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_第1页
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_第2页
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_第3页
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_第4页
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案TOC\o"1-2"\h\u4397第一章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3266741.1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322758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 4310291.1.1概述 415221.1.2具体法律法规介绍 52029第二节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301691.1.3概述 5192411.1.4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 5158561.1.5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623976第三章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 7260571.1.6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概述 7269411.1.7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7220951.1.8组织机构设置内容 720471.1.9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8109251.1.10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 8297191.1.11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职责 8146971.1.12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职责 889431.1.13班组安全生产组织职责 98029第四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937781.1.14教育目的 990761.1.15教育内容 9189231.1.16教育方式 9167251.1.17培训目的 1044451.1.18培训内容 10231381.1.19培训方式 1043第五章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 10183571.1.20费用投入概述 10215201.1.21费用投入范围 1074291.1.22费用投入计划 11295121.1.23费用投入监管 11111491.1.24组织保障 1197971.1.25制度保障 1134471.1.26技术保障 11194621.1.27应急处置保障 1213681.1.28安全文化建设 1217940第六章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 1268411.1.29概述 123681.1.30风险识别的方法 12255421.1.31概述 13276461.1.32风险评估的方法 13116741.1.33风险评估的步骤 1325131第七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13327031.1.34编制目的与原则 13160951.1.35编制内容与要求 1473861.1.36演练目的 14184361.1.37演练内容与形式 14290921.1.38演练组织与实施 14174381.1.39演练评估与改进 1411408第八章安全生产处理与调查 15106991.1.40报告 15194161.1.41分类与级别 1582311.1.42处理流程 1573691.1.43处理期限 15326121.1.44调查组的组成 15159991.1.45调查组的职责 16151311.1.46调查方法 1629301.1.47调查报告 1611291第九章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管理 16103731.1.48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概述 1676211.1.49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内容 16116401.1.50环保设施维护保养概述 17254001.1.51环保设施维护保养内容 1714818第十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868651.1.52储存条件及要求 1890051.1.53储存安全管理 18150591.1.54运输资质及要求 1828451.1.55运输安全管理 196200第十一章环保企业职业健康管理 19276301.1.56企业责任 19248101.1.57预防措施 19199831.1.58控制措施 2033271.1.59监护对象 20156191.1.60监护内容 2099051.1.61监护措施 2131722第十二章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 2118251.1.62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定义与目的 21163261.1.63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原则 21220571.1.64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2193381.1.65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方法与步骤 22199141.1.66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完善 22314951.1.67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与创新 2215241.1.68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22170661.1.69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22296371.1.70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创新 22第一章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1.1安全生产管理原则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指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以下是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的发生。(2)预防为主原则:通过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积极预防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3)综合治理原则:采取技术、管理、教育等多种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治理。(4)法律法规遵守原则: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证企业生产活动合法合规。(5)责任到人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6)全员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第二节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是为了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环保、高效,以下为环保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目标:(1)发生率降低:通过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保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2)环境保护目标:保证企业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达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安全生产效率提高: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员工安全意识提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5)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企业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6)应急预案完善: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7)安全生产投入合理:合理配置安全生产资源,保证安全生产投入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第一节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1.1概述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定依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宪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生产安全标准和行为规范。(1)宪法宪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的最高法律依据,其中明确规定了国家保障安全生产、防治职业病的方针和政策。(2)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处理等方面的要求。(3)消防法消防法规定了企业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制度,明确了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4)劳动法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5)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企业防治职业病的责任和要求。(6)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了企业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企业提供了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7)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对企业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1.1.2具体法律法规介绍(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于2002年制定,2003年实施。