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目录TOC\o"1-2"\h\u1746我国高校专利转化中的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 1279581绪论 198612高校专利转化概述 2201822.1高校专利转化的定义 2194762.2高校专利转化的意义 2227793高校专利转化现状 3119903.1高校实行专利转化的措施 3225963.2高校专利转化存在的问题 4145734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 897984.1主体因素 9321734.1.1专利质量 9288814.1.2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关联度 9256734.2客体因素 9144395完善国内高校专利转化的建议 10125255.1高校方面 10100915.2政府方面 13101596结论 1512245参考文献 1681891、期刊 161绪论专利转化意为“通过对专利或专利申请进行管理,促进专利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实现专利技术价值或者效能的活动”,专利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别,专利是一种无形的财产,一份独具新颖性与创造性的专利多数体现在其学术性价值,唯有具有了实用性且投入商业市场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之后才真正地发挥了一份专利价值最大化。国家为了鼓励和保护创造创新,大力维护专利权人的权益。权利人可以通过专利许可、专利权转移、专利质押融资、专利入股、专利成果转化等方式实现专利的经济价值。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并称为三大知识产权运营创新主体,可见其在发展知识产权运营中地位有多高,并且高校是人才的汇集地,在大多数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都掌握着核心技术和拥有大量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专利,所以无论是实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还是实现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高校都是一个不可加以忽视的主体。[1]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10年间,我国科技投入的资金、资源大量提升,科研能力水平也不同往昔,国内的高校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专利成果,但成果的转移转化率却十分的低,仅有约5%,相较于英美等西方国家高校80%的转化率显得更为惨淡。溯寻这一现状的缘由,我们不难发现高校的专利运营模式确实存在一定的弊端,可以分析出许多在专利转化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这些因为社会政策或者制度失调诱发的专利转化发展受制的现状值得我们探讨并且研究出对策来改善这一状况。2高校专利转化概述2.1高校专利转化的定义截止目前,官方出台的文件、规章制度并未对专利转化做出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在国内1996年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给出了一个概念,对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做出了明确的定义,则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是以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生产力为目的,对于依据科学研究和基础性的开发所生产出的具有社会经济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运营,最终形成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产品和材料并且可以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一项活动。从以上的定义解释我们可以得出,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是指在高校任职的专利技术人员通过高校提供的物质材料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的专利成果,再通过具体的转移转化方式实现专利成果的经济价值的过程。前不久,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出关于高校专利转化的意见通告,在报告中强调了高校必须将提升专利转化的质量放在首位,要实现专利产出、使用和转移转化全过程的高效;其次,应当重视高校专利成果的转化,彻底贯彻只有转移转化才能够实现科技成果的最大价值,不持续地输出进入社会、企业只会实现技术的贬值,大力宣扬要培养高校注重转化和应用的意识;高校行政部门也要积极推出相关行政激励政策,加深政策对科学技术人员的指引作用,建立公平公正、关注专利成果转化的考评政策,要继续建立、且不断地完善高校专利产出尤其是专利转移转化的运营方式和政策。