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第二版块人文地理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定时检测(八)乡村与城镇一、选择题我国传统民居在建立时通常会考虑通风、采光、避暑、御寒等基本生活要求。下图甲、乙分别示意我国南、北方传统四合院空间布局。据此完成1~3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四合院内建筑物间距小,说明该四合院空间布局时充分考虑的是()A.采光B.遮阴C.通风D.御寒2.与甲地相比,乙地四合院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形成说明该地()A.夏季气候更加燥热B.冬季气候相对温柔C.夏季白昼时间较短D.冬季太阳高度较小3.四合院是我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为使其进一步焕发朝气活力。以下措施可行的是()①修缮和改造配套设施②疏解和外迁院内全部住户③探讨和传承建筑技艺④打造和推广民俗文化品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楼盘房屋朝向影响屋内采光和通风散热,楼盘所在位置、交通、环境等条件影响房屋的销售单价。下图为30°N我国东部某城市一小区楼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住宅⑤每层楼有四套三面开窗的房屋,就夏季而言,朝向最好的是()A.M套B.N套C.P套D.Q套5.条件相同的甲、乙果蔬零售店,乙门店生意相对较差的缘由是()A.位置偏僻B.绿化阻隔C.交通不便D.人流量小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地适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奇妙利用自然环境,创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才智。河流穿城而过,临安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分布,形成了“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下图为南宋临安城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古代都城的空间形态多是方正规则、对称分布,而临安城则为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气候B.政治交通C.气候水文D.地形水文7.宫殿布局在临安城南部有利于()A.削减洪涝灾难B.促进商业竞争C.减弱咸潮影响D.提升城市等级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布局及形态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导致甲、乙时期聚落空间布局和形态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是()A.生产、生活B.生活、经济C.经济、政策D.生产、经济9.该聚落空间布局的演化过程,反映出()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连片B.生活用地的面积大于生产用地C.乡村聚落数量不断增加D.乡村聚落形态由集中趋于分散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947年提出的“手指规划”,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哥本哈根城区以老城区(手掌)和沿铁路向外延长的五个新城区(手指)构成(如下图)。保留和建设“手指”间的楔形绿地是“手指规划”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据此完成10~11题。10.确定哥本哈根新城区延长方向和长度的主导因素可能是()A.地价B.环境C.交通D.市场11.保留和建设“手指”间的楔形绿地有利于()①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加强新城区之间联系③提高居民生活品质④限制城市的发展规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主干街道上的两个公交站台(甲、乙)分布示意图和上下车人数随时间变更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12.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化区13.关于街道M、N方向的说法,最有可能的是()A.M方向近郊区B.M方向近商业区C.N方向近文化区D.N方向近行政区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形独特,湘江将城市一分为二,西侧主要是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岳麓山、湘江、橘子洲等自然要素与长沙市之间形成了国内仅有的“山水洲城”关系。下图示意长沙市2003~2024年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据此完成14~15题。14.下列要素与长沙市组团空间结构形成关系最小的是()A.历史因素B.地形因素C.绿地分布D.河流分布15.沿长沙市主轴线方向的地租变更曲线为()半城镇化人口是指人在城市,户籍在农村,生活在城市,根基在农村的流淌人口。这些人口在劳动酬劳、子女教化、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半城镇化率(M),半城镇化率(M)=(城市常住人口-城市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据此完成16~18题。16.影响我国半城镇化现象产生的因素主要是()A.户籍制度B.城镇化速度C.产业结构D.经济发展水平17.图中辽宁、四川、新疆等省区半城镇化率较低的主要缘由是()A.深居内陆,气候恶劣B.开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匮乏C.地形坎坷,交通不便D.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18.缓解半城镇化现象的有效措施有()①加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②加大流淌人口管理登记制度③进行半城镇化地区的土地规划④提高城市地区基础设施水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近年来,随着高铁站建设,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起先实施跨江发展,修建了多条跨江隧道,重点发展河流南岸新区。