该法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投入、处理等方面的要求。(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制定,2009年修订。该法规定了企业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制度,明确了企业消防安全责任人的职责。(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制定,2009年修订。该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为企业提供了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01年制定,2017年修订。该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企业防治职业病的责任和要求。(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制定,2011年修订。该法规定了企业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企业提供了交通安全的基本要求。(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制定,2014年修订。该法对企业环境保护责任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第二节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1.3概述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依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指导作用。1.1.4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1)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2)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投入安全生产资金,保证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4)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企业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5)处理和报告企业应建立健全处理和报告制度,对进行调查、处理和报告。(6)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7)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整改、处理和报告、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内容。(8)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和设备要求,制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1.1.5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1)制定原则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2)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注重预防和控制,保证安全生产;(4)持续改进,不断完善。(2)制定程序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如下:(1)调研和分析企业实际情况;(2)起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征求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意见;(4)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报企业负责人审批。(3)实施要求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得到有效实施,具体要求如下:(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2)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落实;(3)定期检查和评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第三章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1.1.6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概述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主要负责安全生产的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和实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证生产安全。1.1.7组织机构设置原则(1)合法性原则: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情况。(2)完整性原则:组织机构应涵盖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3)权责明确原则:各级组织机构应明确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实施。(4)灵活性原则:组织机构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变化。1.1.8组织机构设置内容(1)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组织、协调和监督。(2)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3)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安全培训和处理工作。(4)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负责车间(部门)内部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和落实。(5)班组安全生产组织:负责班组内部安全生产工作的具体实施。第二节职责划分1.1.9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1)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2)审议企业安全生产规划和年度计划。(3)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隐患。(4)审议安全生产处理报告,对责任进行追究。(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6)监督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1.1.10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负责安全生产信息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5)参与调查和处理。(6)对车间(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1.1.11安全生产技术部门职责(1)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支持,保证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2)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3)参与调查和处理。(4)对车间(部门)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1.1.12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职责(1)贯彻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组织开展车间(部门)内部安全生产检查。(3)负责车间(部门)内部安全隐患的整改。(4)组织开展车间(部门)内部安全培训和教育。(5)参与调查和处理。1.1.13班组安全生产组织职责(1)贯彻执行车间(部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保证生产安全。(3)发觉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协助整改。(4)参加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演练。(5)参与调查和处理。第四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第一节安全生产教育1.1.14教育目的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降低发生的风险。1.1.15教育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让员工了解国家及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员工熟悉公司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知识:向员工传授火灾、电气、机械等预防及处理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4)安全技能:培养员工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如逃生、急救等。(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使员工了解发生的规律,吸取教训,提高安全意识。1.1.16教育方式(1)新员工入职教育: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系统培训,保证其具备基本的安全素质。(2)在职员工培训: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更新和补充,提高其安全意识。(3)安全生产活动: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第二节安全生产培训1.1.17培训目的安全生产培训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降低发生的风险。1.1.18培训内容(1)安全操作规程:让员工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其在生产过程中遵守规定。(2)机械设备操作:培训员工掌握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方法,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3)安全防护设施使用:教会员工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提高防护效果。(4)应急处理:培训员工在突发情况下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降低损失。