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26届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1.B(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患者的是苏耽的母亲)
2.B(“已经形成了完备的防疫理论和技术体系"错)
3.C
4.材料二侧重于中医药在守护中华民族的健康和全人类的健康上的重要作用;材料三侧重于中医药及其文化的
国际传播问题在当下尤为重要。(4分)
5.(1)讲好中医故事,宣传中医文化;(2)正视、推广中医药重要贡献(成就);(3)注重研究并完善中医
药学术体系;(4)加快培养翻译人才,提升翻译质量。(6分,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
6.C(“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是存在着温情”错误)
7.D(约纳不属于“漫画式人物”,本文也没有夸张变形)
8.(1)《苦恼》中的“雪”营造了寒冷的氛围,为下文“一身雪白"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作铺垫,暗
示主人公命运悲惨。(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雪"营造了紧张的氛围,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4分)
9.(1)客观的叙述:采用第三人称对约纳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活动进行交代,使读者自己思考和判断人物形象、
主题等。(2)热烈的抒情:约纳目送三个青年后,望着街上的人群陷入苦恼,以反问发端,描绘了约纳的痛苦心
理,用词直接而热烈,深化了对社会人情冷漠的批判。(6分)
10.D
【10题详解】句意:司马光又写信给王安石说:“谄媚之人,对你而言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
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王安石听了不高兴。
“曰"后是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内容,主语是“光”,而不是“安石”,所以“安石”和“曰"之间要断开__,排除BC;“公”是“卖"的宾语,动宾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D。
11.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和文言句式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B.正确。都是状语后置句。句意: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C.正确。如果,果真;确实,实在
_________________。意义不同。句意:陛下果真能够不颁行青苗、助役等法/确实是不得已的事。D.错误。都是“往、到……去”的
意思。句意: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无影无踪,不知道要去的地方。故选D。
12.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最终二人都没有为相"皇帝最后任用了司马光”错误,原文明确说明“陈升之既相”,而且司马光所担
任的也只是“枢密副使”。故选C。
13.(1)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适宜就采取行动,是他认为正确且看不出有
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2)(如果)有军队来攻打,接下来又有饥荒,羸弱的百姓必定会被抛弃而死在沟壑里,强壮的人必然聚集而成
为盗贼。
【13题详解】(1)“为”,因为;“故”,缘故;第一个“度”,计划;第二个“度”,考虑。
(2)“师旅”,军队;“因”,继,接续,接着;“民之羸者”,定语后置,羸弱的百姓;“为”,成为。
14.肯定其有贤德;批评其听信奸人;认为其不懂世事;认为其固执任性(或刚愎自用)。
【14题详解】由“安石诚贤"可知,肯定其有贤德;由“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可知,司马光认为认为
其不懂世事;认为其固执任性(或刚愎自用);由“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
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可知,司马光批评其听信奸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把不忧虑国事、附和世俗,向众人献媚讨
好当作美德,皇上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不去考虑反对者的多少,想出力帮助皇上与之对抗,那么这些人又怎么
会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怨恨他的是老百姓啊,并不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
变自己的计划,考虑到迁都适宜就采取行动,是他认为正确且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
我在位时间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知罪;如果您说我现在应该不做任何
事,守着以前的成法就行了,那么这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材料二:
壬辰年间,王安石推荐吕惠卿担任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皇帝说:“王安石不贪好任职为官,自身日常生
活的供养很少,可以说是一个贤人。”司马光说:“王安石确实贤德,但不谙世事而且很固执,这是他的缺点。
又不应当信任吕惠卿,吕惠卿是真正的奸邪之人,却为王安石谋划主持,王安石为其极力推行,所以天下人一并
认为他俩都是奸邪之人。近来又不按资序提拔官员,人心很不服。"司马光又写信给王安石,说:“谄媚之人,
对你而言在当下确实让人顺心痛快,一旦您失了权势,一定会出卖您来显扬自己。”王安石听了不高兴。陈升之
做了宰相之后,皇帝说:“陈升之有才智,通晓民政。"司马光说:“只是做不到碰到大事而不动摇。”皇帝又
说:“王安石怎么样?"回答说:“有人说王安石为人奸邪,这诋毁他太过分了,但是他不懂世事,又很固执任
性。”皇帝曾亲驾迩英殿听讲读,司马光谈及青苗法的弊端说:“平民百姓出息借钱,尚且能够蚕食下户贫民,
使他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更何况有县官督责的威仪呢!太宗平定河东,建立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文钱,百
姓喜欢同官府交易。此后物价贵了而和籴制度没有解除,于是成为河东永久之患。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还是
这样。"当初,司马光和王安石一向交好,等到王安石颁行新法,司马光多次写信,反复陈述,又和吕惠卿在经
筵辩论,王安石因此不开心。等到王安石称病不出,神宗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辞谢说:“如果我
