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JGJUDCJGJ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JGJ161-20××备案号J×-20××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TechnicalSeismic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constructionintownandvillageJGJ161—20xx(征求意见稿)20××-××-××发布2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TechnicalSeismic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buildingconstructionintownandvillageJGJ161—20xx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年×月1日20xx年x月北京PAGEPAGE441前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调研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历次破坏性地震的经验教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采纳了村镇建筑抗震的科研成果,综合考虑了我国村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村镇建设实践,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本规程进行了修订。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符号;3抗震基本要求;4场地、地基和基础;5砌体结构房屋;6木结构房屋;7生土结构房屋;8石结构房屋;9低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10减隔震技术;附录。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对抗震设防目标进行调整,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协调,引入大震目标;对各结构类型房屋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以保障达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考虑近年来村镇建筑的发展现状,进一步明确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低层钢筋混凝士框架结构的内容;增加减隔震技术在村镇建筑抗震中的应用;协调本规程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纳入村镇抗震防灾研究的相关成果。本标准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主编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邮编:100013)。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博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工业大学、长安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州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侨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朱立新葛学礼申世元苏经宇王志涛王毅红池家祥潘文陶忠周云张超周铁钢薛建阳李朝晖张清华熊学玉郭子雄于文
目次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43抗震基本要求 63.1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 63.2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 63.3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 74场地、地基和基础 94.1场地 94.2地基和基础 95砌体结构房屋 145.1一般规定 145.2抗震构造措施 155.3施工要求 196木结构房屋 226.1一般规定 226.2抗震构造措施 246.3施工要求 287生土结构房屋 297.1一般规定 297.2抗震构造措施 307.3施工要求 338石结构房屋 368.1一般规定 368.2抗震构造措施 388.3施工要求 419低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 439.1一般规定 439.2抗震构造措施 449.3施工要求 4710减隔震技术 4910.1一般规定 4910.2隔震设计与构造要点 4910.3消能减震设计与构造要点 5010.4施工技术要求 51附录A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方法 53A.1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53A.2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极限承载力验算 54附录B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56附录C木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70附录D生土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76附录E石结构房屋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限值 76附录F低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梁截面尺寸及配筋 85附录G低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楼(屋)面板尺寸及配筋 96附录H低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框架柱截面尺寸及配筋 137附录I楼(屋)面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及有梁楼(屋)盖面板配筋构造 138附录J过梁计算 140附录K砂浆配合比参考表 142附录L砂浆、砖、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与标号对应关系 143本规程用词说明 145附:条文说明 146缺英文目录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减轻地震破坏,减少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村镇建筑系指农村与乡镇中层数为一、二层的一般民用房屋。对于村镇中三层及以上的房屋和公用建筑房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进行设计。1.0.3按本规程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经维修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简单维修加固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4抗震设防烈度为61.0.51.0.6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1.0.7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抗震设防烈度seismicfortificationintensity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注:本规程中为避免重复,“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一般简写为“6度、7度……”,而省略“抗震设防烈度”字样。2.1.2地震作用earthquakeaction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2.1.3抗震措施seismicfortificationmeasures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2.1.4抗震构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2.1.5场地site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工程地质条件。其范围大体相当于自然村或不小于一平方公里的平面面积。2.1.6房屋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构件及其相互连接形式的总称。2.1.7结构单元structuralcell能够独立地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的房屋单元,通常由伸缩缝、沉降缝相隔离。