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_第1页
老师《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_第2页
老师《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_第3页
老师《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_第4页
老师《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培训心得

11月18日下午,在德州市教科院的前瞻性的引领下,在县教体

局的精心组织下,我参加了《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的设计与实施》

培训,XX市教委研究室的XX主任从正确理解作业与作业系统、作业

现状与关系模型,如何提高单元设计质量三个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

名师的高屋建令瓦让我收获颇丰。下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前置作业,可以引发学生的自

主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支撑课中的深度学习。高质量的后置作业,可

以将课堂教学引向更深、更广的理解与应用,引发更有意义的学习。

比如小学数学四年级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之后,可以布置

这样的作业:

1.做一做:用纸条或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

2.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哪些平面图

形是梯形?

3.说一说: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梯形有哪些特征?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找、说、加深了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其次,作业设计的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作业设计应注重“教一一学一一评”一致性,教师应根据单元学

习目标,设计“着眼要点、针对难点、促进理解”的基础性作业和“着

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发展性作业。作业设

计可以是选编、改编或创编。而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说小

学数学,作业形式可以是书面习题、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

数学游戏、实践体验等。不论哪种类型作业设计都应遵循课标、紧扣

教材,要有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创新性。所以教师审计的的作

业既能让学生有基础知识的普及,又有思维能力的拓展,更有深度探

究的实践和有理解运用的思考。

最后,作业评价形式多样化

对于作业评价,不能填写单一的“优、良、差”等级或打分,而应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

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

作业“等级+简语来评价描述学生的作业水平.“轻视”作业结果,

“重视”作业过程,在作业评价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统计分

析,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

通过本次次的作业设计主题培训,让对做好优化作业设计有了进

一步的理解。我将把本次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做好指

导工作,让更多的老师都能优化单元作业设计,服务学生,助力“双

减”。

《“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体会

2021年11月18日下午,我们全县的教研员及学科中心主任有幸

聆听了XX市教委教研室XX博士的《“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

实施》的讲座。这场讲座就像一场及时雨,给“双减”背景下不知如

何设计作业的老师们,解了燃眉之急。

王主任从“作业与作业系统”“作业现状与关系模型”和“如

何设计作业”这三大方面,向我们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双减”背景下

如何进行作业设计与实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主任的讲课方式,她

会在每个大方面讲完之后,都会以提问题的方式,带领老师们进行复

习总结,以让老师们能够及时回忆所学知识。王主任的这一讲课方式

让我特别受益,我想这样的讲课方式我也可以用到我的课堂上,每讲

授一个知识点,都以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及时复习,这样不仅能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听讲,因为老师讲完会随

时提问的。

让我受益的不仅有王主任的讲课方式,更有她的讲座内容。王主

任的讲座,让我清楚认识了“双减”的大背景、“双减”的目的,深

刻认识到作为教研主任、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守住双减底线,落实双减

政策。王主任的讲座中提到,在“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教研必须

发挥重要作用。我想这句话,应该让我们聆听讲座的所有人,都倍感

肩上的重担,因为我们都是承担着或县里、或学区、或学校、或学科

中心的教研工作重任的人。”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

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我想这

应该就是我们以后教研工作的重点之一。

作为学区教学指导员,在引领学区教研工作时,我也倍感压力,

在定学区教研活动内容时,也总是会踌躇不定,生怕把我们的教研做

的华而不实、没有效果。今天听了王主任的讲座,我对我们学区的“双

减”政策下的教研活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目标,那就是“研究作业

设计与实施”。因为听了王主任的讲座,我明白了作业设计、作业布

置与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统计分析、讲评辅导,这些都是相辅相成

互相作用的,所以研究作业设计也不单单是研究这一点,而是研究整

个作业系统。

作为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中心执行主任,看到“双减”政策的大力

实施,我心里便有了希望,因为综合实践这门学科终于可以被学校、

被家长认识了。因为“双减”政策中提到“促进学生完成基础性作业,

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而综合实践这门学

科正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课

程。“双减”政策的实施给了我们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底气。同样,为

切实做好“双减工作,”我们也会用心布置综合实践作业。让学生在

综合实践作业的带动下,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激发动力、拓展思维,

从而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动力,学有思维、学有所得。

总之,今天的培训带给我的是成长、是拔高、更是坚定的信念。

坚定信念认真搞教研,坚定信念认真做“双减”。

语文老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堂质量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八零后,上小学时曾听老师们谈过学生减负的话题。何

