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共3册8章)分章节基础知识_第1页
(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共3册8章)分章节基础知识_第2页
(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共3册8章)分章节基础知识_第3页
(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共3册8章)分章节基础知识_第4页
(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选修(共3册8章)分章节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1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空间向量基本概念

空间向量:在空间,我们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叫作空间向量.

长度(模):空间向量的大小叫作空间向量的长度或模,记为问或I而卜

零向量:长度为o的向量叫作零向量,记为0.

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叫作单位向量.

相反向量:与向量a长度相等而方向相反的向量,叫作a的相反向量,记为-a.

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如果表示若干空间向量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或重合,那么这些向量叫作

共线向量或平行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

相等向量:方向相同且模相等的向量叫作相等向量.

2.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

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加法、减法和数乘,其定义、画法、运算律等均与平面向量相同.

3.共线、共面向量基本定理

(1)直线2的方向向量:在直线/上取非零向量与向量3平行的非零向量称为直线/的方向向量.

(2)共线向量基本定理:

对任意两个空间向量入好(AH。),all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X,使

(3)共面向量:

如果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4所在的直线。4与直线/平行或重合,那么称向量[平行于直线/.

如果直线0A平行于平面a或在平面a内,那么称向量。平行于平面a.

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向量,叫作共面向量.

(4)共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两个向量£,b不共线,那么向量,与向量3,石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

有序实数对使p=xa+)心.

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

(1)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在空间任取一点。,作=£,砺=6,则NA05叫作向量

〃的夹角,记作<>.如果<。/〉=—,那么向量出匕互相垂直,记作aA-b.

2

(2)数量积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5,则,帆cosv>叫作的数量积,记作。4.

即a,B二|tz||^|cos<a,^>.

(3)数量积的性质:

aab=O

a-a=aacos<a,a>=|«|.

(4)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的运算律:

(匈石=电/)

ab=ba(交换律):

^a+b^-c=a-c+b-c(分配律).

推论:仅+仅+,伍—4=同-

(5)向量的投影向量:

向量〃在向量B上的投影向量c:c=L|cos<a,b>X

11w

向量2在平面a内的投影向量与向量[的夹角就是向量£所在直线与平面a所成的角.

§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A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意一个空间向量p.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得

p=xa+yb+zc.

2.基底与正交分解

(1)基底: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我们把{a,反c)叫作空间的一个基底,。,瓦c都叫作基向量.

⑵正交分解:

如果空间的一个基底中的三个基向量两两垂直.且长度都为1.那么这个基底叫作单位正交基底,常用

{/;/次}表示.把一个空间向量分解为三个两两垂直的向量,叫作把空间向量进行正交分解.

§1.3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坐标表示

1.空间直角坐标系

在空间选定点0和一个单位正交基底{;,1,目.

以点。为原点,分别以的方向为正方向、以它们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它

们都叫作坐标轴.这时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0叫作原点,i,都叫作坐标向量,通过

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作坐标平面.

空间直角坐标系通常使用的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2.空间向量的坐标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i,E为坐标向量.给定任一向量。4,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y,z),使

OA=xa+yh-\-zc.有序实数组(无,y,z)叫作向量0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的坐标.记作

Q4=(x,y,z).(x,y,z)也叫点A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A(x,y,z).

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设。二(玉,%,4)石二(工2,%,22),则:

(1)Q+B=(M+%,弘+%,Z]+Z2),

(2)a-b=(x[-y2,Zj-z2),

(3)Aa=(A%),Ayl,).

4.空间向量平行、垂直、模长、夹角的坐标表示

(1)a!!b<=>a=2b<=>\=Ax2,yt=Ay2,Zj=Az2,

(2)a<=>a•b=0<^>xlx2-hyly2+zlz2=0,

+Y+4

a-h_x}x1-^y{y2+z]z2

同W&+y「+z「k+

5.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设4&,y,zj,g(w,%,z?),则《6=-X|)~+(%-X)-+)2-Z])~•

§1.4空间向量的应用

1.平面的法向量:直线/J_a,取直线/的方向向量。,称。为平面的法向量.

2.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平行

(1)线线平行:若晨%分别为直线44的方向向量,则

4/〃2<=>%//〃2<=>3AeR,使得%=4%.

(2)线面平行:设〃直线7的方向向量,〃是平面a的法向量,/aa,则

l//a<^>u-Lnou-n=0.

法2:在平面a内取一个非零向量。,若存在实数工,使得〃=不。,且/a二,则///a.