2.1.8砌体结构房屋brick-woodstructure由砖或砌块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砖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等,砌块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主要包括实心砖墙、多孔砖墙、蒸压砖墙、小砌块墙和空斗砖墙等砌体承重房屋。2.1.9木结构房屋timberstructure由木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砌体墙和石墙作为围护墙的房屋。主要包括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房屋。2.1.10生土结构房屋rawsoilstructure由生土墙(土坯墙或夯土墙)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木楼、屋盖房屋。主要指土坯墙和夯土墙承重房屋。2.1.11由经过配合比设计的混合土料经机械夯筑形成的墙体。2.1.12用以粘土作为主要原料,加入少量增强纤维、固化剂、胶凝材料等辅料,经粉碎、搅拌,采用机械压制成型、自然养护而成的非烧结块状土坯砌筑的墙体。2.1.13用掺入少量改性材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或其他土壤固化剂等)的生土混合料建造的墙体。2.1.14由传统方法(非机械夯筑或机械压制土坯)和传统生土材料(未经改性)建造的生土墙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2.1.15由石砌体作为主要承重构件的房屋。主要指料石和平毛石砌体承重房屋。2.1.1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reinforcedconcreteframestructurebuildin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2.1.17指柱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2.1.18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2.1.19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2.1.20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在砌体结构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2.1.21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设置的木柱。2.1.22芯柱在空心混凝土砌块墙体中,将砌块的空心部分插入钢筋后,再灌入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柱。2.1.23圈梁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砌体房屋的墙中或基础面上设置的水平约束构件,分为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配筋砖圈梁。2.1.24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墙体的抗倒塌能力,在承重墙体中设置50mm~60mm厚的水平砂浆带,砂浆带中通长配置钢筋。2.1.25抗震墙seismic主要用以抵抗水平地震作用的墙体,墙体厚度、材料及构造要求等应满足本规程各章的相关规定。2.1.26水平系杆horizontalrigidtiebar在屋架跨中下弦高度处设置的联系杆件,通常采用木杆或角钢制作。2.1.27轴压比指柱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2.1.28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粘结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的长度2.1.混凝土构件中配置的钢筋面积或体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截面面积或体积的比值。2.1.30隔震技术在房屋结构的基础或底部设置橡胶隔震支座或滑移支座或滑移隔震层等具有整体复位功能的隔震层,通过延长整个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达到预期抗震要求。2.1.31消能减震设计在房屋结构中设置消能器,通过消能器的相对变形或相对速度提供附加阻尼作用,从而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达到预期抗震要求。2.2符号2.2.1作用和作用效应FEkb——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Vb——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墙体剪力标准值。2.2.2材料性能和抗力Cb——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f2——生土墙砌筑泥浆的抗压强度平均值;fv,m——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平均值;M——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b——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MU——砌块(砖)的强度等级。2.2.3B——房屋总宽度,矩形木柱宽度;b——基础底面宽度,矩形构件截面宽度,门、窗洞口宽度;D——圆形截面木柱直径;D’——圆形截面木柱开榫一端直径;d——钢筋直径,圆形截面木构件直径;h——矩形构件截面高度;hw——过梁上墙体高度;L——抗震横墙间距;ln——过梁净跨度;t——墙体厚度。2.2.4αmaxb——基本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γbE——极限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ξ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3抗震基本要求3.1建筑设计和结构体系3.1.1房屋体型应简单、规整,平、立面不宜3.1.2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在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在同一轴线上,窗间墙的宽度宜均匀;2抗震墙层高的1/2处门窗洞口所占的水平横截面面积,对承重横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25%;对承重纵墙,不应大于总截面面积的50%;3烟道、风道和垃圾道不宜削弱承重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4二层房屋的楼层不应错层;不应设置悬挑楼梯;3.1.3同一房屋不应采用木柱与砖柱、木柱与石柱混合的承重结构;也不应在同一高度采用砌体墙、石墙、土坯墙、夯土墙等不同材料墙体混合的3.2整体性连接和抗震构造措施3.2.1楼、屋盖构件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表3.2表3.2.1构件名称现浇楼板预应力圆孔板木屋架、木梁、混凝土梁对接木龙骨、木檩条搭接木龙骨、木檩条支承位置墙墙混凝土梁墙屋架墙屋架、墙支承长度120806024060120满搭连接方式—板端钢筋连接并灌缝板端钢筋连接并灌缝木垫板、混凝土垫块木夹板与螺栓砂浆垫层、木夹板与螺栓扁铁、扒钉3.2.2木屋架、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部位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搁置在砌块墙和石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下应设置木垫板或混凝土垫块,木垫板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6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或墙厚;混凝土垫块的长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120mm,宽度不宜小于240mm或墙厚2搁置在生土墙上的木屋架或木梁在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350mm,且宜满搭,支承处应设置木垫板或砖砌垫层;木垫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不宜小于500mm、350mm和60mm;砖砌垫层厚度应不少于两皮砖,长度、宽度分别不宜小于3木垫板下应铺设砂浆垫层;4木垫板与木屋架、木梁之间应采用铁钉或扒钉连接;混凝土梁垫应预埋铁件、螺栓等与木屋架、木梁连接。3.2.3钢筋混凝土梁下应设置混凝土垫块,垫块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1垫块长度应不小于梁宽加400mm,梁每侧各200mm;2垫块宽度应不于240mm或墙厚;3垫块厚度应不于200mm。3.2.4木屋架不得3.2.5突出屋面无锚固的烟囱、女儿墙等易倒塌构件的出屋面高度,8度及8度以下时不应大于500mm;9度时不应大于400mm。