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五章-陶渊明_第1页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五章-陶渊明_第2页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五章-陶渊明_第3页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五章-陶渊明_第4页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培训课件:第五章-陶渊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或云在晋名渊明,在刘宋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一、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

《晋书·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

陶渊明《赠长沙公序》:“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曾祖陶侃(259—334)陶侃(259—334),字士行,庐江寻阳人,吴扬武将军陶丹子。少年孤贫,任郡县吏。后以孝廉任南蛮长史,以军功封东乡侯、拜荆州刺史、侍中、太尉,改封长沙郡公,都督交、广、宁、江等八州军事,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谥为“桓”。陶侃任县吏时,鄱阳孝廉范逵到陶侃家中拜访,侃家仓促之间无任何食物待客,其母遂剪发换来酒菜,使客人满意而归。后经来客的荐引,侃被召为督邮。其母截发换酒的美举也被后人用作赞美母亲贤能的典故。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君讳嘉,字万年。……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四女,……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外祖父孟嘉(征西将军桓温参军)。

《晋书·陶潜传》:“以亲老家贫,起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屡次出仕、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次为官——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第一次:393年,29岁,江州祭酒,“少日自解归”;第二次:399年,35岁,桓玄属官,历三年左右;第三次:404年,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第四次:405年,41岁,为建威(刘敬宣)参军;第五次:405年8月,41岁,彭泽令,八十余日。以上参见逯(lù)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袁宏道《与汤义仍书》:“人生几日耳,长林丰草,何所不适,而自苦若是!每看陶潜非不欲官者,非不丑贫者,但欲官之心,不胜其好适之心;丑贫之心,不胜其厌劳之心。故意‘归去来兮’,宁乞食而不悔也。”二、陶渊明的思想与人生志趣

《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崇尚自然(深受玄学,特别是嵇、阮影响)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宝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安贫乐道、诗化人生

《杂诗》其三:“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荏苒岁月颓,此心消已去。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前途当几许,未知止泊处。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用世的一面,从积极到消极、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生命忧患的意识。

《桃花源诗》:“……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返朴归真的道家社会理想。

《形影神·神释》:“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否定佛教“形尽神不灭”(慧远)的观点和道教“长生久视”之说。

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是受儒、道两家的影响。

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老庄的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心态。

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三、陶渊明的诗歌

1.田园诗田园诗与山水诗之区别:前者写农村生活,多与安居相关,后者写自然风景,多与行旅相关。陶渊明的田园诗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因为这是陶渊明开创的新题材,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1)描绘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其一、《和郭主簿》等。由于他以全部身心热爱着大自然,把自己的真切感受注入笔端,所以他笔下的农村田园风光和谐自然,别开生面。《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歌咏劳动生活,着重写自己躬耕的生活体验。

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归园田居》之三等。《诗经》中有农事诗,那是农夫们一边劳动一边唱的歌。至于士大夫亲身参加农耕,并用诗写出农耕体验的,陶渊明是第一位。陶渊明之后的田园诗人真正写自己劳动生活的也不多见。《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3)描绘自己田园生活的困窘和农村的凋敝。如《乞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等。《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慷慨独悲歌,锺期信为贤。2.咏怀与咏史(题材交叉,唯咏史必用古人事典或语典,咏怀则不必):这类诗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氏自己的特点:主要多围绕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达自己壮志未遂的苦闷、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然;当然也有忧愤激越的情怀。(1)咏怀诗,以《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为代表。《饮酒》序: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宋•苏轼《题渊明〈饮酒〉诗后》(《说郛》卷八十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古人用意深微,而俗士率然妄以意改,此最可疾。清•王士祯《古学千金谱》: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陶渊明有好些咏怀诗,表现了他的忧愤是深而且广的,如:《杂诗》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2)咏史:代表作:《咏荆轲》、《咏贫士》七首、《咏二疏》(疏广、疏授叔侄)、《咏三良》(《秦风·黄鸟》奄息、仲行、鍼虎)、《读山海经》十三首《读山海经》其十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陶渊明特别同情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了的英雄人物。这首诗歌颂精卫与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嫉恶抗暴思想的表现。“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济世的志向,永远不会动摇。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真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来?”

朱光潜《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自己放出眼光看过较多的作品,就知道历来的伟大的作者,是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3.行役: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的主题(后两项为其所特有)。代表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士岂能长守山林,长亲蓑笠,但居市朝轩冕时,要使山林蓑笠之念不忘,乃为胜耳。陶渊明《赴镇军参军》诗曰:“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似此胸襟,岂为外荣所点染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4.赠答: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代表作:《答庞参军》并序。《答庞参军》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5.哲理:这类诗可以视为玄言诗,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而是将生活中的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代表作:《形影神》三首并序、《拟挽歌辞》等。《拟挽歌辞》三首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生死主题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等作品中已经出现,人生苦短的哀叹是其主题。陶渊明诗歌中的生死主题既有继承前人的成分,又有不同于前人的地方。他不再限于哀叹人生的短促,而是以“纵浪大化中”(“纵浪”即纵情放浪。“大化”即宇宙、自然造化)(《形影神·神释》)的智慧,化解人生短促所带来的忧愁。三国吴·支谦译《佛说四愿经》(《大藏经》经集部四):人有四愿,不可常保……第三愿者,谓人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恩爱、荣乐,疾病至死命尽,复不能救我命,亦不能随我魂神去,空啼哭,送我到城外深冢间,以弃我去,各疾还归。虽追念我愁苦忧思,不过十日。诸家宗族,男女聚会,相向歌舞,快共饮食,相对谈笑,捐忘死人,虽有父母、妻子、中外亲属、朋友知识,不能共追我命。空悲之,复何益也。6.陶诗艺术成就:(1)日常生活的诗化在他以前,屈原、曹操、曹植、阮籍、陆机等都着眼于关乎国家政治的题材,陶渊明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2)情、景、事、理的浑融,诗境整体美远胜寻章摘句之美。陶诗扬弃了东晋“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风,改造了议理的艺术方式,即寓情趣、理趣于写景和叙事之中,使其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3)诗风看似平淡,实则包蕴丰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陶诗于自然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体现了诗人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诗品》谓其“文体省净,迨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虽“世叹其质直”,但亦“风华清靡”,不能轻而视之为“田家语”。(4)锤炼字句自然贴切,不着痕迹。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当时诗人炼字往往求新求奇,而陶渊明炼字,则追求自然、贴切。四、陶渊明的文章

《归去来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等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

宋•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宋•李格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

《五柳先生传》:取正史纪传体的形式,不重在叙述生平事迹,而重在表现生活情趣,带有自叙情怀的特点,为作者首创。影响:王绩《五斗先生传》、白居易《醉吟先生传》五、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唐代时,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才得到普遍的承认。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东汉末、西晋初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加了许多充满生机的新元素。陶渊明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得诗歌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继承了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精神。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一样,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并开创了田园诗这个新的诗歌境地。他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也是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