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_第1页
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_第2页
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_第3页
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_第4页
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4CJJUDCCJ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CJJ/T×-20××备案号J×-20××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renchlesstreatmentofroaddeepdiseases20××-××-××发布2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renchlesstreatmentofroaddeepdiseasesCJJ/T***-20**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年×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程。本规程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检测;5设计;6施工;7质量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日常管理,由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地址:郑州市文化路120号;邮政编码:450002)。本规程主编单位: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河南万里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大学河南省大道路业有限公司河南瑞航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参加单位:北京华灵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王复明张红春黄延铮王辉毋存粮杨东刘澜波徐琦李煜焱刘嵩钟燕辉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TOC\o"1-2"\u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33材料 43.1一般规定 43.2聚氨酯 43.3改性环氧树酯 53.4高强聚合物 63.5水泥 73.6石料 84检测 104.1一般规定 104.2检测仪器 104.3病害分布检测 114.4病害层位检测 114.5病害工程量检测 114.6病害严重程度判断 115设计 135.1一般规定 135.2裂缝处治 145.3唧浆处治 155.4松散处治 165.5涌水处治 165.6脱空处治 175.7沉陷处治 195.8路基强度不足处治 206施工 226.1一般规定 226.2施工准备 226.3裂缝处治 226.4唧浆处治 256.5松散处治 296.6涌水处治 306.7脱空处治 336.8沉陷处治 366.9路基强度不足处治 387质量验收 417.1一般规定 417.2裂缝处治 417.3唧浆处治 427.4松散处治 437.5涌水处治 437.6脱空处治 447.7沉陷处治 457.8路基强度不足处治 45附录A非水反应聚氨酯聚合物渗透性能测试方法 47附录B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检测记录表 49附录C道路深层病害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方法 57附录D道路深层病害等级评定表 62附录E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施工记录表 63附录F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施工质量鉴定办法 65本规程用词说明 73引用标准名录 74条文说明 75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s…………..………….…22.1Terms……………………………22.2Symbols….…….……………….…………33Material…………………..……………..…………43.1GeneralRequirements…………………..43.2Polyurethane………….…….43.3Modifiedepoxylite………………………….53.4Highstrengthpolymer……………………63.5Cement……………………….………………73.6Aggregate………….…..……84Detection……………….………104.1GeneralRequirements…………………104.2Detectinginstrument………………..………………….104.3Diseasedistributiondetection………………….…….114.4Diseaseslayerdetection……….…………………..….114.5Diseaseengineeringquantitydetection………….……………….114.6Diseaseseverityjudgment…………….115Design…………….…….………135.1GeneralRequirements…………………135.2Cracktreatment………….……………….145.3Slurrysquirttreatment…………….……155.4Loosetreatment…………..………………165.5Watergushingtreatment………………165.6Cavitytreatment………….………………175.7Settlementtreatment……………………195.8Insufficientofsubgradestrengthtreatment…………….………206Construction……………………226.1GeneralRequirements…………………226.2ConstructionPreparing…………………226.3Cracktreatment………….……………….226.4Slurrysquirttreatment…………….……256.5Loosetreatment…………..………………296.6Watergushingtreatment………………306.7Cavitytreatment………….………………336.8Settlementtreatment……………………366.9Insufficientofsubgradestrengthtreatment…………….………387QualityAcceptance…………417.1GeneralRequirements……………………….…………417.2Cracktreatment………….……………….417.3Slurrysquirttreatment…………….……427.4Loosetreatment…………..………………437.5Watergushingtreatment………………437.6Cavitytreatment………….………………447.7Settlementtreatment……………………457.8Insufficientofsubgradestrengthtreatment…………….………45AppendixATestMethodforPermeabilityofNon-aqueousPolyurethanePolymer……………….………..47AppendixBConstructionRecordSheetofRoadDeepDiseasesTrenchlessTreatment………………………..49AppendixCNondestructiveTestingMethodforRoadDeepDiseases………..57AppendixDClassEvaluationSheetofRoadDeepDiseases……..62AppendixEConstructionRecordSheetofRoadDeepDiseasesTrenchlessTreatment……………….……..63AppendixFConstructionQualityAppraisalWayofRoadDeepDiseasesTrenchlessTreatment……………..……………….……..6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s………………73ListofQuotedStandard…………………..7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751总则1.0.1为规范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的检测、设计、施工和质量验收,统一设计技术要求、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提高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道路的裂缝、唧浆、松散、涌水、脱空、沉陷、路基强度不足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的检测、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1.0.3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的设计应突出非开挖,并考虑社会、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遵循和体现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设计原则。