下图示意该城市2015~2030年空间布局规划。据此完成19~20题。19.近年来,促进河流南部和北部地区经济广泛合作的主导因素是()A.资金B.交通C.劳动力D.市场20.该市的规划中拟新建一大型商业综合体,图中四地位置最合适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二、综合题2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阆中古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亲密。明清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三面环水、北面靠山。古城在历史上始终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当地有“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古城的布局奇妙地利用自然条件趋利避害。阆中古城城址曾经验过几次变迁。下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1)分析阆中古城城市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的主要功效。(8分)(2)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变更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缘由。(4分)(3)说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商业区区位的合理性。(4分)22.自然条件对城市选址和地域形态有很大影响。下图示意重庆市的城市布局和市内七大物流园区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4分)(1)简述自然条件对重庆市选址和地域形态的影响。(4分)(2)说明重庆市七大物流园区的分布特征及缘由。(4分)(3)简析物流园区对重庆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河流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为了满意经济社会发展须要,人们利用和改造河流。苏州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下图为苏州市同一探讨区20世纪80年头与21世纪10年头的河网密度比较图。(1)据图归纳探讨区21世纪10年头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级河流与二级河流河网密度的变更特征。(8分)(2)分析城镇化过程对河流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3)请提出修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6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2024年3月2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案正式报批。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殊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202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发改委主任何立峰3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加快编制产业发展、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规划。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穿。该桥的贯穿从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淌和配置等方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1)简述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作用。(8分)(2)说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优势条件。(8分)(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8分)单元定时检测(八)1~3.答案:1.B2.D3.C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甲地是南方,纬度较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温度高,四合院内建筑物间距小,是为了遮阴避暑、不是为了采光,B选项正确,A错误。建筑物间距小不利于通风,南方冬季温度较高,不须要御寒,C、D选项错误。故选B。第2题,由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乙地是北方,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角小,为保障冬季院子内获得足够的阳光,空间布局距离较大,D选项正确。与甲地南方相比,甲地纬度低,夏季更加燥热,冬季气候相对温柔,夏季白昼时间较短,解除A、B、C选项。故选D。第3题,为让四合院焕发朝气活力,最主要的是要爱护和传承,修缮和改造配套设施,能够给予时代的活力,①对;疏解和外迁院内全部住户,会导致四合院失去原有的活力,②错;探讨和传承建筑技艺,有利于创新发展,③对;打造和推广民俗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知名度,④对。C正确。解除A、B、D选项。故选C。4~5.答案:4.C5.B解析:第4题,MQ两房间朝向南方,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较高,A、D错误。N房间在夏季较热是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B错误。P房间受太阳照耀时间短,夏季气温相对较低,C正确。故本题选C。第5题,由图可知,乙处靠近主干道,位置并不偏僻,A错误;乙门店与主干道之间有绿化带相隔,顾客进出不便利,而甲门店干脆临次级街道,便利顾客进出,B正确;乙处靠近主干道,交通便利,C错误;乙处靠近主干道,交通便利,人流量大,故D错误。故本题选B。6~7.