1.1.19培训方式(1)实践操作: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其操作技能。(2)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员工熟悉处理流程,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外部培训:邀请专业讲师进行培训,拓宽员工的知识视野。(4)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让员工进行在线学习,方便快捷地获取安全生产知识。第五章安全生产投入与保障第一节安全生产费用投入1.1.20费用投入概述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是指企业为了保障生产安全,预防和减少发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并用于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保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1.1.21费用投入范围(1)安全生产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包括安全生产设备、仪器、仪表、防护设施等的购置、安装、维护和更新。(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费用:包括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的费用。(3)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费用:包括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安全生产检查、评价和咨询费用等。(4)安全生产处理和救援费用:包括调查、处理、赔偿、救援等方面的费用。(5)环境保护费用:包括环境保护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等。1.1.22费用投入计划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明确费用投入方向、金额和使用要求。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合理使用安全生产费用。1.1.23费用投入监管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费用投入监管制度,对费用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费用的合理、合规使用。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费用投入效果的评估,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二节安全生产保障措施1.1.24组织保障(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2)加强安全生产队伍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1.1.25制度保障(1)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要求、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2)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合法合规。1.1.26技术保障(1)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强化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3)定期对安全生产设备进行检测、检验,保证设备安全可靠。1.1.27应急处置保障(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明确处理流程和责任人。(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提高救援能力。(3)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应急救援合力。1.1.28安全文化建设(1)积极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氛围。(2)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举办安全生产活动,提高员工安全生产参与度。第六章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估第一节风险识别1.1.29概述安全生产风险识别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系统地识别和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为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本节将详细介绍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步骤。1.1.30风险识别的方法(1)危险材料识别:通过识别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材料,确定它们的位置、数量以及处理方法是否适当。(2)危险工序识别:找出所有可能引发安全的工序,如高空作业、高温作业、使用或产生易燃材料等,并评估企业是否已制定相应的安全施工程序。(3)用电安全识别:检查电气设备安装、插座插头使用、电线老化腐蚀等情况,保证易燃工作场所采取防静电措施,电器设备定期维修保养。(4)工作场地整理:检查工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堆积大量的可燃杂物、材料摆放错误、脚手架是否牢固等。(5)工作场所环境安全隐患识别:分析工作场所的设施、工具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紧急情况下人员是否能够迅速撤离,电源是否能够立即切断。(6)安全警报:检查工作场所是否安装有安全警报装置,以及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第二节风险评估1.1.31概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并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1.1.32风险评估的方法(1)定性评估:通过专家判断、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定性描述。(2)定量评估:利用统计数据、概率分析等手段,对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量化计算。(3)概率风险评估:结合概率论和统计学方法,对风险的概率分布和期望损失进行评估。(4)敏感性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关键风险因素。(5)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1.1.33风险评估的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案例、统计数据、技术标准等。(2)确定评估指标:根据风险评估的目的和需求,确定评估指标,如风险概率、风险损失等。(3)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指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严重性。(5)风险监控与更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风险评估结果。第七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编制1.1.34编制目的与原则应急预案的编制旨在规范安全生产的应急响应程序,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编制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用性:预案内容应贴近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科学性:预案应根据类型、特点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措施。(3)动态管理:预案编制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1.1.35编制内容与要求(1)类型与风险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进行分类,分析原因、风险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危害。(2)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3)应急响应程序:制定发生后各阶段的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报警、调度、救援、疏散等。(4)应急资源与保障措施:列出应急所需的设备、物资、人员等资源,并提出保障措施。(5)预案演练与评估:定期组织预案演练,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以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第二节应急预案演练1.1.36演练目的应急预案演练旨在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组织机构的协同作战能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应对安全生产的能力。1.1.37演练内容与形式(1)演练内容:包括报警、调度、救援、疏散等环节。(2)演练形式: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桌面演练主要针对应急响应程序的熟悉和沟通,实战演练则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实际操作。1.1.38演练组织与实施(1)演练组织:成立演练指挥部,负责演练的总体协调和指挥。(2)演练实施:按照演练方案,组织参演人员进行各项应急操作,保证演练的顺利进行。1.1.39演练评估与改进(1)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演练中的优点和不足。(2)改进措施:根据演练评估结果,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第八章安全生产处理与调查第一节处理程序1.1.40报告发生后,发生单位应在第一时间内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报告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的原则。1.1.41分类与级别根据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不同级别的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有所不同。1.1.42处理流程(1)启动处理程序:发生后,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处理程序,成立处理机构,明确处理责任人。(2)调查:调查组应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注重实效地开展调查,查明原因、性质、责任等。