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满分卷(人教版2019必修2)(原卷版)_第1页
03满分卷(人教版2019必修2)(原卷版)_第2页
03满分卷(人教版2019必修2)(原卷版)_第3页
03满分卷(人教版2019必修2)(原卷版)_第4页
03满分卷(人教版2019必修2)(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度分层·期末卷】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全国通用)满分卷【考试范围:必修二】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在产生雌配子时,A基因能杀死3/5不含该基因的雌配子,但在产生雄配子时不存在此现象。该植株自交,子一代自由传粉获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5:2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Ab:ab=7:2C.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F1中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5/142.某雌雄同株二倍体植物的红花与白花分别由等位基因A、a控制,圆叶与尖叶分别由等位基因B、b控制,已知A、a和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对a为完全显性,B对b为完全显性。现某双杂合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圆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5/9,则可推知该双杂合植株产生(

)A.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致死 B.含a的花粉中有一半致死C.基因型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D.含a的配子中有一半致死3.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位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细胞一定是精原细胞,2为Y染色体B.2、4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相同或等位基因C.1染色体上出现a基因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互换D.该细胞的一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为AaB,则其他三个子细胞基因组成为B、A、A4.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A.基因A、a与B、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该个体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精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C或abcD.该个体与另一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交配,后代基因型比例为

9:3:3:15.两株纯合植株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F1自交后代只有两种表型,即可判断A和a、B和b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若该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且A、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的F1为雌株C.若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比例均为AB:ab:Ab:aB=4:4:1:1,则其自交后代纯合子的比例为17/50D.若该植物AB雌配子致死,让F1接受aabb植株的花粉,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有3种,且比例为1:1:16.下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为伴性遗传。人群中纯合子甲病患者出现的频率约1/6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I3和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C.若Ⅲ3与人群中只患甲病男性结婚,所生正常孩子的概率约为18/49D.若Ⅲ3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应是Ⅱ3、Ⅱ4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7.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的病斑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感染作用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感染烟叶,结果说明其具有感染作用C.c、d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感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HRV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HRV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8.将某动物(染色体数为2n)用32P充分标记后的精子与未标记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基本培养基(无32P)中继续培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个B.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C.第二次有丝分裂中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D.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2n个9.DNA与由之转录得到的RNA可以杂交,图示为某基因与该基因转录得到的RNA杂交模式图,其中A、B、C为非互补序列突出形成的环(R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ssDNA很可能是经过高温变性得到的DNA单链B.A、B、C片段很可能是基因的内含子序列C.RNA的所有碱基都能与DNA碱基配对D.由该RNA得到cDNA与ssDNA杂交后也会出现R环10.lacZ、lacY、lacA是大肠杆菌体内与乳糖代谢有关的三个结构基因(其中lacY编码β半乳糖苷透性酶,可将乳糖运入细胞)。上游的操纵基因(O)对结构基因起着“开关”的作用,直接控制结构基因的表达。图1表示环境中无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关闭”的调节机制;图2表示环境中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打开”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乳糖可与阻遏蛋白结合并改变其构象,导致结构基因无法正常转录B.