[1]2.2高校专利转化的意义最重要的是,高校实行专利成果大幅度转化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实现这种效益所能导致收益的群体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首先的收益方是高校,高校的发明人员通过专利转移转化创收一笔收益可以将其运用到下一个发明项目之中,这种良性的循环会保证高校的发明资金链一直充满活力,对于整个高校发明创新的大环境来看是百利而无一害。其次,不断完善高校专利转化的方式与策略有利于激发科学技术人员的创作热情,推进科学技术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不仅仅是物质更是精神上的满足会激发创新人员不断地投入到创新的队伍之中,通过这种途径,也会使高校的专利转化管理越来越完善。3高校专利转化现状从全国高校专利转化运营机制整体开看,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问题显得尤为明显,地处在国家中央——北京的高校要强于其他地方的高校;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校的转化率要高于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的高校;撇开综合性大学而言,理工科类型的高校要相较于文科类的高校拥有着更多资源。然而从高校学术、社会的企业以及其需求来看,高校致力于打造的专利成果与转化机制与社会企业的真实诉求尚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学术与市场的疏离感源自于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及时;信息的内容也存在着较大误差;交换信息的效率也不存在于同一频道;溯其本源,高校注重于教书育人,从古至今高校自带的学术属性使得其必然是远离经济市场的,故而科研转化率低,这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若想整合社会资源来改变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运营模式,这一缺陷则不容许忽视,高校自身的服务还远远达不到现代经济市场的标准,我们不得不承认再具有新颖性、创造性以及实用性的专利方面都必须去接受市场的检验,一份专利成果最大的价值不仅存在于学术方面,更应该体现在经济价值上,只有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资源才能够激励发明创造者亲近市场,将国家的专利转化机制推入到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循环。[2]3.1高校实行专利转化的措施在国家知识产权相关部门发布相关修正法规、规章保障和促进高校专利转化之后,一些高校秉承着“专利服务市场、严格管理转化制度、行政与技术一同推进、促进激发创新”等的原则,从追求专利数量转变为追求专利质量,从注重科学技术的专利申请到注重技术的转变转化,统一筹划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和研究,专注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实行专利转化措施的过程中,上海交大在原来就存在的部门职责之上,更加明确的分工了有关于专利转移转化的职能,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的管理,办理专利成果的登记和申请等促成专利成果实现的事务;先进产业的技术研究学院则重点负责专利的转移转让、授权他人许可实施、专利作价入股等等,还负责相关成果转化签订合同的审批、过渡科技成果的资产管理项目;党务和政务的办公厅则负责审核合同,解决纠纷并且处理各种诉讼案件的法律性的事件;国资办则在负责监控管理科学技术成果作为股份入资企业,例如股权的登记、对于被入股企业的监控管理等等。上海交通大学的科学技术成功很有特色也十分成功,实施了不久就获得的显著的成绩这便是归功于学校重视专利转化制度建设。自成一派的形成了“136”文件体系,阐述为具体落实1个实施的意见,3个管理的意见和6个实施的细则,上海交大在2016年随着国家政策号召形成专业的体制和文件之后,在2018年也与时俱进修改修订了新的文件,这使得这套机制能够形成高效率,在转化专利成果的方式方法上注重科技成果的许可,许可方式完全不受限,二是能够实行完全的“放手”,提倡实行成果转让的方式,三是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将科学技术成果股权化,四是满足科学技术成果的个人归属,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将专利成果的权利人设置为发明者个人等。上海交大不仅仅落实了一套管理机制,更是加快落实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金,这笔基金主要满足高校日常的专利成果转化管理与大项目资金投入的专利项目,涉及到十万以上的项目由学校的主管领导审批,其余的则交给产业研究院审批。总结出上海交通大学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的优势则为:第一,开办项目以来整个定位比较精准。措施紧随着认识走,只有完美的定位,才能促进和提升高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第二,机制体系设置强大且全面,上海交大推出的“136”体系文件映射到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的方方面面,对于很多方面都规定的十分精准;第三,产业研究院功能全,由一个主要的职务部门来包揽统一学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高效率办公体制,有利于集结资源。[4]虽然国内已经出现了像上海交通大学这样运营专利转化成功的高校,大部分高校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科研成果转化难题。