当超出时,应采取拉结3.2.6横墙和内纵墙上的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的洞口宽度不宜大于1.3.2.7门窗洞口过梁的支承长度,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于3.2.8生土墙体门窗洞口的侧面应均匀分布预埋木砖,门洞每侧宜埋置3块,窗洞每侧宜埋置2块,木门、窗框3.2.93.2.10当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山尖墙墙顶处应采用砂浆顺坡塞实3.2.113.2.123.3结构材料和施工要求3.3.1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要求:1砖、砌块、土坯砖、石材的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U7.5;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不应低于MU15;改性土坯砖不应低于MU5;石材不应低于MU50;2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不应低于M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应低于Mb5;料石和平毛石砌体石砌体不应低于M7.5。3钢筋宜采用HPB300和HRB335热轧钢筋;4铁件、扒钉等连接件宜采用Q235钢材;5木构件应选用干燥、纹理直、节疤少、无腐朽的木材;6生土墙体土料应选用杂质少的粘性土;7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天然石材;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的灌注,应采用专用灌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b20;9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10不同强度等级砂浆的配合比可参照本规程附录G进行配置。3.3.2施工除本规程各章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1HPB300(光圆)钢筋端头应设置180°弯钩;2外露铁件应做防锈处理;3嵌在墙内的木柱宜采取防腐措施;木柱伸入基础内部分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4配筋砖圈梁和配筋砂浆带中的钢筋应完全包裹在砂浆中,不得露筋;砂浆层应密实;5设有纵横墙连接钢筋的灰缝处,勾缝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并应抹压密实。3.3.3混凝土4场地、地基和基础4.1场地4.1.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4.1.1的规定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表4.1.1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地段类型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4.1.24.1.3在故河道以及临近河岸、海岸和边坡等有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可能的地段内不宜修建永久性建筑,否则应采取防土体滑动措施或结构抗裂措施4.2地基和基础4.2.1地基和基础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不同类型的基础;3同一结构单元基础底面不在同一标高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4基础材料可采用混凝土、砖、石、灰土或三合土等;砖基础应采用实心砖砌筑,灰土或三合土应夯实。4.2.2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基本要求。4.2.3当地基有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其他高压缩性土层、可液化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可采取垫层换填方法进行处理,换填材料和垫层厚度、处理宽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换填垫层材料可采用中砂、粗砂、砾砂、角砾、圆砾、碎石、卵石、矿渣、灰土、粘性土以及其它性能稳定、无腐蚀性的材料。加筋材料可采用高强度、低徐变、耐久性好的土工合成材料;2换填材料砂石级配应良好,粘性土中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5%;灰土体积配合比宜为2:8或3:7,灰土宜用新鲜的消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3垫层的底面宜至老土层,垫层厚度不宜大于3m;4垫层在基础底面以外的处理宽度:垫层底面每边应超过垫层厚度的1/2且不小于基础宽度的1/5;垫层顶面宽度可从垫层底面两侧向上,按基坑开挖期间保持边坡稳定的当地经验放坡确定,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宜小于300mm。4.2.4当地基土为湿陷性黄土或膨胀土时,宜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或《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中的有关规定处理。4.2.5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综合考虑下列条件确定:1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500mm;2当为季节性冻土时,宜埋置在冻深以下或采取其它防冻措施;3基础宜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当必须埋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基土在施工时不受扰动的措施;同时,对基础要采取防腐处理或选用合适材料,以防止地下水的侵蚀。4.2.6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1无筋扩展基础系指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2无筋扩展基础基础材料、质量要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要求(图4.2.6)。高度应满足下式要求:(4.2.6-1)式中:b—基础底面宽度(mm);b0—基础顶面的墙体宽度或柱脚宽度(mm);H0—基础高度(mm);—基础台阶宽高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有关规定取值。图4.2.6无筋d—柱中纵向钢筋直径1—承重墙;2—钢筋混凝土柱4.2.7石砌基础构造(图4.2.7)应满足下列要求:1阶梯形石基础的每阶放出宽度,平毛石不宜大于100mm,每阶应不少于两层;毛料石采用一阶两皮时,不宜大于200mm,采用一阶一皮时,不宜大于120mmHi/bi≥1.5(4.2.7-1)式中Hi——基础阶梯的高度(mm);bi——基础阶梯收进宽度(mm)。2平毛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块石应座浆,并将大面朝下;阶梯形平毛石基础,上阶平毛石压砌下阶平毛石长度不应小于下阶平毛石长度的2/3;相邻阶梯的毛石应相互错缝搭砌;3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座浆丁砌;阶梯形料石基础,上阶石块与下阶石块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下阶石块长度的1/2;(a)平毛石基础一阶一皮一阶两皮(b)毛料石基础图4.2.7平毛石、毛料石基础做法4当采用卵石砌筑基础时,应将其凿开使用。4.2.8实心砖或灰土(三合土)基础构造(图4.2.8)应满足下列要求:1砌筑基础的材料应不低于上部墙体的砂浆和砖的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2灰土(三合土)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宽度不宜小于700mm。(a)砖基础(b)灰土(三合土)基础图4.2.8砖、灰土4.2.9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H1不宜小于200mm(图4.2.9-1a、b);阶梯型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mm~500mm(图4.2.9图4.2.9-1锥形基础图4.2.9-2阶梯形基础2底板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箍筋直径应与上部柱内的箍筋相同,在柱的根部及首层地面处箍筋间距应加密。在基础内箍筋不少于两个(图4.2.图4.2.9-3插筋4.2.10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建造房屋时,应增设钢筋混凝土基础圈梁。圈梁的截面宽度宜与墙体或柱厚度相同,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4根,直径不应小于12mm;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图4.2.10基础钢筋混凝土圈梁4.2.11当上部墙体为生土墙时,基础砌体墙、石墙砌筑高度应取室外地坪以上500mm和室内地面以上200mm中的较大者。4.2.12基础的防潮层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内掺5%的防水剂铺设,厚度不宜小于20mm,并应设置在室内地面以下60mm标高处;当该标高处设置配筋砖圈梁或配筋砂浆带时,5砌体结构房屋5.1一般规定5.1.1本章适用于6~9度地区的砖砌体和砌块砌体承重的一、二层房屋。