β半乳糖苷透性酶可能位于细胞膜上,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C.过程①碱基配对方式与②过程不完全相同,参与②过程的氨基酸可被多种tRNA转运D.lacZ、lacY、lacA转录的模板链为β链,转录产生的mRNA上有多个启动子11.下图1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遗传图谱,对Ⅰ1、Ⅰ2、Ⅱ1、Ⅱ2的该单基因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该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电泳条带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个体Ⅱ1与Ⅱ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5/9B.个体II2与一杂合体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C.个体II3是隐性纯合体,有19kb探针杂交条带D.该致病基因可能是由于正常基因碱基对缺失造成的12.某男子的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男子体细胞中染色体为47条,患有三体综合征B.图甲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5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理论上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的概率为1/413.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PD)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0000。图甲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的遗传系谐图,图乙是用特定限制酶酶切PD相关基因后的凝胶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若要判断胎儿III1是否患病,需对其进行性别鉴定C.图甲中III1为PD患者男孩的概率为1/4D.若II4与人群中一位女性色盲婚配,则所生男孩兼患PD和色盲的概率为1/40414.精原细胞中发生臂内倒位(如图)将导致染色体桥和断片的形成,已知有缺失或重复的染色单体产生的配子不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臂内倒位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B.断片由于不含着丝点,分裂末期将游离于主核之外C.染色体桥断裂后只能形成一条正常染色体D.发生该现象的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将有一半以上不可育15.朱鹮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假设在某朱鹮种群中,TT的个体占25%,Tt的个体占50%,tt的个体占25%,若种群中的个体自由交配,且TT的个体无繁殖能力,则子代中基因型为TT、Tt、tt的数量之比为(

)A.3:3:2 B.1:4:4 C.1:2:1 D.1:1:016.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比雌蚕出丝率高且蚕丝质量好。蚕的受精卵颜色由10号常染色体上2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其中同时具有基因A和B的受精卵为黑色,只具有基因A的受精卵为淡黄褐色,只具有基因B的受精卵为杏黄色,不具有基因A和B的受精卵为白色。育种工作者用如图流程选择出甲、乙两个品系,以根据受精卵颜色筛选雄蚕用于生产(减数分裂中具有同源区段的染色体联会,分离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处理1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处理2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甲品系雌蚕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W染色体移向细胞一极,Z染色体和10号染色体移向另一极C.若让乙品系雌蚕与甲品系雄蚕杂交,为提高蚕丝产量应选择杏黄色受精卵进行培育D.若让甲品系雌蚕与乙品系雄蚕杂交,子代受精卵中黑色的均为雄蚕、淡黄褐色的均为雌蚕17.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素分别标记基因型为果蝇(2n=8)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A、a、B基因,再检测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的荧光标记。已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异常分裂,分别检测分裂进行至、、时期的三个细胞中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的数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时期的细胞中可出现3种颜色的6个荧光位点B.与图中时期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细胞核DNA含量较少C.图中时期的细胞中不可能含等位基因D.最终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异常18.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8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只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至少占1/2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不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19.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10)置于不含32P中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8个子细胞,检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只进行有丝分裂,则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在比例≤1/2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所占比例≥1/2C.若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某细胞中有10条染色体且都含32P,则可确定第一次分裂为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了3次有丝分裂20.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品系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父本母本AaBbAabbaaBbaabbF1乙1222乙F11111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二、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21.