1.0.4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的检测、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深层病害deepdiseases发生在道路表面层以下的病害,如反射裂缝、松散、唧浆、涌水、脱空、沉陷、路基强度不足、路基滑移等。2.1.2非开挖处治trenchlesstreatment采用微创工艺处治道路深层病害的方式,微创面积应不大于病害总面积的10%。2.1.3高分子聚合物注浆highpolymergrouting采用先打微孔然后灌注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处治道路深层病害方式。2.1.4裂缝全深度处治cracksf通过无损检测设备对裂缝的位置、宽度、深度、走向进行检测分析,使用专用的设备将裂缝处治材料从裂缝底部向上填充裂缝空隙,从而将因裂缝断开的路面有效连接为一个整体,对路面裂缝进行结构性修复的一种裂缝处治方式。2.1.5CGMTcementgravelmixingtrenchless通过对路基填料置换挤密、吸收降低水分等作用,形成复合路基、降低路基的含水量,提高路基整体强度的一种路基深层病害处治方式。2.1.6无损检测n采用射线波等无破损方法检测道路深层病害的一种检测方式。2.1.7注浆装备groutingequipment用于高聚物注浆施工的施工机械、检测仪器及辅助设备的总称。2.1.8双组份高分子材料two-componenth两组液态高聚物预聚体材料混合后能迅速硬化形成强度的高分子材料的总称。2.1.9微孔smallhole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时使用电钻成孔的直径小于20mm的处治材料输送孔。2.1.10大孔bighole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时使用钻孔机成孔的直径小于200mm的处治材料输送孔。2.2符号CGMT—干拌水泥碎石桩;FWD—落锤式弯沉仪;GPR—探地雷达;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SSI—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3材料3.1一般规定3.1.1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宜使用液态双组份高分子材料。3.1.2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使用的材料标签信息应清晰,并应有检验合格标识。3.2聚氨酯3.2.1道路的松散、唧浆、涌水、脱空、沉陷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时宜选用液态双组份聚氨酯材料,液态双组份聚氨酯材料不得与环境外界水发生化学反应,液态双组份聚氨酯合成后形成的聚合物应为闭孔系统。3.2.2双组份聚氨酯材料的A、B组份的技术要求应分别满足表3.2.2-1、表3.2.2-2的规定,A、B组份合成后形成的聚合物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2.2-3的规定。表3.2.2-1聚氨酯材料A组份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外观--棕色液体目视粘度(25Pa.s≤0.6GB/T12009.3比重(25℃g/cm31.22~1.25GB/T4472-NCO含量%30.2~32.0GB12009.4酸度(以HCI计)%≤0.05GB12009.5水解氯含量%≤0.2GB12009.2表3.2.2-2聚氨酯材料B组份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粘度(25℃Pa.s≤1GB/T22314比重(25℃g/cm31.0~1.2GB/T15223外观--油状液体目视表3.2.2-3聚氨酯材料聚合物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自由泡密度g/cm350±5GB/T6343膨胀率%100~2000GB/T50123环保性--不对水质造成污染--反应开始时间(25℃S10±5JT/T280反应结束时间(25℃S50±20JT/T280抗拉强度(25℃MPa≥0.4GB/T1039GB/T1040抗压强度MPa≥0.6GB/T1039GB/T8813弯曲强度MPa≥0.25GB/T1039GB8812起渗压力MPa≥0.2附录A最大膨胀力MPa≥4.83GB/T50123耐化学腐蚀--良好GB/T115473.3改性环氧树酯3.3.1道路的裂缝病害非开挖全深度处治时宜选用液态双组份改性环氧树酯材料。3.3.2双组份改性环氧树酯材料的A、B组份的技术要求应分别满足表3.3.2-1、表3.3.2-2的规定,A、B组份合成后形成的聚合物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3.2-3的规定。表3.3.2-1改性环氧树酯材料A组份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环氧当量g/ml260~290GB/T4612粘度(25℃)Pa.s≤0.1GB/T22314含水量%≤1GB/T1034比重(25℃g/cm31.05~1.20GB/T15223外观--均匀目视表3.3.2-2改性环氧树酯材料B组份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粘度(25℃)Pa.s≤0.1GB/T22314含水量%≤0.5GB/T1034比重(25℃g/cm31.1~1.2GB/T15223颜色--半透明目视表3.3.2-3聚合物技术要求检测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粘度Pa.s≤1GB/T22314粘度增至50Pa.s的时间(20℃)h≤0.5固化时间(25℃)h≤4JT/T280抗拉强度(25℃)MPa≥6GB/T1040粘接强度(25℃)MPa≥2JG/T24剪切强度(25℃)MPa≥2GB/T712460℃保温200h%≥7560℃保温200h%≥75JG/T24断裂伸长率%≥20GB/T1040压缩率%≥20GB/T8813耐化学腐蚀--不溶解于化学药品GB/T13353阻燃性--空气中难燃GB/T24063.4高强聚合物3.4.1道路半刚性基层的松散、唧浆、脱空、沉陷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时可选用单组份高强聚合物材料,也可选用双组份高强聚合物材料。3.4.2单组份高强聚合物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4.2的规定。表3.4.2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密度g/cm3≥1.2GB/T6750标准稠度用水量%5~20GB/T1346凝结时间初凝min≥50GB/T1346终凝min≤90流动性m≥30GB/T1346抗折强度2hMPa≥2.5GB/T176713hMPa≥5.0抗压强度2hMPa≥153hMPa≥2024hMPa≥403.5水泥3.5.1CGMT宜选用4253.5.2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5.2的规定。表3.5.2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试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铝酸三钙%≤7GB/T176铁铝酸四钙%≥15游离氧化钙%≤1氧化镁%≤5三氧化硫%≤3.5烧失量%≤3安定性(沸煮法)合格GB/T1346细度(80μm)%≤10GB/T1345凝结时间初凝min≥45GB/T1346终凝min≤180抗压强度3dMPa≥11GB/T1767128dMPa≥32.53.6石料3.6.1CGMT宜选用级配碎石,级配碎石由粗集料和细集料混合而成。3.6.2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集料应选用表面清洁、干糙、无风化、无杂质、富有棱角、质地坚硬、颗粒成立方体而少针片形的碎石,宜使用反击式石料破碎机械加工。粗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6.2-1的规定。表3.6.2-1粗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压碎值%≤30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35T0317表观相对密度--≥2.45T0304吸水率%≤3.0T0304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20T0312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1.0T0310软石含量%≤5T0320坚固性%≤12T0314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执行。