(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防止再次发生。(4)报告:处理结束后,发生单位应向相关部门提交处理报告,报告处理情况、责任追究及整改措施等。1.1.43处理期限处理期限根据级别和复杂程度确定,一般不得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延长至6个月。第二节调查与分析1.1.44调查组的组成调查组由有关人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组成。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1.1.45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起因、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2)分析性质,认定责任。(3)提出责任追究和处理建议。(4)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5)提交调查报告。1.1.46调查方法(1)现场勘查:对现场进行详细勘查,收集物证、痕迹等证据。(2)询问知情人员:对发生时的知情人员进行询问,了解经过和原因。(3)技术鉴定:对涉及的设备、设施、工艺等进行技术鉴定。(4)资料分析:收集发生前的相关资料,分析原因。1.1.47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发生单位概况。(2)发生的经过和救援情况。(3)人员伤亡情况和直接经济损失。(4)性质和责任分析。(5)责任追究和处理建议。(6)教训和防范措施。调查报告经审查批准后,调查工作结束。调查中发觉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有关部门有权予以纠正或要求限期整改。第九章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管理第一节环保设施运行管理1.1.48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概述环保设施运行管理是指对环保设施从投入使用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和安全稳定。运行管理包括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保养、故障处理、安全生产等方面。1.1.49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内容(1)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1)制定设施运行规程和操作手册,保证操作人员掌握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2)建立设施运行记录,对设施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汇总。(3)定期开展设施运行状况评估,对设施功能、排放指标等进行评价。(2)设施维护保养管理(1)制定设施维护保养计划,保证设施定期进行保养。(2)对设施的关键部位和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和更换。(3)对设施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常规保养工作。(3)故障处理管理(1)建立设施故障处理机制,保证故障及时被发觉和处理。(2)对设施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3)对故障处理过程进行记录,为设施运行管理提供参考。(4)安全生产管理(1)制定设施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责任。(2)对设施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安全防护措施。(3)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二节环保设施维护保养1.1.50环保设施维护保养概述环保设施维护保养是指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以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维护保养工作是环保设施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1.51环保设施维护保养内容(1)设施例行保养(1)对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觉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2)对设施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常规保养工作。(2)设施重点保养(1)对设施的关键部位和易损部件进行重点检查和更换。(2)对设施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调试。(3)设施维修及更新改造(1)对设施故障进行维修,保证设施恢复正常运行。(2)根据设施运行状况,制定更新改造计划,提高设施功能。(4)维护保养记录与数据分析(1)建立设施维护保养档案,记录保养过程和更换零部件情况。(2)对维护保养数据进行分析,为设施运行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参考。第十章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1.1.52储存条件及要求(1)储存设施: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设施应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具备安全、环保、防腐、防火、防爆等功能。(2)储存环境:危险化学品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避热,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储存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根据其危险性、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1.1.53储存安全管理(1)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储存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储存安全管理责任。(2)安全培训:定期对储存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安全检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储存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第二节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1.1.54运输资质及要求(1)运输企业资质: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取得相关许可证。(2)运输车辆要求: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应具备安全、环保、防腐、防火、防爆等功能,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运输人员要求:危险化学品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了解所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及安全操作规程。1.1.55运输安全管理(1)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运输安全管理责任。(2)安全培训:定期对运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3)安全检查:定期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进行检查,保证车辆安全功能良好。(4)应急预案:制定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急预案,保证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5)信息共享: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信息的共享,实现运输过程实时监控。(6)货物包装:保证危险化学品货物包装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泄漏、破损等发生。(7)货物装卸:加强危险化学品货物装卸管理,保证装卸过程安全有序。(8)路线规划: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运输路线,避开人口密集区、危险区域等。通过以上措施,我国危险化学品储存及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将得到有效提升,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第十一章环保企业职业健康管理第一节职业病预防与控制1.1.56企业责任环保企业应承担起职业健康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职业病预防与控制措施。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1.1.57预防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企业应定期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优化工作环境: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保证员工在工作中遵循安全操作,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4)定期检测与评价:企业应定期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问题。(5)配备防护设施:企业应为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有效防护。1.1.58控制措施(1)加强监测与预警:企业应建立职业病监测预警体系,对职业病发展趋势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控制措施。(2)建立健全健康档案:企业应为员工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觉并治疗职业病。(3)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自我防护能力。第二节职业健康监护1.1.59监护对象环保企业应对以下对象进行职业健康监护:(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2)可能受到职业病危害的新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3)离退休员工。1.1.60监护内容(1)健康检查: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包括常规体检和职业病专项检查。(2)健康评估:企业应对员工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职业病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