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1页
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2页
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3页
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4页
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目录1、工程条件编制依据支护方案的选择支护设计成果说明5、施工部署及施工顺序6、主要施工材料及技术要求7、基坑支护工程测试8、基坑监测与巡视检查9、降水设计10、基坑施工应急预案11、基坑开挖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12、土方开挖的相关要求13、基坑回填要求14、基坑降排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15、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16、“危大工程”重点部位、环节及建议17、其它附图(图号01-01至01-02、02-01至02-05、03-01至03-05)计算书1、工程条件1.1工程概况拟建的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由投资兴建;我公司通过招投标中标并承担实施该项目的基坑支护、降水及土石方工程施工图设计工作。本项目用地面积约6894.65m2,规划总建筑面积为8792.99m2,拟新建包括1栋2-3层拟建物(地下设置1层地下室)。本工程由成都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进行主体设计。本工程±0.00=485.50m,设置1层地下室,采用独立柱基+抗水板,地下室外墙采用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基底标高477.60-480.80m,场坪标高为485.00m,基坑开挖深度4.2-7.4m。本工程基坑周边紧临建筑,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支护体系使用时间为12个月(从基坑开挖至基坑底高程起算,如超过使用年限未进行回填,应对其安全性进行鉴定)。1.2基坑周边环境概况1.2.1周边环境拟建新都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场地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桂林社区境内。基坑周边情况如下:(1)东侧:基坑上口线与红线最近处约2.8m,红线外4.5m处为施工区临时的一至两层钢结构施工板房;(2)南侧:基坑上口线与红线最近处约8.5m,红线外为空闲地;(3)西侧:基坑上口线与红线最近处约1.1m,红线外为空闲地;(4)北侧:场地内空闲地,红线外为卫康路;具体位置关系详见平面图。1.2.2地下管线设计时初步查明本工程场地内未发现地下管线。施工前应进一步查明支护结构以内的所有管线及管井,并进行拆除或迁改。1.3场地地质情况1.3.1地形地貌场地现状为拆迁空闲地,地表少量弃土堆和建渣,地势较为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属成都平原沱江水系Ⅰ级阶地。场地土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棕红色砂质泥岩组成。1.3.2地层岩性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①杂填土:杂色,松散,稍湿。成份主要为黏性土、粉土,夹碎砖、砼块等硬质物和少量生活垃圾,硬质物含量约5~10%,块径1~20cm,为原址房屋拆迁的建筑垃圾和周边施工场地的弃土新近堆填形成,回填时间约1~3年,属欠固结土,具较大压缩性及不均匀性,无湿陷性,广泛分布于场地地表层,钻孔揭示厚度0.9~1.4m。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②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湿。由粉粒及少量黏粒、细砂粒组成,局部含细砂团块或条带。摇震反应中等,韧性低,属中压缩性土。广泛分布于填土层之下,钻孔揭示层厚0.6~2.3m。③1细砂:灰黄、青灰色,湿,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含少量黏粒,局部含个别卵石,场地内零星分布于卵石层之上,钻孔揭示层厚0.5~2.8m。③2中砂:灰黄、青灰色,饱和,松散,主要成分为长石、石英,次为云母,含少量黏粒,局部含个别卵石。场地内呈透镜状或似层状零星分布于卵石层中,钻孔揭示层厚0.5~1.0m。。④卵石:黄灰~浅灰色。卵石粒径5~15cm(局部含粒径>20cm以上的漂石)多呈亚圆状,以微风化为主,极个别处于中等~强风化状态,其含量>50%。卵石成分以石英岩、闪长岩、花岗岩为主,含少许脉石英等。填充物上部以黏粒、粉粒为主,中下部以中细砂、砾为主,局部含少量黏粒、粉粒及砾石等,总含量<50%。稍湿~饱和。据区域地层资料,本区基岩(白垩系砂泥岩)以上卵石层厚度约20m。在勘察控制卵石层的厚度范围内,根据卵石与填充物彼此间成份、粒径大小、含量多少、分布特征及超重型(N120)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等,按其密实度又将卵石层分为四个亚层:④1松散卵石(N120≤4):卵石含量50~55%,粒径多为5~9cm,排列混乱,彼此不接触,钻进容易。在场地内分布不连续,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或卵石层中④2稍密卵石(4<N120≤7):卵石含量55~60%,粒径多为5~13cm,排列较混乱,一般不接触,钻进较容易。