仅仅以禄位使自我荣耀,而不能挽救百姓的忧患,这是盗窃名器来偏利自身。陛下果真能够不颁行青苗、助役等
法,即使不任用我,那么我受到的恩赐也算很多的。按青苗法贷钱给百姓,使者担心贷钱的人逃避负债,必定令
穷人、富人相互担保,贫穷的人不能偿还就会流散到四方,富人不能离去,必定会要让他们代还。十年以后,穷
人逃散完之后,富人也陷入贫困。常平仓又已经废除了,如果有军队来攻打(发生战争),接下来又有饥荒,羸
弱的百姓必定会被抛弃而死在沟壑里,强壮的人必然聚集而成为盗贼。这是此事的必然发展趋势。”司马光一共
上疏九次,神宗派人对他说:“枢密院,是执掌军事的,百官各有职守,不应当把其他事情作为疏辞。"
15.B(不是“秋风将落叶吹到眉头鬓上发出响亮声音”,而是词人念及自身眉头鬓上斑白,抒发年华迟暮之悲、伤
秋之感)
16.①因门庭冷落、世态炎凉而孤寂落寞。词人负罪放逐,遭时人冷落,有酒少客,引起愁情。②对奸人当道、忠
臣被诽谤(或国君受蒙蔽)而愤慨。词人有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但月明云遮,才高人妒,令词人不满。③对
亲人的怀念。中秋本是团圆时节,却无人与词人共赏月光。④不得志的苦闷,对被重新起用的期待。词人被贬南
下,凄然把酒望向朝廷所在的北方,期待有复归之时。
17.(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8.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一般步骤为:提取主干;切分修饰成分,转换成主谓句子;根据句子与句子间的逻辑关系调整语序
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提取原句的主谓宾:大块云和小块云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第二步,将定语转换成主谓句:将定语“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的大块云"变成主谓句“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
毛边儿”;将定语“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的小块云"变成主谓句“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去掉连词“和"
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按照逻辑关系调整语序:先分别叙述“大块云”“小块云"的特征,然后对它们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故答案
为:大块云带着流苏一样的大毛边儿,小块云带着细丝一样的小毛边儿,它们都主打一个飘逸轻盈。
19.19.①本句是无疑而问的反问句,故意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思考,②增强情感力度,③强调作者和朋友们不打
伞在雨中淋着而行的惬意美好,④表达对北京的云和太阳雨的喜爱和享受。(4分)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赏析标点符号用法,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问句可以分为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其中是问句却不表示疑问的是反问句,“不是吗”属于反问句,无疑而问,
用问句是为了加强语气和语势,使表达意思更肯定,引导读者思考和想象。“不是吗"是对上文作者与朋友在街道上
闲逛,恰好遇上了太阳雨,便淋雨而行这一行为的肯定和强调,表达作者对太阳雨的喜爱,对淋雨而行的喜欢和
享受。
20.示例一: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
广。(4分,共两处语病,改对一处给2分)
示例二: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为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
围很广。(4分)
【20题详解】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
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根据原文,这句话
的“疗效”是“立竿见影,令人信服"的主语,但不是“适用范围很广”的主语。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应该放到前
句开头。用“不但……而且……"连接,逻辑合理,分别说明了运动治疗的效果和适用范围方面的特点。
21.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虽然身体会酸软无力);②都能进行高强度运动。(每处2分,意思对即
可)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后句“但心情很好”,与①处形成转折关系,该处应使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如“虽然";前句提到“连续高
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可推知该空应该衔接上句,可填“虽然身体很累”,或“虽然身体很疲惫”。
②处,后句“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与②处形成转折关系,该空应该填写与“轻微运动”相对的内容,本段语境强
调的是“连续高强度运动"对人身体的益处,所以该空可填:都能高强度运动。22.C
22.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相信”表示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表达一种推测和信任。
A.“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
B.“相信”是认为的意思。
C.“相信"也是认为某事是真实的、可信的,与文中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
D.“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故选C
23.【审题】
本题属于材料+任务驱动作文。
解读材料:
首先要分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屏”阅读方便快捷,能使人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书"阅读系统、深
刻,受到半数成年国民的青睐。读书是人的天性追求,要不要仪式感?如何让读书人随时随地想读
就读?“屏”阅读与“平"阅读到底要不要平分秋色?材料给出的讨论空间很开阔,考生只要结合材料内
容和自己的体验,围绕“读屏读书”的话题展开讨论,均符合题意。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基本原则,既要关注任务限制,又要开放思维;既要理性有度,合理兼顾,
又要立意高远,取舍得体。
【立意】
1.以“屏"观世,以“书”修心;
2.闲时读书,忙时读屏;
3.掌上阅读,“屏"分秋色;
4.让“屏”读与“平"读比翼双飞;
5.处处屏读琐碎,时时卷墨留香;等等。
