

1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落优热切耽误迎着

B.梧桐I帼吓胭体便1族

C,兼并球菜缴素兼葭

D.桑甚戡乱镶嵌;堪称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第n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11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5.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

A.急风B.过雁

C.黄花D.梧桐细雨E.江水

16.《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17.“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

A.秋愁

B.故乡之思

C.离别之苦

D.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E.羁旅行役之苦

评卷人得分

=.填空题(共3小题)

18.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

19.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

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

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评卷人得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21.(2017秋•昌平区校级期中)论述类文本阅读

试卷第4页,总8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

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②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

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

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

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③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

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④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

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

“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

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

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

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⑤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

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

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

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

“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

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⑥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

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

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

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

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

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B.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

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

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古琴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前宽后

狭的形状被寓以尊卑之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

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

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

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

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

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

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

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

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可以弹琴。

D.古琴较之其他中国乐器,更能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古琴一张,却可

尽展文人雅士之傲骨风姿。

评卷人得分

试卷第6页,总8页

五.默写(共1小题)

2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

者的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了,又如何包括

得尽、概括得了!

(2)《雨霖铃》中“,”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

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下阕中融情于景,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

是:?、0

评卷人得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共1小题)

23.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反腐败要靠法治,十八大以

后反腐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可见,近阶段反腐工作可以不作为国家工作的重点去

抓,反腐要依靠法制,政府各级官员要自律,不需要进行道德品质修养方面的教化。

腐败问题对国家和社会构成的潜在的威胁已经解除。

①近阶段反腐工作仍然作为国家工作的重点去抓。

②。

③o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试卷笫8页,总8页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2020年03月22日高中语文的高中语文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16春•南岗区校级期末)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派之作,从下列

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

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鹏鹃天•桂花》)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

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菩萨蛮》)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此题考查了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

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

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

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

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

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

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解答】C项诗句中意象为“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都是一些浩大的

景象,气势磅礴,因而是豪放风格。

故选:Co

【点评】如何判断语言风格?

(1)看遣词造句(通俗、简练、明快、直接、朴素等)

(2)看画面色彩(清新、华丽、雄浑等)

(3)看情感意蕴(悲慨、沉郁、豪放、委婉、平淡、深刻等)

2.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弃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

【考点】86:理解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广泛阅读积累,强化对古诗文的记忆,深入理

1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解诗句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②梨花在春天开放。④荷花在夏天开放①写的是秋天的重阳节。③出自姜

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小序中明确记载:“淳熙丙申至日”至日就是冬至,所以

是冬天。

故选:Bo

【点评】理解句子几个注意:

1、对语句的理解也必须建立在对全文的理解之上,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

2、任何内容都为中心服务,因而,我们在做题目时要始终保持一种“中心意识”。

在对句子的理解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作者这样写可能会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表现

什么主旨,所以,作者的情感或主旨就或多或少的成为了答案的一部分。

3、重要句子往往不是很简单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不能把几种方法割裂开

来,结构复杂的句子中的每个分句中还有关键的词语,并且还用了修辞手法,因此

我们要拥有整体意识,要综合运用。

4、把握表达还原的原则:敛去浮华,回归本质。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异日图将好景(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零拳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B.风帘翠幕(挡风的帘子)有二秋桂子(深秋)

C.对长亭峻(傍晚)都门帐饮无筝(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D.此去号年(年复一年)本州绕堤沙(茂密如云的林木)

【考点】31:文言实词.