多呈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的上、中部。④3中密卵石(7<N120≤10):卵石含量60~70%,粒径多为5~15cm,一般呈交错排列,彼此间多接触,钻进较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④4密实卵石(N120>10):卵石含量>70%,粒径多为5~15cm(偶见>20cm的漂石),交错排列,彼此间接触,钻进困难。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层状分布于卵石层中、下部。纵观整个场地,卵石层分布连续稳定,其顶部起伏较大。部分地段卵石层上部以松散及稍密状为主,局部夹中砂透镜体;中、下部多呈中密及密实状。1.3.3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值岩土名称重度ϒ(kN/m3)承载力特征值fak(kPa)内摩擦角φk(度)粘聚力CK(KPa)压缩模量Es(MPa)变形模量E0(MPa)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qsk(kpa)成孔注浆土钉成孔注浆土钉①杂填土18.0/66//1010②粉土18.910012145.0/4040③1细砂18.58020/8.183535③2中砂19.012025/12.2104545④1松散卵石19.520030/17.015110110④2稍密卵石2132035/24.420140140④3中密卵石2260040/31.532180180④4密实卵石2380045/42.0402402401.4地下水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年变化幅度在2.0~3.0m左右。勘察期间处于枯水期,实际量测钻孔稳定水位4.7m~6.9m(受周边工程降水影响,此水位为非正常水位),稳定水位标高479.10m左右。根据成都地区水文地质资料结合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场地近年丰水期最高潜水位标高在484.00m左右。该区域卵石层渗透系数K=30m/d左右。场地环境类别为Ⅱ类,含水层为强透水层。2、编制依据2.1成都新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新都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总平图和基础平面布置图》2.2成都市新都城建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新都区公办幼儿园建设提升项目(泥巴坨幼儿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3《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51/T022-2013)2.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2.6《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2.7《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2.8《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基坑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1】22号文)2.9《关于进一步强化我市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成建安监发【2012】37号文)2.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2.1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2.12《四川省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川建行规【2018】3号)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14现场踏勘情况支护方案的选择基坑北侧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且土质条件较差(液化性细砂厚度达2.8m),具有一定的放坡条件,采用预成孔式土钉墙支护;基坑东侧开挖深度较大,距离施工区临时板房距离近,放坡距离不足,故采用悬臂桩的支护形式;基坑西侧和南侧具有一定的放坡条件,采用预成孔式土钉墙支护。4、支护设计成果说明基坑工程的设计尤其在支护结构形式和地下水降低以及支护结构变形引起的周边变形计算理论尚不成熟,故根据成都市基坑工程的经验,按《成都地区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范》(DB51/T5072-2011)附录C的估算结果,能满足工程需要的控制范围。各支护段概况如下:各支护段概况表支护段开挖深度支护方式开挖底标高代表性钻孔桩长(含冠梁)桩直径桩间距冠梁顶高程AB5.5m土钉墙+放坡479.50mZK1坡度1:1.0,设置4排锚杆,采用预成孔工艺BC6.1~6.9m悬臂桩477.60~478.40mZK314.01.0m2.0m484.50mCD6.2m悬臂桩478.80mZK911.0m1.0m2.4m484.50mDE4.2m土钉墙+放坡480.80mZK18坡度1:0.5,设置3排锚杆,采用预成孔工艺EA5.5m土钉墙+放坡479.50mZK7坡度1:0.5,设置4排锚杆,采用预成孔工艺4.1排桩BC、CD段共布置护壁桩31根(Z1~Z31),桩直径1.0m,桩心距2.0-2.4m桩长11.0-14.0m。