【素材】
1.意大利小说家艾柯预言,书籍不会因为电子时代的到来而消亡,虽然说的是一般的“书”__,但却把“读书"的要旨确定为人的思考能力。他说:“今后书籍仍然会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东西,
不仅是对文学如此,而且对任何需要仔细进行的阅读都是如此。这样的阅读并非只是为了获取信息__,而更是为了思索和思考。”
正是因为出现了屏幕阅读,书籍阅读才更前所未有地需要专门发挥“仔细"和“深度”的功能
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意义上说,读屏和读书是两件可以共存,无须用一个来代替另一个的事情,读屏可以在相
当程度上把读书从一般的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那里解放出来,让读书成为一件特别与深入思考相关
的事情。
2.以长远的眼光来看,生理疲劳也许不是读书优于读屏最重要的理由。这是因为,科技的发
展很可能进一步减小纸上阅读和屏幕阅读在这方面的差距。但是,随着电子书正在努力朝越来越“
像书"的方向发展,便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电子书为什么要像书呢——这本身不就显示了读书相对
于读屏的优势吗?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不能让书籍发挥书籍的作用,而让电子读物另外发挥书籍
不能或不便发挥的作用呢?电子读物可以取代百科全书、手册、条例或使用说明,可以运用于新闻
报道、旅游、烹调、儿童读物,但是否也就能取代“重要著作”的书籍了呢?
3.了解和认识书籍和其他纸媒文字在深层阅读上的优势,这对青年学生们来说尤其重要。他
们的阅读应该不只是为了获取现成的知识信息,更不只是满足于电子阅读的那种即兴浏览和浅尝辄
止。他们正处于最需要用阅读书籍来增强思考能力的年龄,因此不能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应
该知道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通过阅读可以能培养怎样的智识素质和公民能力,而为了培养这样
的素质和能力,又该如何进行阅读。为此,也就尤其需要重视和强调那种能培养独立思考和价值判
断的批判性深层阅读。阅读能改变人的生活,但是,阅读改变人生活的程度和性质,主要取决于我
们所读的书籍,以及我们阅读的方式。因此,适逢世界读书日,提醒一下电子时代的深度阅读离不
开书籍,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例文
以“屏"观世,以“书”修心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阅读的方式一如初盛之花,绽放新意。“读屏"与“读书”是否一定有
优劣之分呢?我认为不然。大数据时代需要有“读屏"的快捷广阔,亦不可缺“读书”的纯净修心
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说快节奏的生活,哪有时间细品文字,不如手机一搜来的方便。
不错,读“屏"的确方便快捷,但读“书”更如醇香美酒、清香甘茗,其氤氲之气,可以陶冶
心神,岂可弃如敝履?观古之圣人,不乏潜心阅读之辈:孔子博览群书,韦编三绝,终成一代圣贤
;宋濂勤学好问,精益求精,收获一身才学。览近代大师,心浮气躁的鲜矣,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__,焚膏继晷,徜徉文学之海;钱钟书先生匿于一室,品读群书,养学者之风……由此观之,生活不
应只有面包,还应有书籍。读书,犹如于深幽处点亮明灯,于沮丧地注入活力,于洪流中静修己心
_________________。以书修心大体若此矣。
于内我们当以书修心,于外我们当以“屏"观世。
整日埋身题海,何以迅速了解世界形势?奔波于各种补习班,何以快速把握时代脉搏?读“屏
”,这时便像一个骄傲的孩子,举起小手高喊:我能!的确,读“屏”,能带给我们从俄罗斯到澳
大利亚,从西欧到中亚的穿越体验。于吃饭休息时,一搜,便可以了解世界动态,偷得休闲片刻;
一点,便可解心中之疑惑。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深读当读书,沉潜而又系统;观世,可借助“读屏
”,快速洞悉世界,更好地规划前行。相比古人抄书千卷、负箧曳屣,确实又轻松快捷,其观世之
用,好处之多,无需赘述。尤其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用之得当,将大有裨益。
读“屏"与读“书”反映的正是现代科技与传统的碰撞,科技与传统有机结合,所带来的盛景
比比皆是。第12版《新华字典》的问世,记录传统词汇的同时,输入“点赞"等新生词汇,外附二
维码辨真伪,老字典焕发新活力;让学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鸡肋般的课间操,与时俱进,因
地制宜,敦煌舞、蒙古风令人叹为观止。亦无需将读“屏”与读“书"一决高下,何不妨以“书”
修心,以“屏"观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同学们,读“屏”观世莫浮于表面,生浮躁之气;读书修心,非固守传统,不思变通。让我们
以“屏"拓展眼界,以“书”修养圣心,瞻望美好明天!2026届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每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例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为纪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意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治病救人的目的。
我们现在说的“中医”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1936年,当时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中医”。
(摘编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医文化》)
材料二:
中国传统医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担负着除病济世、造福百姓的重任,凝聚着中国人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博大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中医药防疫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医学在秦汉时期已经认识到疫病病因不同于普通疾病,并论述了疫病的传染性、传染方式以及潜伏期等内容。在疫病防治学方面,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就系统论述了疾病预防理论,在战国时期就已设有与清洁卫生有关的官职和除害防疫的专职人员,在汉代已经出现了通过消毒来防治疫病传播的方法。中医还创造了疫病预防内服和外用方药,并形成了系统理论,至今仍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中医药显示了明显疗效。据2020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超过7.4万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90%以上。