2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3.6.2-2的规定生产和使用。表3.6.2-2粗集料规格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01613.29.54.752.36S810~2510090~10050~6530~4515~300~10S910~2010090~10055~7025~400~15S1010~1510090~1000~15S125~1010090~1000~15S143~510090~1000~153.6.3细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适当的颗粒级配。细集料技术要求应满足表3.6.3-1的规定。表3.6.3-1细集料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2.45T0328坚固性(>0.3mm部分)%≤12T0340含泥量(<0.075mm的含量)%≤5T0333砂当量%≥65T0334亚甲蓝值g/kg≤10T0349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注:表中试验方法按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的规定执行。细集料的粒径规格应按表3.6.3-2的规定生产和使用。表3.6.3-2细集料规格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9.54.752.361.180.60.30.150.0750~310080~10050~8000000~510080~9055~65000003.6.4级配碎石的级配应满足表3.6.4的规定。表3.6.4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通过下列方孔筛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9.54.752.360.60.075级配范围10090~10077~8546~5828~3820~2800

4检测4.1一般规定4.1.1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设计时应进行无损检测,并形成附录B检测报告。施工前应通过无损检测对设计进行验证,施工中应通过无损检测按规定检测施工质量,施工结束后应通过无损检测及时进行质量验收。4.1.2探地雷达检测方法见附录C。4.1.3检测开始时应根据现场实际验证无损检测结果是否可靠,检测中应按要求及时验证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4.1.4无损检测内容应包括病害分布检测、病害层位检测、病害工程量检测及病害严重程度判断等。4.1.5检测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方法、采用的仪器和设备、工作参数、测点(线)布置、工程量、检测数量、抽验地段、检测结果、原始数据、资料处理方法和解释结果、检测结论。4.1.6应使用专用的道路深层病害分析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原始数据处理前应回放检验,数据记录应完整、信号清晰,里程标记准确。不合格的原始数据不得进行处理与解释。4.1.7应根据病害情况合理布设测线位置。4.2检测仪器4.2.1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检测应使用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地震仪、超声仪等无损检测仪器。4.2.2对于道路深层病害距路面深度不大于5m的路段宜采用GPR检测,大于5m的路段宜采用地震仪检测。4.2.3无损检测仪器应配套,探地雷达仪应配备不同频率的天线,地震仪、超声波仪发射装置应能发射不同频率的震波和声波等。4.2.4探地雷达仪测量参数应包括天线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等;地震仪测量参数应包括测道数、排列方式、道间距、偏移距、激发方式、采样间隔、记录长度等;超声仪测量参数应包括频率范围、最高采样间隔、量程、记录长度等。4.2.5无损检测仪器应定期标定。4.3病害分布检测4.3.1病害分布检测应重点检测道路深层病害的平面分布情况,包括病害平面分布、病害深度分布、单处病害面积、病害面积、病害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等。4.3.2检测结束后应统计病害分布检测结果,制出病害分布表。4.3.3应根据病害分布检测结果绘出病害分布平面图。4.4病害层位检测4.4.1病害层位检测应重点对道路深层病害进行竖向定位,包括病害所处的层位、病害的三维坐标等。4.4.2应统计病害位置检测结果,制出病害位置三维坐标表。4.4.3应根据病害分布检测结果绘出病害位置三维图。4.5病害工程量检测4.5.1病害工程量检测应包括单点病害工程量、整个处治段落单种病害工程量及整个处治段落总的病害工程量。4.5.2应根据病害工程量检测结果,制出病害工程量表。4.6病害严重程度判断4.6.1应逐个判断每处深层病害的严重程度和整个检测段落深层病害的严重程度。4.6.2应统计病害严重程度检测结果,对不同等级的深层病害应按本规程附录D进行分类,并制出病害严重程度统计表。

5设计5.1一般规定5.1.1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应进行施工设计。设计前应对道路的路况及深层病害进行无损检测,统计病害的分布、位置、工程量,并判断病害的严重程度,并应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决定要处治的深层病害。5.1.2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设计应细化到每处病害,裂缝处治应细化到每条裂缝。5.1.3施工图应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资料,包括项目概况、地质气候条件、路面结构类型、通车年限、车流量、交通组成、历史检测资料、养护历史等。2路况检测资料,包括:PCI、弯沉、PSSI。3深层病害检测资料,包括病害的分布、病害位置、病害工程量及病害严重程度等。4拟处治深层病害汇总,包括拟处治深层病害的分布、位置、工程量等。5处治方案。6钻孔的直径、位置、深度、斜度、间距等。7输送管直径、长度。8处治材料、封孔材料。9处治设备及施工参数。10表面封堵。11总材料用量、每个孔的材料注入量。12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13质量控制及竣(交)工验收。5.1.4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方案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道路的深层裂缝病害非开挖处治宜选用裂缝全深度处治方案。2道路的松散、唧浆、涌水、脱空、沉陷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宜选用高聚物注浆方案。3道路半刚性基层的松散、唧浆、脱空、沉陷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可选用高强聚合物注浆方案。4道路路基强度不足、路基滑移等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宜选用CGMT方案。5.1.5道路深层病害非开挖处治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下管网、管线的分布,避免对地下管网、管线造成破坏。5.2裂缝处治5.2.1裂缝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裂缝逐条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条裂缝的位置、深度、宽度、走向等指标,并检测裂缝附近是否有因裂缝产生的唧泥、脱空、沉陷等次生病害。5.2.2应根据裂缝病害检测结果,选择裂缝处治材料、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5.2.3微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微孔的直径应由裂缝处治材料决定,双组份改性环氧树酯作为裂缝处治材料时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双组份改性环氧树酯中加入骨料时微孔的直径宜为18mm~22mm。2微孔的位置、深度、斜度应由裂缝的上、下方向的走向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与裂缝的最下部重合。当裂缝附近有因裂缝产生的唧泥、脱空、沉陷等次生病害时,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唧泥、脱空、沉陷位置的底部,或微孔穿过次生病害部位。3微孔沿裂缝布置,微孔的间距应由裂缝的宽度决定,0mm~5mm的裂缝微孔间距宜为0.5m,大于5mm的裂缝微孔间距宜为0.8m~1.0m。当裂缝附近有因裂缝产生的唧泥、脱空、沉陷等次生病害时,应在裂缝两侧次生病害范围内增加两排微孔,微孔间距宜为0.4m~0.6m。