4.2冠梁桩顶设置冠梁,与支护排桩构成平面排架共同作用。桩身直径为1.0m,冠梁宽度为1.0m,高0.8m;冠梁沟槽开挖宽度=冠梁宽度+0.4m。4.3桩间护壁桩间土采用挂钢筋网片喷射砼护壁,面板平均厚度100mm,喷砼采用湿喷法工艺;4.4土钉墙支护AB段采用预成孔式土钉墙+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的水平间距均为1.3m,竖向间距为0.7m、1.0m、1.0m和1.0m,共设置四排土钉,长度分别为7.0m、7.0m、6.0m和6.0m,放坡坡比为1:1.0;DE段采用预成孔式土钉墙+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的水平间距均为1.3m,竖向间距为0.7m、1.3m和1.3m,共设置三排土钉,长度分别为7.0m、7.0m和4.0m,放坡坡比为1:0.5;EA段采用预成孔式土钉墙+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锚杆的水平间距均为1.3m,竖向间距为0.7m、1.3m、1.3m和1.3m,共设置四排土钉,长度分别为6.0m、6.0m、5.0m和4.0m,放坡坡比为1:0.5;土钉采用HRB400E钢筋,直径22mm,成孔直径110mm;坡面挂网并喷射C20砼,厚度100mm,喷砼采用湿喷法工艺;4.5基坑周边硬化和高差处理基坑周边采用C20混凝土封闭,进行防渗处理,避免地表水下渗入土体,硬化厚度100mm。硬化时向基坑内进行找坡,坡度为5%。硬化范围详见图纸。5、施工部署及施工顺序(1)总体施工部署施工部署是指导工程全过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导整个施工的原则性条款。基坑施工前应由施工单位综合分析工程特点、设计意图、建设地区实际情况、业主意向及施工单位自身因素后,对工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寻求技术、资金和社会信誉的最佳结合点,并对施工组织、施工段划分、施工方案选择等进行明确,使今后施工处于全面受控状态,以便更好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总体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测放土方开挖线→降水井施工→降水系统形成并开始降水→排桩施工→第一层土方开挖(至冠梁底标高)→冠梁施工、网喷施工→人工修整坡面→土钉墙第一排施工→绑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第二层土方开挖→人工修整坡面→第二排土钉施工→绑扎钢筋网→喷射混凝土→循环往复,直至坑底→设置基坑排水系统→基础施工→基坑回填。。注:土方开挖、人工修整坡面、绑扎钢筋网、网喷作业等均随土方分层开挖进行,各工序均可分段交叉作业。(2)支护桩施工工序施工准备→钻机进场通道及钻机作业平台处理→桩孔放线定位→钢筋笼制作→钻机入场就位→钻机开孔及钢护筒安装→持续钻进、排渣、成孔→清孔→吊放钢筋笼→插入混凝土浇注导管→水下浇注混凝→完成混凝土浇注后拔出导管→截桩头→绑扎冠梁钢筋骨架→浇注冠梁砼→土方开挖→桩间土支护。(3)冠梁施工工序放线→开挖基槽→支模→绑扎钢筋→验筋→浇筑混凝土。(4)土钉墙施工工序修整坡面→测放点位→机械就位→植入杆体→压力注浆→绑扎及固定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喷射混凝土→安装泄水孔→坡面养护。(5)网喷及桩间支护施工工序土方开挖→修整壁面→挂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喷射混凝土→支护。(6)降水井施工工序测量放线→钻机就位→冲孔→校核孔深→安装井管→填砾→洗井→安装水泵(安装电路、安装排水管、修沉砂池等)→降水。6、主要材料及施工技术要求(一)混凝土强度等级(1)旋挖桩桩芯:C30砼(水下混凝土);(2)冠梁:C30砼;(3)构造柱及压顶圈梁:C20砼;(4)桩间网喷砼:C20砼,采用湿喷法工艺;(5)地面硬化:C20砼;(6)旋挖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方式。(二)钢筋(1)钢筋采用HPB300、HRB400E级钢筋,材质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2)钢筋笼的纵筋①(20mm)采用对焊连接或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且在45d范围内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主筋与箍筋应点焊。(3)焊条:用电弧焊接HPB300钢筋时采用E50焊条,焊接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规定。(三)钢筋砼结构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1)孔桩:50mm;(2)桩顶冠梁、连梁:50mm;(3)桩间支护护壁:35mm;(四)土钉土钉采用HRB400E钢筋,并焊接对中支架和圆环,水泥浆体设计强度30MPa。注浆水泥采用P.O42.5R以上大厂普通硅酸盐水泥。因场地内上部多为松散的杂填土、细砂,桩孔的侧壁极易垮塌,故须采取钢护筒对上部松散土层段(约至地面下4.5m)进行支护,钢护筒的埋设应符合《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J51/T022-2013)相关规定,钢护筒及护筒扩径部分的混凝土按实收方确认。钢护筒材质为Q235B,壁厚12mm,内径大于设计桩径200mm。