中医药不仅守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也对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明、清时期发明的预防天花的“人痘接种术"是医学接种免疫预防的先驱,曾传播到西方,为全球最终消灭天花作出了贡献。青蒿素的发现与使用也为全世界治疗疟疾提供了中国方案,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
(摘编自李晓红《让中医药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日报》)
材料三: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中医药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医药及其文化的国际传播问题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推广中医药文化在传播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当下仍面临着学术研究、翻译实践等层面的问题和困境。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中指出,要从思想认识、法律地位、学术发展与实践运用上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然而,在国际学术界,中医药被称为替代(Alternative)医学、补充(Complementary)医学、整合(Integrative)医学或是健康保健(HealthCare)。替代医学在话语上具有模糊性,且具有一种话语隔离性,也就是说,中医药并没有被国际学术界认可,没有被放置于与西方医学对等的地位。
中医药国际传播的过程中,翻译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中医名著中很多内容晦涩难懂、内涵复杂,如中医文化中包含经络文化、气一元论文化、五行文化等内容,翻译转化困难、语境复杂,中医药翻译至今缺乏统一的标注,特定语境中词汇的翻译仍面临很多争议。尽管中医名著已经有各种版本的译著,但质量参差不齐。语言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译水平影响着中医古籍、中医学术成果对外传播的质量与效果。中医翻译面临的困境制约着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进程。
(摘编自任孟山,王琳《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澎湃新闻》)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在古代有多种称谓。有的称谓极具代表性,也有的称谓少有人知,无论哪一个称谓都可以关联到一个有趣的故事。
B.中国流传着赞誉中医的故事,如“橘井泉香”歌颂了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亲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患者的事。
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因为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往往可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有些病痛会不药而愈。
D.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在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前,中国文献中虽然有“中医"二字,但与我们现在说的“中医”含义不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汉书·艺文志》中的“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强调了要重视人体自身调节功能,但我们生病后也要对症吃药。
B.中医药在与疫病斗争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完备的防疫理论和技术体系,这为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C.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为具有模糊性和话语隔离性的替代医学,可见中医药很难被纳入国际认可的科学体系中。
D.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受到中医翻译水平的限制,因此解决中医名著的翻译问题是向国际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任务。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医文化蕴涵着“大医精诚,医乃仁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我国中医药文化总结为“仁和精诚"四字。
B.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上,以“guasha”为关键词可以搜索到大量外国人通过影像和语言展示刮痧一周前后自身容貌的变化。
C.在抗击非典疫情时,中医药在减轻发热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亡率、减少并发症等方面成效明显。
D.《红楼梦》中贾母因陪刘姥姥逛园子吃喝玩耍,疲劳后汗出伤风,遂患感冒,王太医虽有处方,却说不必服药,好好将息即可痊愈。
4.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谈到中医药的“重要”,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
5.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请结合三则材料,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恼
[俄]契诃夫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一身雪白。他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驾驶座上。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它的身子一动不动,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笔直的几条腿,近看起来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
约纳和小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
“车夫,去维堡区!”约纳听见有人叫。
约纳打了个哆嗦,看见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军人。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去维堡区!”