5.2.4裂缝宽度小于5mm时,宜选用双组份改性环氧树酯材料作为裂缝处治材料;也可选用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作为裂缝处治材料,其膨胀率不应大于120%。裂缝宽度大于5mm时裂缝处治材料中可加入骨料。5.2.5双组份改性环氧树脂作为裂缝处治材料时宜选用常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双组份改性环氧树脂中加入骨料时宜选用高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5.2.6表面封堵宜选择透明胶带等透明材料。5.2.7应计算出每个微孔的材料注入量。注入量应根据裂缝宽度和微孔的间距,通过计算裂缝空隙的容积得到。5.3唧浆处治5.3.1唧浆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唧泥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唧泥病害的位置、深度、面积、空隙体积等指标。5.3.2微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作为唧浆处治材料时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2微孔的深度应由唧浆病害的层位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唧浆病害的底部。3微孔应以唧浆点为中心孔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两个微孔间的距离宜为0.4m~0.6m。5.3.3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应由唧浆病害的空隙体积决定,宜为300%~500%。5.3.4唧浆处治宜选用成套的注浆装备,主要设备应有落锤式弯沉仪、探地雷达、牵引车、集成式高聚物注浆车、发电机、空压机、配比仪、冲击钻、取芯钻、注射枪、供料桶等。5.3.5使用高强聚合物材料时,注浆量应为病害的空隙或空腔体积;使用双组份高聚物材料时,注浆量应根据病害的空隙或空腔体积决定,注浆量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5.3.5-1)(5.3.5-2)式中:—总注浆量;—病害的空隙或空腔体积;—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单个微孔的注浆量;—微孔数量。5.4松散处治5.4.1松散病害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松散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松散病害的位置、深度、面积、空隙体积等指标。5.4.2微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作为松散处治材料时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2微孔的深度由松散病害的层位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松散病害的底部。3以松散病害的中心点为微孔中心点,向外散开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两个微孔间的距离宜为0.3m~0.5m。5.4.3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由松散病害的空隙体积决定,宜为200%~300%。5.4.4松散处治施工设备应符合本规程5.3.4的规定。5.4.5注浆量计算应符合本规程5.3.5的规定。5.5涌水处治5.5.1当发生涌水病害位置的附近地质情况较好且涌水造成的冲刷体积不大于0.5m3时宜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进行处治;当发生涌水病害位置的附近处于软弱土层、流沙、地下暗河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或涌水造成的冲刷体积大于0.5m3时宜采用高聚物注浆与高聚物膜袋注浆相结合的复合注浆技术。5.5.2涌水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涌水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涌水病害涌水口的位置、深度、涌水口大小、涌水量、涌水压力、涌水造成冲刷的体积等指标。5.5.3微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同时设计两个微孔,一个微孔作为注射孔,另一个作为排气孔。2双组份高聚物材料作为涌水处治材料时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3注射孔的深度应由涌水病害的涌水口位置决定,注射孔的最下部应达到涌水病害的涌水口位置。4排气孔的底部宜达到涌水病害的上中部。5.5.4高聚物注浆与高聚物膜袋注浆复合注浆技术处治涌水病害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普通路段在涌水位置的上方布大孔,以涌水病害对应到路面的中心点为大孔中心点,向外散开呈梅花形(等边三角形)布置,两个大孔间的距离宜为0.3m~0.6m。2由管道渗漏造成的涌水,应在管道渗漏涌水位置两侧地表等间距布置钻大孔,钻孔间距宜为0.3m~0.5m。3大孔孔径宜为10cm。4膜袋直径宜为40cm,普通路段膜袋长度应与涌水形成脱空体的高度相同;由管道渗漏造成的涌水路段膜袋长度宜为管道直径的1.2~1.5倍。5应在每个大孔中设计放置两根注浆管,一根注浆管底部绑扎膜袋,并用环箍将膜袋开口端与注浆管固定;另外一根注浆管不绑扎膜袋。5.5.5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由涌水病害的涌水压力决定,宜为500%~1000%。5.5.6涌水处治施工设备应符合本规程5.3.4的规定。5.5.7注浆量可按本规程公式(5.3.5-1)计算。5.6脱空处治5.6.1当道路脱空病害的脱空体积不大于0.05m3时,宜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进行处治;当道路脱空病害的脱空体积大于0.05m3时,宜采用先灌入级配碎石,然后再高聚物注浆形成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的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方案进行处治。5.6.2当因为涌水、岩溶、结构物坍塌等原因造成的道路脱空病害时,应先处治涌水、岩溶、结构物坍塌等病害,再处治脱空病害。5.6.3脱空病害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脱空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脱空病害的位置、深度、脱空体积等指标,并查明脱空病害产生的原因。5.6.4脱空病害处治的设计关键点应是确保处治孔最下部在脱空位置的最底部。5.6.5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时处治孔应设计为微孔,微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同时设计两个微孔,一个微孔作为注射孔,另一个作为排气孔。2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3注射孔的深度由脱空病害的位置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脱空病害的底部。4排气孔的底部宜达到脱空病害的上中部。5.6.6采用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处治脱空病害方案时处治孔应分别设计石料输送孔和微孔,处治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石料输送孔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石料输送孔的直径宜为80mm~120mm。2)石料输送孔的深度应由脱空病害的位置决定,石料输送孔的最下部应达到脱空病害的底部。3)石料输送孔的数量应由脱空腔体的形状决定,当脱空腔体的形状相对规则级配碎石易于流动时,宜设计为一个石料输送孔;当脱空腔体的形状不规则级配碎石不易流动时,应增加石料输送孔数量。2微孔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2)微孔的深度应由脱空病害的位置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位置病害的底部。3)微孔应以中心大孔为中心,向处散开呈等边三角形布置,大孔与微孔及两个微孔间的距离宜为0.3m~0.4m。5.6.7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时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宜为600%~1200%,采用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处治脱空病害方案时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宜为200%~500%。