专利作为一种无形的财产,转化成实体经济是其最好的归宿,我国多所高校联合调查专利的一份报告种显示,在所有的高校科技成果中,能够完全实现转化的专利技术不到17%,在这些研发出来的科学技术成果之中大部分都是依靠传统的专利授权和专利转让来实现经济价值,高校直接将专利权的接力棒交到企业的手中,能够构成新兴的产学研模式的专利技术非常稀少。高校专利转化的发展达到了一个瓶颈期,种种问题制约了高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阻碍了市场经济的高技术发展,故而完善高校的专利转化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话题。3.2高校专利转化存在的问题在以上列举的成功专利转化成果和成功的运营模式的例子之外,更多的是校内专利转化机制仍旧不完善的高校,由于种种的现实缘由,使得一些高校仍旧处于与社会、企业等合作发展闭塞的道路之上,以下便罗列出存在的各方面问题。3.2.1高校专利转化率低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上的数据表明,在2020年国内的有效专利的实际实施率达到了55.4%,相较于2019年提升了百分之2.8.不仅仅在专利的实施率上得到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在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的途径上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了专利成果的高校校内实施;组合其他高质量专利组成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条;实施专利许可、专利转让;专利的质押、股权化等。即便国内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形势已经一片大好,然而拥有技术资源最优势地位的高校,却没能担任好它自己的社会责任。根据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高校专利的专利实际应用水平相对较低。高校有效专利实施率13.8%、产业化率3.7%,然而企业的专利实施率达到了63.7%,产业化率也达到了45.2%;高校的专利股权化比例是2.0%,也较低于企业的从数据上我们便可以直观的看到国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专利实施应用的数量相差很大,高校落实专利的转移转化政策相较于企业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7]高校虽然是科研发展和专利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地,拥有着最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企业与科研机构难以超越其每年产出的专利技术成果数量,但是却存在着积累大量专利成果的现象,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率低导致专利“滞销”高校之中,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产出的专利技术难以得到转移转化,许许多多的优质的核心技术不能留向市场实现它的经济价值,高校也因此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资金发展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吸纳更多的技术人才,这样发展下去高校的专利运营模式就更难得到健全、完善。高校可以将专利技术成果转移给市场中的企业,也可以将技术成果转化成新兴的技术产品进入企业,由企业内部的专利研发部门重新排列再与其他核心专利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或产品,企业中的市场预测和分析部门及时地配合技术研发部门,为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做好排除专利侵权的可能性;做好专利价值评估的报告等等,以上的这些工作都是高校的专利运营模式中无法完成的。然而现状是高校的专利成果与市场的需求联系并不紧密,很多科研成果只是被拿来评选职称或者用于纯理论教学,积压在高校之中。企业部门职能全面,灵活性强,应当肩负起与高校沟通的责任,创造机会主动帮助解决高校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率低的问题。3.2.2重视申请、轻视维持专利根据具体的数据显示——直到2019年为止我国中科院有效发明专利仅仅能够持续五年多的时间,大约是为5.2年,放眼西方国家同等水平的专利成果技术却能够持续到9.4年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在专利年限的维持方面我国的水平依旧是远远不够的,从这份数据对比来看,很多的专利成果与科学技术还没有能够被专利保护存活到转换投放市场之中便消失匿迹。究其根本,国内高校的专利期限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高校中的科研技术管理人员员经常存在拖延或者直接不交年费而被终止专利保护资格的问题,这里便牵涉到一个现实问题:在科技创新的前期为了能够做出成绩往往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然后到了后期维护的时间段则会出现减少资金财产投入的状况,将新的科研资金投入到另一个新兴的专利之中。随着保护专利成果的时间逐年垒高,维持专利成果的成本也日益增高,缺乏良性循环的资金链投入则会导致国内高校持续维护专利的主动力不够,长期以往就会导致专利成果转化的一次次失败。