(10分)蝴蝶的紫翅(M)对黄翅(m)为显性,绿眼(N)对白眼(n)为显性,其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1)两纯合的蝴蝶杂交后代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二代个体中,紫翅与黄翅的个体数比值为3:1,白眼与绿眼的个体数比值为1:3。据此,能否确定控制翅色与眼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说明理由。。(2)研究小组假定控制眼色和翅色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第二,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第三,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①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蝴蝶的基因型有种;若控制翅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则雌性蝴蝶的基因型有种。②现有各种纯合蝴蝶若干可供选,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来鉴别以上三种情况,可选择的杂交组合的表现型是;请写出能支持上述三种情况的预期实验结果。22.(12分)家鸡的短腿和正常腿由等位基因A、a控制,浅色胫和深色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现进行相关交配实验如下图所示,其中实验二是从F1中选出短腿浅胫雌雄个体,进行杂交。不考虑突变和性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型。(2)据实验结果分析,短腿为(显性/隐性)性状,浅胫为(显性/隐性)性状,A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据实验二分析,基因纯合具有致死效应。实验二F2中短腿浅胫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有种,其产生的配子有种。(4)实验一中父本、母本的基因型分别是、,若将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纯合正常腿浅胫雄性的比例是。23.(12分)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传播的宿主。VZV为双链DNA病毒,其入侵并增殖的过程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VZV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细菌具有;VZV侵入宿主细胞后,双链DNA先环化再进行滚环复制。环化可降低其被水解的概率,复制过程中需要为原料。(2)由图1可知,VZV第一次获取的包膜来自;第二次获取的包膜来自。这2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3)由图1可知,细胞自噬参与了VZV在细胞内的过程。为了检测VZV感染细胞后自噬发生的情况,研究团队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了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自噬指标Beclin‐1和LC3BI/Ⅱ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如图2。(免疫印迹的基本原理是抗体与待测目标蛋白结合后显示条带,条带的粗细对应于目标蛋白的量)据图2,中性粒细胞的自噬程度与病毒量的关系是,说明VZV的感染中性细胞发生自噬。(4)研究表明3‐ma能有效抑制VZV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为研究其机制,采用3‐ma提前预处理中性粒细胞后进行病毒感染,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了病毒感染细胞的自噬指标Beclin‐1的变化情况,结果见图3。根据图1和图3说明3‐ma通过而抑制病毒感染。24.(14分)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土著人培育出了具有各种不同颜色的玉米籽粒的品种一黄色、白色、紫色等,并且赋予每种颜色不同的审美和宗教价值。例如,一些部落认为有斑点的玉米籽粒是力量和活力的象征。玉米籽粒的颜色如褐色、斑点等的遗传是不稳定的。(1)种子中的胚乳是由两个极核与一个精子极核形成的。玉米籽粒的颜色与胚乳最外层糊粉层的颜色有关。极核的形成过程如下: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授粉,所得到籽粒胚乳的基因型有种。(2)玉米的第9号染色体上有两对与糊粉层颜色有关的等位基因,CI对C呈显性、Bz对bz呈显性,其中Bz促进糊粉层发育为紫色,bzbz纯合子则促进糊粉层发育为褐色,但CI抑制糊粉层颜色的发生,糊粉层表现为无色。麦克林托克选择CCbzbz的母本与CICIBzBz的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代。①理论上F1代籽粒的颜色为色。②实际的杂交结果中,大部分籽粒的确如此,但同时还发现有一些籽粒在此颜色的背景上出现了褐色斑点。麦克林托克猜想这些杂合体中,在胚乳发育的某个时期CI基因连同一起发生了丢失,导致有些细胞群能够制造褐色色素:如果在胚乳发育早期就发生了丢失,褐色色斑的面积会(“较大”、“较小”)。③麦克林托克提出了关于有关基因丢失机制的解释:9号染色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基因Ds,它是染色体发生断裂的位点,断裂后的CI所在染色体片段丢失的原因是。综上所述,CCbzbz(不含Ds)的母本与CICIBzBzDsDs的父本杂交所得F1代中,发育为褐色细胞群的基因型为,在此过程中细胞发生了变异。(3)麦克林托克随后又发现单独的Ds并不能直接诱导染色体断裂,而是需要另一个因子的帮助,即Ac。Ac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只有在Ac存在的前体条件下,Ds才能发生断裂。更深入的研究发生,Ds不仅能诱导染色体断裂,而且能够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切离,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①Ds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上,涉及键的水解与重建。②基因型为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为基因型CCCBzbzbzDs的胚乳,其糊粉层发育为全褐色,可能的原因是。(4)麦克林托克用Ac/Ds双因子系统(转座元件)解释了玉米9号染色体的遗传不稳定性。在玉米中转座元件是普遍存在的,转座元件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时,它们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或引起,因此这些元件有着非常重要的遗传意义。25.(12分)某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野生型为黑体圆翅。现有2个纯合突变品系,分别为黑体锯翅、灰体圆翅,其中体色由基因A/a控制,翅形由基因B/b控制。为研究突变及其遗传机理,用纯合突变品系和野生型进行了基因测序与杂交实验。回答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