其有幸,如今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师,今年教育部推出的《关于进一

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

已经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落实“双减”,就要减

负提质。

“双减”之前,虽然老师和家长都在为学生减负上作出了不少努

力,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转变。个

人认为如果想要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代赋予我们更高的要求,就一定

要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握

“减负”的大方向。

一、提高课堂效率

一堂好课,最好的定义,我觉得是学生的成就感,具体落实到孩

子身上,他们会理解并加以应用。老师的讲课,围绕课文,设置一到

两个主要问题,一定要做到表述清晰,不要做啰嗦的大妈,向学生发

射连环炮弹式的低级连问。

作为语文老师,课堂用语也是自己需要不断锤炼的地方,用声音

吸引孩子,用语言感化孩子,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环节之间过渡巧妙,

环环相扣,文本解读则是最为重要的。于永正老师上课前,不看任何

教参,自己反复读课文,脑海中浮现各种问题,及时记录,备学生。

他们朗读后脑海中会有什么样的疑惑,我要老师帮忙解答,再根据问

题,选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一节课,时间、教材、学生都是可以提

前预设的,如果课堂出现了瑕疵,那一定是某个环节出现预设偏差的

情况。一堂失败的课堂让我们去反思,不再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

样才称得上成长的意义。

二、作业超市上线

课后作业是检测当堂学习的有效方法。语文学科:听、说、读、

写,这是基本内容,如何将常规化的作业设计的充满趣味性?结合语

文要素设计作业,这就需要多思考。为此我尝试过作业超市:

1.读一读。

学习《松鼠》一课,当堂练笔写小白兔和猫咪,相继出示布封《自

然史》中描写这两种动物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自然史》的兴趣。

在学生心中埋下读书的种子,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去求知。

2.1EBI-1E|o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成为民间故事

的传承人,将故事继续讲给更多的人来听。《牛郎织女》故事情节充

满了神奇的幻想,利用连环画的形式来呈现故事内容,学生合理布局,

精选内容,用绘画的形式传承民间故事,加深了印象。

3.查一查。

五年级的第四单元家国情怀,文章距离现在的孩子较远,他们生

在和平年代,长在红旗下,学习需要背景资料做铺垫。老师呈现大篇

幅资料,他们学习兴趣不浓,自己动手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搜集整理

资料,进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演一演。

语文源于生活,课本剧《将相和》,学生体验一次古人的处事方式。

选择完璧归赵一一濯池相会一一负荆请罪,精彩的表演,让大家充分

感受到主人公蔺相如巧舌如簧,廉颇知错就改的特征。

5.写一写。

针对一节课所学写作方法,进行拓展小练笔,写一写。巩固知识

的同时,提升小片段的表达能力。这样积少成多,从片段到作文,学

生的写作会有改观。

作业的形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发生着变动,不再是简单的抄抄写

写,设置分层作业,有针对性,使得选择作业,也像在超市选择自己

喜欢的商品一样,感兴趣并且愿意去花费精力完成。从而达到巩固所

学内容的效果。

“双减”提升质量,我们要不断的去尝试。路漫漫其修远矣,吾

将上下而求索。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潜心做教语文的人。

《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学习心得体会

浑身裹着冬日的料峭,我热情似火地来到XX县教体局七楼会议

室,聆听了XX市教委研究室XX博士题为《双减背景下单元作业设计

与实施》的讲座,获益良多。结合讲座内容,我谈一谈我的感悟。

一、我的“作业观”

初中英语作业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布置作业,目的是帮助

学生巩固、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培养学习兴趣和

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作业设计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英语教学的实

际效果。

我们的教育一直就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这一说法。这就要求我

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

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然而教学发展到

今天,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因材施

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

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

循因材施教原则,作业设计亦应遵循该原则。

二、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实际生活出发,了解英语学科特点。

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作业有其特殊性。一是综合性。英语知识

的运用是综合的,孤立地掌握某一项知识不能直接形成英语能力。二

是模糊性。英语知识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掌握的程度也因人而异,水

平高低不是用对错就能衡量出来的。三是个性化。英语学习的目的之

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风格、独特的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

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就是多读多写,形成自己的

语言个性。英语与生活密不可分,听说读写是生活之必需,因此,从

某种意义上讲,完成英语作业就是培养生活能力。

三、设计针对性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我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

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

使他们易学,乐学。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

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

这样,学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满足了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理。