(六)排桩施工质量要求①成孔质量要求桩孔直径偏差应小于±50mm;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0mm;桩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桩长的1%;桩底沉渣≤100mm。排桩采用旋挖机械成孔,建议跳桩施工,减小塌孔影响。成孔时应做好护壁措施,避免塌孔影响成桩质量,必要时可采取钢护筒护壁。②钢筋笼制作质量要求:主筋间距:±1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钢筋笼长度:±50mm保护层厚度:±10mm③混凝土浇注质量要求排桩砼强度为C30,当桩孔内积水需进行水下浇注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水下混凝土浇注的施工工艺,保障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七)土钉墙和放坡网喷施工质量要求①修整坡面质量要求A、按设计坡度修整坡面,严禁修成倒坡。B、坑壁土质较差时,先挂网、喷射砼,及时封闭作业面,再进行土钉施工。C、壁面上有浸水时,加密泄水孔,必要时采用排水管疏导。D、每次作业面高度宜控制在1.5~2.0m,不宜过低、也不宜超高。②喷射作业质量要求A、作业前应先对机械设备、风管、料管、水管及电线电路进行检查并试运转。B、喷射时,喷头与喷面应垂直,宜保持2m左右的距离;喷射手必须控制好水灰比,并保持砼表面平整、湿润光泽。C、钢筋网与坡面的间隙宜大于20mm。钢筋网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5d(即280mm)。③土钉压浆质量控制A、土钉和锚杆注浆终止条件为:注浆压力不小于0.25MPa,或浆液溢出孔口;B、浆液为纯水泥浆,水灰比按0.5:1控制。④土钉施工质量要求:A、土钉长度:允许偏差±50mmB、土钉间距:允许偏差±100mmC、保持土钉施工倾角:允许偏差3°。⑤地表水防渗要求:A、做好地面封闭,封闭宽度至用地红线,或施工场地围挡边线。B、截断地面补给水源,隔断基坑周边地表水渗入坑壁内。7、基坑支护工程测试1、进场的原材料(包括钢材、水泥等)须有合格证书,并抽样复检。2、现场采用喷射砼应在施工作业之前须进行配合比试验,现场配料严格按照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料。3、排桩、冠梁、喷射砼均应制作试块进行抗压试验。排桩、冠梁按每50m3混凝土制作砼试块1组,喷射砼每500m2制作1组,每组3个。4、排桩砼强度达到75%后,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抽检比例为100%;当出现Ⅲ、Ⅳ类桩时应采用钻芯法验证,并扩大低应变检测数量。5、土钉在锚固体强度达到15MPa后进行验收试验,抽检数量不少于3根。6、喷射砼面层施工完成后应抽检喷射砼面层的厚度,每500m2抽检1组,每组3点。基坑监测与巡视检查8.1基坑监测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籍以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验证基坑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的理论及设计参数。变形测量能有效监视开挖基坑可能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和新建建筑物的安全,变形监测包括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和监测报警值。1、平面及高程基准点布置在现场布设3个平面基准点和6个水准基准点。基准点布设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布设位置应考虑在建筑物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破坏的稳固地方。2、监测项目本基坑监测项目为: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监测;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①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置a、水平及垂直位移观测点布设在能全面反映基坑变形特征的地方。观测点直接埋设专门加工的全站仪棱镜支架,以消除水平位移观测时的对中误差。b、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点埋设规格按规范执行。监测点数量如下:a、支护结构顶部水平和竖直位移监测点共13个,间距约20米;②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监测点布置a、邻近建筑位移监测点6个,间距约20m;3、基坑变形监测应有监测单位编制专项监测方案。4、监测的精度、方法和使用仪器按相关规范执行。5、监测频率本基坑为二级基坑,开挖后现场监测频率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施工进程观测频率施工进程观测频率开挖深度(m)≤2.01次/3d底板浇筑后时间(d)≤71次/1d2.0—4.01次/2d7—141次/3d>4.01次/1d14—281次/5d>281次/7d6、监测报警监测报警值由基坑变化速率和累计变化量值共同控制,具体如下:土钉墙支护形式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为5.0cm,水平位移监测变化速率为5mm/d,坡顶竖向位移报警值为4.0cm,竖向位移监测变化速率为4mm/d;排桩支护形式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为4.0cm,水平位移监测变化速率为4mm/d,坡顶竖向位移报警值为3.0cm,竖向位移监测变化速率按3mm/d采用。