为了表示愿意,约纳抖了抖缰绳,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军人坐上雪橇。车夫咂巴着嘴唇,像天鹅似的伸长了脖子,挥动着马鞭。马也伸直了脖子,活动活动笔直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
“鬼把你往哪带啊?往右赶!"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四轮马车夫破口大骂,另一个肩膀碰到马脸的行人也在恶狠狠地瞪着他。约纳如坐针毡。他摇动着缰绳,眼珠乱转,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缘何在此。
“这些人都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故意撞你,好像串通好了似的!"
约纳回头望了望客人,微微动了动嘴唇……可喉咙里除了沙哑的咝咝声外,并没说出一个字来。
“你想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撇嘴一笑,哑着嗓子说:“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哦!……怎么死的?”
约纳转过身子朝着乘客说:“谁也不知道!也许……这是天意。"
“鬼东西!赶车吧,赶车吧……”乘客喊叫道。
车夫振作起来,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看看客人,那军人闭着眼睛。到维堡区后,乘客下了车,雪把他和马又涂成了白色。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地过去了……
人行道上响起相互谩骂的声音,三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其中两个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
“赶车的,去警察桥!"驼子用那破锣似的声音叫道,“坐三个人……二十戈比!”
约纳嘴里吧嗒了几下。这点车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价钱了……只要有主儿就行……
“好了,出发!"驼子还是用他那破锣似的声音说道。
“我的头痛得要炸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我喝了四瓶白兰地。"
“撒谎!”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
“我发誓,我说的是真话。"
“如果这也算是真话,那虱子咳嗽也是实情了。”
“这些老爷真够开心的!"约纳笑着说。
“呸!……”驼子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老不死的,走还是不走啊?难道有你这么赶车的吗?快用鞭子抽它!"
约纳听到了驼子不停地骂他的那些话。高个子开始谈论一个好像叫娜杰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约纳等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暂的间歇时,他再次回过头去喃喃地对他们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快点赶,快点赶!”
“那你就稍微让他振作点嘛……给他脖子一拳!"
“老不死的,听到了吗?我可要揍你了!”“嘭"的一声,约纳的后脑勺就被打了一拳。
“嘿嘿……”他笑道,“你们这些快乐的老爷……"
“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
“我吗?呵呵……你们这些快活的老爷!如今我是有一个老婆,可那是一抔湿土。哈哈哈……就是坟墓!……你们瞧,我的儿子都死了,可我还活着……"
约纳回过身,想讲讲儿子是如何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约纳久久地看着这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人了。寂静朝他袭来……刚刚稍见平息的苦恼,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约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着街上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群当中,难道真没一个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要是把约纳的胸膛剖开,让他把胸中的苦水都倒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看不见的躯壳里……
约纳看见一个扫院人,决定和他攀谈几句。
“老兄,几点了?”他问道。
“九点了……你在这干吗?快走!"