社会在发展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政府应当承当最主要的责任作用,但是现如今各大高校呈现出一种群龙无首,自成一派的聚散状态,政府虽然在一些方面展示出统率的作用,但是最后显示出的影响力却有些局限。[8]3.2.3高校专利运营意识弱,缺乏创新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现在国内的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拥有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知识产权,特别是涉及到专利的问题,没有将专利转化的具体事项归纳入院系的发展战略中,我国高校专利保护意识不强,对专利技术成果缺乏精确有效的保护,造成了大部分专利成果流失,这其中囊括了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技术、材料和工艺等。其中最大的一个现象就是高校中专利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激活,积压在校内。随着市场、科技的进步,这些专利逐渐地失去了原先应有的价值就更难实现成果转化转移了。高校的很多高层管理人员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对于专利保护、专利成果运营的意识不强,他们对于专利侵权等的法律知识也不是非常熟悉,就更不要提及去开创一个纷繁复杂的高校专利管理运营模式,科研人员潜心技术研究,“术业有专攻”,长久地在高校这片“世外桃源”工作,很多科学家和学者们早已经没有了名利之心和市场的经验,疏于管理自己的科研专利成果也无可厚非。[9]高校没有重视知识产权的发展,没有加大对专利运营风险的防控力度,具体体现在创造创新专利的前期不进行全面的专利信息检索,导致独立自主研发出了技术产品不能进行建造使用,也不可向他人进行专利许可、专利转移等。[4]不仅如此,高校的许多科学家在研究出技术成果之后都不会及时地去申请专利,当专利技术成果都不能受到合法的保护,那么也不能得到应用和转化,这导致无形财产流失,如果高校中的专利申请数量都不充足的话,那么构建高校专利运营模式就成为了空中楼阁。高校可以将专利技术成果转移给市场中的企业,也可以将技术成果转化成新兴的技术产品进入企业,由企业内部的专利研发部门重新排列再与其他核心专利整合成一个全新的技术概念或产品,企业中的市场预测和分析部门及时地配合技术研发部门,为产品进入市场之前做好排除专利侵权的可能性;做好专利价值评估的报告等等,以上的这些工作都是高校的专利运营模式中无法完成的。然而现状是高校的专利成果与市场的需求联系并不紧密,很多科研成果只是被拿来评选职称或者用于纯理论教学,积压在高校之中。企业部门职能全面,灵活性强,应当肩负起与高校沟通的责任,创造机会主动帮助解决高校专利成果转移转化率低的问题。[10]3.2.4高校缺乏专利评估激励政策目前各大高校关于建立完善的专利成果转化机制的问题着重凸显在高校专利转化的管理机制相对比较懒散,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力量难以集中。另一方面推进专利成果转化的市场力量也略显不足,高校中产出科技成果的技术部门纷繁复杂,级别层层分明,管理部门等的行政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涉及到的利益错综复杂,造成高校中转化专利成果的力量难以到达有效的高度。[11]渐渐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企业长期处于对高校专利资源讯息闭塞的状态,高校缺少途径输出自己的专利成果信息,企业也难以搜索到与自己的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科学技术成果。高校一旦有上述的情况出现,则不难推断出其缺乏专业且高水平的专利行政管理服务人员。高校中专门负责专利成果转化管理的职能部门中多数都是行政人员,这些人既不精通专利成果的技术,也不够了解市场对于专业技术的需求,他们没有办法做到精确地判断专利成果转化的市场前景,也不能及时得估算专利成果的市场价值和存在风险,这些现阶段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现状和问题均源自于高校缺乏专业化的专利成果转化服务队伍和机构,除此之外,依旧跟一些学校的学术科研人才依旧不齿于追求科学技术的市场价值有着一定关联,重学术、轻应用的现象在各大高校并不少见。造成许多技术人才、教授轻视专利成果转化的一个主要原因便是高校现存的人才评价机制有待改善,目前国内一位教授带领的项目的数量和评价级别、其教学生涯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总数量和业内专业人士对其的反响决定了职称和职位的高低,而这份专利成果的后期转化问题却没有一个符合的评价机制,导致许多的科技人才重视专利的申请数量,轻视专利转化和推广、轻视专利的质量,故而导致高校专利转化的发展止步不前。高校对于专利成果缺乏专业的职务管理机构,造成了大量的专利成果被校外的人员轻易窃取、获得。3.2.5专利技术脱离实际经济市场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只有与经济市场建立了良好、合格的匹配,才能加大实现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可能性,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转化机制。高校源自于本身的属性,专注于学术理论研究,无可厚非地远离企业,难以给企业制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7]不难发现高校科研人才孕育出的专利成果存在技术上不完善的问题,普遍地存在夺取国内新颖发明的前沿位置,创造且申请出一批没有作用但是却能够超前的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占据各种技术高地,但是却始终地产生出脱离企业经济流水线化转换技术的现实要求。