为了避免同学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大家做的作业是一样的,但是对

已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他们的作业要求、侧重点、评价却不一样。

例如:同一课的作业,学困生只要把生单词、基本句型、基础语法掌

握了,他的作业就可以得到“A”,而对于优等生对于他们则要求每

课的能力拔高,拓展作业做的好才有资格的“A”。不同的要求,不

同的侧重点,却可以达到相同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

发展。

四、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趣味性比较强的作业。

对学生而言,不想做英语作业的根本原因就是对作业提不起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跟时间的占用是成正比的。

兴趣越浓,就越舍得花时间。所以当我们在英语课上通过种种途径让

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有趣的事情之后,还应该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让

学生感受到作业也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快乐的事,从而激发他们完成作

业的积极性。当学生的智慧与趣味化的作业设计碰撞在一起,常常会

产生很多闪亮的火花,让我们为之惊叹。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我可以

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学生做一做,画一画,演一演……

1.做一做。例如:在布置八上Module2Myhometownandmycountry

的作业时,我让同学们做一份手抄报介绍祖国或自己的家乡。

2.画一画。例如:学完七上ModulelOSpringfestival一模块时,

让学生画一画过春节的画面。

3.演一演,讲一讲。例如:学完七下Module演torytime,八上

Module5LaoSheTeahouse,八上Module7Afamousstory等故事情节较

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把的故事表演出来或将讲给别人听。

4.查一查,读一读。例如:布置九上ModulelWondersoftheworld

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查一查世界奇观的相关信息,读与观世界奇迹

的英文文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总之,我今后在布置作

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

一定的层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自己地发挥空间,使不同层

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分层作业起点低、多层次评

价,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

行思考,体验成功。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工作总结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落地之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一

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课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

实践和名师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下面我就从

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这些明白如话的教育理论老师们似乎都懂,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

却很少见到它们被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发挥主体作用,

主宰着课堂,具体表现为:一是碎问碎答。教师用一组一组的细微琐

碎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思维总是牢牢地被教师控制着,

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揣摩老

师想要的正确答案,要么就是充当看客,看其他孩子怎么表演。二是

滔滔不绝。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教师便开始滔

滔不绝地讲解起来,生怕学生哪里没弄明白,无论巨细,一一灌给学

生。学生则疲于笔记,根本不用思考和探究。从时间占有来看,教师

的教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得可怜。三是执行教

案。教师为了展现教学的完整性,按照课前的教案和预设亦步亦趋地

开展教学,全然不顾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和现场生成的资源,强牵着学

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没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无法进行下一

步的教学,完全不会变通。

这样的教学,节奏缓慢、步骤冗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

创造精神,带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乃至厌倦语文

的恶果。因此,笔者极力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注重教师的

教”向“注重学生的学”彻底转变。

注重学生的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

学生学有所得,就是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一一“让

学”。注重学生的学,首先要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主体

地位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第三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适度参与和巧妙点拨。注重学生的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可采用以

下措施:

(一)实施“板块式”教学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

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

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学是相

对传统的“线条式”教学而言的,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让

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

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

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便设计了这样三个板

块:

朗读大比拼

收获大交流

智慧大碰撞

在第一个板块里,学生能自由练读,接着小组赛读,读得有滋有

味;在第二个板块里,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认识、

感悟,有的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谈,有的从领悟表达形式的角度谈,有

的从宏观的角度谈,有的从微观的角度谈……不知不觉便将文本读了

个通透,而且气氛非常活跃;在第三个板块里,教师让学生质疑,以

能难住同学、老师为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积极开动脑筋,在字里

行间进行探寻,提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然后在互相释疑的过

程中完成对课文的二度阐释,学生同时收获到无法比拟的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读、思考、表达,收获

之丰,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二)实施“主问题”教学

所谓“主问题”教学,就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

带动整节课或整篇文章的教学。“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

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所以,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

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学习活动。这样一来,一般性

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例如: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

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

一系列活动:朗读、寻找、体会、表达。有的说读出了看到地球遭到

严重破时的“酸味”,有的说读出了宇航员提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

“甜味”,有的说读出了人类破了地球别无去处的“苦味〃……

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XX老师执教《凡卡》一课,设计了这样

一个主问题: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地方?在这

问题下,学生展开了长达近15分钟的寻读、思考、表达等语文实践

活动,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文章的每个角落,最后落脚到凡卡写的信

封上,经老师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的乐趣。

“主问题”教学最大的教改意义就在于它能用精、少、实、活的

提问或问题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

展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施“无提问”教学

所谓“无提问”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一个问题,而通过

组织话题讨论、交流汇报、模拟访谈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

“无提问”教学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学形式。由于课堂上没有教师的

提问,教师活动的时间相对而言被压缩到最少,而学生活动的时间被

延长到最长。在教师调控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

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摒弃了所有问题,设

计了四个话题一一

说说文章的“意”(观点)