“回马店去,”他想,“回马店去!"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约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约纳瞧着这些酣睡的人,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早就回来了……
“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我苦恼的原因。"
“去看看马吧。”约纳想。
他来到马厩。“你在吃草吗?"约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吧,你吃吧,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捞到,那我们就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儿……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
小马一边嚼着干草,一边听着,还对主人的手呼着气……
约纳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讲给了它听……
(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了约纳多种苦恼,有丧子的痛苦与伤心,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与困窘,更多的是无处诉说、无人理解的深层痛苦与无奈。
B.小说塑造了军人、三个青年人、扫院人等代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普遍缺乏人道主义关怀的状况。
C.结尾约纳向小马诉说心里话,小马“对主人的手呼着气”,说明在这个冷漠的社会中还存在着温情,给这个悲惨的故事增添一抹暖色。
D.约纳与《祝福》中的祥林嫂都不停向世人倾诉自身的悲惨遭遇,约纳的“无人围观”与祥林嫂的“被围观"情节,都在批判现实,震撼人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约纳“等客、载客和归去”为叙事线索,着重以约纳想向人诉说苦恼来行文,不动声色地把主人公的不幸呈现在读者面前,结构紧凑。
B.小说在句式的选用上,较多使用短句,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如约纳吞吞吐吐的话语、断断续续的表达,突显了他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
C.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没有人听约纳的诉说而马却静静地听着,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D.契诃夫小说塑造了不少漫画式人物,如约纳与别里科夫,作者以简洁的笔法勾勒人物的精神特征,于夸张变形中批判冷漠畸形的社会现实。
8.《苦恼》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都多次写到“雪”,请概括下面两处“雪”在原文中的作用。(4分)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刚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然后降落在屋顶、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
——《苦恼》
(林冲)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9.有人说“客观的叙述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材料二:
壬辰,王安石荐吕惠卿为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帝言:“安石不好官职,自奉甚薄,可谓贤者。”光曰:“安石诚贤,但性不晓事而愎,此其所短也。又不当信任吕惠卿,惠卿真奸邪,而为安石谋主,安石为之力行,故天下并指为奸邪也。近者进擢不次,大不厌众心。"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陈升之既相,帝曰:“升之有才智,晓民政。”光曰:“但不能临大节不可夺耳。"帝又曰:“王安石何如?”对曰:“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帝尝御迩英阁听讲,光言青苖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至饥寒流离,况县官督责之威乎!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斗米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初,光素与王安石厚,及行新法,贻书开陈再三,又与吕惠卿辩论于经筵,安石不乐。及安石称疾不出,帝乃以光为枢密副使,光疏曰:“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不行青苗、助役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青苗之散,使者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十年之外,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常平又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疏凡九上,帝使谓之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B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C.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D.光又贻书安石/曰/谄谀之士/于公今日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将必卖公自售矣/安石不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盘庚之迁,指盘庚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迁都于殷;王安石以此来表明变法的决心。
B.贻书开陈再三,即多次写信反复陈述,与“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句式基本相同。
C.诚,文中是如果、果真之义,与苏洵《六国论》中“诚不得已”的“诚"意义不同。
D.之,意为往、到……去,与《阿房宫赋》中“杳不知其所之也”的“之"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批判当时士大夫大多“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表明自己将助君有所作为,而不会在其位不谋其职,点明了反对者言行的实质。
B.司马光在君王亲驾迩英殿听进读时,表明了自己反对青苗法的态度,他担心青苗法会和太宗在河东所确立的和籴制度一样,成为后来之患。
C.皇帝对陈升之和王安石评价都很高,想任用二人为丞相,但司马光分别指出了二人缺点,最终二人都没有为相,皇帝最后任用了司马光。
D.司马光不重禄位自荣,希望能解救生民之患,皇帝让他掌管兵事,他仍多次上疏阐明自己对于变法的观点,皇帝认为他不应当越职言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4分)
(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4分)
14.材料二中司马光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西江月①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传唤到汴京,后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苏轼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事一场大梦"运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虚幻,“新凉”二字照应“中秋”,既指节候的变化,也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
B.“夜来”两句中,作者选取风、叶两个典型的秋日意象,描写了夜晚时分,秋风将落叶吹到眉头鬓上发出响亮声音的画面。
C.本词的字词富有深沉的情韵,例如“孤光"指清寂的月光,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孤光”同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自愿离婚协议
- 湖南省永州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 专题14有理数的乘除(举一反三)(沪科版)
- 热点03俄乌冲突新局势-2023年中考地理专练
- 09完形填空训练之哲理建议类-2024年中考英语阅读理解提分宝典
- 工程项目施工框架协议范本
- 工程项目管理填空题专项
-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大纲-薛大龙博士
- 脚手架及模板支架计算
- 2024年北京中考道法第三次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 轧机安装方案
- 有效市场假说
- 喉痹(咽炎)中医护理方案
- 感染病例慢性病毒EB感染
- 信息技术学科师徒结对师傅计划
- 目视检测规范
- 综合组教研活动记录【精选文档】
- 上册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化学式
- 《优美的人物动态》教学设计
- 精选范文--防高温施工、防汛防台风专项监理实施细则
- 2022年铁路货运员考试题库(汇总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