5.6.8级配碎石的空隙率应为15%~20%。5.6.9脱空处治施工设备应符合本规程5.3.4的规定。5.6.10使用高强聚合物材料时,注浆量应为病害的空隙或空腔体积;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时,注浆量可按本规程公式(5.3.5-1)计算。采用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处治脱空病害方案时,注浆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5.6.10)式中:—脱空注浆量;—脱空病害的空腔体积;—级配碎石空隙率;—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5.7沉陷处治5.7.1沉陷病害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沉陷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沉陷病害的位置、深度、沉陷面积、沉陷体积等指标,并查明沉陷病害产生的原因。5.7.2沉陷病害处治微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微孔的直径宜为10mm~16mm。2微孔的深度应由沉陷病害的层位决定,微孔的最下部应达到沉陷病害的底部。3应以沉陷病害的中心点为微孔中心点,向外散开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两个微孔间的距离宜为0.3m~0.4m。5.7.3双组份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由沉陷病害的位置决定,当沉陷病害发生在路面面层或基层时膨胀率宜为800%~1200%;当沉陷病害发生在路基时膨胀率宜为1000%~1500%。5.7.4应根据沉陷病害的位置、深度、沉陷面积、沉陷体积等指标,结合高聚物材料的膨胀率,确定抬升速度。5.7.5沉陷处治施工设备应符合本规程5.3.4的规定。5.7.6注浆量可按本规程公式(5.3.5-1)计算。5.8路基强度不足处治5.8.1路基强度不足病害处治设计前应对拟处治段落的路基强度不足病害逐处进行无损检测,检测出每处路基强度不足病害的位置、病害面积、与正常强度或弯沉的差值等指标,合理确定CGMT设计参数。5.8.2石料输送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石料输送孔的直径宜为100mm~150mm。2石料输送孔的深度应由路基填土的高度决定,石料输送孔的最下部应处于路基的底部并嵌入原地面2m~3m。3应以路基强度不足病害的中心点为石料输送孔中心点,向外散开呈等边三角形布置,两个石料输送孔间的距离宜为0.5m。5.8.3回填材料宜为级配碎石。5.8.4路基强度不足处治宜选用成套的装备,主要设备有取芯机、钻机、夯孔机、搅拌机、灌料机、夯实机、封口机、发电机等。5.8.5单孔级配碎石体积应为石料输送孔的体积。5.8.6水泥剂量宜为5%~8%。5.8.7振捣频率宜为48Hz~51Hz;振捣激振力宜为每灌注0.5m振捣10S沉降量不超过5mm。5.8.8夯实机夯锤重应为120kg~150kg,落距应为1000mm~1500mm,夯实次数应为7次~9次。5.8.9挤密后桩间最小干密度应不小于1.5t/m3,桩间土的平均压实系数应为0.90~0.93,桩体极限承载力应为250kPa~500kPa。

6施工6.1一般规定6.1.1道路深层病害处治前应对照设计图对病害检测结果、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核查,应重点核查设计深度、方案的科学性、检测的准确率等。6.1.2施工时应保证无损检测设备始终在施工现场。6.1.3生产配制的高聚物注浆材料应及时使用,放置不宜超过一个月。6.1.4不断行施工时应做好保通工作,安全保护措施和方案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的有关规定。6.1.5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并应按规定的频率对检查项目进行抽检。6.1.6施工过程中应按照附录E做好施工记录,作为竣工验收资料。6.1.7宜利用计算机实行动态质量管理,计算平均值、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及各项指标的合格率。6.1.8施工时应注意对地下管网、管线的保护。6.2施工准备6.2.1施工前应对原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测,不合格原材料不得用于施工。6.2.2施工前应对施工设备全面检查,确保施工设备满足施工要求,并应调试到最佳工作状况。6.2.3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6.2.4施工前应做试验段,确定最佳机械施工参数、施工工艺、施工速度、材料用量等。6.3裂缝处治6.3.1裂缝全深度处治施工设备选型应按照表6.3.1的规定进行。表6.3.1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技术参数项目技术参数常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高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通用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电源220V220V220V输出量(4~8)kg/min(2~6)kg/min(2~8)kg/min原料加热功率3000W×22500W×24500W×2原料输出压力0~2MPa5~10MPa0~10MPa最高加热温度80℃70℃0~70℃气源(0.5~0.8)MPa1m3(0.5~0.8)MPa1m3(0.5~0.8)MPa1m36.3.2施工参数应根据裂缝宽度、裂缝深度、裂缝处治材料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常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输出压力宜为1.5Mpa,裂缝处治材料输出量宜为4kg/min;高压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和通用裂缝全深度处治设备输出压力宜为5Mpa,裂缝处治材料输出量宜为6kg/min。6.3.3裂缝全深度处治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施工段落用扫帚将路面清扫干净。2宜用森林灭火器或高压气枪将裂缝吹干净,并应清除裂缝中的杂物。3应按设计图在路面上用自喷漆标注出输送孔的位置(当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时,重新确定处治孔位置)。4宜使用透明胶带将裂缝两侧各500mm覆盖。5应根据设计孔径选择合适直径的钻头,按照设计的钻孔斜度和钻孔深度,用冲击钻在路面上确定的输送孔布设位置打孔,钻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6应使用切割工具按设计的长度截取PVC(或铜管、铁管)输送管,并将输送管下入到输送孔中至裂缝底部或设计深度。7应使用铁锤把清理干净的注射帽敲入PVC输送管内。8应按照设计或现场确定的裂缝处治材料的输送比例和输送量调整配比仪,使用夹具把注射枪与注射帽夹牢,扣动注射扳击,注射结束后松开扳击,15秒钟后分离注射抢和注射帽。9应加热道路密封胶至190℃~210℃,用手工或灌注机将道路密封胶注入输送孔,使密封胶与路面平或略低于路面。10应铲平高出路面的道路密封胶和裂缝处治材料,并保证裂缝两端连接平顺。6.3.4裂缝全深度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全深度处治施工过程中应按批检测裂缝处治材料的质量,裂缝处治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6.3.4-1中的规定。表6.3.4-1原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率原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要求值A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满足本规程规定粘度(25℃)随时B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度(25℃)随时聚合物膨胀率随时固化时间(25℃)随时断裂伸长率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拉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接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压强度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3.4-2的规定。