答案:6.D7.A解析:第6题,由材料“临安是南宋的都城,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地适应关系”“河流穿城而过,临安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分布”以及图示中山地的分布,临安城则为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水文,D正确;气候不影响城市的形态,假如是政治因素,城市形态应当围围着皇宫呈规则分布。因此A、B、C错误。故选D。第7题,由材料“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地适应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奇妙利用自然环境,创建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才智。河流穿城而过,临安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分布,形成了‘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再结合图中可以看出,临安城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河网密集,洪涝多发,凤凰山位于临安城南部,宫殿布局在临安城南部,可以充分利用凤凰山较高的地势,免遭洪涝灾难的威逼。A正确,B、C、D错误。故选A。8~9.答案:8.C9.A解析:第8题,该题说明是“我国某地区”,从图形信息看,原始文明时期,逐水草而居,聚落特别散乱,随着生产力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大,聚落集中;第三幅图,在农耕文明后期,一些有血缘关系的,如家族渐渐形成相对聚集的乡村聚落;第四幅图,房屋渐渐沿着道路聚集起来,便利出行,便利经商,这是在经济活动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第五幅图,可以看到房屋特别整齐,说明经过了规划,是在政策(新农村建设)影响下形成的,所以是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影响下发生的变更,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9题,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几个阶段不管聚落规模大小,其房屋仍是相对集中,外围则是农业生产场所,房屋布局没有打破农业生产场所的格局,A正确。乡村是以土地为生产对象,所以生产用地面积确定大于生活用地,B错误。该聚落只能反映出房屋数量增加,聚落数量无法看出,C错误。其形态可以看出是由分散到集中,D错误。故选A。10~11.答案:10.C11.C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城区(手指)是沿铁路向外延长,影响其延长方向和长度的主导因素应为铁路交通的走向和便捷程度,C正确。地价和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但该题中不是主导因素(题目中明显突出了交通因素),A、B错。与市场关系不大,D错。故选C。第11题,保留和建设“手指”间的楔形绿地,绿地面积增大,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手指”间的楔形绿地限制了城市规模的无序扩张,①③④正确。楔形绿地的建设并没有加强新城区之间的联系,城区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交通建设,②错。故选C。12~13.答案:12.C13.B解析: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钟,上车人数增加许多,出行人数增多;17点左右下班时间下车人数增多,回家人数增多,说明该图示区域最可能是居住区,C正确;商业区全天人口均较多,消费人群不会集中于7~8点或17点左右的上下班时间,A错误;若是工业区或文化区,7~8点上班或上学时间,应当是人们到达目的地后下车人数较多,B、D错误。故选C。第13题,我国街道行车均为靠右行驶,从图中可以看出7~8点,甲站上车人数增加许多,行车方向是M方向,通向人口活动比较多的地区,可能是繁华的商业区,A错误、B正确;7~8点去N方向人数较少,说明N方向不是人们上班或上学等人口活动较多的地区,应当不是行政区或文化区,C、D错误。故选B。14~15.答案:14.C15.A解析:第14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长沙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可得其历史因素对长沙市空间结构影响很大,故A选项错误;依据文字资料,长沙市地形独特,西侧为丘陵、低山,东侧多为平原,所以地形对长沙空间结构影响很大,故B选项错误;绿地分布是城市中心结构的美化措施,是依据城市中心结构的分布状况而建设,因而不会对城市中心结构的形成产生较大关系,所以绿地分布与长沙市空间结构形成的关系最小,故C选项正确;依据文字资料可知,湘江将长沙市一分为二,且图示城市中心组团多位于河流旁边,所以河流分布影响最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C。第15题,依据图文材料以及所学学问可知,市中心地租最高,其次是市区外围马路交通线交汇处,最终是远离马路交通线的边缘区域;土地价格和租金有凹凸起伏变更,不是完全呈直线变更,城市主体地租最高,然后随距离市中心距离增大而下降,到达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地租出现次高值,A图最符合这一规律。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16~18.答案:16.A17.D18.A解析:第16题,依据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人口本质是没有城市户口、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夫,这是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导致的,故A正确;城镇化速度、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半城镇化的进程,但不是现象产生的因素,解除B、C、D。故正确答案选择A。第17题,读图可知,辽宁、四川、新疆三省区半城镇化率较低,反馈出进城务工的农夫数量较少。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缘由是三省区的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较少,对农夫吸引力较弱,故D正确;辽宁也不属于内陆省份,交通较为便捷,三省区自然资源都较为丰富,故A、B、C错。故选D。