国家一直在鼓励与倡导高校进行大量的专利申请,高校为了取得一定的成绩和效益,就常常会出现重视数量随之轻视了专利的质量。随着高校每年申请通过的专利数量慢慢递增的时候,也出现了专利技术含量减少、不够符合市场发展的客观需求,这一因素影响着专利的转移转化。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一些高校的科学研究项目就将自己的目标设定的太过于超前,使得一些想法完全地脱离了客观经济市场实际,没有捕捉到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技术要求,这便催生出许多跟市场脱节的高校专利技术,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再者谈论到高校中现在的大部分专利转化方式都是先产生科学技术,再去找相应的卖家、企业,或者用这笔专利质押等等,先得到专利审核机构的授权,再进行寻找专利的被授方,这种专利的生产方式不是依据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产生的,所以必定会催生出与社会发展脱节的局面,最终导致难以转化专利,高校内部专利堆积。[12]3.2.6缺乏完善的专利转化平台国内高校现如今基本还是依靠的转让专利权利以及将自己创造出的专利成果许可给他人使用从而来实行转化,可是市场的实际条件依照上述方法实现专利的市场经济价值恐怕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专利的出卖方、转授方跟市场中存在的大量企业一定得处于一个信息资讯对等的平台之上,然而现如今国内还没有如此专业的特意提供给高校科研转化人员与社会企业交流的桥梁,项目投资的人员没有办法获取全方位的科技成果转化讯息,专利成果转化时间的延后性市场会出现从高校中传递出的专利信息是已经超出价值时效的,使得转化专利更加举步维艰。[13]从高校以往的专利成果转化的现实实践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转化专利最具备效率、理想的模式不是在于完全的买卖专利权的所有权,并不在于通过许可专利技术成果来实现出专利转化的市场价值,确实通过系统地产业孵化来完成科学技术的功能转移。问题便在于要想形成一个完善的、良好的产学研运作机制还需要排除很多障碍。4影响高校专利转化的因素4.1主体因素4.1.1专利质量提升专利的质量有助于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低质量的专利会导致进入看中收益的商业市场更加困难同时也会加重其进入经济市场的成本,故而在某种程度上会减慢科学技术的发展步伐或者拉退企业对于高校专利转化的投资,在大多数的转化机制中,都是高校专心负责研究技术成果,产出专利,而企业则负责产品的开发开化,但这种低质量的专利成果会阻碍社会企业的投资进入,因而会减缓高校完备的专利转化机制构建进程。[14]提升专利的质量会使得专利成果转化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专利成果所具备的一个最实际的目标就是将专利成果中的知识公布给大众,使其他大众能够知晓全新的技术,在相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阅读权利书来获取知识,这会使得科研技术人员投入的资源浪费率降到最低,也能同时保证相同技术人员有限的精力能够产出最大价值的科技成果,各方面优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资源配置。相反方向可以看出,如果高校产出大量的劣势专利成果那么也会从源头上浪费高校的基础资源,这些垃圾专利更不可能产生与支出相符的回报,更无法谈及依靠其创收了;再者如果企业收获的是一批垃圾专利,那么它便难以做到精准的在一批专利之中确定出值得前期投资、后期创收的专利,一旦投资失败,还会浪费企业中的项目资金,从而导致企业遭受一笔不小的损失。4.1.2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关联度高校的专利成果转化中的政策规定一直始终在主宰着专利产出的质量和类别,而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过于注重数量,科研人员也过于注重自己的职称评定,这便导致在国内高校发展专利转化前期生产出许多无用专利,引导着专家教授生产出一批脱离了市场实际的专利,许多专利浮于表面,成熟度较低,与市场的关联度也低,将创造全新高价值的专利观念抛之脑后。高校与企业共同站立到一个信息对称的交换平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信息传递的平台可以保证高校实时更新市场最需要的专利技术,保证自己所产出的科学技术不会落后于市场,也不会过于地超前从而使得难以实现。理论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即便高校中很多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占据技术的高地,仍旧需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和整个市场发展的趋势,如若没有达到市场的标准,就会脱离市场,使一些专利成果不可转化,或者即便转化了也并不能有一个好的创收,只会增加资源的浪费,故而一份专利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关联度是决定高校专利转化的关键因素。