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蒸压灰砂普通砖、蒸压粉煤灰普通砖、混凝土普通砖、混凝土多孔砖砌体;小砌块砌体包括混凝土砌块、轻集料混凝土砌块砌体。5.1.2砌体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不宜超过表5.1.2-1的限值2房屋的层高不宜超过表5.1.2表5.1.2-1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烈度6789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高度(m)层数实心砖墙、多孔砖墙2407.227.226.623.31小砌块墙1907.227.226.623.31多孔砖墙蒸压砖墙1902407.226.626.023.01空斗墙2407.226.023.31——注: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表5.1.2-2房屋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房屋层数烈度6789实心砖墙、多孔砖墙24014.04.03.63.323.63.63.3—小砌块墙19014.04.03.63.323.63.63.3—多孔砖墙蒸压砖墙19024014.04.03.63.023.63.33.0—空斗墙24014.03.63.3—23.63.0——注:二层房屋的层高指一层或二层的层高,一层层高为室外地面到一层屋面板的高度。5.1.3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5.1.3的最大间距限值。表5.1.3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值(m)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房屋层数层号烈度木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6、786、7896、789实心砖墙多孔砖墙小砌块墙240240190一196.6129615129二296.6129—1512917.24.897.2—1297.2多孔砖墙蒸压砖墙190240一17.24.897.2—1297.2二27.2—97.2—1297.216—7.26—97.26空斗墙240一164.27.26—97.2—二26—7.2——9——14.2—6——7.2——5.1.4砌体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满足表5.1.4的要求。表5.1.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7度8度9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01.3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0.8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21.85.1.5砌体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当为8、9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木屋盖;3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4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5.1.6木楼、屋盖砌体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1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的屋架间或硬山搁檩屋盖的山尖墙之间应设置竖向剪刀撑;2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屋架或檩条拉结;3内隔墙墙顶应与梁或屋架下弦拉结。5.1.7承重(抗震)墙厚度:实心砖墙、蒸压砖墙不应小于240mm;多孔砖墙不应小于190mm;小砌块墙不应小于190mm;空斗墙不应小于240mm。(归并)5.1.8当屋架或梁的跨度大于或等于下列数值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1240mm以上厚实心砖墙、蒸压砖墙、多孔砖墙为6m;190mm厚多孔砖墙为4.8m;2190mm厚小砌块墙为4.8m;3240mm厚空斗墙为4.8m。5.1.9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计算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进行,尚可按本规程附录B确定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B5.2抗震构造措施5.2.1砌体房屋构造柱设置应满足表5.2.1的要求:表5.2.1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房屋层数及烈度设置部位实心砖墙多孔砖墙2402408度一、二层,9度一层房屋外墙四角横墙间距超过9m大房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9度二层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多孔砖墙蒸压砖墙空斗砖墙1902402407度二层,8度一层横墙间距超过7.2m大房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8度二层,9度一层隔开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5.2.2砌体房屋的构造柱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1构造柱截面不宜小于180mm×180mm;7度、8度时,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9度时纵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4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箍筋应在2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处应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根直径6mm拉结筋或直径为4mm的钢丝网片,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750mm或伸至门窗洞边;3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在圈梁纵筋内侧穿过,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2.37度一、二层房屋,8、9度一层房屋,可采用竖向单筋构造柱,并应满足下列构造要求:1构造柱截面,对厚度为240mm墙体尺寸不宜小于90mm×90mm;对厚度为370mm墙体不2竖向构造钢筋的直径,7度二层房屋的一层不小于30mm,二层不小于25mm;7度一层房屋不小于25mm5.2.4按照本规程第5.2.1条要求,可不设置构造柱的砌体房屋,其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应满足17度时各类墙体砌体房屋、6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根直径6mm拉结钢筋,或直径为4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点焊钢筋网片,拉结钢筋或网片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或伸至门窗洞边(图5.2.3-1、5.2.2突出屋顶的楼梯间的纵横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根直径6mm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750mm(图5.2.3-1、5.2.图5.2.4-1T形墙纵横墙交接处拉结图5.2.4-25.2.5砌体房屋的圈梁设置应满足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屋盖的砖房,应按表5.2.52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3圈梁可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砖圈梁,相同位置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代替配筋砖圈梁。