邻近建筑位移监测点累计变化量报警值为3.0cm,监测变化速率为3mm/d。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时若发现变化异常,应立即告知。8.2基坑的巡视检查除了建设单位委托的第三方专业监测外,支护施工单位也应做好日常巡视检查工作。1.巡视检查基本要求设立巡视检查员一名,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巡视;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辅以量尺、照相机等器材进行。检查情况须进行详细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观测数据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2.巡视检查内容(1)支护结构的巡视:①边坡支护结构成型质量;②边坡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现象;(2)施工工况的巡视:①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②工作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③地表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④工作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3)工作坑周边环境的巡视:①地下管线有无破损、泄露情况;②周边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③周边道路及地面有无裂缝、沉陷。(4)监测设施的巡视:①基准点、测点的完好状况;②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③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8.3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本工程必须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按信息化施工要求工作,记录施工揭露的实际工程位移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一次初始值,根据地质条件、现场调查了解的周边环境情况,按照设计要求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及时整理分析监测资料,同时加强基坑巡查工作(现场巡查时应检查有无下列现象及其发展情况:基坑外地面和道路开裂、沉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围墙开裂、倾斜;基坑周边水管漏水、破裂,挡土构件表面开裂;支撑构件变形、开裂;基坑侧壁渗水、漏水等;降水井抽水异常,基坑排水不通畅),将以上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便于设计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必要时对设计进行相应的调整,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技术原则。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根据信息化施工有关规定,基坑在土方开挖期间至肥槽回填之前均应进行基坑变形监测,以确保基坑周边地面建筑和市政道路、管网的安全。基坑降排水9.1基坑降排水设计1、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最高水位484.00m。本项目采用抗浮锚杆措施进行抗浮设计。考虑采用管井降水方案,初步预计降水深度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下7.0米(472.50m)考虑。2、降水井共布置13口,降水井间距为20m左右,降水井深度为17.5m。井径300mm,井泵流量不小于35立方/h,降水井潜水泵的功率不小于7.5KW,扬程不小于30m。3、场地周边设置4个沉砂池,设置位置现场确定。降水井正常抽水时含砂量控制在1/10万以内。4、基坑顶设置截水沟,其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基坑顶采用C20素混凝土封闭,厚度100mm,硬化宽度4.5~7.5m(或至红线)。9.2基坑降排水施工说明1、降水井结构降水井成孔直径600mm,采用内径为300mm的钢筋混凝土井管。设计过滤器为填砾过滤器,填砾规格5~12毫米砾石,填砾厚度大于100mm;砾石填至距地面4.5m时,用粘土封孔。详见井管结构图。成井时要求井孔应圆整垂直,井管焊接牢固,安装垂直。洗井采用空压机洗井,确保洗井质量,达到正常抽水时含砂率小于1/100000。2、抽水设备和排水系统根据设计单井流量和设计降深,抽水设备采用QY型潜水泵,额定流量为35m3//h,扬程不小于30.0m。降水井至沉砂池之间采用铺设排水钢管(直径200mm)形成主排水管,降水井排水管接入主管,排入沉淀池中。沉淀池的设置根据现场市政管网分布情况布置,抽出来的水经三级沉淀后排入城市雨水管中。3、降水周期降水井施工完成后,根据建设单位工期安排,应提前于土方开挖前1周开始降水。经设计、建设、监理等几方责任主体共同商议、确认后方可停水。10、基坑施工应急预案10.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扩大。