【分析】此题是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

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解答】A.解释正确。

B.“三秋”指秋季。译文:有秋天的桂子。

C.解释正确。

D.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文实

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概三箴其口泥淖长吁短叹

2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B.树阴拭目以待暧昧馨竹难书

C.通牒破釜沉舟皈依前踞后恭

D.竣工计日程功嗔怪瞠目结舌

【考点】12: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

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解答】A.“三箴其口”中“箴”应改为“缄”;

B.“馨竹难书”中“馨”应改为“罄”;

C.“前踞后恭”中“踞”应改为“倨”;

D.全部正确。

故选:D。

【点评】同音字的三种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

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瞭亮”的“喷”与“撩拨”

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

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

况高考中已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

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

可能性却极大。

例如:“鹊”与“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成“水蒸

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禾堑无涯,下堑变通途

B.参差十万人家,搴差错落

3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C.吊日图将好景,此事尼日再议

D.户盈岑绚,遍身翠缅者

【考点】36:一词多义.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及平时的积累

进行分析。

【解答】A.“天堑”的本义都是指天然壕沟,但实际所指不同:①指钱塘江,②指

长江。

B.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

C.异日:改日,他日。

D.罗绮:借指丝绸衣裳。

故选:Ao

【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

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

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

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6.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B.北宋

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

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D.李清照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故选:D。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

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

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

4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7.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

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

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A.《乐章集》为柳永词全集。

B.李清照的作品集《漱玉词》,漱玉词由济南李清照故居前的漱玉泉得名。

C.《花间集》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编纂的一部词集,也是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

选集,由后蜀人赵崇祚编辑。

D.《稼轩长短句》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集。稼轩是辛弃疾的号。

故选:B«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

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

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8.李清照的词被誉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

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C.李清照的词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

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

故选:Co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5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

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

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9.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识记。学生应在关注生活的基础上,加强分

类识记和积累。

【解答】A.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故选:Ao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

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

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

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

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10.下列诗句诵读时的停顿不恰当的一句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D.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考点】22:语句停顿.

6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分析】考查语句停顿,要准确理解语句含义和结构特点,结合句子准确分析。

【解答】A.“长亭”是“对”的中心词,“晚”强调正是傍晚时分,不能相连,应“长

亭”后断,应为:对/长亭/晚。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

故选:A。

【点评】诗句断句技巧:

(1)停顿在主谓之间

愚公/移山;城/非不高也;

(2)停顿在动词与所带的宾主之间

衔/远山,吞/长江;惜/秦皇汉武;

(3)停顿在发语词和关联词之后

夫/环而攻之;盖/大苏/泛赤壁云;

(4)停顿在诗句的节拍之间

①五言诗的节拍为“23、212、22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②七言诗的节拍为“2221、2212、223”

孤帆/远影/碧空/尽,

乱花/渐欲/迷/人眼,

日啖/荔枝/三百颗,

(5)停顿在语句的倒置处

明月/儿时/有;处/江湖/之远:

(6)停顿在补语前

遂/许先帝/以驱驰;

(7)停顿在承前指代语之后

是/进亦忧,退亦忧;

(8)停顿在古今形同义异的双音词之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可/以一战。

11.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故国神游

C.多情自古伤离别D.多情应笑我

7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考点】37:文言句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

前置句等。

【解答】A.宾语前置句,应为“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国”。译为:不忍回首去想念在

月明中已亡的故国。

B.宾语前置句,应为“神游故国”。译为:神游当年的古战场。

C.状语后置句,应为“自古多情伤别离”。译为: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

悲伤.

D.宾语前置句,应为“应笑我多情”。译为:应笑我多愁善感。

故选:C«

【点评】宾语前置句中的两种类型: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

(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

糜、罔、无、勿。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

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

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

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二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1)良问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2)王日:“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8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莫道不第尊,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第缪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B.东篱胆消黄昏后胆漕临风,感极而悲

者矣

C.怎敢他、晚来风急富可改国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山顶千门次第开

【考点】36:一词多义.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语境及平时的积累

进行分析。

【解答】A.极度悲伤/极度欢乐;

B.均为“端着酒”;

C.抵挡,承受/对等、相当;

D.光景/次序,一个接一个。

故选:B„

【点评】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

象。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

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

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13.下面是李清照的一首词《浣溪沙》,根据词的意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

草,o黄昏疏雨湿秋千。

A.病起萧萧两鬓华B.小院闲窗春已深

C.江梅已过柳生绵D.归鸿声断残云碧

【考点】2F: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考查表达连贯,要通读全词,理解词句含义,紧密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