表5.2.5圈梁种类墙类烈度6、789配筋砖圈梁所有纵横墙基础顶部,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基础顶部,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层高中部—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墙和内纵墙每层楼、屋盖(墙顶)标高处内横墙—同上;隔开间设置,且间距不应大于7.2m;构造柱对应位置同上;各层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4.5m;构造柱对应位置5.2.6砌体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满足1圈梁应闭合,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2在本规程第5.2.53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按本规程第4章要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纵向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5.2.7配筋砖圈梁的构造应满足1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2配筋砖圈梁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不应少于两层三皮砖3配筋砖圈梁的纵向钢筋配置不应小于3φ6;4配筋砖圈梁交接(转角)处的钢筋应搭接(图5.2.7-1)图5.2.1配筋砖圈梁在洞口边、转角处钢筋搭接做法5当采用小砌块墙体时,在配筋砖圈梁高度处应卧砌不少于三皮普通砖。5.2.88、9度时,顶层楼梯间的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根直径6mm的通长钢筋。5.2.9后砌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750mm设置2根直径6mm拉结钢筋或直径4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丝网片与承重墙拉结,拉结钢筋或钢丝网片每边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0mm;长度大于5.2.10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门窗洞口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木楼屋盖房屋,门窗洞口可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或钢筋砖过梁。当门窗洞口采用钢筋砖过梁时,钢筋砖过梁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中的纵向钢筋配筋量不应低于表5.2.10的要求,也可按本规程附录F的方法计算确定;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100mm;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宜小于表5.2.10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最小过梁上墙体高度hw(m)门窗洞口宽度b(m)b≤1.51.5<b≤1.8hw≥b/33φ63φ60.3<hw<b/34φ63φ82钢筋砖过梁底面砂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砂浆层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3钢筋砖过梁截面高度内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5;4当采用多孔砖或小砌块墙体时,在钢筋砖过梁底面应卧砌不少于两皮普通砖,伸入洞边不小于240mm。5.2.11木楼盖应满足1搁置在砖墙上的木龙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2内墙上龙骨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3木龙骨与搁栅、木板等木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等相互连接。5.2.12木屋盖房屋应在房屋中部屋檐高度处5.2.13当6、7度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应满足1当为坡屋面时,宜采用双坡或拱形屋面;2檩条支承处应设垫木,垫木下应铺设砂浆垫层或设置混凝土卧梁;3端檩应出檐,内墙上檩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4木屋盖各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或镀锌铁丝等相互连接;5竖向剪刀撑宜设置在中间檩条和中间系杆处;剪刀撑与檩条、系杆之间及剪刀撑中部宜采用螺栓连接;剪刀撑两端与檩条、系杆应顶紧不留空隙(图5.2.8)系杆的设置要求6木檩条宜采用8号镀锌铁丝与配筋砖圈梁中的预埋件拉结。1-1图5.2.135.2.14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满足1木屋架上檩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2屋架上弦檩条搁置处应设置檩托,檩条与屋架应采用扒钉或铅丝等相互连接;3檩条与其上面的椽子或木望板应采用圆钉、铅丝等相互连接;4竖向剪刀撑的构造做法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第6.2.10条的要求5.2.151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体中心线不小于300mm宽度2室内地面以上不少于三皮砖、室外地面以上不少于十皮砖标高处以下部分墙体;3楼板、龙骨和檩条等支承部位以下通长卧砌四皮砖;4屋架或大梁支承处沿全高,且宽度不小于490mm范围内的墙体;5壁柱或洞口两侧240mm宽度范围内;6屋檐或山墙压顶下通长卧砌两皮砖;7配筋砖圈梁处通长卧砌两皮砖。5.2.16小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应采用不低于Cb20灌孔混凝土,沿墙全高将孔洞灌实做为芯柱1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体中心线不小于300mm宽度2屋架、大梁的支承处墙体,灌实宽度不应小于500mm;3壁柱或洞口两侧不小于300mm宽度范围内5.2.17小砌块房屋的芯柱竖向插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并应贯通墙身;芯柱与墙体配筋砖圈梁交叉部位局部应采用现浇混凝土,在灌孔时同时浇筑5.2.18预应力圆孔板楼、屋盖的整体性连接及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1支承在墙或混凝土梁上的预应力圆孔板,板端钢筋应搭接,并应在板端缝隙中设置直径不小于8mm的构造钢筋与板端钢筋绑扎或焊接(图5.2.18)图5.2.182预应力圆孔板板端的孔洞,应采用砖块与砂浆等材料封堵;3预应力圆孔板支承处应有座浆;板端缝隙应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密实;板上应有水泥砂浆面层。5.2.19木屋架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要求5.2.20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的有关要求5.3施工要求5.3.1砖砌体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砌筑前,砖或砌块应提前1~2天浇水润湿;2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的厚度宜为10mm,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水平灰缝砂浆应饱满,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3砖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图5.3.1)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第一层第二层(a)正确的砌筑方法(b)不正确的包心砌法图5.3.1砖柱的砌筑方法4砖砌体在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三分之二;严禁砌成直槎;5砌筑钢筋砖过梁时,应设置砂浆层底模板和临时支撑;钢筋砖过梁的钢筋应埋入砂浆层中,过梁端部钢筋伸入支座内的长度应满足本规程第3.2.7条的要求,并设90°弯钩埋入墙体的竖缝中,竖缝应用砂浆填塞密实;6小砌块墙纵横墙交接处拉结筋的端部应设置90°弯钩,弯钩应向下伸入小砌块的孔中,并用砂浆等材料将孔洞填塞密实;7埋入砖砌体中的拉结筋,应位置准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设有拉结筋的水平灰缝应密实,不得露筋;8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5.3.2空斗墙体施工除应满足本规程第5.3.1条的有关要求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1空斗墙体沿高度应采用一眠一斗的砌筑形式,设置配筋砖圈梁和纵横墙拉结钢筋处应采用两眠砌筑,沿水平方向每隔一块斗砖应砌一至二块丁砖,墙面不得有竖向通缝;2空斗墙体应采用整砖砌筑,不够整砖处应加丁砖,不得砍凿斗砖;3空斗墙体不应采用非水泥砂浆砌筑;4空斗墙体中的洞口,应在砌筑时预留,不得砌完后再行砍凿;5空斗墙体与实心砌体的竖向连接处,应相互搭砌。5.3.3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与构造柱相邻部位砌体不应留直槎,宜砌成马牙槎;2设置构造柱处的砌体,应按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的顺序施工;3浇筑混凝土前应将砖砌体与模板浇水润湿,并清理模板内残留的杂物;4构造柱混凝土可分段浇筑,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m;5浇筑构造柱混凝土时,应采用小型振动棒边浇筑边振捣的方法。