法3:在平面a内取两个不共线向量ah若存在实数x,y,使得〃=xa+yB,且/(Za,则///a.

(3)面面平行:设勺,%分别是平面a,分的法向量,则

aI//30nJn03入GR,使得“=几巧.

3.空间中直线、平面的垂直

(1)线线垂直:若用,的分别为直线/”乙的方向向量,则,=0.

(2)线面垂直:设4直线/的方向向量,几是平面a的法向量,则/J_ao〃//〃<=>m4ER,使得

u=An.

法2:在平面a内取两个不共线向量。,力,若则/_Lcz.

(3)面面垂直:设〃],%分别是平面a,,的法向量,则。_L巧。勺•叼=0.

4.用空间向量研究距离、夹角问题

(1)点到直线的距离:已知是直线/上任意两点,P是I外一点、,PQA.I,则点P到直线/的距

离为啥舸祠=配雷P

(2)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已知平面a的法向量为〃,A是平面a内的任一点,P是平面a外一点,过点P作则平面a的垂线/,

/4jp>7

交平面a于点Q,则点P到平面a的距离为PQ=—曰一.

H

(3)直线与直线的夹角

若勺,%分别为直线41,的方向向量,。为直线4,4的夹痢,则cos。=卜05<々,巧〉|=]^心:

'阿|«2

(4)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设力是直线/的方向向量,n2是平面a的法向量,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则

sind=|cos<nt,n2>|=TAA

(5)平面与平面的夹角

平面与平面的夹角:两个平面相交形成四个二面角,我们把这四个二面角中不大于90’的二面角称为这

两个平面的夹角.

若勺,%分别为平面。,尸的法向量,夕为平面a,/的夹角,则cosO=|cosv々,4>|=患

第2章直线和圆的方程

§2.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倾斜角与斜率:

倾斜角:当直线/与X轴相交时,以X轴为基准,X轴正向和直线/向上的方向之间所成的

角a叫直线的倾斜角,取值范围为0°<a<180°.

斜率:直线的倾斜甬a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通常用攵来表示.

斜率左公式:如果直线经过两点。工2),则k=tana=—~~-.

X2一否

直线的方向向量:斜率为攵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量是若斜率为上的直线的一个方向向

量的坐标为(x,y),则攵=).

x

2.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

斜率分别为kp42的两条不重合的直线/|」2,有/]/〃2==&2.

斜率分别为给&2的两条直线/1,4,有4JL,2=匕&2=一1•

§2.2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

⑴点斜式:y-y0=k{x-x0)(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

⑵斜截式:y-kx+h(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纵坐标(即y

轴上的截距))

⑶两点式:——兑二.为一(西工y工%)

W一%

⑷截距式:—+-=1(是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且QWO/WO)

ab

⑸一般式:Ax+By+C=O(A,3不同时为0)

2.给定直线方程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一)对于直线4:y=+:y=k?x+b?有:

k、—k,2

⑴/"〃2=<

h}A%

(2)/j和4相交。W&;

k-k

⑶/]和4重合=12;

[仇।=b2

(4)ZjJ_Z9o——1-

(二)对于直线/:Ac+3y+C=0:

(1)与直线/:Ar+8y+C=0垂直的一个向量为(A,B),平行的一个向量为(8,-A).

It:Ax+3]y+Ci=0,

(2)对于直线1,口।有:

12:A2X+B2y+C2=0

=

7//7JA^242为

U.C2#B2C,

ZI和,2相交=4B2w;

Z]_Ll2<=>A]A2+B]B2=0.

§2.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已知6(芭,X),£(%2,%),则内刃=J(尤2一尤1)2+(丁2一%)2•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Ax0+Byn+Cl

P(Xo,%)到直线八Ax+8_y+C=。的距离d为:d=---/-

VA2+B2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而+为+。1=0与/2:Ar+By+C?=0间的距离d为:d

§2.4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

⑴标准方程:(x—a)2+(y-Z?)2=/(其中圆心为(。,/?),半径为r.)

⑵一般方程:x2+y2+Dx+Ey+F=0.(D2+£2-4F>0).

§2.5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住置关系

1.直线Ax+8y+C=0与圆(x—a『+(y—份2=/的位置关系:([表示圆心到直线的

距离)

d>r=相离oA<0;

d—ru>相切oA=0;

d<ro相交oA>0.

