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语文参考答案

1.B(“是因为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错误,原文是“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

2.B(“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过于绝对。)

3.D(“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兼职诗人只能说明诗人身份的多重性,并不能说明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而且,当代诗歌中商人群体的出现,也是当代诗歌创作群体对于古典诗歌创作群体的突破与拓展。)

4.①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的例子,来证明无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②对比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对比当代诗歌和传统诗歌的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③引用论证,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证明“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点。(答对一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5.①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公共性的诗歌成规消失。②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③当代诗人的个体化写作意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的反抗。(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6.B(“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错误。本文中的“我”是旁观者,而非故事主体,更非主要角色。)

7.C(“意在突出她直率、爽朗的性格特点"错误。表现的是小姑娘对抗日的支持,对国家的热爱。)

8.①第一处写风吹草倒、云的沉重以及树叶的焦枯坠落,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压抑,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②第二处借助风吹、云垂、天暗,写出了“我”的焦急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9.①“红色"象征着生命活力,也象征着革命精神;而“棉袄”则象征着保护与关爱,象征着火热心肠。小说以“红棉袄"为题,含义隽永,耐人寻味。②“红棉袄”是故事中的关键物件,与小说中姑娘将自己心爱的“红棉袄"加盖在顾林瘦弱身体上的这一重要情节密切相关;③以“红棉袄”为题,更能彰显主人公淳朴善良的品格;④讴歌抗日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情深,凸显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0.BDF句意: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每涂对一处给1分)

11.C(“及其后妃"错误,皇帝、皇后、皇太后死曰崩,其他妃嫔死曰薨,此处“后妃”指皇后和妃嫔。)

12.B(原文是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另外“子孙典押,钱并不多"的是魏徵,不是李师道。)

13.(1)(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又从你这里得到它。”(“礼遇"“斯文”“复"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创作了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命名为)《琵琶行》。

(“因为”,于是创作;“凡",一共;“言”,字。每字1分,句意1分)

14.(1)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2)得罪小人,被人指摘;(3)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每点1分)

(依据“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可概括为:作为宫官,先于谏官越职言事,不合礼;依据“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可概括为:得罪小人,被人指摘;

依据“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可概括为:招致执政不满,被上奏贬职。)

15.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属于动景。)

16.①《芣苢》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②《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手法各1分,分析各占2分,共6分)

17.(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每句1分,共6分)

18.A(文中句子的引号,是为了强调他的牛仔裤是极其便宜的,表强调。

A项,“泥土”“种子"是为了强调海伦学会的单词,表强调。

B项,“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引用诗词来表达思念亲人之意,表引用。

C项,“傻子"在此处并不是真的“傻子”,而是有特殊含义,表特殊含义。

D项,“自由"语含讽刺,其实是指通过出卖国家或组织向敌人妥协,而获得的所谓“自由”的软弱行径,表讽刺。)

19.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的是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没有生命的“东西”拟人化,让其拥有了人的行为“沉睡";“黑暗”拟人化后也有了“怀里"。“毁灭,毁灭,毁灭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

20.(1)从句式结构看,原句多是短句子,读起来紧促而简洁有力,而修改后变成一个长长的句子,成为普通的陈述语气,失去了原文的表达效果;(2)原句“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与后文“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联系紧密,相互呼应,更能突出钟扬品格。改句把这几个短句放到“高原反应"前,不能突出他高原反应的严重与危险,也不能反映其不顾个人生命安全的品格。(每条2分,共4分)

21.①针对一顿饭谈健康饮食②因此导致摄入太多③还有早餐、晚餐(每句2分,共6分)

22.①健康饮食并非针对一顿饭而言;

②“健康食品”没有神奇的健康成分;

③健康饮食不排斥“不健康食物"。(答对1点1分,答对2点得3分,3点得4分)

23.审题立意:

1、黎明是黑暗铸就的辉煌。

2、为了信仰和梦想,勇敢前行不怕创伤。

3、勇敢面对挫折,才能成功。

4、打破黑暗枷锁,迎接黎明曙光。

5、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顾况不由得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任命他为左拾遗。淄青节度使李师道献绢,为魏徵子孙赎买住宅。白居易谏奏道:“魏徵是陛下先朝宰相,太宗曾赐宫殿建筑用材给他修成正宅,与诸官的宅第大不相同。子孙典押,钱并不多,自然可由公家为他赎买,而让李师道掠此美名,此事的确不合适。"宪宗认为很正确。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十分急切。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之所以不避死亡的惩罚,事无巨细必定要说,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非说话轻佻。"皇上说:“你说的对。”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元和六年四月,白居易遭逢母亲陈夫人去世,白居易退职还居下邽。元和九年冬天,重新进入朝廷,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的官职。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第一个上疏论说他的冤屈,请求抓紧捕贼来一雪国耻。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主管这一事务的人正厌恶白居易为此事上谏,就上奏皇帝把他贬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授予司门员外郎。凡是朝廷内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然而大多被排斥,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策,河朔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七月,授予杭州刺史。大中元年,白居易去世,时年七十六岁。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

“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

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

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

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

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非常相

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

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

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

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

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

读群体一“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一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

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

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

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

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