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从采集渔猎到礼乐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讲从采集渔猎到礼乐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讲从采集渔猎到礼乐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讲从采集渔猎到礼乐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讲从采集渔猎到礼乐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复习方略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1)一个“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2)三个“发展历程”: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到食物生产者、从部落联盟时代到奴隶制国家建立(3)三个“重要制度”:通过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知道早期国家治理及其特点原始社会(石器时代)170万年前—BC2070奴隶社会BC2070-BC476夏:前2070-前1600

建立商:前1600-前1046

发展西周:前1046-前771强盛春秋:前770-前476

衰亡氏族公社部落联盟神话传说战国(前475—前221)

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秦朝(前221—前207)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两汉(前202—220)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分裂与交融隋唐(581—907)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五代辽宋夏金(907—1279)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分裂与进一步交融发展元明清(1271—1840)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巩固与封建制度的衰落封建社会BC475--1840中国古代史早期国家前1046元谋人约前1600约前2070约5千年前约1万年前约170万年前磨制石器龙山文化等禹传位启鸣条之战武王伐纣前771犬戎灭西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

族社会奴隶社会原始社会万邦时代仰韶河姆渡磨制石器农耕畜牧定居用陶良渚文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部落联盟世袭家天下二里头遗址夏王世袭各类机构殷墟遗址甲骨文成熟商王、尹等内外服制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井田制北京人打制石器采集渔猎迁徙用火文化遗存时间活动区域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特征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粟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稻,养蚕缫丝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黄河中下游黑陶“蛋壳陶”红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一、中华文明的起源文化遗存时间活动区域基本特征发展趋势特征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约170万年前约70万—20万年前打制石器

采集渔猎群居迁徙

会使用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母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彩绘陶器,种粟磨制石器农耕畜牧用陶定居共劳共享采集渔猎→农耕畜牧迁徙用火→定居用陶家族聚落→政治实体多元一体大汶口文化黄河下游—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种稻,养蚕缫丝父系氏族社会万邦时代龙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黄河中下游黑陶“蛋壳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部落联盟红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精美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良渚文化长江下游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二、早期国家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中华文明从哪里来?自17世纪以来,国外陆续出现过埃及起源说、巴比伦起源说、印度起源说、中亚起源说等等,甚至怀疑中国有无石器时代。近代以来,疑古思潮十分兴盛,认为中国信史的起点最早只能到《春秋》,之前夏、商、西周等都是后人层累地构造出来的。由于中国考古学建立较晚,很长一段时间,西方学界普遍认为水稻原产地在印度或东南亚,中国水稻来自东南亚。中华文明西来说东周以上无信史水稻来自东南亚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出土的商代甲骨仰韶文化的陶器河姆渡出土元谋人门齿化石几千年的古史传说禁不起三两个学者的批评指摘。然而河南发现了一地的龟甲兽骨,便可以把古代殷商民族的历史建立在实物的基础之上。一个瑞典学者安特森发现了几处新石器,便可以把中国史前文化拉长几千年。一个法国教士桑德华发现了一些旧石器,便又可以把中国史前文化拉长几千年。北京地质调查所的学者在北京附近的周口店发现了一个人齿,这又可以把中国史前文化拉长几万年。