2.直线和圆相交弦长公式:/=2,户一屋(”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3.两圆位置关系:d=|aO21

(1)外离:d>R+r;

(2)外切:d=R-\-r;

(3)相交:R-r<d<R+r;

(4)内切:d=R-r(/?>r);

(5)内含:d<R—r(/?>r.

第3章圆锥曲线的方程

§3.1椭圆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耳、尸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大于|「g|=2c)的点的

定义

轨迹叫椭圆,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不&

图形

标准方程号+a=1(。>6>。)

范围-aKx〈〃且一匕<yWb匕且一

4(-么0)、A(a,O)4(0,-。)、4(0M)

顶点

、用(仇

4(0,_"B2(O,b)B卜b,0)、0)

轴长长轴的长=2。短轴的长=2b

对称性关于x轴、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焦点月(一c,0)、鸟(c,0)耳(0,-c、)、6(0,c)

焦距国居|=2c

a,b,c关系c2=a2-b2

笳-小笳(。

离心率VCVD

=z?2tan

焦点三南形面积W22(e=4M)

7,2

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叫通径:"”'=一

弦长公式4(),8(尤2,〉2),|钻|=J1+-九21=J1+二J。一々A-

§3.2双曲线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耳、鸟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2a(小于|耳工|=2c)的

定义

点的轨迹叫双曲线,两个定点叫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焦点的位置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

§3.3抛物线

y2-2Pxy2=-2px无2=2pyx1=~^-py

标准方程

(〃>。)(〃>。)(〃>。)(0>。)

顶点(0,0)

离心率e=l

对称轴X轴y轴

范围x>0x<0y>0y<0

焦点”。)「,。)《。图户(。,苦)

准线方程X=——x=—

22

通径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称为通径:|””[=2p

焦点弦长

|AB|=X+M+p

公式1

参数P的

参数〃表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越大,开口越阔

几何意义

第4章数列

§4.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我们把按照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

项.第一项叫首项,常用生表示.

2.通项公式:如果数列{4}的第〃项%与它的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那这个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3.递推公式:如果一个数列的相邻两项或多项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

式子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

4.数列{q}的前〃项和:把数列{q}从第1项起到第〃项止的各项之和,称为数列{4}的

前〃项和.记作S“,即S“=4+4+…+a”・

_£,n=l

5.通项a“与S”之间的关系:

S“一S"T,”N2.

§4.2等差数列

1.等差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

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d表示.

2.等差中项:有三个数a,A,/?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此时A叫做a

与力的等差中项.可知2A=a+8.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n-l)J.

d-Q

引申式:an=am+(n-m)d,an-am=(n-m)d,d=———现

n-m

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T)d一〃(4+可)

S”=叫+

22

5.等差数列常用性质:

①若/"+〃=p+q(in,n,p,qe/V+),则am+an=ap+aq;

②下标为等差数列的项(ak,ak+m,ak+2m,­••),仍组成等差数列:

③数列{2%+b}(2力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

④若{%}、{〃}是等差数列,则{3}、伙+(k、,是非零常数)、

{与”}(P应eM),…也成等差数列.

⑤单调性:{%}的公差为。,则:

i)d>0。{a“}为递增数列:

ii)d<0<=>{a“}为递减数列;

iii)d=0。{a“}为常数列;

⑥数列{%}为等差数列u>=p〃+q(p,q是常数)

⑦若等差数列{4}的前"项和S“,则臬、S2k-Sk.S31t—S2*…是等差数列.

§4.3等比数列

1.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

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等比数列的公比,常用q来表示(°力0).

2.等比中项:若三数〃、G、Z7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与/?的等比中项.此时G2=aO.

nx

3.通项公式:an=axq~

n

引申式:an=amq-\»个"

4.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s„=矶-q、=/fq(g力i)

]-g\-q

5.等比数列常用性质:

①若根+〃=p+q(m,n,p,qsN),则amq=。〃・/;

②QA,4+m,44+2/W,•••为等比数列,公比为(下标成等差数列,则对应的项成等比数列)

③数列{几%}(4为不等于零的常数)仍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对于正项等比数列{q},则{1g是公差为1gq的等差数列;

④若{4}是等比数列,则{ca“},{aj},<'-,{*}(reZ)是等比数列,公比依次是

q,,」,q「.

q

⑤单调性:

q>0,4>1或4<0,0<4<1=>{〃〃}为递增数列;q>0,0<q<l^a]<O,q>l={a〃}

为递减数列;

q=ln{。〃}为常数列;

夕<0={。〃}为摆动数列;

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的数列是常数列.

⑦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S“,则果、S2k-Sk.S32-S2A…是等比数列.

