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级地理黄河数案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下面是我为您带来
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教学目标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
二长河。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的重要意义。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
的关键。.进一步树立正确协调人地关系的思想及可持续发展中〃区际公平
”的意识。
重点
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以及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
二长河。
2.了解黄河在水能及灌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及黄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
的重要意义。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难点
3.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现存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教学准备地图册教参课本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探究学习
板书设计黄河的基本概况
黄河的水文特征
黄河的治理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对于黄河的具体内容我
们了解多少?我们今天一起看看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板书]一、黄河的基本概况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依次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几〃字
形;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
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4、结合中国地形图,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
南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
别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教师过渡]: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
哪些主要特征?
[板书]二、黄河的水文特征
[教师提问]:大家注意看,课本上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为什么不能
说它是中国的第二大河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可以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流量列成表)因为水
量不大。
[板书]1、水量不大
[提问]提起黄河,你的第一印象如何?(水特别浑浊)这说明什么?(黄河
泥沙多)
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护是导
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如有条件可以播放录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板书]2、中游含沙量大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
宽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
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
375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
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
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出孟津后,水流平稳,大量泥沙淤积而成)
[板图讲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板书]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板书]4、易泛滥
[过渡]黄河除了经常会泛滥之外,还有其它的灾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看一看。大家注意看黄河的流向,在上游和下游地区都出现了由低纬向高
纬流动的河段,到了要结冰的季节,会出现什么情况?
[讲解]介绍凌汛。
①危害:容易冲垮堤坝;对船只也有威胁
②发生河段:上游宁夏和下游山东境内
③发生时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引导学生利用气候知识分析)
④解决措施:爆破
[板书]5、凌汛
[补充]除了上述的不利影响之外,还有一种,那就是〃断流
[板书]6、断流
[活动]请学生读"黄河断流''阅读材料并讨论:
(二)
一、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上一节长江,对学习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节教材
主要从中国第二长河,“母亲河”的奉献中国的忧患,根治黄河四方面概况
了黄河的整体地势特征本节的教学对学生今后学习我国的水资源,水能
源,生态环境的保护西部大开发等知识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由于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读图和析图
的能力,同时学生学过《长江》一课,对河流的学习方法有了了解,为学
习本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学生对于本课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
产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还不够具体和深入,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进一
步探究完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
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并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
的基本概况;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从
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开
发和治理的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成为地上河的成因和黄
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从了解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过程中可体现出生态环境的破
坏,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从而可引出治黄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
因是本节的重点。黄河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如果利用好这些资
源将有利于加快西北内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将产生一
系列问题,所以黄河的开发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现实中,因为人为破坏
生态环境等原因使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现
断流现象,这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后果,也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所
以黄河的治理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方法
学法:
(1)自主探究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我设计学案了提前发下去,为学生
预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形
式,给每一个学生以机会。
教法:
(1)目标重现: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
析评价能力。
(2)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内展示预习学案,检测预习效果
(3)合作探究,通过做综合题来联系所学的知识,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精讲点拨,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问、重难点、易错的、易混
的、易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5)巩固检测,针对学生对本节课的检测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黄河录像导出本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分钟)[引入]用课件播放黄河景观视频,激昂的音乐伴着滚滚黄
河水展现在学生眼前。
[教师过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古代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歌颂过
它。请同学们展示搜集的有关黄河的诗。
[学生展示]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等等。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河。
(-)(10分钟)[课件出示]黄河探险
[教师]先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题:读图思考。
[课件展示]黄河流域图
〃动态移入''法首先画好黄河"几"字形状作为文本。
[师]〃黄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状?〃
[生]像个巨大的“几〃字。
[师]鼠标点击动态移入地图上黄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复几次。
[学生自主学习]
请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略图〃,并在小组内总结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黄河的发源地和入海口:巴颜喀拉山脉和渤海;
2.读课本及地图,明确黄河干流的长度和形状:5500多千米;
3.找出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
[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
4.看看黄河流经了哪些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和华北平原;
5.在图上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内蒙古自治区河口镇和河南
旧孟津;
6.找到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请学生注意,这两条支流分别
位于黄河的哪一个河段。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由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
流。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黄河的简图,并根据自己画的图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自探空间: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学生讨论、回答]黄河仅仅是长度居全国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却远远少
于长江、珠江。
[师]黄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东流,注入渤海湾,那么,它有哪些主要
特征?
(三)[课件出示]黄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师]请学生自学课本49-50页的阅读来找出正确答案。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上游的水文特征一水能资源丰富。
[师活动]学生总结的同时在黄河水系图出现黄河上游发源地的录像。
[师过渡]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
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
[学生活动:各抒己见]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在从龙羊峡到青铜峡这一河段,因为它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交界处,河
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教师活动]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
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课件出示]2.中游的水文特点
[提问]俗话说〃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形区,想一想为
什么会这样?
[师生互动]
(1)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流经什么地形单元?(学生思考讨论)
(2)鼠标移至黄河中游段点击,出现黄土高原的景观图,沟壑纵横,支
离破碎,一片疏松的黄土景象印入学生眼帘。
(3)点击鼠标播放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视。学
生可以看到滚滚黄河水把大量泥沙冲入河中,并配以片中解说。
(4)再提出问题:黄河中游段水文特征又是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思
考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黄土覆盖且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缺乏植物保
护是导致黄河中游含沙量特大的主要原因。
[补充]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
各一米的长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可绕赤道27圈。黄河
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
千克肥料。所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
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
[转折提问]黄河中游大量的泥沙流到哪里去了?请看黄河下游的水文特
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黄河流域图,并提出问题:下游流域面积宽窄如
何,有无支流?
①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流域面积窄、少支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其原
因是什么?
②学生看动画演示“地上河〃形成过程,并仔细听解说。
③要求学生说明下游〃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
系?[学生讨论]得出分析结论: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了大量泥沙,,
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
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四)[多媒体动画]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课件出示]3.地上河
[提问]这样的〃悬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会引起洪水灾害。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L[课件出示]学以致用
2003年是我省历史上少见的多雨年份,全省平均降雨920毫米,较历年
同期偏多38%,为1916年以来同期第二位。大量的降雨给我省造成了严重
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全省有101个县(市、区)、1004个乡镇受灾,受灾
人口2086万人,受淹城市3个,倒塌房屋13.5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7.86
亿元。最为严重的是,由于受〃华西秋雨”的影响,9月中旬河南兰考县蔡
集生产堤决口,导致我省东明县南滩2个乡镇、135个村、9.68万人被水
围困,23289间房屋损坏倒塌。东明段黄河大堤经历了一个多月高水位浸
泡,多处发生严重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