——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原来看法考古之后中华文明西来说中华文明自成一系,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本土性。东周以上无信史司马迁《史记》所载的商王世系表几乎和甲骨文所见的一模一样。水稻源自东南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壳远早于东南亚、印度等地,中国是农耕主要的起源地之一。以文献研究历史考古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王国维提出将“纸上材料”与“地下材料”相互印证的“二重证据法”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想一想考古学或出土文物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有哪些?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考古(出土文物)对历史研究的意义:(1)拓展资料或印证文献史料(甲骨文与《史记》商王世系)(2)更新某些史学旧说(中华文明西来说、东周以上无信史)(3)推动历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二重证据法)(4)扩大史学研究领域(考古学)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神农氏母亲名叫任姒,有一天在华阳游玩,见到一位龙首的神灵,顿时感受到一股力量,随后就怀孕,生下了神农氏。殷商的先祖名叫契,契的母亲名叫简狄,有一天,简狄见到一只玄鸟落下的蛋,吞食下去就此怀孕,生下了契。周人的始祖名叫弃,弃的母亲名叫姜嫄,有一次,姜原看见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踩了下去,随即有了身孕,生下了弃。神农身世的传说殷祖身世的传说周祖身世的传说这些传说都有哪些共同点?情节荒诞不经;知其母不知其父。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仓颉造字燧木取火神农尝百草把一个长时段的历史进程拟人化,口口相传中成为了神话。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神话传说,背后反映出中华先民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崇德尚贤、天下为公、自强不息),都注入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一、考古、神话传说对历史研究的意义(1)神话传说是普遍存在于各文明发展初期的现象;对于神话传说的认识:(2)神话传说作为一种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3)神话传说包含有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4)神话传说对于历史研究有一定价值,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史料。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多元起源(3)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2)分布广泛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史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史料二从遗址的分布来看,地域不限于中原,而是北至今长城地带,南至长江以南的水乡,东至黄海之滨,西至秦晋黄土高原。大约在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文明之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地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落迁徙、分合、冲突的最为集中、最为突出的地区,是中华文化融合的核心地区。——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河南庙底沟文化彩陶新石器时代的河南庙底沟遗址出土了大量彩陶,这种风格的陶器影响范围极广,它出现在山东、出现在湖北、出现在浙江、出现在青海,横跨大半个中国。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整理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四川金沙文化出土的玉琮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玉琮考古学成果表明,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区域的古国文明相继形成。山西陶寺遗址、辽宁西部的牛河梁遗址群、长江下游的含山凌家滩遗址等地的权贵墓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和龙型图案。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多元性一体性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表现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多元性一体性政治地域华夏族:氏族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周边民族:氏族、部落社会周边民族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时代部落国家、贵族政治→集权国家、官僚政治部落联盟→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生产方式刀耕火种与锄耕农业并存集体耕作→个体小农经济分布农业与牧业、旱地与水田并存中原先进农业对周边有强大吸引力文化起源多元、时代差异、地域差异区域间接触与交融百家争鸣→思想一统(传统文化奠基)先秦时期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表现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农业革命与国家产生采集渔猎时代与农耕畜牧时代的比较事项采集渔猎时代农耕畜牧时代角色劳动工具社会分工食物来源两性地位衣食住行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农业革命与国家产生采集渔猎时代与农耕畜牧时代的比较事项采集渔猎时代农耕畜牧时代角色食物的采集者食物的生产者劳动工具打制石器、木器、骨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社会分工男子渔猎,女子采集男子耕种,女子纺织食物来源采集渔猎农业生产提供两性地位女性更高男性更高衣兽皮、树叶纺织业出现食茹毛饮血、火烤陶器的发明使得蒸煮成为可能住迁徙,洞穴居住定居,建筑房屋行双腿轮子的使用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农业革命与国家产生农业革命的影响(选必二第1课)(1)改变了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2)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人类由迁徙走向定居;(4)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手工业、脑力劳动纷纷脱离出来;(5)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历法、数学等日益重要;(6)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贫富分化和阶级产生。(3)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三、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农业革命与国家产生农业革命与国家产生的关系采集渔猎农牧业产生并发展专门管理和文化创作工作定居(村落)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工作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国家形成文字产生文明诞生管理与记录的需要部落战争,掠夺资源阶级斗争出现为解决部落战争和阶级斗争政府、军队、监狱出现城市政治管理宗教活动史料一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旨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旨意,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四、早期国家治理史料一: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旨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旨意,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史料二:周公把夏商政权的更迭赋予天命的转移进行解释,认为夏商政权的转移就是天命的转移。但周公又认为“惟命不于常”“天不可信”“惟人”,提倡统治者“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周公对夏商立长设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了总结。周公赞许商代列王“明德恤祀”“明德慎罚”,但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商汤到帝乙的历代商王并非都能如此。——摘编自张利军《历史记载与社会重构:夏商之际社会新秩序的建构》等史料一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旨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旨意,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四、早期国家治理史料三:武王认为周公勤于政事、有大智慧、熟知历史,欲依据“兄终弟及”传位周公。后“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东夷部落)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摘编自章慧《周公政制设计研究——兼论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等问题:(1)根据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商朝相比,西周“巫祝”“史官”地位的变化有何积极影响?(2)根据史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公能成功进行“政制设计”的原因。史料一殷商时,商王依赖自称能沟通神人、上达民意、下传神旨的巫祝来统治国家,史官作为巫祝的一部分并为其服务;西周时,史官、史职秉承统治者的旨意,把祖先上升到近于神的地位,史官、史职逐渐发展起来,巫祝的地位下降。四、早期国家治理【提示】(1)有利于国家治理的人文理性化。(2)吸取前代社会治理的经验与教训;重视人的因素;平衡各方利益;政权逐渐巩固;个人的政治素质、政治努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1)政治:贵族政治、家国同构、神权色彩、尚未集权。(2)经济:土地国有、木石生产、集体劳作、青铜铸造。(3)文化:甲骨文字、礼乐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早期国家的特征(2021·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

)A.土地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