第5章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1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

1.导数定义:对于函数y=把比值*="/+弋—/(/)叫做函数y=/(x)从

/到/+Ax的平均变化率,如果当AxfO时,平均变化率竺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

Ax

即受有极限,则称y=/(x)在工=尤0处可导,并把这个确定的值叫做y=/(%)在%=%

处的导数(也称瞬时变化率),记作r(x0)或y|,即

lx=x0

r(x0)=lim"=lin/Q+祠—

-Ax-Ax

2.函数y=/(x)在点玉)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1)切线:在曲线上任取一点尸(%,/(尢)),如果当点P(x,.f(x))沿着曲线y=/(x)无限

趋近于点兄(%,/(%0))时,割线4P无限趋近于一个确定的位置,这个确定的位置的直线

4T称为曲线y=f(x)在点Po处的切线.

(2)/'(%)的几何意义:/'(4)是曲线y=/(x)在「(々,/(王)))处的切线4T的斜率.

3.导函数:当x=x()时,/'(/)是一个唯一确定的数,这样当x变化时,y=/'(x)就是x的

函数,我们称它为y=/(x)的导函数,简称导数.有时记作y’.

§5.2导数的运算

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C=0;②(彳")'=。/7;③(sin尤),=cosx;@(cosx)=-sinx;

⑤(优)=优Ina;⑥(/)=e';⑦(log“x)=—-—:⑧(Inx)=—

xlnax

2.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g(x))'=/'(x)+g'(x).

⑵(/(x)g(x))'=/'(x)g(x)±/(x)g'(x).特别地:[c/(x)]=d(x)

⑶留)(小°)

4.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由函数y=f(u),u=g(x)复合而成的的函数y=/(g(x))的导数和函数

y=/(〃),"=g(x)的导数间的关系为y;=yj■ux»即y对x的导数等于y对〃的导数与

〃对x的导数的乘积.

§5.2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1.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在某个区间上,如果/则函数y=/(x)在区间上为单调递

增:

在某个区间(〃⑼上,如果f\x<0,则函数y=/(x)在区间上为单调递

减.

(2)设函数y=/(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若/(x)为增函数,则八%)20(八x)在(久。)上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零);

若〃x)为减函数,则/'(x)<0(/'(X)在(。力)上的任何子区间内都不恒等于

零).

2.函数的极值

(1)极值定义:

函数y=/(x)在点x=。的函数值f(a)比它在点x=。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小,

八4)二0,而且在点x=〃附近的左侧/'(x)<0,右侧r(x)>0,我们把。叫做函数的极

小值点,f(a)叫做函数y=f(x)的极小值;

函数y=fM在点、x=b的函数值比它在点x=b附近其他点的函数值都大,

S)=0,而且在点x=〃附近的左侧/'(%)>0,右侧(幻<0,我们把b叫做函数的极

大值点,/e)叫做函数y=f(x)的极大值.

极小值点和极大值点统称为极值点,极小值和极大值统称为极值.

第6章计数原理

§6.1分类加法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加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种

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

完成这件事情共有N=mxn种不同的方法.

§6.2排列与组合

1.排列定义:从几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加(〃,<〃)个元素,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

做从〃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全排列:把几个不同的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几个元素的一个全排列.

2.排列数:从〃个不同的元素中任取〃?(加4〃)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

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

3.排列数公式:

(1)A,"'=n(n-1X»-2)•-•(n-/n+1);

(2)A:=〃!,规定0!=l.

"(z?-in).,

4.组合定义:从几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个元素作为一组,叫做从〃个不同的元素

中取出加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5.组合数:从〃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加(加<〃)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个

不同元素中取出加个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

6.组合数公式:

⑴:戋心"_"(〃一从一2%一(〃一,〃+1),“_〃!.

"一不"m\或"一加(〃-加厂

(2)C;;,=C;;-,\规定端=1;

(3)1=-

§6.3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

(a+b)n=*+C\a"'lb+C^an-2b2+…+《小好+…+C»"(〃e乂).

右边的多项式叫做(a+b)"的二项展开式.

kk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第k+1项:7;+|=C^a"-h(0<k<n,k^N,keN+).