表6.3.4-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0.120%钢尺测量裂缝填隙率%≥95总裂缝的10%,每道缝连续检测GPR裂缝两端高差mm≤0.5总裂缝的10%,每道缝三个点塞尺平整度mm≤0.5总裂缝的10%,每道缝三个点塞尺渗水系数mL/min≤10总裂缝的10%,每道缝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无侧限抗压强度MPa≥5总裂缝的1%,每道缝取一个芯JTGD50冻融劈裂强度比%≥75T0729流值mm1.5~6T0709稳定度KN≥7T0709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帽应与输送管紧密结合,不能松动;2)应及时调整注浆压力,防止将路面胀起;3)应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材料用量;3)应及时利用GPR检测处治效果,如不满足要求,应返工处理。6.4唧浆处治6.4.1高聚物注浆材料和高强聚合物材料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病害的层位、深度、病害空隙(腔)体积等经试验确定合适的高聚物注浆材料膨胀率。2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高聚物注浆材料现场合适的储备量,储备不同膨胀率的高聚物注浆材料。3单组份高强聚合物注浆材料宜现场配制。配制时,应根据实际浆液的用量计算出用水量和高强聚合物材料的用量,先把水加入搅拌机中,然后开动搅拌机,再加入高强聚合物注浆料,搅拌2min-3min后使用。6.4.2成套注浆装备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成套注浆装备应性能可靠,能快速移动、快速装卸。2检测仪器应配套,各检测仪器硬件、软件应配制齐全、精度满足要求。其中落锤式弯沉仪,设置施加荷载应为5吨、压强700kPa。3配比仪应计量精确,精度应满足施工要求。4注射枪开关应反应灵敏,操作方便。5空压机与注浆机应配套,应满足注浆压力要求。6钻机数量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7发电机功率满足用电设备要求。6.4.3注浆前应对照施工图对病害进行复测,病害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FWD检测路面弯沉,根据弯沉检测结果分层分段评价路面结构层刚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唧浆病害情况等。2应利用GPR沿车道连续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演分析结构层厚度,唧泥产生的结构层位、唧浆面积、唧浆体积、唧浆空隙等。3应根据FWD和GPR检测结果,判断病害的分布、层位、工程量及严重程度,与设计图进行对照,确定唧浆病害处治路段和注浆区域,确定注浆方案、注浆孔布设间距、孔钻深度和注浆量等。6.4.4对于由半刚性基层或柔性基层松散引起的唧浆病害,施工时应在注浆孔上方路面施加附加的载荷。加载板尺寸宜为1m×1m,中间有0.05m直径圆孔,荷载应不小于2000kg,注浆孔应露出加载板中间圆孔。6.4.5施工参数应根据唧浆的层位、深度、唧浆空隙等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高聚物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7Mpa,材料输出量宜为5kg/min;高强聚合物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9Mpa,材料输出量宜为6kg/min。6.4.6高聚物注浆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施工段落用扫帚将路面清扫干净。2用森林灭火器或高压气枪将病害处吹干净,并清除病害空隙(腔)中的杂物。3按设计图在路面上用自喷漆标注出注浆孔的位置(当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时,重新确定打孔位置)。4根据设计孔径选择合适直径的钻头,用冲击钻在路面上确定的注浆孔布设位置打孔,钻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5使用切割工具按设计的长度截取输送管,并将输送管下入到输送孔中至病害底部或设计深度。加载注浆时,注浆管应使用铜管或铁管;非加载注浆时,注浆管可选用PVC管。6用铁锤把清理干净的注射帽敲入注浆管内。7按照设计或现场确定高聚物材料双组份的输送比例和输送量调整配比仪,使用夹具把注射枪与注射帽夹牢,扣动注射扳击,注射结束后松开扳击,宜15秒钟后分离注射抢和注射帽。8注浆后应使用专用工具把注浆帽去除,待15~20分钟后,利用FWD或GPR进行注浆后检测,检测注浆维修效果。如满足要求,则完成注浆,切除露出路面的注浆管;如不满足要求,应需进行补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9加热道路密封胶至190℃~210℃,用手工或灌注机将道路密封胶注入注浆孔,使密封胶与路面平或略低于路面。10应铲平高出路面的道路密封胶,使用铁刷对注浆孔及污染路面进行处理,将清除的垃圾运出施工现场。6.4.7唧浆处治高强聚合物注浆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4.6的规定。6.4.8唧浆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唧浆处治施工过程中应按批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6.4.8-1中的规定。表6.4.8-1原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率原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要求值A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满足本规程规定粘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B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B组份聚合物膨胀率随时固化时间(25℃)随时断裂伸长率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拉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接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压强度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高强聚合物标准稠度用水量随时初凝时间随时终凝时间随时抗折强度(2h)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压强度(24h)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8-2的规定。表6.4.8-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20%钢尺测量弯沉0.01mm满足设计要求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连续检测FWD平整度mm≤0.5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塞尺渗水系数mL/min≤10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帽应与输送管紧密结合,不能松动;2)应及时调整注浆压力,防止将路面胀起;3)应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材料用量;4)应及时利用FWD和GPR检测处治效果,注浆后弯沉平均值应降低30%以上,最大弯沉应不大于400微米。如不满足要求,应返工处理;5)高强聚合物浆液水灰比宜为0.3;6)在注浆过程中高强聚合物浆液应不停的搅拌,每次加工的浆液要在1小时内用完,浆液初凝后不得使用。6.5松散处治6.5.1松散处治注浆材料配制应符合本规程6.4.1的规定。6.5.2松散处治成套注浆装备配置应符合本规程6.4.2的规定。6.5.3注浆前应对照施工图对病害进行复测,病害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FWD检测路面弯沉,根据弯沉检测结果分层分段评价路面结构层刚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松散病害情况等。2应利用GPR沿车道连续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演分析结构层厚度,松散产生的结构层位、松散面积、松散体积、松散空隙等。3应根据FWD和GPR检测结果,判断病害的分布、层位、工程量及严重程度,与设计图进行对照,确定松散病害处治路段和注浆区域,确定注浆方案、注浆孔布设间距、孔钻深度和注浆量等。6.5.4需要加载注浆时,加载板加工应符合本规程6.4.4的规定。6.5.5施工参数应根据松散病害的层位、深度、松散体积、松散空隙等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设备输出压力宜为4Mpa,材料输出量宜为4kg/min;高强聚合物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7Mpa,材料输出量宜为5kg/min。6.5.6松散处治高聚物注浆和高强聚合物注浆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4.6的规定。