说说文章的“法”(方法)

说说文章的“言”(语言)

说说文章的“情”(情感)

学生根据这四个话题,展开充分的阅读、概括、辨析、品味、感

悟等语文实践活动,然后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的文章的“意”有:我

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死;我们应该

如何对待批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读出的

文章的“情”有:对张思德的深切哀悼之情;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之情;

对帮我们指出错误提出建议的感激之情;对队伍里每一位的关切之情。

读出的文章的“法”有:引用名言法、举例证明法、正反对比法、排

比推进法、补充论证法、联系实际法。其教学效果远非教师频频提问

的课堂所能相比。

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也采用了这种“无提问”

教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支老师客串主

持人,学生分别扮演“天文学家”“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宇航

员”“民营企业家”“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活动分三个程

序:①嘉宾从“自身行业”出发读地球;②“现场观众”咨询有关问

题;③“场外观众”咨询有关问题。在趣味盎然的“访谈”活动中,

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迁移运用了上节

课所学,又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储备;既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锻炼了

各项语文能力,效果之惊人,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板块式”教学,还是“主问题”教学,还是“无问题”

教学,它们都十分明确地指向了学生的学,强调将课堂变为学生开展

语文活动的园地,让学生在这样民主、活泼的环境里获得健康成长。

二、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形式”转变

翻开我们手头形形色色的“名师设计”“名师课堂实录〃“全国

大赛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都只完成了阅读教学顶多一

半的任务一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怎么写

的)视而不见。教师引导学生一味纠缠的是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在文本内涵上越挖越深,动不动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样的教学,

笔者称之为“教学生读懂课文的教学”,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教学,也

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归根到底,还是如何处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关注

课文内容”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课文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对

学生的熏陶感染,强调课文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强调课文的审美价值。

但是,只“关注课文内容”的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语文教学,是脱离了

语文本体的教学。语文的本体是什么?语文的本体就是文章的表达形

式,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曾有一

比:工具性就像一辆车,人文性就像车上的货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

教会学生怎么驾驶这辆车,而不是带着学生清点车上装了哪些货物!

当然,学习语文不可能像开车运货一样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

但是,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课文的表达方法。

实际上,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和成人阅读是一样的,他们关注的

也仅限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是不会主动顾及的。

对于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即使没有外人的任何帮助,学生也能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到百分之八九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课

堂上仍然花那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大多是在做无用功。学

生已经懂的东西,我们还颠来倒去讲它干什么?这样的语文教学效率

不低下才是咄咄怪事!相反,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略的表达形式,

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样给忽略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得到的仅仅是课文承载的知识,而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

学生只知道“车”上装了哪些“货”,却压根儿没学会“开车”,更

谈不上“运货〃.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我们的教学重心应由“关注课文内容”向

“关注表达方法”转变。

(一)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

优美的文章都很讲究遣词造句,伟大的作家在这方面更是将语言

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是极为普通的字眼,在他们手中也显现出

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品析、揣摩精妙词句表

达作用的实践活动,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词句准确地表达出自

己的思想感情的。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山中访友》:

师:课文开头写道,“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如果是

你,你怎么写这句话呢?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吹来,真凉爽啊!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十分凉爽!

师:可是,作者偏偏不这么写,而说“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

满怀”,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撞”字呢?

生: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微风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当时

激动的心情。

生:是的,作者恨不得马上去见到自己的朋友们。

师: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会用到“撞”字?

生:撞车!(全班哄笑)

师(亦笑):开车相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

生:撞彩!”

师:什么意思?

生:中大奖了!

师:心情如何?

生(纷纷):高兴!激动!兴奋!

师:事先想到过吗?

生:没有,意外的惊喜!

师: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在生活中遇到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也可以说“撞到了谁”。

师:同样是惊喜!作者用这个“撞”字,首先就给我们一个新奇

的感觉,再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还通过这一个字表达出对微风

的喜爱,以及作者当时无比快乐的心情。我们还可以想像出当时作者

迫不及待地要去见山中朋友们那种激动、急切的心情。作者开头也给

了我们一个惊喜啊!来,我们再一起好好读读开头这两个自然段!

(二)关注基本段式的结构特点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也是思维的产物。或者说,文章是作者情感

和思维的物化。文章的写作,除了遣词造句,更要讲究布局谋篇。我

们的语文教学,还应在理清文章脉络上下功夫。叶老说,“作者思有

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小学生而言,宏观地把握每

篇文章的思路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段的结构特点入

手,逐步学会理清作者思路。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匆匆》第四自然

段: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个问句?

