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5甘地被刺页规范训练 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2-5甘地被刺页规范训练 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2-5甘地被刺页规范训练 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2-5甘地被刺页规范训练 粤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2-5甘地被刺页规范训练 粤教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甘地被刺(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5分)A.噩耗(è)厮打(sī)悲恸欲绝(dònɡ)忧心忡忡(chōnɡ)B.刹那(chà)笼络(lǒnɡ)否极泰来(fǒu)顶礼膜拜(mó)C.拯救(zhěnɡ)泫然(xuǎn)心广体胖(pànɡ)摩肩接踵(zhǒnɡ)D.号啕(háo)骚乱(sāo)血迹斑斑(jì)引吭高歌(hánɡ)解析A项中“恸”读tònɡ;B项中“否”读pǐ;C项中“泫”读xuàn,“胖”读pán。答案D2.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甘地今天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噩耗使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B.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C.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耸人听闻。D.作为东道主,广州人以实际行动支持亚运会,到各大赛馆观看赛事的市民络绎不绝。解析“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应改为“骇人听闻”。答案C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5分)A.这位被人民尊奉为“印度的伟大灵魂”的领袖,于当日下午5时45分(即美国东部时间早上7时15分),在他16岁孙女玛妮怀中死去,享年78岁。B.就在半小时以前,一个名叫拉姆·纳脱拉姆的狂热的印度教徒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C.甘地是在波拉宫的华丽花园中遇刺的。当时在场的有他的一千名追随者。D.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解析B项,语序不当,“向甘地用左轮手枪连开三枪”应改为“用左轮手枪向甘地连开三枪”。答案B4.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序被打乱,请重新为之排序。(5分)①他面对自己关爱过的暴徒只能喊一声:“哦,天啊!”②他也思考过现代工业文明与土俗古老文明的关系,忧郁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行动。③胜负成败综合在一起,胜利占了上风,但又立即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④甘地思考过“不杀生、不报复”的宗教观念与民族独立斗争之间的关系,精彩的思考变成了胜利的行动答:__________解析由②中的“他也思考”可推知②紧接在④的后面,由③中的“为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推知③接在②的后面,①是甘地死前的感叹。答案④②③①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处将新闻事实补充完整。要求:用语得体,文意连贯,不超过30字。(4分)新闻背景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新闻事实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和拾荒者。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找到褚树青馆长投诉,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_______。”褚馆长的话体现了一种让乞丐和拾荒者穿堂而过的雅量。新闻评论改变社会的身份歧视,传递公平、正义、自由、民主之类的价值诉求,恰恰离不开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文化空间。解析根据前后文,横线上所补充的新闻事实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拒绝赶走乞丐和拾荒者,同时维护投诉者的权利。回答时注意后面的评论提示。答案(示例)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选择离开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枪声很像爆竹声响,片刻后,甘地的追随者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他们立即像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如果不是警卫人员及时用步枪和刺刀把他们隔开,凶手早就被撕成碎片了。随后,警方把凶手带到了保护性拘留所。甘地迅即被运回波拉宫,放在一张床上。他的头枕在孙女的双膝上。过了一会儿,她对悲痛的人群——其中有印度总理潘迪特·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说:“巴普(父亲)死了!”这时,玛妮站立起来,又盘膝坐下去,坐在这位伟人的遗体旁——这位伟人为和平与人道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玛妮念诵起流传两千年之久的印度教经文。圣雄甘地被刺的消息有如春风野火,迅即传遍了印度。消息传到了孟买,那里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一位吓得惊惶失措的穆斯林妇人喊出了她的千百万同胞的心声:“真主啊,拯救我们吧!”在夜幕和迅速堆积的忧伤所笼罩的新德里,这个消息使人们走上街头。他们缓缓地迈着步子走上大街,离开摩肩接踵的市场,在波拉宫会合了。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那里,有的小声抽泣,有的号啕大哭,有人设法从高墙上爬过去,希望最后看一眼这位圣雄。大批军队赶来维持秩序。当晚,在人民群众的一再请求下,终于让他们瞻仰了甘地的遗容。波拉宫阳台的窗子被打开了,有人把甘地的遗体抬了出来。当遗体被安放在椅子上面对人群时,人们像潮水般涌向前去。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6.体会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各自所表达的思想感情。