4.2客体因素4.2.1相关政策的完善度现存的有关于利益分配,亦或者是针对高校转化的帮扶资助资金制度基本都是基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没有特别为专利转化而量身定制的政策制度,这便会导致大学专利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不利于校内专利体制的成长,当社会、政府设置了更具有针对性、更完善的专利转化专项分配的政策,研发制定出一套既满足学校发展利益需要也能够保障发明人权益的创收分配政策政策,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充分调动高校实施专利转化机制的动力和科学技术人员发明专利的热情。在此,政府作为一个具有高辐射力的外部客观环境,对高校基于的基金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针对高校专利成果的转化过程设立的专项帮扶经费会节省掉整个环节中一些大大小小的开支,从外部对高校的专利转化给予最有利的支持力量。4.2.2高校转化平台的专业度目前高校本身专利库堆积了大量低价值、不易转化,处于即将失效或者已经失效的状态,一个高校转化平台的专业度决定其筛选专利技术的效率与精准度,将本该淘汰或者即将淘汰的专利成果剔除出去,将科研中心有限的科学技术经费和人力、物力投放到专利转化前景最好的技术成果上。一个高效的专业转化平台将增强高校专利的透明度,让社会中的企业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高校现存专利的类型,使之合作、交流的平台更加高效、良性的互动,凭借着这种平台也能够增加高校专利的市场匹配度;另一方面,一个专业化水平高的团队必将会将整体提升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得管理人员办公操作方式不拘泥于传统形式,统筹专利个体录入系统中也能够实现方便快捷,与其他高校更是可以做到联手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吸引到社会大量的企业前来进行产学研合作,将高校、科研机构还有社会高校等多方主体牵连起来形成一个想通的信息网,这种专业的专利转化平台可以大大提高转化专利的效率和精准度。5完善国内高校专利转化的建议5.1高校方面5.1.1从源头保证专利成果的质量国内的高校要深刻意识到并且警醒防止自己重视专利成果的表面形式但却忽视了专利成果真正的核心质量,需要抛弃掉这一客观理念,真正地建立在市场的客观需求之上开展高校的科研工作。高校需要让科学技术的研发者清晰地知晓实现专利实时转化的紧迫性与严重性,要杜绝现如今大学学者为了教学和升职指标申请的完全无用和浮于表面的专利,这些专利缺乏足够的变现价值,并不足以支撑其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故而应当将实现专利技术成果的现实价值拟定为第一追求目标。实行这一制度政策之后,就会激发技术发明人的创造激情,不实现加固专利成果的核心竞争力与新颖性、实用性等就会导致自身项目前期的资金来源缺乏[15]保障专利成果质量的发展还要求持续投入经费,设立一套完善的科研技术经费的评价标准,在分发研究款项给各个科技发明人员之前应当完善地评价好研究人员研究项目是否足够贴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可能性亦或是评判出专利成果本身是否具备足够深厚的可持续研究价值。[16]这一个个逐项的检查之后高校才能够实现把本身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更具备后期发展价值、更能够实现市场转化的项目之中,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分配,提高了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的效率,逐渐剔除了“废柴”“面子工程”的专利技术。改善专利成果质量的另一策略就是设定一个相对较为公平公正的高校专利成果利益配比的制度——如何划分好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员之间的利益配比。国内众多高校都存在为了自己本身的独有利益统一的将整个专利权归属于自己。这一做法从现在看来不免的有些武断和不恰当,因为这将深深打击职务发明人员的创作热情,科研人员辛苦做出的科学技术成果却不能获得自己的一份利益这难免会产生此种高校专利技术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放眼看向西方国家,其高校通过与职务发明人员共享专利成果来保障技术人员的创作利益,为专利技术创造人员设立一定的边界规定来限定其使用专利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但是如果遇到了一定需要高校全面掌握的技术专利那高校可以通过给予一大笔的物质条件等安慰来实现专利的独占实施权。最恰当、最高效的管理方式就是建立一个高校专利成果运营管理中心,将所有产生的专利成果及时地规划记录在册,再及时地按照高校制定的规定实现利益分配,而后作为高校一个对外宣传及对接社会企业的调度运转中心,不仅能够安排好高校与职务发明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还能够实现专利成果转化的这个最大的终极目标。5.1.2构造完善的专利转化运营模式为了方便更好地管理高校内的专利技术成果,防止专利资源出现闲置、外流,高校可在本校设立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通过建立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搭建专利数据库,对本校的专利进行系统化的分类,每一种类别均由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运营管理。[13]管理人员也应当选择具有运营管理经验的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的知识产权运营管理培训。