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_第1页
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_第2页
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_第3页
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_第4页
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用清单“做事”让学生家庭劳动成为自觉《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以下简称《劳动课标》)规定的学生劳动实践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劳动教育的实施,要以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为核心目标,通过家庭劳动教育的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的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的多样化等,创新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当下,在学校层面,通过项目式、沉浸式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较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还存在比较随意、盲目、碎片化等现象。作为日常生活劳动管理的有效手段,家庭劳动清单以易操作、较灵活、成效好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的重视。本研究将家庭劳动管理纳入学校整体劳动教育设计体系,采用清单管理的方式,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展开论述,力图为家庭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案例。一、家庭劳动清单的设计家庭劳动清单的设计可按照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划分,目标层级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目标设计的差异性。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学校应依据《劳动课标》中相关学段的目标及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及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对家庭劳动目标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小学低年级处于幼小衔接的过渡期,可以侧重于开展劳动启蒙教育,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需求出发,进行个人生活自理练习,如整理书包、洗红领巾等,同时兼顾简单工具的使用,重在培养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懂得劳动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小学中年级可以侧重于开展劳动合作实践,进行生活技能的练习,如煮米饭、整理沙发等,同时兼顾生活用具的使用,重在初步领悟劳动的意义,能够规范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小学高年级可以侧重于开展服务性劳动,发挥劳动的服务功能,如电器维护、制作家常菜等,重在培植学生对服务性劳动的兴趣,适当参加公益性质的校内外服务劳动,树立劳动责任意识。初中阶段可以侧重于开展家政学习,尝试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思维创新,经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形成正确价值观,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道理,增强劳动的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二)体现关键能力发展的序列性学生的能力水平与生俱来是有差异的,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也多有不同。因此,学校要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实行分类实施策略。在分类实施时,学校应遵循劳动教育的目的性,体现关键能力发展的序列性,有针对性地设计任务清单,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结合《劳动课标》要求,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及学生和学生家庭实际,对学生家庭劳动实践能力目标做了序列性设计(表1),注重凸显地方特色,尤其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要求三年级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术要点,学会洗涤衣物、手缝简单物件等生活事务,以及剪、切、划、折、接插、弧线粘贴等技能。要求五年级学生知道3种以上的生活技能要点,能够参与设计较为简单的图纸,掌握缝补、小泥工、小木工、小金工、简单的烹饪等基本操作技能,自主制作或改装一些实用而美观的创意作品等。到了初中,要求学生要知道6种以上的生活技能要点,运用劳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维修课桌等,并能根据需要从功能、美观、材料、合理性等角度设计制作或改装出一些创意作品。(三)增强实践任务设计的挑战性劳动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的劳动自觉,促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形成优秀的劳动品质,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基础。教师在进行家庭劳动清单内容设计时,要尽可能考虑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学生家庭实际状况,增强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挑战性。例如,五年级的多数学生在学习简单烹饪时,能够完成清单中的凉拌黄瓜、炒土豆丝两个任务即可判定为合格,学有余力、对烹饪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尝试做其他家常菜。因此,在实施《劳动课标》中的“任务群2

烹任与营养”时,教师可结合本校开展家庭劳动的实际设计一份“厨房小当家”劳动清单(表2),通过设计“主”

内容和“自选”内容,在分年级设定不同难度的家庭劳动任务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体现目标的多元化。在任务进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激发其投入持续性劳动的愿望,从而逐步掌握一些日常的烹任技术,感受劳动的光荣和幸福。二、统筹推进家庭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实施(一)把家庭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整体工作家庭劳动清单适用于多维的学习场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劳动清单,学校需要统一谋划,然后进行细化操作与实践。综观各地各校家庭劳动清单的设计,大致包括衣物洗涤、烹饪技术、烘焙技艺、整理收纳、毛线编织、家庭园艺、清洁家居等任务,也有一些学校在此之外根据学校、学生实际设计了一些特色任务群(如“自由智创”任务群),给学生预留了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为把家庭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整体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强化了设计与管理。一是重视年度规划。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对家庭劳动清单“一年一规划”,