10.2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事故的应况,认真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10.3本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急处理措施1、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的应急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基坑开挖后,在进行地下室、基础施工期间,常常会存在一些超过边坡稳定设计计算的条件,造成地面开裂,边坡土体变形及滑塌等险情。因此在基坑施工期间,必须备有相应的应急防护措施及抢险工作所需的设备、材料和组织安排。基坑边坡出现裂缝、变形以致滑动的失稳险情,其本质的问题是土体潜在破坏面上的抗剪强度未能适应剪应力的结果。因此抢险应急的防护措施也基本上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是设法降低坡土体中的剪应力;二是提高土体或边坡的抗剪强度。拟采用以下应急防护措施:(1)坡脚被动区临时压重:在基坑底面范围内,采用堆置土、砂包或堆石、砌体等压载的方法以增加基坑支护体系抗滑力维持边坡稳定;(2)坡顶主动区减载:坡顶减载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清除基坑周边地面堆置的砂石建筑材料及施工设施等以减轻地面荷载;二是可根据出现险情程度和需要,进一步降低基坑顶面高程,挖除基坑顶面一定厚度的土层以减少边坡自身土体的重量,降低边坡滑动力而提高边坡的稳定系数。(3)必要时增设土钉或锚杆。(4)对险情段加强监测。(5)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开展勘察和设计资料复审,按施工的现状工况验算。2、突降大雨或暴雨的应急措施本工程施工期间经历云南雨季,若施工过程中突降大雨或暴雨拟采用以下应急防护措施:(1)雨季施工准备工作,雨季到来之前一个月,应对各种防雨设备、器材、临时设施与临建工程进行检查,及时购置、修整。(2)现场内的排水沟,应经常有人疏通,以保证现场和生活区积水及时排放。(3)基坑的周边排水采用向坑外找坡的排水方法,作为通常情况下的挡水设施;配备足够数量的草袋,紧急时对基坑周围施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坑内。(4)配备足够的泵,确保基坑底无积水。(5)机电设备要经常检查接零,接地保护,所有机械棚要搭设严密,防止漏雨,随时检查漏电装置是否灵敏有效。(6)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7)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8)安排专人不间断观察基坑的稳定情况。11、基坑开挖及使用期间维护要求1)雨期施工时,应在坑顶、坑底采取有效的截排水措施;对地势低洼的基坑,应考虑周边汇水区域地面径流向基坑汇水的影响;排水沟、集水井应采取防渗措施。2)基坑周边地面宜做硬化或防渗处理。3)基坑周边的施工用水应有排放措施,不得渗入土体内。4)当坑体渗水、积水或有渗流时,应及时进行疏导、排泄、截断水源。5)开挖至坑底后,应及时进行混凝土垫层和主体地下结构施工。6)主体地下结构施工时,结构外墙与基坑侧壁之间应及时回填。12、土方开挖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土方开挖前应由土方施工单位编制土方开挖专项方案并实施。鉴于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交叉作业,关系密切,需互相配合、协调,为保证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针对土方开挖,提出如下配合要求:12.1土石方开挖原则(1)严格按照“分层、分段”的原则,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坑内土方,原则上分层深度不宜大于2.0m,严禁超挖、欠挖或并层开挖,同一层土方开挖分段长度一般不大于25.0m。在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由现场技术员控制单层开挖深度,但需要考虑网喷作业的施工条件。(2)土石方开挖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损坏坑壁等构件,靠近上述构件部位30cm范围内的土石方宜采用人工清挖。(3)土石方开挖前,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4)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5)土石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石方开挖方案,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石方开挖方案进行,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7)基坑底土石方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至支护结构边),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8)基坑内的深坑开挖必须等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集水坑、电梯井等坑中坑应逐个开挖、砖砌外模护壁,不得大面积开挖。(9)基坑内所有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10)开挖期间如遇漏水以及支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并积极配合抢险工作。