要想构建一个有效的专利转化运营模式就要实行“A—B—C”的模式,具体体现在高校专利成果转化之中就是“高校技术发明成果—专利成果转化运营中心—社会企业”,毋庸置疑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实现专利成果优良转化的关键点在于构建一个完善的专利成果转化中心,转化机构则分为专业的校内转化机制机构和校外专利转化机制机构。首先,高校需要培养出专业的机构服务人员,这些人员应当具备最专业的知识产权知识以及市场敏锐度,能够及时分辨出市场信息利益交换处于哪一个层次,提供较为专业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知识;能够有专业的人才将高校技术人员产出的技术成果进行准确的市场估值;在专注于高校利益本身的同时又能够对接市场信息,及时地与高校内部交流甚微的社会企业进行交流、信息互换和做出价值需求的匹配。这个专利成果转化机制中心的搭建应当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个市场实体与线上活动的完美结合来完善闭塞的信息交流局面,通过专利信托和专利权利质押融资等方式来实现高校专利成果最新、最前沿的转化方式。[17]当科研课题小组开始一个项目前,应培养他们对市场进行调查,对社会生活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放映出的问题和得出的数据来完善自己的创造方案,,实现专利与社会技术需求的充分结合。通过学术性研讨与专利运营分析,实现在高校专利运营上的驱动策略。这便又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专利成果转化中心的独特价值。高校自主创立的科学技术的转化模式要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其中重中之重在于高校专利技术人员的培养,要充分培养高校专利转化方面的有关管理、协调多方关系的专业人才,优化提升转化机构的服务专业性通过提升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推进专利转化机构的优化。通过看到企业最真实的物质需求、迎接住整个经济市场的发展朝向与趋势、结合高校自身的发展技术特征来稳固高校专利成果技术转化模式的发展,及时地实现各方利益主体的信息交换,保证专利技术最大的市场利益价值。5.1.3巩固专利成果转化意识虽然政府要在政策、资金链、人才引进等方面帮助高校实现构建完善的专利成果转化机制框架,但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高校的科研人员自己本身应当增加培养一点关于高校专利成果转化方面的自主意识,这样才能最好地推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进程的进行。提出这一建议就要求高校内部之中进行一些必要的关于保护专利成果的培训来更好地指引和导领这些科研人员,将其对于科研成果转化譬如专利质押融资、专利信托等项目的激情激发出来,不仅仅只是关注专利成果当下的影响,更要关注成果转化的长远意义。投放长远的眼光要求专利成果实现人员不仅仅注重学术成长以及科研教育,更要关注自身将科学知识、理论转化实用主义之用,将重心点平衡在两者之中,实现共同推进,共育共生,牵引出社会、高校等多方面的积极性,策划高校的新型关于类似产学研方面的专利成果转化体系应当建立在多方利益都充分重视专利成果转化意识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好具体规划才能真正地平衡好社会企业、高校和行政管理主体等多方的利益关系,从而保障构建的高校专利成果运营转化模式处在一个稳固的框架之上。5.2政府方面5.2.1建立专利运营基金在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明确支持高等院校,特别是具有大量先进知识产权的重点高校,建立专项基金,投入到知识产权市场化中。首先建立资金的一个目的就是可以解决研究项目前期资金不足的问题,有足够的充足资金才能确保项目得以继续进行,这样专利专利成果投入市场后获得的利润报酬又可以转而加入到高校的专利运营基金中来,另一个目的就是通过设立专利运营基金鼓励学校中的科研工作者申请发明专利,可以适当设立专利成果的奖项对高校的发明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行奖励。[14]高校的专利运营基金还能够有效地帮助专利发明人和运营者打开国内外市场,实现专利的国际化。强大的资金保障单纯地依靠行政政府主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社会还有高校资本的加入,只有这三方主体合力才能够实现资本最大化投入,实现一个强有力的保护基金主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是需要整个社会重视的方面,将最有力度的资本力量投入到最有潜力的项目之中,严格管控高校管理、企业发展的投入,具体地落实到科研技术人员项目所涉及的领域之中,进行最为专业化的专利成果资本评估,评估的出发点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真实需求以及高校的科研实力水平之上,对虽然承担着较大经济风险,但是依旧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可以考虑给予最大力量的资金支持,因为其如果完全符合整个社会企业的真实需求、符合市场的前沿发展,后期的创收回报一定是不可估量的,在真正十分有必要的情况下要进行风险性的投资,通过例如专利质押、专利评估融资等手段等实现风险的创收。不容否认的是高校实现自我专利成果的转化也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专利技术发展人员本身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益。一份合理且恰当的政府高校专利转化扶持政策是会成为推动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的保障。