6.5.7松散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松散处治施工过程中应按批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本规程表6.4.8-1中的规定。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4.7的规定。表6.4.7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20%钢尺测量弯沉0.01mm满足设计要求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连续检测FWD平整度基层松散mm≤0.5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塞尺面层松散mm≤1渗水系数基层松散mL/min≤10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面层松散mL/min≤30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本规程6.4.8的规定。6.6涌水处治6.6.1涌水处治高聚物注浆材料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涌水形成空腔的体积、涌水量、涌水压力、涌水口大小等经试验确定高聚物注浆材料的膨胀率。2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高聚物注浆材料现场合适的储备量,储备不同膨胀率的高聚物注浆材料。3注浆膜袋宜工厂加工,现场截取。6.6.2涌水处治成套注浆装备配置应符合本规程6.4.2的规定。6.6.3注浆前应对照施工图对病害进行复测,病害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FWD检测路面弯沉,根据弯沉检测结果分层分段评价路面结构层刚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涌水病害情况等。2应利用GPR沿车道连续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演分析结构层厚度,涌水产生的结构层位、涌水口大小、涌水量、涌水形成的空腔体积。3当利用GPR检测判断涌水位置在5米以下时,应使用地震仪对GPR检测结果进行校核,核查涌水产生的结构层位、涌水口大小、涌水量、涌水压力、涌水形成的空腔体积等。4应根据落锤式弯沉仪(FWD)、探地雷达(GPR)和地震仪检测结果,判断病害情况,与设计图进行对照,确定涌水处治路段和注浆区域,确定处治方案、处治孔布设间距、钻孔深度和注浆量等。6.6.4施工参数应根据涌水产生的结构层位、涌水口大小、涌水量、涌水压力、涌水形成的空腔体积等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高聚物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7Mpa,材料输出量宜为8kg/min。6.6.5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涌水病害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4.6的规定。6.6.6高聚物注浆与高聚物膜袋注浆复合注浆方案处治涌水病害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施工段落用扫帚将路面清扫干净。2宜用森林灭火器或高压气枪将涌水处吹干净,并清除涌水空腔中的杂物。3按设计图在路面上应使用自喷漆标注出处治孔(大孔)的位置(当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时,重新确定钻孔位置)。4应根据设计孔径选择合适直径的钻头,用取芯机或钻孔机在路面上确定的钻孔布设位置钻取大孔。钻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并且要达到涌水位置的底部。5应使用切割工具按设计的长度截取PVC注浆输送管,在每个大孔中安放两根注浆管,一根注浆管底部绑扎膜袋,并用环箍将膜袋开口端与注浆管固定,另外一根注浆管不绑扎膜袋。6应使用铁锤把清理干净的注射帽敲入注浆管内。7应按照设计或现场确定的高聚物材料双组份的输送比例和输送量调整配比仪,使用夹具把注射枪与注射帽夹牢,扣动注射扳击,首先通过注浆管向膜袋内注射高聚物材料形成高聚物膜袋桩,然后通过另外一根注浆管向膜袋桩间隙处注射高聚物注浆材料在高聚物膜袋桩之间形成高聚物帷幕,高聚物膜袋桩与高聚物帷幕复合止涌。注射结束松开扳击,宜15秒钟后分离注射抢和注射帽。8注浆后应使用专用工具把注浆帽去除,待15~20分钟后,利用GPR或地震仪进行注浆后检测,检测注浆维修效果。如满足要求,则完成注浆,切除露出路面的注浆管;如不满足要求,应需进行补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9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坑槽修补料填补大孔,并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10使用铁刷对注浆孔及污染路面进行处理,将清除的垃圾运出施工现场。6.6.7涌水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涌水处治施工过程中应按批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表6.6.7-1中的规定。表6.6.7-1原材料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率原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要求值A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满足本规程规定粘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B组份水反应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B组份聚合物膨胀率随时固化时间(25℃)随时断裂伸长率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拉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粘接强度(25℃)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抗压强度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注浆膜袋抗拉强度随时满足产品质量规定标准膨胀率随时抗渗性能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直径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长度随时≤10mm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6.7-2的规定。表6.6.7-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20%钢尺测量涌水量mL0(不涌水)全检目测空腔填充率%≥99全检GPR或地震仪弯沉0.01mm满足设计要求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连续检测FWD平整度mm≤0.5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塞尺渗水系数mL/min≤10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帽应与输送管紧密结合,不能松动;2)应根据止水效果及时调整高聚物材料的膨胀比,达到最佳止水效果;3)应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材料用量;4)应及时利用FWD、GPR、地震仪检测处治效果,重点检测涌水口是否完全封堵,涌水的空腔是否填充密实,管道的流量、压力是否恢复正常;5)复合注浆时应控制好大孔的填补质量,保证压实质量和平整度。6.7脱空处治6.7.1脱空处治原材料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脱空体积、脱空的形状及级配碎石空隙率经试验确定高聚物注浆材料的膨胀率。2级配碎石空隙率应不小于15%。6.7.2脱空处治成套注浆装备配置应符合本规程6.4.2的规定。6.7.3施工前应对照施工图对病害进行复测,病害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FWD检测路面弯沉,根据弯沉检测结果分层分段评价路面结构层刚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脱空病害情况等。2应利用GPR沿车道连续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演分析结构层厚度,脱空产生的结构层位、脱空面积、脱空形状、脱空体积。3当利用GPR检测判断脱空位置在5米以下时,应使用地震仪对GPR检测结果进行校核,核查脱空产生的结构层位、脱空面积、脱空形状、脱空体积。4应根据落锤式弯沉仪(FWD)、探地雷达(GPR)和地震仪检测结果,判断病害情况,与设计图进行对照,确定脱空处治路段和注浆区域,确定处治方案、处治孔布设间距、钻孔深度和注浆量等。