保证“一月一主题”,学生一年可以掌握12

种劳动技能,六年就可以掌握72项技能。例如,一月的“年味传承月”、二月的“舌尖美味月”、三月的“种植养护月”等。同时,学校设计了大量劳动任务群,以时间为轴线,根据劳动技能的难易程度,明确每天、每3天、每15天、每20天和每30天需要开展的项目(表3),增强劳动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学校还注重开发家长和社会资源,邀请家委会参与清单内容的设计,邀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家长担任指导教师,并鼓励家长参与学生家庭劳动情况的评价。二是采取“固定+自由”的形式,尽量让学生每周都能学习并掌握一种劳动技能。例如,周一初步尝试,周二精准指导,周三、周四自主练习,周五进行评比,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开展相关的展示活动。随着年级的递增,清单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可以独立完成的,也有需要协同合作的,呈现出多元的样态。例如,开展“整理”任务群的家务劳动,不同的年级可以分配不同的清单,辅以不同的任务来驱动,如整理书包、整理书架、整理床铺、整理衣柜、整理卫生间、整理郊游物品等,各个任务不再是彼此孤立的,有些任务还会分布在多个学段,甚至伴随着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所养成的习惯、习得的技能让学生受益终生。(二)以多样化的活动培植劳动志趣家务劳动应基于学生的求知兴趣,发扬学生的首创、原创、独创等精神,有的需要每天坚持,如整理书桌、喂养小动物等;有的适合每周开展,如烹饪、手工制作等。因此,以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不是短期内一蹴而就的,学校可以以劳动周或劳动月的形式有序开展。家庭劳动清单的落实,一种路径是单项任务的输入与输出,另一种路径是嵌入长周期的主题活动。前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劳动,有可能是被动的;后者的优势在于从学生的成长需要或心理需求出发,在真实学习中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是主动且深度卷入的。在实施家庭劳动清单的过程中,学校应注意劳动内容在不同年级的横向和纵向联结,使其呈现出内在的梯度。以“物品洗涤”任务群为例,在横向的设计中,低年级学生可以从学会洗涤内衣开始,中年级学生可以清洗凉鞋、拖鞋、球鞋,高年级学生可以学习清洁垃圾桶、棉拖鞋、冰箱等。再以“烹饪技术”任务群为例,低、中、高年级劳动内容可在横向上体现出从收拾灶台、制作小菜,到制作早餐,再到与父母合作完成菜品的联动;在纵向上体现出从学会切蔬菜瓜果,到清洗鱼肉等食材,再到制作菜品的学习进阶。除此之外,学校在设计家庭劳动清单时,还可以在“日、周、月”的长短周期中实现学习任务的纵贯横连。例如,一年级在日活动中,可在“新年新气象”板块下设计“

明日把地扫”“早晚刷牙”“叠衣服”等任务,在“新年新技能”板块下设计“餐前摆碗筷”“餐后整理餐桌”等任务;在周活动中,可在“新年新礼物”板块下设计“购买文具”等任务;在月活动中,则可以“小小花匠——水培蔬菜我养护”为主题设计任务群,从而在“日坚持,周提升,月收获”的“组合拳”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三)与主题教学相结合为充分发挥家庭劳动的育人功能,学校可挖掘清单中的综合学习元素,以主题牵引、学科渗透、任务统整的多样化行动路径,促进劳动实践在全学科中有机渗透。同时,还要联动行政科室、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与专题教育、德育活动等领域建立联系,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劳动场景,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劳动体验。这样的劳动清单任务能够全程陪伴学生成长,让学生在“能做事”中涵育劳动素养。家庭劳动清单的内容与劳动主题重合,可以统整实施,促进学生在真实生活中习得劳动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将清单中的“种植”任务巧妙地与“打造阳台小菜园”主题活动相融通,以“如何建造一个种类丰富、搭配合理的阳台小菜园”为挑战性任务,学生通过测量阳台的面积,探究光照对阳台的影响因素等,选择种植蔬菜的种类和所使用器具,设计种植的区域,绘制阳台小菜园规划图。在种植过程中,学生面对蔬菜枯萎、黄叶、病虫害等技术性难题,通过查阅资料、向他人请教、自主反复实践等方法解决了种植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掌握了播种时选购幼苗、收集土壤、正确浇水等劳作技能及搭建支架、固定植株、修剪枝叶等养护技能,养成了定期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懂得了科学种植的重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三、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正向成长(一)实行表现性评价崔允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关键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指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指坚持把事做正确。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正向促进作用。劳动清单的学习评价形态主要是表现性评价。劳动实践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兼具周期性、普适性和渐进性的特点,评价内容基于清单,又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形式可以是有关技能的现场竞赛,也可以是劳动视频、图片的收集整理。例如,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社会生活等任务情境,每日可以用红色小爱心记录坚持天数,并客观地进行星级表现评价。此外,评价还可以和“雏鹰争章”等激励机制挂钩,如每学期的“阳光劳动小能人”可以获取挑战资格,参加“雏鹰争章”活动。这样的评价,旨在让学生在充分而又完整的劳动过程中获得经验知识,涵养劳动情怀。(二)加强思辨性表达在注重表现性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思辨性表达能力的考察,突破清单育人的“最后一公里”。例如,在“蚕的一生”养殖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与记录学生亲历蚕卵、幼虫、蚕蛹、成虫等阶段的生长情况,达到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关注养蚕到关注生命本身,从蚕卵到蚕卵的往复认识到生命的循环,从蚕丝的加工与制作感悟生命的意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以蚕为鉴,迁移到生命教育,从儿童哲学的角度规划自己的生命“四度”,即高度(影响力)、深度(知识)、宽度(人生阅历)、温度(对生命热爱),学生以象限图、思维导图等形式表达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在劳作中积极撰写劳动日记,制作劳动实践手册,争当“阳光劳动小能人”。(三)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评价不是为了排行榜,评价有它的一个基本功能——反馈。学生学习的程度与意义的评价主要由学习者自己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从劳动参与、劳动技能、劳动收获(用一两句话简单写一写)三个方面展开。其中,劳动参与分为“偶尔参与”“经常参与”“每天参与”三种情况,劳动技能分为“基本掌握”“熟练掌握”“展示分享”三个等级,并附上家长的整体评价。劳动周的写实记录评价主要从展示的主题、技能、形式、时间、准备(材料清单)、结果、反思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情境浸润、知识分享、实践创造、反思改进中锻造劳动思维品质。校园或班级的劳动区(角)也可以设计劳动知识、故事、群像、成果的展示反馈学习中心,在日常实践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呈现形式可以是海报、文字、图片、心愿卡等。在评价过程中,还要发挥家庭的阵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