(3)二项式系数:C*

2.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若令a=1力=%则有:(1+x)"=C%"+C、"T+C;x"-2+…+C>°,

若令x=1,则有(1+1)'=2"=C:+C:+C;+…+£;.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偶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即

C;+C"-Y+C,:+…=2")

(2)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即C:=C7";

(3)增减性与最大值:

M1%_1_|

当时,二项式系数C的值逐渐增大,当女>丁时,c:的值逐渐减小;

n

当〃为偶数时,中间的一项C,取得最大值;

〃-1n+l

当〃为奇数时,中间的两项(?3和=。7相等,且同时取最大值.

第7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7.1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

1.条件概率:设4,8为两个随机事件,且P(A)>0,称尸(同A)=筹?为在事件4发

生的条件下,事件8发生的条件概率,简称条件概率.

2.乘法公式:对任意两个事件A与8,若尸(A)>0,则P(AB)=P(A)P(8|A).

3.全概率公式:设4,4,..A,是一组两两互斥的事件,4U4U....UA“=。,且

P(4)>(),i=l,2,...,n,则对任意的事件6=有P(B)='P(a)P(B|Aj.

/=1

§7.2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1.随机变量:对于随机试脸样本空间中的每个样本点①,都有唯一的实数X(<y)与之对应,

我们称X为随机变量,可能取值为有限个或可以——列举的随机变量,我们称为离散型随

机变量.随机变量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例X,Y,Z.

2.概率分布列:

(1)定义: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可能取的不同值为%,与,…,X”,我们称X取每一个值七

的概率:P(X=xj=Pj,i=T,2,…,n,为X的概率分布列,简称分布列.常用表格表示:

・・・・・・

Xx2XiX.

PPlP2•••Pi•••Pn

(2)性质:①YNO,i=1,2,3…〃;②P[+°2+...+p“=1.

3.两点分布:

若X的分布列如表所示

X01

P1-pp

我们称X服从两点分布或0-1分布.

§7.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期望(简称期望).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2)性质:E(aX+b)=aE(X)+b.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1)定义: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

XX2X,X”

.・・.・・

pPiPlPiPn

则称。(X)=Za-E(X))2p,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方差,也记为血「(X),并称

/=|

Jo(x)为随机变量X的标准差.记为cr(x).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离散程度.

O(x)越小,取值越集中;D(x)越大,取值越分散.

(2)性质:D(aX+b)=a2D(X).

§7.4二项分布与超几何分布

1.二项分布

我们只包含两个可能结果的试验■叫做伯努利试验,将一个伯努利试验独立地重复进行〃次所

组成的随机试验称为〃重伯努利试验,〃重伯努利试验中,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

为"(O<p<l),用X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则A的分布列为

p(x=k)=C>\1-p)i,p=0,1,2,..

随机变量X的具有上式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记作X~B(〃,p).

2.超几何分布

在含有"件次品的N件产品中,任取〃件(不放回),用X表示抽取的〃件产品中的

次品数,则X的分布列为p(x=z)=上匹9•(左=0,1,2,…,㈤

其中m-rmn[M,n^,n,M,NGN»,nWN,MMN,m-max{0,n—N+M],

如果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具有上式形式,那么称随机变量X服从超几何分布.

§7.5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定义:

1

若连续性随机变量X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x)=---i=e2,,xeR,〃wR,cr〉0,

^72兀

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记为记作X〜N(〃,b2).它的图象为正态密度曲线,简称

正态曲线.

当〃=0,cr=l时,称随机变量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2.正态曲线的特点:

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对称;

曲线在x=〃处达到峰值——;

当国无限增大时,曲线无限接近x轴;

当o■较小时,峰值高,正态曲线瘦高,表示随机变量X的分布比较集中;

当c较大时,峰值低,正态曲线矮胖;表示随机变量X的分布比较分散.

3.正态分布的期望、方差

若X〜,KjlE(x)=u,D(x)=cr2.

4.3cr原则

若X〜N(〃,cr2),P(M-3crWXW"+3b)a0.9973,由此看到一次试验中,X的取值

几乎总是落在区间[〃-3b,〃+3b]内,在此区间外的概率大约只有0.0027,通常认为服从

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只取[〃-3b,4+3cr]中的值,这在统计学中称为3cr原则.

第8章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8.1成对数据的统计相关性

1.相关关系:两个变量有关系,但又没有确切到可由其中的一个去精确地决定另一个的程

度,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

2.相关关系分类:

正相关: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相应值也呈现增加的趋势,就称这两个

变量正相关;

负相关:当一个变量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量的相应值也呈现减小的趋势,就称这两个

变量负相关.

3.线性相关:如果两个变量的取值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而且散点落在一条直线附近,就

称这两个变量线性相关.

4.样本相关系数厂:

___

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