6.7.4施工参数应根据脱空产生的结构层位、脱空面积、脱空形状、脱空体积等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采用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时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7Mpa,材料输出量宜为7kg/min;采用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时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8Mpa,材料输出量宜为4kg/min。6.7.5高聚物注浆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4.6的规定。6.7.6非拌和高分子混凝土方案处治脱空病害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施工段落用扫帚将路面清扫干净。2用森林灭火器或高压气枪将唧泥处吹干净,并清除唧泥空隙中的杂物。3按设计图在路面上用自喷漆标注出大孔(石料输送孔)和小孔(注浆孔)的位置(当施工图与现场实际不符时,重新确定钻孔位置)。4根据设计孔径选择合适直径的钻头,用取芯机或钻孔机在路面上确定的钻孔布设位置钻取大孔;用冲击钻在路面上确定的孔布设位置小孔。钻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并且要达到脱空位置的底部。5使用切割工具按设计的长度截取PVC注浆输送管,并将输送管下入到注浆孔中至脱空病害底部或设计深度。6按设计长度截取石料输送管,通过大孔将石料输送管下到脱空位置的底部或设计深度。7使用专用灌料机械通过石料输送管(导管)向脱空病害处灌入级配碎石,一边灌级配碎石一边提升石料输送管,级配碎石灌满脱空病害后拨出石料输送管。使用GPR或地震波仪检测级配碎石是否充满脱空病害,如没有充满用夯锤夯实后补灌级配碎石,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8用铁锤把清理干净的注射帽敲入注浆管内。9按照设计或现场确定的高聚物材料双组份的输送比例和输送量调整配比仪,使用夹具把注射枪与注射帽夹牢,扣动注射扳击,等到高聚物材料从石料输送孔中冒出时注射结束松开扳击,15秒钟后分离注射抢和注射帽。10注浆后应使用专用工具把注浆帽去除,切除露出路面的注浆管,待15~20分钟后,利用FWD或GPR进行注浆后检测,检测注浆维修效果。如满足要求,则完成注浆;如不满足要求,应需进行补注,直到达到要求为止。11加热道路密封胶至190℃~210℃,用手工或灌注机将道路密封胶注入注浆孔,使密封胶与路面平或略低于路面。12使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坑槽修补料填补石料输送孔,并用小型压实机具压实。13应铲平高出路面的道路密封胶,使用铁刷对注浆孔及污染路面进行处理,将清除的垃圾运出施工现场。6.7.7脱空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脱空处治施工过程中高聚物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本规程表6.4.8-1中的规定,级配碎石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本规程表6.7.7-1中的规定。表6.6.7-1级配碎石质量检查的项目与频率原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要求值石料级配随时满足本规程规定含泥量随时针片状含量随时压碎值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含水量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坚固性每批料1次或更换生产厂家时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7-2的规定。表6.7.7-2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20%钢尺测量空腔级配碎石填充率%≥99全检GPR或地震仪空隙高聚物填充率%≥99全检GPR或地震仪弯沉0.01mm满足设计要求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连续检测FWD平整度mm≤1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塞尺渗水系数mL/min≤10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帽应与输送管紧密结合,不能松动;2)应根据填充效果及时调整高聚物材料的膨胀比,达到最佳止水效果;3)应根据填充效果及时调整级配碎石的空隙率;4)应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材料用量;5)应及时利用FWD、GPR、地震仪检测处治效果,空腔填充是否密实,级配碎石的空隙率是否合适,级配碎石的流动性及灌入速度是否合适等;6)注浆后弯沉平均值应降低50%以上,最大弯沉应不大于200微米。6.8沉陷处治6.8.1沉陷处治注浆材料配制应符合本规程6.4.1的规定。6.8.2沉陷处治成套注浆装备配置应符合本规程6.4.2的规定。6.8.3注浆前应对照施工图对病害进行复测,病害复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利用FWD检测路面弯沉,根据弯沉检测结果分层分段评价路面结构层刚度、强度和承载能力以及唧泥病害情况等。2应利用GPR沿车道连续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反演分析结构层厚度,沉陷产生的结构层位、沉陷面积、沉陷体积、脱空体积等。3当利用GPR检测判断沉陷位置在5米以下时,应使用地震仪对GPR检测结果进行校核,核查沉陷产生的结构层位、沉陷面积、沉陷体积、脱空体积等。4应根据落锤式弯沉仪(FWD)、探地雷达(GPR)和地震仪检测结果,判断病害情况,与设计图进行对照,确定沉陷处治路段和注浆区域,确定处治方案、处治孔布设间距、钻孔深度和注浆量等。6.8.4施工参数应根据脱空产生的结构层位、沉陷面积、沉陷体积、脱空体积等和施工设备综合确定,注浆设备输出压力宜为8Mpa,材料输出量宜为5kg/min。6.8.5沉陷处治施工工艺应符合本规程6.4.6的规定。6.8.6沉陷处治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沉陷处治施工过程中应按批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的质量检验项目和频率应符合本规程表6.4.8-1中的规定。2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评定,质量检查、检测的内容、频率、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8.6的规定。表6.8.6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项目单位要求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孔位误差mm≤520%钢尺测量孔竖直度mm≤520%钢尺测量钻孔深度m≥设计深度20%钢尺测量抬升速度cm每次≤1全检全站仪高聚物及高强聚合物填充率%≥99全检GPR或地震仪弯沉0.01mm满足设计要求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连续检测FWD平整度mm≤1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塞尺渗水系数mL/min≤10总数量的10%,每处病害三个点渗水系数检测仪3施工中质量控制要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注浆帽应与输送管紧密结合,不能松动;2)应根据填充效果和抬升速度及时调整高聚物材料的膨胀比,达到最佳处治效果;3)应根据填充效果及时调整抬升速度;4)应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材料用量;5)应及时利用FWD、GPR、地震仪检测处治效果,重点检测空腔填充是否密实,抬升速度是否合适;6)注浆后弯沉平均值应降低40%以上,最大弯沉应不大于300微米。6.9路基强度不足处治6.9.1CGMT配套设备性能应满足下列规定:1成套设备应性能可靠,能快速移动、快速装卸。2检测仪器应配套,各检测仪器硬件、软件应配制齐全、精度满足要求。3搅拌机和灌料机应功率匹配。4取芯机、钻机应保证孔径一致。5夯孔机直径应与孔径一致。6发电机功率满足用电设备要求。7设备数量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6.9.2施工前应校核施工设计与施工现场是否匹配,校核病害的位置、尺寸、形状、工程量等是否与现场一致,校核钻孔的桩长、桩径、位置、深度,施工顺序等,检测灌注料配合比是否满足强度要求。6.9.3应根据施工图或现场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含下列内容:1施工工期安排。2施工工序安排。3原材料备料。4施工设备安排。5技术人员、技术工人、设备操作手、辅助工人安排。6.9.4CGMT施工工艺应符合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