生:(默读,数)六个问句。

师:这六个问句可以分成几类?

(生静思默想)

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疑问句,一类是反问句。

师:具体说,哪些是疑问?哪些是反问?

生:第一、二、三、五句是疑问,第四、六句是反问。

师:试着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生:第四句可以改为:我连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

生:第六句可以改为:但不能平的,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师:请大家把这两个反问句换成陈述句,完整地读一读,看看有

什么发现。

(生自由朗读)

生:我发现这段话是由一问一答的句子组成的。

生:我发现这段话可以分为四组,一组就是一个设问。

师:为你们的发现喝彩!今天,我们见识了一种特殊的设问,他

不像一般的设问用陈述句来回答,而是一一

生:(齐)用反问句来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把反问句换回去,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我问你

们答一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

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心情了吗?

经过上面一番对话,学生便对这段文字的脉络了然于胸,并通过

朗读加深了认识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语言一并被学生吸收进

脑海中。这样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效教学吗?

(三)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文章的表达方法,实际上就是写法,古代文论里俗称“笔法”。

明清以降,小说大兴,“笔法”之高妙与否,成为衡量一部小说优劣

的标准之一。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均是高妙“笔法”的杰出代表。四

大名著的各种点评本纷纷问世,金圣叹、李卓吾等文学批评大家也因

此倍受尊崇。随后,不仅小说,戏曲散文、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的文

学作品的“笔法”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文章的表达方法,

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同时一,也能让我们从中获得艺

术的审美感受。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除了上述两点之

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模仿、运用这些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

写作能力。

有位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在花了约20分钟引导学

生读好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之后,“浓墨重彩”地让学生从文中探寻

“写作的精妙之处”。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文中竟然蕴藏着

五大精妙的表达方法:

一、虚实结合,突出特点。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表现严监生

已经奄奄一息、病入膏荒、无可救药了。

二、巧设悬念,抓住读者。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

指,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想往下一探究竟。

三、细节刻画,表现内心。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听到诸亲六眷

猜测后的动作神态刻画,表现其丰富的内心活动,活灵活现。

四、尺水兴波,层层渲染。短短412个字,作者不吝笔墨,不

厌其烦地写诸亲六眷的猜测,让文章变得曲折耐读,同时为赵氏的出

场做好了铺垫,渲染了氛围。

五、制造反差,极尽讽刺。文章最后通过赵氏之口揭开谜底,

产生让读者啼笑皆非的效果,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辛辣地讽刺了严

监生的吝啬、迂腐与可笑,揭示了这种人生的悲哀。

虽然这五大精妙之处不能穷尽本文全部的表达方法,但已将我们

带入了文学的百花园,让我们惊喜连连,严监生的形象也一步步在我

们头脑中丰满起来。这是那种一味地分析人物形象的语文课堂永远无

法比拟的!

三、由“要求大量做题〃向“引导大量读书”转变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这个命题没有人否认。但是,我们追求什么

样的教学质量,怎样衡量教学质量,怎样去追求理想的质量,却是值

得探讨的。愚以为,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追求

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其核心一一语

文能力的提高!而追求这样的质量,我们的教学除了要实现前面两个

转变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大量读书!

关于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重要,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先哲圣

贤说过、讲过、论述过;不知被多少伟大的、民族、团体、个人证明

过;也不知有多少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在各种文件、会议、讲座

上强调过。可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未能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我们的老师们要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解放我们的

孩子,让他们少做一点题,多读一点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去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学生吸收语文知

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最好途径。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

反复的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不断深化:正确地识词

断句,是理解的基本标志;语流顺畅、停顿适宜,是熟知内容、理解

深化的反映;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是融会贯通、深有体会的表现。

朗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

在我国历代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视朗读的。韩愈就归纳出“手

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的读书方法,苏轼曾在诗中写道:“故

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朝学者陆九渊也说过:“读书

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菜根潭》云:“善读书者,要读到

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沧浪诗话》云:“读《骚》之久,方

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淡满襟,然后为识《离骚》。”曾国藩告诫子

女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

远之致。”清代陈芳生《训蒙条例》总结有这样的“教学经验”教

以抑扬吟诵之法,则书中全旨自得。”……理解文章本旨,体会文章

神韵,积累优质语言,陶冶自我性情,形成良好语感,朗读的作用谓

大矣。

如何很好地开展朗读训练,笔者以为要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