国内政府等行政部门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推进高校的专利成果技术转化,专利技术人员取得专利权之后并申报高校专利基金管理机构审核通过之后,国家行政机构应当拨出一定的款项来用于后期维持与转化专利成果,通过设立一个较为严苛的专利转化审核机制来管理专利成果的资本变现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关键之路,专利人员获得了该笔基金款项之后应当由学校之中单独设立的负责监管的技术转化服务机构来监管专利人员的运营,确保拨出的基金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专利转化基金还应当用于完善整个专利成果转化模式,用于构建一个更加良性的转化平台,还要向帮助构建这一模式的专业人员和相符的专业机构设定出一些独有的资源奖励。政府自身应当积极引导与推进社会高校人员的专利资源转化意识,培养一条较为完善的产学研的产业链条。5.2.2提高专利质押和股份化比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金融投资机构申请融资的业务模式。专利质押贷款的具体流程为:专利持有者或者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向专利运营孵化公司提交专利质押申请,公司受理后,对该项专利的市场前景予以分析。然后向银行提交专利质押贷款的书面申请。银行对企业或个人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核。最后,审核通过后,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办理专利质押手续。高校应当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促进专利质押方案的实现。专利持有者不但可以选择贷款的方式来解决资金不足,还可以把专利作为股份投入到其它公司里面,可以解决研发资金不足,研发停滞的问题。因为知识产权融资只是近几年才被提及的业务方式,因此全国专利质押的金融机构寥寥无几,但是知识产权发展模式的改革又是国家十三五计划中把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重要战略的一部分,因此我国高校与银行合作,将极有可能掀起一阵知识产权市场化的浪潮。[15]实现专利技术成果本身的质押和股份制化要求高校主体本身拥有大量的前期成本资金投入,只有在发展的前期完成了有关于专利质押制度与专利股份制度的服务和相关制度,与此同时,需要及时地完善控股资金投资风险和资金担保专利成果技术创收的相关制度,及时地解决高校投资专利技术成果资金不充足的问题,当高校科技专利成果技术人员离开自己的科学研究岗位进入到社会中再就业、创业时,这时候如何完善创业就业科技人员的离岗流程手续以及在后续保障其进入社会之后的利益问题令人值得深思,其中包括离岗人员的原单位档案、退休工资以及其在职时创作出的独有的专利作品的最终归属和权益保障。通过针对高校科学技术人才的政府所能提供出的资金补贴或者是免除税费等财政政策来激发高校专利转化的原始动力。[18]5.2.3实现科学技术计划的指引作用社会之后的利益我国国内的科学技术建立的项目最大的技术产出就是在国内的高校之中孕育出的专利成果,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项目是完善产学研模式构建的主要的政策手段。[17]在某一方面,行政主体机构要通过科学技术来引领和主导社会企业与高校主体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与匹配,鼓励高校加大对于技术创新、专利成果发展的创新投入,借用这种手段将高校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成现实可以变现的经济效益;在其他角度中应当为科学技术项目设定一个独有的专属的项目资金,设立该资金之后需要规划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及计划来推进高校的专利成果技术转化。与此同时,科研计划项目的管理要以高校专利的转化与生成作为自己的立项目标,考核一个专利成果的主要标准和为何建立一个科学研究项目是高校在立项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这个阶段之中主要是把高校的专利技术创造跟技术的标准作为建立一个全新的构建产学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专科门诊部改造工程封面
- 婚纱摄影全包装修合同
- 乡村振兴项目计划
- PEST解析总结三个案例
- 2024年全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上海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年白酒代销合同格式
- 2024年银川客运从业资格证要考几门课
- 2024年广安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全)
- GMP文件发放、收回、销毁记录
- 课题组成员介绍
- 品牌营销培训课件(共64页).ppt
-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_上料机液压系统液压课程设计
- thatgirl中英文歌词分享
-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内容模板2018
- 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 中外教育差异ppt
- 宜科叉车产品选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