5.3.4芯柱浇筑混凝土时,应满足下列要求:1浇筑前应清除孔洞内杂物,并用水清洗、湿润孔壁;2当用模板封闭芯柱底部清扫口时,应采取防止漏浆的措施;3砌筑砂浆强度大于1.0MPa后,方可浇筑芯柱混凝土,且每层应连续浇筑;4每浇筑500mm左右高度,应捣实一次,或边浇筑边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5芯柱与圈梁交接处,可在圈梁下50mm处留置施工缝。6木结构房屋6.1一般规定6.1.1本章适用于6~8度地区的木结构承重房屋,包括穿斗木构架、木柱木屋架、木柱木梁承重,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木楼、屋盖房屋。6.1.2木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6.1.2的限值;2房屋的层高:单层房屋不应超过4.0m;两层房屋不应超过3.6m表6.1.2房屋层数和总高度(m)限值结构类型围护墙种类(墙厚mm)烈度678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穿斗木构架和木柱木屋架砖墙实心砖(240)多孔砖(240)小砌块(190)7.227.226.62多孔砖(190)蒸压砖(240)7.226.626.02空斗墙(240)7.226.023.31生土墙(≥250)6.024.013.31石墙细料石(240)7.027.026.02粗料石(240)7.026.623.61平毛石(400)4.013.61——木柱木梁砖墙实心砖(240)多孔砖(240)4.014.013.61小砌块(190)4.014.013.61多孔砖(190)蒸压砖(240)4.014.013.61空斗砖(240)4.013.613.31生土墙(≥250)4.014.013.31石墙细料石(240)4.014.013.61粗料石(240)4.014.013.61平毛石(400)4.013.61——注:1.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2.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3.生土墙房屋8度仅限8度0.2g。6.1.3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6.1.3的最大间距限值。表6.1.3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值(m)结构类型围护墙种类(最小墙厚mm)房屋层数楼层烈度678穿斗木构架和木柱木屋架砖墙实心砖(240)多孔砖(240)小砌块墙(190)一层197.26二层297.2617.264.8多孔砖(190)蒸压砖(240)一层17.264.8二层27.264.8164.83.6空斗墙(240)一层164.83.6二层264.8—14.83.6—生土墙(240)一层164.23.3二层26——14.2——石墙细、半细料石(240)一层197.26二层297.2617.264.8粗料、毛料石(240)一层197.26二层297.2—17.26—平毛石(400)一层197.2—木柱木梁砖墙实心砖(240)多孔砖(240)小砌块(190)一层197.26多孔砖(190)蒸压砖(240)一层17.264.2空斗墙(240)一层164.83.6生土墙(240)一层164.23.3石墙(240、400)一层197.26注:400mm厚平毛石围护墙房屋仅限6、7度;生土墙房屋8度仅限8度0.2g。6.1.4木结构房屋围护墙的局部尺寸限值,宜满足表6.1.4的要求。表6.1.4房屋围护墙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窗间墙最小宽度0.81.01.2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0.81.01.56.1.5木柱木屋架和穿斗木屋架房屋宜采用双坡屋盖,且坡度不宜大于30度;屋面宜采用轻质材料(瓦屋面)。6.1.6生土围护墙的勒脚部分,应采用砖、石砌筑,并采取有效的排水防潮措施。6.1.7围护墙应砌筑在木柱外侧,不宜将木柱全部包入墙体中;木柱下应设置柱脚石,不应将未做防腐、防潮处理的木柱直接埋入地基土中。6.1.8木结构房屋的围护墙,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或木圈梁,满足本规程有关章节要求,并应与木柱可靠连接。6.1.9木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1三角形木屋架和木柱木梁房屋应在屋架、木梁与柱的连接处设置斜撑;2两端开间屋架和中间隔开间屋架应设置竖向剪刀撑;3穿斗木构架应在屋盖中间柱列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设置竖向剪刀撑,并应在每一柱列两端开间和中间隔开间的柱与龙骨之间设置斜撑;4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构架或屋架结;5内隔墙墙顶应与梁或屋架下弦拉结。6.1.10木结构房屋应设置端屋架或6.1.11砖、小砌块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190mm,生土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6.1.12木柱梢径不宜小于150mm。6.1.13各类围护墙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计算可按本规程附录A的方法进行,也可按本规程附录C,确定抗震横墙间距L和房屋宽度6.2抗震构造措施6.2.1柱脚与柱脚石之间宜采用石销键或石榫连接(图6.2.1);柱脚石埋入地面以下的深度不应小于200mm。(a)销键结合(b)榫结合图6.2.1柱脚与柱脚石的锚固6.2.2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和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的纵向钢筋配置和构造应分别满足本规程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有关要求。6.2.3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和木圈梁与柱的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钢筋混凝土圈梁、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与木柱应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筋拉结(图6.2.3-1)2木圈梁应加强接头处的连接(图6.2.3-2),并应与木柱采用扒钉等可靠连接(图6.2.3-图6.2.3-1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与木柱的拉结图6.2.3-2木圈梁接头处及与木柱的连接图6.2.3-3木圈梁与木柱的连接6.2.4内隔墙墙顶与梁或屋架下弦应每隔1000mm采用木夹板或铁件连接(图6.2.4)。图6.2.4内隔墙墙顶与屋架下弦的连接6.2.5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1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时山墙设置的墙揽数不宜少于3个,8、9度或山墙高度大于3.6m时墙揽数不宜少于5个2墙揽可采用角铁、梭形铁件或木条等制作;墙揽的长度应不小于300mm,并应竖向放置3檩条出山墙时可采用木墙揽(图6.2.5-1),木墙揽可用木销或铁钉固定在檩条上,并与山墙卡紧图6.2.5-14檩条不出山墙时宜采用铁件墙揽,墙揽可为棱形铁件或角钢;墙揽可根据设置位置与檩条、屋架腹杆、下弦或柱固定(图6.2.5-2)(a)墙揽与檩条的连接(b)墙揽与柱(屋架腹杆)的连接(c)角铁墙揽做法图6.2.5-2角铁墙揽连接做法5墙揽应靠近山尖墙面布置,最高的一个应设置在脊檩正下方,纵向水平系杆位置应设置一个,其余的可设置在其它檩条的正下方或屋架腹杆、下弦及柱的对应位置处。6.2.6穿斗木构架房屋的构件设置及节点连接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1木柱横向应采用穿枋连接,穿枋应贯通木构架各柱,在木柱的上、下端及二层房屋的楼板处均应设置;2榫接节点宜采用燕尾榫、扒钉连接;采用平榫时应在对接处两侧加设厚度不小于2mm的扁铁,扁铁两端用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螺栓夹紧;3穿枋应采用透卯贯穿木柱,穿枋端部应设木销钉,梁柱节点处应采用燕尾榫(图6.2.6)1-12-2图6.2.6梁柱节点处燕尾榫构造形式4当穿枋的长度不足时,可采用两根穿枋在木柱中对接,并应在对接处两侧沿水平方向加设扁铁;扁铁厚度不宜小于2mm、宽度不宜小于60mm,两端用两根直径不小于12mm的螺栓夹紧;5立柱开槽宽度和深度应满足表6.2.6的要求。表6.2.6穿斗木构架立柱开槽宽度和深度柱类型榫类型圆柱方柱透榫宽度最小值D/4B/4最大值D’/33B/10半榫深度最小值D’/6B/6最大值D’/33B/10注:D—圆柱直径;D’—圆柱开榫一端直径;B—方柱宽度。6.2.7三角形木屋架的跨中处应设置纵向水平系杆,系杆应与屋架下弦杆钉牢;屋架腹杆与弦杆除用暗榫连接外,还应采用双面扒钉钉牢。6.2.8三角形木屋架或木梁与柱之间的斜撑宜采用木夹板,并采用螺栓连接木柱与屋架上、下弦或木梁;木柱柱顶应设置暗榫插入柱顶下弦、木梁或附木中,木柱、附木、屋架下弦和木梁之间宜采用“U”形扁铁和螺栓连接(图6.2.8-1、6.2.8-2)。图6.2.8-1三角形屋架加设斜撑图6.2.8-2木柱与木梁加设斜撑6.2.9穿斗木构架纵向柱列间的剪刀撑或柱与龙骨之间的斜撑,上端与柱顶或龙骨、下端与柱身应采用螺栓连接。6.2.10三角形木屋架的剪刀撑宜设置在靠近上弦屋脊节点和下弦中间节点处;剪刀撑与屋架上、下弦之间及剪刀撑中部宜采用螺栓连接(图6.2.10);剪刀撑两端与屋架上、下弦应顶紧不留空隙。