(7分)(1)他们立即发了疯似的扑向凶手。(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明亮的探照灯光,照射着甘地满布皱纹的宁静的褐色面容。他那血迹斑斑的长袍,被人用一块白布遮盖起来。(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出表达了甘地的追随者们意识到甘地被刺时无比悲痛愤怒的心情,侧面表现印度人民对甘地的爱戴。(2)用肖像描写表现甘地长期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奔波操劳以及人们对极端分子的暴行的痛恨。7.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本节文字的内容。(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了甘地去世以及对印度的影响。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0题。在坟墓中的旅行威廉·伯克·米勒【新闻背景】1925年1月,肯塔基州一个名叫弗洛伊德·柯林斯的山地青年在其父亲的农场上探寻一个能够吸引游客的大洞穴时,不幸陷入困境。在那个大洞穴中,柯林斯被一块巨石卡住了左脚,动弹不得。人们想尽办法施以援手,还是来能把柯林斯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天后,饱受折磨的柯林斯惨死在洞穴中。在此期间,美国报界对此事进行了大量报道。当时正在《路易斯维尔信使日报》担任记者的米勒曾冒着生命危险5次进入洞穴,试图帮助柯林斯脱险。以下摘编的便是米勒系列报道中的一部分,它写于柯林斯被困的第5天,并获得1926年“普利策新闻奖”。弗洛伊德·柯林斯正在经受着几乎难以描述的折磨,但他对被活着救出去仍然满怀着希望,今晚6点20分我最后一次看他时他这样对我说。在亲自进到里面之后,我才明白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危急关头。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不能迅速行动起来,但我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我屈着双膝进入洞口,通道的直径大约为5英尺。走完80英尺远的陡坡后不久,前面就是相当平坦的地面。从这里开始,我不得不像蛇一样蠕动。地面上每寸地方都是水,没爬几尺远,周身就湿透了。每时每刻我都感到愈来愈凉。似乎要这样无休止地爬下去,但是,爬了大约90英尺后,我到达一个非常小的隔间,比隧道剩余的空间稍微大一点点。片刻的喘息之后,我再度开始爬向那个被困者。脏水溅在我的脸上,周身麻木,但我不能停下来。最后,我下滑到一个8英尺远的陡坡上。少顷,我看见柯林斯,于是喊他,他咕哝着应了一声。手电光照到了一张脸,那张脸上分明写着长时间的痛苦,因为自从周五上午10点钟陷入这里后,在每一个清醒的时刻,柯林斯都处于极度痛苦之中。他的嘴唇发紫,脸泛白。我意识到,要使他能活下去,必须采取某种行动。在我看清他的脸之前,无论如何,我不得不将盖在他脸上的一块油布掀开。“放回去,”他说,“放回去——水!”这时,我才注意到,水一滴滴地从上面漓下来,每一滴都打在柯林斯的脸上。最初的几小时他不曾介意,但持续不断地滴水几乎使他要疯狂起来。这天的早些时候,他的兄弟将这块油布带给他。这使我想到了旧时的水牢,我战栗了。在这趟行程的尽头,我立刻明白了为什么工匠们曾经钻洞穿道到我已到达的地方,但仍然够不着的原因。像他们曾经经历的那样,我精疲力竭,从头到脚感到麻木,寒气刺骨,空气污浊。在短暂的这段时间,我逐渐体会到柯林斯经受的痛苦是什么滋味,但我还是不能彻底地理解。我确信我将出得去,但柯林斯除了希望之外别无他法。我没有肉体上的痛苦,而柯林斯的一只脚夹在一块6吨重的岩石的天然裂缝里,无时无刻都经受着痛苦。我试图爬过柯林斯的身体到岩石那儿,但他的身体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我挤进去设法帮他,直到他恳求我下来。“疼——太疼了!”他说。柯林斯躺着,向左侧斜着,以至于他的左脸颊触到了地面。两只胳膊牢牢地卡在他身旁的石头缝隙里,仿佛真的被套上了——自然界的贴身衣。我跟在路易斯维尔消防暑的罗伯特·伯顿上尉的后边,柯林斯的弟弟霍默·柯林斯以及盖伊·特纳跟在我后面。霍默·柯林斯带来了全套衣帽,我们终于给他兄长穿上了。被困者尽可能地挪转,以最大限度地配合我们,最后,我们在柯林斯身上系根绳子准备拖他离开。我们尽力拉,看上去好像前进了许多,实际上只将他挪动了5英寸远。也许我们做过这种事,但我几乎回想不起它。我们中的所有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片刻之后,我们的力气使完了,再不能做了。我们看见,柯林斯的弟弟带给他的垫子和盖的东西还在原来的地方,他正在休息(我们尽可能地让他觉得舒服)。随后,我们在他脑袋附近放了一盏装满了油的灯。它的光线不强,但这微弱的光在那冷酷的陷阱中有很多的寓意,它或许能给这个勇敢但生存希望渺茫的地下探险者带来一些安慰。我们道了再见,最后一个人开始后退。不久我发现出去的路比进来时更糟糕。开始一段时间我简直向后爬不了,但爬过一阵后,我也能爬快了。每爬一步,脏水似乎就溅在我的脸上。我不再在意它,因为我已经麻木了。我常常被堵在斜坡上,水就顺着脖子向下流,但如我所说的,我感觉冷到了极点。最大的安慰是,我们来到了离出口处还有大约一半路程的那个小隔间,对救援者来说,这是唯一可以休息的地方。我发现,低头、向后挪动双脚,使我可以环顾四周这一下可帮了大忙,不到20分钟后,我便已经置身于从出口处射进来的光亮之中。但是,在到达出口之前,我发现同行的两位再也不能前行了,我用尽所剩无几的气力才把他们弄出来。(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8.标题“在坟墓中的旅行”的含义是什么?(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理解标题本身意义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也就是虚与实、表与里的关系。结合全文,把“坟墓”和“旅行”的含义分点表述出来即可。答案①“旅行”,指记者米勒的采访、营救行程。(或:由于行进十分艰难,让记者有一种“旅行”的感觉。)②柯林斯获救的希望非常渺茫,形如葬身坟墓中(或最终还是葬身洞穴)。③记者在采访行程中也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故记者的采访行程就如同“在坟墓中旅行”。9.这是一篇报道抢救被困者的新闻,为什么却重点叙写记者进出洞穴的过程?(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新闻体裁的特点,本文重点叙写记者进出洞穴的过程,是从记者的感受着笔,真实地突出抢救被困者的艰难和被困者的痛苦,深化主题。答案①以记者进出洞穴的艰难危险,突出施救的困难。②并以记者的切身感受,反映被困者所经受的痛苦。③能激起读者对被困者不能得救的同情心。④突出了新闻的真实性,深化了作品的人道主义主题。10.在美国报界当时的大量报道中,米勒的这篇报道脱颖而出,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对这篇新闻社会价值的理解。(7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