(11)当开挖揭露出的坑壁土层性状与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时,应停止开挖,上报甲方、监理、设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2.2土石方开挖施工控制要点(1)施工前准备为了方便施工及有利基坑边坡稳定和土石方开挖的顺利进行。土石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电路和抽水机械的到位工作。及时做好基坑边坡放坡的布线工作。(2)基坑的开挖顺序先进行大面标高开挖,逐个开挖电梯井、集水坑,基坑开挖施工至标高后,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垫层施工任务。每个基坑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基坑的开挖。以此来减小对土体的过度扰动,防止形成土方滑坡坍塌。(3)基坑开挖的施工土石方开挖必须由专人指挥,采取分层对称开挖。下层土在上层边坡施工完毕后,才可以继续开挖。严格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当挖至接近标高时,要人工配合清基坑底。(4)安全措施施工时必须有施工人员在场观测边坡,若发现局部半坡位移过大时,立即下令停止开挖施工,疏散施工人员,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12.3土石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1)配备必要的机械及抽水设备,数量应满足排明水要求;(2)专人负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严格按设计图纸标高开挖,严禁超挖;(4)土方开挖前应向挖掘机司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其明了挖土范围、深度、部位和质量要求;(5)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基坑进行认真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协商处理;(6)机械挖土严禁扰动坑底土质,应保留30cm以上由机械、人工配合清底;(7)挖至基底后,先深后浅整平基底土方。土方开挖至基底后,应及时浇灌砼垫层,基坑不得长时间暴露,挖土要与土建施工相适应。12.4土石方开挖的其他要求(1)土石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加人工配合修坡,底板在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改用人工开挖修坡。(2)边坡土石方开挖宜分层、分段开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支护结构,对开挖面进行有效封闭。(3)为减小土石方开挖出土工程中对周边环境及道路交通的影响,且本项目场地较小,应根据后期的施工和进度需求合理设置马道。(4)沿坑边的土方开挖工作应由基坑支护单位统一指挥,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协调,才能保证土方开挖及支护工作的顺利进行。(5)运土车在出施工现场门口时要清洗车轮,并有专人清洗厂区路面,维护厂区道路卫生,做到文明施工。(6)挖土及运土施工要服从现场管理人员调配。相互交叉作业时派专人在挖土现场指挥车辆进出,确保施工安全。13、基坑回填要求(1)回填土宜采用粗砾砂、碎石类土或根据建筑设计要求选用的合格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过筛后土体粒径不应大于15mm,严禁用垃圾土回填。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4或满足主体结构设计单位对回填土的要求,两者取大值。。(2)回填前需对地下室外墙防水层、挤塑聚苯板保护层进行验收,办好隐检手续。(3)根据回填土的性质进行最大干容重和最佳含水率试验,以此确定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4)施工中通过环刀法取样测得回填土的干密度若达到最大干密度的93%即认为合格;(5)回填前需对将基坑底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清洁无杂物。14、基坑降排水对周边环境影响评价场地地下水类型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经地下径流及地面蒸发排泄,水位变化受季节影响,年变化幅度在2.0~3.0m左右。勘察期间处于枯水期,实际量测钻孔稳定水位4.7m~6.9m(受周边工程降水影响,此水位为非正常水位),稳定水位标高479.10m左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管井围降的降水方式。管井围降可能对基坑西北侧的道路及管线存在一定影响。在实施基坑开挖降水之前,应对预计可能会收到影响的道路、管线、建筑等,进行现状测量,做好记录和照相,用于以后判定是否因本次施工而引起了变形。正式降水过程中,严格控制出砂量,并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对比变化情况。同时,场地及其周边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工作和地面封闭,防止地表水下渗对基坑安全产生不利影响。