撑杆1-1图6.2.10三角形木屋架竖向剪刀撑6.2.11檩条与屋架、梁的连接及檩条之间的连接应满足下列要求:1连接用的扒钉直径,当6、7度时宜采用8mm,8度时宜采用10mm,9度时宜采用2搁置在梁、屋架上弦上的檩条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梁或屋架上弦的截然面宽度或直径,檩条与梁、屋架上弦以及檩条与檩条之间应采用扒钉或8号铅丝连接;3当檩条在梁、屋架、穿斗木构架柱头上采用对接时,应采用燕尾榫对接方式,且檩条与梁、屋架上弦、穿斗木构架柱头应采用扒钉连接;檩条与檩条之间应采用扒钉、木夹板或扁铁连接;4三角形屋架应设置檩托支托檩条,位置在檩条斜下方,脊檩在两侧;5双脊檩与屋架上弦的连接除应符合以上要求外,双脊檩之间尚应采用木条或螺栓连接。6.2.12椽子或木望板应采用圆钉与檩条钉牢。6.2.13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的门窗洞口钢筋砖、钢筋石过梁和木过梁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尚应分别满足本规程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有关要求;过梁底面砂浆层中的配筋及木过梁截面尺寸应满足下列要求:1墙厚为190mm、240mm的砖、小砌块墙,钢筋砖过梁纵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且不少于2根;墙厚为370mm、490mm时,纵筋直径不应小于6mm2墙厚为240mm的石墙,钢筋石过梁纵筋直径不应小于8mm,且不少于2根;墙厚为400mm时,纵筋直径不应小于8mm3木过梁截面尺寸不应小于表6.2.13的要求,其中矩形截面木过梁的宽度宜与墙厚相同;表6.2.13木过梁截面尺寸(mm)墙厚(mm)门窗洞口宽度b(m)b≤1.21.2<b≤1.5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矩形截面圆形截面高度h(mm)根数直径d(mm)高度h(mm)根数直径d(mm)2403554545460370358454566050035104545860700351245451060注:d为每一根圆形截面木过梁的直径。4当一个洞口采用多根木杆组成过梁时,木杆上表面宜采用木板、扒钉、铅丝等将各根木杆连接成整体。6.3施工要求6.3.1木柱的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木柱不宜有接头;当接头不可避免时,接头处应采用拍巴掌榫搭接,并应采用铁套或铁件将接头处连接牢固,接头处的强度和刚度不得低于柱的其他部位;2应避免在木柱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3在同一截面处开槽面积不应超过截面总面积的1/2。6.3.2砖、小砌块围护墙、生土围护墙和石围护墙的施工要求应分别满足本规程第5章、第7章和第8章的有关要求。7生土结构房屋7.1一般规定7.1.1本章适用于6~8度地区的生土结构房屋,生土结构房屋指未经焙烧的土坯、灰土、夯土、机械夯筑、机械压制土坯及改性土墙体承重的一、二层房屋。7.1.2生土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传统生土房屋宜建单层,其他生土房屋在满足一定构造措施后可建二层,但总高度不应超过6.6m;2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7.1.2的限值;3房屋的层高:单层房屋不应超过4.0m;两层房屋底层不应超过3.6m,二层不应超过3.0m。表7.1.2房屋层数和高度限值(m)施工工艺及承重墙体材料烈度678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人工夯筑夯土墙传统土坯墙6.024.01——机械夯筑夯土墙机械压制或改性土坯墙6.626.024.01注: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平屋面屋面板板顶或坡屋面檐口的高度。7.1.3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7.1.3的最大间距限值。表7.1.3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值(m)房屋层数楼层烈度678一层16.64.84.2二层26.64.8—14.83.6—注:抗震横墙指与纵墙可靠连结的墙体,且厚度不小于247.1.4生土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满足表7.1.4的要求。表7.1.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21.4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21.4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21.47.1.5生土结构房屋门窗洞口的宽度,6、7度时不宜大于1.5m,8度时不宜大于1.2m;机械夯筑、机械压制或改性土坯建筑,6、7度时不应大于1.8m,8度时不应大于1.5m7.1.6生土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应优先采用木屋架屋盖系统,8度时不宜采用硬山搁檩屋盖,8度时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应采取可靠连接措施。7.1.7生土房屋的屋盖应满足下列要求:1生土结构房屋不宜采用单坡屋盖;坡屋顶的坡度不宜大于30度;2屋面应采用轻质材料;3硬山搁檩房屋檩条支承处应设垫木;端檩应出檐,端檩支承部位墙体应采取构造措施,保证墙体与檩条可靠连接;内墙上檩条应满搭或采用夹板对接和燕尾榫加扒钉连接;4木屋盖各构件应采用圆钉、扒钉、钢丝等相互连接。7.1.8生土房屋的地基应夯实,生土墙应采用平毛石7.1.9生土承重墙体厚度:外墙不宜小于400mm,内墙不宜小于250mm7.1.10生土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计算可按本规程7.2抗震构造措施7.2.17度、8度时生土结构房屋在房屋四角应设构造柱,纵横墙交接处及其他部位宜设构造柱。7.2.27度、8度时生土结构房屋屋顶处应设圈梁,各层墙标高处宜设圈梁。7.2.3生土结构房屋木构造柱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木构造柱的梢径不宜小于120mm;2应避免在柱的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且在柱的同一截面开槽面积不应超过截面总面积的1/2;3木构造柱与屋架之间的连接要求应满足本规程第6章的相关要求;4木构造柱应伸入墙体基础内,并应采取防腐和防潮措施。7.2.4机械压制土坯结构房屋构造柱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可取240mm×180mm;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竖向受力钢筋应在基础梁和圈梁中锚固,锚固长度分别不小于400mm和钢筋直径的40倍;3钢筋混凝土预制构造柱截面尺寸不小于180mm×180mm;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50mm;构造柱伸入基础或基础梁中不小于500mm,构造柱预制时,纵向钢筋两端各伸出300mm做为锚固钢筋与基础梁、圈梁可靠连接。7.2.5生土结构房屋木圈梁的截面尺寸不应小于40mm×120mm7.2.6生土结构房屋配筋砖圈梁、配筋砂浆带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0;2配筋砖圈梁的砂浆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配筋砂浆带厚度不应小于50mm3配筋砖圈梁和配筋砂浆带的纵向钢筋配置不应低于表7.2.6的要求表7.2.6生土结构房屋配筋砖圈梁与配筋砂浆带最小设防烈度墙体厚度t(mm)6度7度8度t≤4002φ62φ62φ6400<t≤6002φ62φ63φ6t>6002φ63φ64φ67.2.7生土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纵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不少于4根;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7.2.8生土墙应在纵横墙交接处沿高度每隔500mm左右设一层荆条、竹片、树条等编制的拉接网片,每边伸入墙体应不小于1000mm或至门窗洞边(图7.2.8),拉接网片在相交处应绑扎,当墙中设有木构造柱时,拉接材料与木构造柱之间应采用镀锌铁丝连接图7.2.87.2.9生土结构房屋门窗洞口过梁应满足下列要求1生土墙宜采用木过梁,亦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2木过梁截面尺寸不应小于表7.2.9的要求,或按本规程附录F的方法计算确定,其中矩形截面木过梁的宽度与墙厚相同;木过梁支承处应设置垫木;表7.2.9木过梁截面尺寸墙厚(mm)门窗洞口宽度b(m)b≤1.21.2<b≤1.5矩形截面圆形截面矩形截面圆形截面高度h根数直径d高度h根数直径d2401002120130——36090311011031205008059090411570065880806110注:d为每一根圆形截面木过梁(木杆)的直径。3当一个洞口采用多根木杆组成过梁时,木杆上表面宜采用木板、扒钉、镀锌铁丝等将各根木杆连接成整体;4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中过梁的要求设计计算。