析。

【解答】根据词牌的特点,此处应与上句对仗,“海燕未来”对“江梅已过”,均为

主谓结构,“人斗草”对“柳生绵”,均为主谓宾结构,排除ABD。

故选:C。

9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点评】可以根据词牌的特点,围绕对仗的具体要求进行比较分析。

1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落优热,期误迈着

B.梧枷便1吓胭体朗族

c.C并城菜续素裴葭

D.桑募戡乱镶嵌;堪称

【考点】11:字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

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

词义、词性进行。

【解答】A.分别读作:zhSn,ch6n,dan,ch6n:

B.分别读作:t6ng,dong,dong,dong;

C.都读作:jian;

D.分别读作:shen.kan,qian,kan«

故选:Co

【点评】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

(1)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

(2)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①注意

从词语含义上区别;②注意从词性上区别;③注意通过书面语与口头语的不同记忆;

④注意记少不记多;⑤记住一下常考的字音。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

体意义以及词语的词性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5.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

A.急风B.过雁

C.黄花D.梧桐细雨E.江水

【考点】4B:课内阅读与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

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解答】残秋景物可以结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筛选得出。

故选:ABCD。

【点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10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

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

“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

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6.《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

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考点】4B:课内阅读与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

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解答】“白描”手法在文中没有体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点

点滴滴”是叠词;“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故选:BCD。

【点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

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

“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

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7.“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

A.秋愁

B.故乡之思

C.离别之苦

D.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E.羁旅行役之苦

【考点】86:理解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广泛阅读积累,强化对古诗文的记忆,深入理

解诗句含义,结合语境准确辨析。

【解答】理解此句引发的作者的情感要结合全词及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变后,

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

11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紧承前句,词人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

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

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

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

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

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这样分析后,我们即可选出答案。

故选:ABCD«

【点评】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方法:

①进行语法分析。复句抓第一层次,整体把握句意,单句抓主干明确陈述对象,抓

枝叶明确内涵。

②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结尾句等)③联系文章的

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④审视题干中的提示语。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8.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

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

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解答】故答案为: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重点字:暖)

【点评】《声声慢》中的名句辑录: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9.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

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考点】4B:课内阅读与赏析.

12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

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解答】结合题目中的“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进行思

考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

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

“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

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20.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

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考点】4B:课内阅读与赏析.

【分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应该认真阅读课文,分析其中的内

容,体悟所表达的情感与内涵。

【解答】题干已经明确“十四个叠字”,所以答案较为明显。

答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点评】《声声慢》,声调上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凄、惨、戚,将息,

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

都是叠韵。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这首词用齿音、舌音特别多,齿音四十一字

(如寻、清、凄、惨、戚等)。舌音十六字。全词九十七字,这两声字却多至五十七

字。尤其到了末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十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看来是特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忧郁恤

恍的心情,这些都是经过惨淡经营的,却绝无雕琢的痕迹,同时用心细腻而笔致奇

横,使人不能不赞叹其艺术手腕的高明。

四.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3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21.(2017秋•昌平区校级期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

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

人所珍视。

②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

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

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

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③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

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④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

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

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

“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

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

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

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

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⑤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

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

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

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

“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

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⑥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

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

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

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

14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选自2011年7月15日中国国学网,有删改)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

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B.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

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

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古琴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前宽后

狭的形状被寓以尊卑之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

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

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

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

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

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

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

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

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可以弹琴。

D.古琴较之其他中国乐器,更能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古琴一张,却可

尽展文人雅士之傲骨风姿。

【考点】49:论述类文本阅读.

15

考点汇编•备战高考

【分析】阅读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对文章内容的主旨是否能正确把握.那么,如何把

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

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

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

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解答】(1)A、“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错误,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

最早的弹弦乐器”.

(2)C、“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错误,原文第六段为

“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3)C、“都不可以弹琴”错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