15、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本设计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当施工中出现与设计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并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本基坑支护设计主要依据为相关规范和建设单位提供勘察报告和相关基坑开挖资料,如以上资料有所改动,基坑支护设计需做相应调整。施工过程中建设方务必请勘察单位技术人员来现场核定勘察报告提供的地质力学参数。如果现场实际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由于地质钻孔是有限的,有限个孔所揭露的地层情况与实际开挖出的地质情况总有不符之处。若施工时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参考的地质资料不同,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复核在实际地质资料下,原设计方案是否安全,否则要及时进行变更设计,确保安全。真正落实信息化施工和动态设计,应加强施工中的地质工作(必要时进行施工勘察)和信息化施工,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相关信息汇总,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将相关信息提交设计、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及业主,必要时对设计进行调整。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施工,并对基坑出现异常区域进行回填反压,再会商对基坑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完成后可继续施工。16、“危大工程”重点部位、环节及建议16.1“危大工程”重点部位及环节本项目基坑深度4.2~7.4m,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在本章专项列出本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可能涉及的危险性较大的细部工作(或影响基坑安全的关键性工作):1、基坑土石方开挖(开挖工序、速度程序直接影响基坑稳定,属于关键性工作)。2、降水井(为地下室施工提供条件,属于关键工作)。本项目采用管井围降,辅以明排的降水方式。在降水井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控施工质量,降水过程中注意井水位及外侧河流水位得监测。3、支护桩(抵抗侧土压力,属于关键性工作)。严格控制支护桩施工速率、每天施工根数,严管施工质量。4、土钉(抵抗侧土压力,属于关键性工作)。对土钉制作,成孔、植入、注浆、张拉时水泥浆龄期,张拉工艺应严格按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土钉承载力。5、项目开挖线距离周边建构物非常近,且场地下卵石层较厚,土钉施工应严格采用全长跟管钻进工艺,成孔后及时注浆,不得闲置,应提前做好防止锚索成孔带出粉土导致地面沉降。6、挂网喷面(封闭暴露土体,防止土体水分散失或由于降雨浸湿土体等情况土体变形软化,出现垮塌)7、基坑截、排水(防止地面水体流入基坑,坑内水体抽排,属于关键性工作)。8、涉及基坑支护工程的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变形监测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司进行。9、支护施工、土方开挖、变形监测工作施工前均须按有关文件、规范要求对相应的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报批。10、在施工前,建设单位须组织监理、施工、监测单位对基坑周边环境、地下障碍、管线、水源渗漏点进行详细排查。11、变形监测单位须认真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及时、真实反映基坑变形情况,做到变形监测指导施工,监测资料在完成后须报五方。12、不得盲目施工、赶工,不得偷工减料。13、合理安排工序组织施工,尽可能减少基坑暴露时间,以最大限度降低支护工程、土方开挖风险。以上未尽事宜,须严格按照国家、地方现行相关规范、规程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组织实施。16.2、建议一、本工程重点1、该工程为深基坑工程,重点在施工质量的控制。深基坑作业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工程,只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施工队伍才能很好的完成,保证基坑的安全使用。在施工中严格按规范、设计要求进行,并做好自检、复检、隐蔽记录等。2、在深基坑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做好专项施工组织方案,确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以及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3、本项目土石方开挖前应由土方施工单位编制土石方开挖专项方案并实施。土石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是交叉作业,关系密切,需互相配合、协调,严格按照“分层分段开挖、先支后挖”的原则进行施工。二、本工程关键点1、土方与基坑支护工序之间的密切配合。深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