7.2.10生土墙门窗洞口两侧宜设木柱(板);夯土墙门窗洞口两侧宜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左右加入水平荆条、竹片、树枝等编制的拉接网片,每边伸入墙体不宜小于1000mm7.2.11硬山搁檩房屋檩条的设置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檩条支承处应设置木垫板或砖垫;木垫板长度不应小于400mm,宽度不小于200mm或与墙厚相同,厚度不小于60mm;砖垫长度不应小于490mm,宽度不小于240mm或与墙厚相同,厚度不小于两皮砖,且上下皮应错缝砌筑(图7.2.11-1)(a)檩条下为木垫板(b)檩条下为砖垫图7.2.11-1檩条支承及连接2内墙檩条应满搭并用扒钉钉牢(图7.2.11-1),不能满搭时应采用木夹板对接或燕尾榫扒钉连接3檐口处椽条应伸出墙外做挑檐,并应在纵墙墙顶两侧设置双檐檩固定檩条(图7.2.11-2)图7.2.11-2双檐檩檐口构造4硬山搁檩房屋的端檩应在山墙两侧采用木墙揽连接(图7.2.11-3)1—1图7.2.11-3山墙与檩条、墙揽连接5山尖墙顶宜沿斜面放置木卧梁支撑檩条(图7.2.11-4)6木檩条宜采用镀锌铁丝与山墙配筋砂浆带或配筋砖圈梁中的预埋件拉接。7.2.12硬山山墙高厚比大于10时应设置扶壁墙垛(图7.2.12)图7.2.11-4山墙尖斜面木卧梁图7.2.12山墙扶壁墙7.2.137、8度地区,夯土墙在上下层接缝处应设置木杆、竹杆、竹片等竖向销键(图7.2.13),沿墙长度方向间距宜取500mm左右,长度可取400mm左右图7.2.13夯土墙上、7.2.1在屋檐标高或纵墙墙顶处应设置不少于三道的纵向通长水平系杆;并应在横墙两侧设置墙揽与纵向系杆连接牢固,墙揽可采用方木、角铁等材料;2房屋为四开间及四开间以下时,两端开间应设置竖向剪刀撑;房屋开间数为五开间及以上时,除两端开间应设置竖向剪刀撑外,隔开间尚应加设竖向剪刀撑;当采用硬山搁檩屋盖时,剪刀撑的设置应满足本规程5.2.8条第5款的要求;当采用木屋架屋盖时,应满足本规程第6.2.10条的要求;3山墙、山尖墙应采用墙揽与木檩条和系杆等屋架构件拉结。7.2.15山墙与木屋架及檩条的连接、山墙、山尖墙墙揽的设置与构造、自承重墙与屋架下弦的连接、木屋架(盖)之间的连接等均应满足7.3施工要求7.3.1生土结构房屋构造柱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木构造柱施工时接头处应连接牢固;2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6mm的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600mm,马牙槎留槎宽度不小于60mm,高度宜在250mm~350mm3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时,先安放钢筋笼、再砌墙,最后支模板并浇混凝土构造柱。7.3.2夯土墙土料含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7.3.3夯土混合料宜采用搅拌机进行现场搅拌,人工搅拌应保证混合掺料在土料中的均匀性,并宜1土料应采用干净粘土,使用前应过筛;2宜在土料中掺入0.5%(重量比)左右的碎麦秸、稻草等拉接材料;3夯土墙土料中可掺入碎石、瓦砾等,其重量不宜超过25%;4夯土墙土料中掺入熟石灰时,熟石灰含量重量比宜在5~10%之间;5土混合料现场搅拌后,宜临时堆放24小时再进行夯筑;临时堆放时,应做好防水防晒措施。7.3.4土坯墙砌筑泥浆内宜掺入重量比7.3.5生土墙体的墙根可采用平毛石、毛料石、黏土实心砖等材料用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应满足下列要求1墙根的总高度应高于室内地坪200mm和室外地坪以上500mm中的较大者;2生土墙体与墙根接触面应基本平整,但表面粗糙,应保证墙体与墙根之间可靠连接;3生土房屋外墙应做墙裙,墙裙应做防潮处理。7.3.67.3.7土坯墙的砌筑应满足下列要求:1土坯墙墙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咬槎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图7.3.7),斜槎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不得砌成直槎图7.3.7土坯墙体2土坯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3土坯的大小、厚薄应均匀,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应采取拉接措施;4土坯墙砌筑应严格错缝,泥浆应饱满;土坯墙接槎时,应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并填实泥浆,保持泥缝平直;5土坯墙在砌筑时应采用铺浆法;6水平泥浆缝厚度应在12mm~18mm7.3.8夯土墙的夯筑应满足下列要求1夯土墙应分层交错夯筑,夯筑应均匀密实,不应出现竖向通缝(图7.3.8)。纵横墙应同时咬槎夯筑,不能同时夯筑时应留踏步槎2夯土墙每层夯筑虚铺厚度不应大于300mm,每层夯击不得少于3遍。图7.3.8夯土墙7.3.9房屋室外应做散水,散水的做法应满足下列要求1散水宽度应大于屋檐宽度,且排水坡度不宜小于3%;2散水基层素土应夯实;散水结构层可采用60mm素混凝土或浆砌片石、砖,也可采用10mm厚三合土;散水面层宜采用1:3水泥砂浆抹平,外墙与散水之间宜采用1:3水泥砂浆结合,且宜在屋檐端部下方宜铺设滴水砖带。8石结构房屋8.1一般规定8.1.1本章适用于6~8度地区的石结构房屋,包括料石、平毛石砌体承重的一、二层木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和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房屋。8.1.2石结构房屋的层数和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表8.1.2的限值;2房屋的层高:单层房屋不应超过3.9m;两层房屋不应超过3.3m。表8.1.2房屋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m)烈度678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料石砌体机器切割料石(无垫片)细、半细料石砌体(无垫片)2406.626.626.02粗料、毛料石砌体(有垫片)2406.626.023.31平毛石砌体4003.613.31——注:⒈房屋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2.8.1.3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8.1.3的最大间距限值表8.1.3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限值房屋层数楼层烈度木楼、屋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6、786、786、78一层17.25.497.2129二层27.25.497.212915.44.27.25.496注:抗震横墙指厚度不小于240mm的料石墙或厚度不小于400mm的毛石墙。8.1.4石结构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满足表8.1.4的要求。表8.1.4房屋局部尺寸限值部位烈度6、78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2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2注:出入口处的女儿墙应有锚固。8.1.5石结构房屋的结构体系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38度时不应采用硬山搁檩屋盖;4严禁采用素石板楼、屋盖;5严禁采用素石梁作为承重构件;6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7抗震横墙在1/2层高处,洞口水平截面面积应满足3.1.2条要求。8.1.6木楼、屋盖石结构房屋应在下列部位采取拉结措施:1两端开间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面经营租赁合同
- 2024年中国雨花石盆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安防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合同2篇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新学习单)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
- 2024至2030年中国荧光灯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影视制作合同标的与制作要求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的复杂结构和标的分析3篇
- 2024年款智能手表全球分销合同
- 2021幼儿园圣诞活动策划方案范文
- 2024版城市单车租赁运营管理合同2篇
- 读了萧平实导师的《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才知道原来念佛门中有微妙法
- 周边传动浓缩刮泥机检验报告(ZBG型)(完整版)
- 纸箱理论抗压强度、边压强度、耐破强度的计算
- 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指南
- 死亡通知书模板
- 鹬蚌相争课件
- PMC(计划物控)面试经典笔试试卷及答案
- 失业保险金申领表_11979
-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 食品安全约谈通知书
- 舒尔特方格A4直接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