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甘肃省陇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甘肃省陇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甘肃省陇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甘肃省陇南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唐代皮日休曾作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与诗句描绘相关的中国古代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故宫

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历史专题研究,他们找到的关键词有“统一”“杨氏”“科举制"“二世而亡”等。他们研究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

3、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等杰出的帝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之处是(

①改革制度

②发展生产

③任用贤才

④统一南北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4、唐玄宗在位前期,选贤任能,整顿吏治,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5、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被称为()A.诗圣B.诗史C.诗作D.诗魂

6、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形势。这一历史时期(

A.开国君主多为丞相等重要文臣B.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C.忽必烈结束了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D.是唐朝末年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7、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得到宋仁宗的支持B.变法涉及领域单一C.使政府财政有所增加D.始终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8、下面是宋代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其中查证不属实的是(

)A.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B.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C.粮食产量提高,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D.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9、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按时间先后顺序给下列史实排序(

①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通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③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④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A.①④③②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①④②③

10、它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五大名窑,有著名瓷都——景德镇。这个辉煌时代是指(

)A.隋朝B.唐朝C.宋朝D.汉朝

11、距今大约八百多年前,蒙古草原上一位伟大的人物横空出世,在他的带领下,蒙古草原上一盘散沙似的各个部落,最终汇聚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这位伟大人物是A.阿骨打B.阿保机C.铁木真D.忽必烈

1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B.唐太宗C.忽必烈D.隋文帝

13、下图为西汉至南宋南北方户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可知

A.北方长期陷入战乱B.国家统一有利人口增长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两宋时期城市经济繁荣

14、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其中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是(

)A.苏轼B.李清照C.辛弃疾D.关汉卿

15、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以下前后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司马迁——《资治通鉴》B.《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C.李时珍——《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16、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明朝”、“倭寇”、“民族英雄”等关键词有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岳飞B.戚继光C.文天祥D.袁崇焕

17、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在长城点燃。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A.秦长城B.汉长城C.明长城D.滇长城

18、“扬帆9万里,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玄奘西游B.鉴真东渡C.马可.波罗来华D.郑和下西洋

19、“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与这首明末歌谣直接相关的史实是(

)A.黄巢起义B.李自成起义C.土尔扈特部回归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20、元朝的统一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下列是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族外迁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融合④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其中所提到的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指()A.汉族B.满族C.傣族D.回族

21、乾隆时期来华的马夏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B.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C.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D.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22、图1至图3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经济重心的南移B.传统节日的起源C.行省制度的创立D.文学艺术的发展

23、如表史实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1684年1689年1727年1771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清朝科技的发展B.清朝边疆的治理C.清朝经济的繁荣D.清朝农业的恢复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袭元制,设左、右相,独掌中书,统领六部……(皇帝)日感威胁。故设皇太子预政,以架空中书省职能……此后,扩充六部,六部尚书直柄(直接对皇帝负责……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丞相,罢中书。——摘编自赵毅、罗东阳《朱元璋废丞相论》材料二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把君主专制推向高峰。它保证了中央集权,实行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一元化统治,特别是最高层的统治集团维持了长时期的稳定和统一,避免了由此而起的政治动乱,如权臣、外戚、宦官专政等。——摘编自李治亭《清康乾盛世》

(1)根据材料一,简述明朝废丞相的原因,概括明初制约相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产生的积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

25、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三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材料四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西藏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太宗、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为促进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元、明、清时,中央政府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1)请写出材料一中①、②分别是哪个政权,建立这些政权的民族分别是什么?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点即可)

(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称是什么?

(4)元朝时,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5)清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密切,为有效管辖西藏地区事务,清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两点即可)

26、人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不断进步。材料一

①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张仲景不顾自身安危,尽力救治病人。②“五禽戏”创编于东汉末年,有助于强身健体,预防疾病。③两宋时期,政府在疫病流行时常向百姓施散医药。④明朝的李时珍采用多种方法治疗疫病,无论病人贫富都悉心治疗。⑤我国古代民间发明“种痘”方法预防传染病——天花,这一方法后来传播到其他国家。⑥康熙年间,面对疫情,政府免除租赋,鼓励垦荒,恢复生产。

(1)将材料一的史实与以下观点相对应。(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我国古代政府有应对疫情的措施:

我国古代医生具有高尚的医德:

我国古人有预防疫病的做法: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欧洲人主要凭借经验或想象对抗疫病。19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等,充分揭示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西方医学逐渐凭借实验研究和对疾病实体的观察,建构起生物医学体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发现了细菌与传染病的关系,采用现代医学技术防治疫病,发明了人工减毒疫苗技术,研制成功狂犬病疫苗等。

(2)依据材料二,写出19世纪前后欧洲人应对疫病手段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材料三

中国免疫规划四十年大事记(部分)

(3)依据材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