第18题,半城镇化人口是户口在农村、而生活在城市的农夫,为了缓解半城镇化现象,加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力度,适当解决这部分人的户口问题,故①正确;加大流淌人口管理登记制度,加强对半城镇化人口的管理,故②正确;进行半城镇化地区的土地规划,避开出现城中村现象,故③正确;提高城市地区基础设施水平,对缓解半城镇化作用不大,故④错。A正确,B、C、D错。故选A。19~20.答案:19.B20.C解析:第19题,由题干和图可知,该城市城区有西南—东北走向的河流流经,阻隔河流南部和北部地区的干脆沟通与联系,修建多条网状地铁线,交通更加便捷,促使河流南部和北部地区促使经济合作更加广泛,B正确;资金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劳动力和市场对南部和北部合作的影响,C、D错误。故选B。第20题,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主要受地理位置、交通便捷度、客流量、环境的影响。③处于地铁线路交汇处、靠近高铁站,交通便利,接近生态公园,环境较好,且位于河流南岸,重点发展新区,发展潜力最大。C正确,①②④离市中心较远,客源市场方面优势没有③明显,A、B、D错误。故选C。21.答案:(1)面临嘉陵江,水运便利;可为城市供应水源和排水便利;三面环水、北面靠山,便于军事防卫,为区域重要的军事中心;建在河流阶地,有利于防洪、排水。(2)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接近河流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剧烈,威逼古城平安,明、清时期阆中古城迁往凸岸,河岸不易受到侵蚀;秦、汉时期阆中古城海拔较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位于地势较高的河漫滩阶地,更加平安。(3)商业用地靠近码头和对外联系的驿道两侧,物资运输或转运便利;靠近居民区,接近市场且劳动力丰富,便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开展。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古城在历史上始终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结合图示古城位置信息,从交通、军事、政治和商业的角度看历史上阆中古城城市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有面临嘉陵江,水运便利;三面环水、北面靠山,便于军事防卫,为区域重要的军事中心;古城为区域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城市发展的腹地较广。第(2)题,依据图示信息,秦汉时期古城位于河流弯曲处的凹岸,河水对河岸侵蚀剧烈,威逼古城平安;到明清时期,古城搬至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对河岸侵蚀不明显。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到,秦汉时期的古城海拔低,更易受到水患;明清时期古城所在位置海拔较高,水患削减。第(3)题,商业区的布局主要考虑交通运输状况和人口分布,依据图示信息,明清时期古城商业区靠近码头和对外联系的驿道两侧,交通便利,物资运输或转运便利。同时靠近居民区,市场较广袤,接近市场且劳动力丰富,便于当地的商业活动开展。22.答案:(1)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市区内有山脉,使城市地域形态呈分散状。(2)围绕城市中心区外围布局,缘由:物流园区占地较多,城市中心区外围地价低;沿交通干线与交通设施布局,缘由:物流园区交通需求大,交通干线与交通设施交通通达度高,便于运输。(3)促进主城区的空间扩张;提高物流仓储用地的面积;带动物流园区周边地区开发。解析:第(1)题,由图示和所学学问知:地形和河流对重庆市选址和地域结构的影响最大,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水运便利,人流物流多;市区内山脉多,地势不平坦,加之嘉陵江和长江把城市分成三部分,使城市地域形态呈分散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市七大物流园区均围绕城市中心区外围沿交通干线与交通设施布局。因为物流园区占地较多,而城市外围地价低;物流园区交通需求大,须要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利物资的运输。由图示知城市外围交通干线与交通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高,便于运输,地价又便宜,所以物流园区围绕城市中心区外围布局。第(3)题,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状况,物流园区的发展,将促进主城区的空间向外扩张,扩大了城市的空间;物流园的建设,促进了城市外围区的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既提高物流仓储用地的面积,又带动了物流园区周边地区的开发。23.答案:(1)一级河流:总体上有所增加。二级河流:土地城镇化水平低于40%时,密度增加,高于40%时,密度下降,衰减速度快。(2)排放污水,导致水质恶化;填埋成为建设用地,导致河流数量和密度削减;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区水系紊乱;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削减生物多样性。(3)拦蓄污水,污水处理后再排放;河岸进行绿化。爱护河岸;禁止非法填埋,定期疏浚河道;旱季时生态补水;定期清理藻类等易过度繁殖的生物。解析:第(1)题,21世纪10年头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级河流与二级河流河网密度的变更特征由图示资料可得出;图示全部河流河网密度21世纪10年头随着城镇化水平提升,先升后降,土地城镇化率高于40%,河流水系衰减趋于明显,且土地城镇化水平越高,河流削减的越多;一级河流:河网密度总体上有所增加。二级河流:土地城镇化水平低于40%时,密度增加,高于40%时,密度下降,衰减速度快。第(2)题,城镇化过程对河流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城镇化过程对河流水质、河流水系、河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角度分析。城镇化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污水,导致水质恶化;垃圾填埋成为建设用地,破坏原有的河流水系,变更河流长度、密度等,导致河流数量和密度削减;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城区水系紊乱;不合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