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_第1页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_第2页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_第3页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_第4页
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报批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XXXXXXX—XXXX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指南本文件给出了中小学校园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课程、教育活动、教育保障和教育评价方法等。本文件适用于中小学校校园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41/T2093—2021校园气象站建设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素养教育一种以培育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维度的培养。3.2气象课程以提升青少年的气象科学素养为目标,结合小学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编写形成的能反映气象学科内容和气象科普知识的校本课程。4基本原则4.1需求牵引、科学规划原则根据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教育的具体需求,制定科学系统的气象课程规划、组织开展专业性强且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为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支撑。4.2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布设校园气象站、气象科普长廊等教育设施,为开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提供硬件支撑。4.3重点突出、互动实用原则突出气象学学科特色,紧密围绕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重点,通过趣味性、交互性、操作性的教育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5教育课程5.1校本课程课程编写要结合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校内气象设施、当地天气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等,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授课、动手实验、课题研究、实验设计、户外拓展、气象研学等,并融入学校科学、语文、数学、美术、劳动、地理等课程之中。课程安排可按下列形式:2T/XXXXXXX—XXXX——每学期宜安排一套不少于14学时的气象特色科学课程,开展2~3学期,总学时28~42小时。——教师宜配备完整的教案、教具、课件,学生宜配备教材、相关实验材料等。——结合校园气象观测站日常维护、数据分析开展相关课程或实践活动。——平均每学期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不少于20人。5.2气象社团课程组建气象社团,以进一步丰富校园气象活动的内容。社团活动组建和管理方式可参考如下:——组建20人以上的气象社团,轮流或分组开展日常气象观测、设备维护和实践探究类活动;——在小学阶段气象社团成员宜以3~5年级学生为主,初中阶段宜以初1~2年级学生为主;——每年组织开展的学习或实践探究活动不少于20学时。5.3气象教具开发围绕气象课程,师生共同设计、开发能够促进学生理解和提高动手能力的相关教具。6教育活动6.1常规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气象观测、知识竞赛、气象小主持人、气象绘画和摄影比赛等气象社团活动。气象社团成员作为校园气象科技活动的骨干,每学年至少进行1次校内交流展示。6.2世界气象日利用每年“3·23”世界气象日,组织学生开展气象主题课堂、气象主题展览、气象手工制作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进入当地气象部门、气象科技展馆等参观学习。6.3气象科普日与气象部门联合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引导校园气象志愿者走进社区、广场、乡村等进行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等活动。6.4校园科技节结合校园科技节主题和形式融入气象主题活动。6.5气象研学活动结合气象科技知识开展主题式、项目化研学活动。6.6气象科普项目展评开展气象观测日志、气象科学小论文、气象小主持大赛、气象科普短(微)视频大赛、气象影像作品、气象手抄报、气象科普剧等展评活动。7教育保障7.1设施保障7.1.1校园气象观测站在学校建设校园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亲自参与气象观测活动,如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降水量等数据的观测和记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观察能力。校园气象站建设规范按DB41/T2093—2021执行,同时可以参考以下要求进行规范管理:——拟建校园气象观测站可以是自动气象观测站或人工气象观测站,两者均有最好;——观测场地应尽量避免搬迁,以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四周环境应不影响观测值准确性;——专人负责观测场地管理和设施的定期维护;——建立完善的校园气象站管理制度,有分管校长负责;3T/XXXXXXX—XXXX——邻近建有气象观测站的学校开展数据共享和比对研究等互动活动。7.1.2气象教室遵循“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的设计思路,围绕学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建设功能独特、开放融合的智慧气象教室,开展沉浸式、融合式教学。气象教室可按下列条件建设:——具有不少于50平米的专(兼)用教室,用于气象课程讲授、气象科学实践活动(含气象观测记录)等;——设立不少于100本气象图书的气象科学图书角,开展经常性的气象科学读书活动。7.1.3气象科普长廊可建设科普长廊等气象科普活动场所,或在既有的场所内设置气象科普展板,可按下列条件建设:——科普长廊总长度3米以上,且每学年至少应更换1次;——气象科普长廊宜展示当地天气或气候特征、气象谚语、二十四节气、气象古诗词、气象灾害案例等气象知识。7.2人员保障7.2.1气象科学素养教育负责人气象科学素养教育负责人宜为分管校园科技活动的校长或副校长,主要负责学校气象科学素养教育的年度计划与组织,设备的运行管理。7.2.2气象科学老师气象科学老师由学校专职或兼职教师1~2人承担,主要负责气象课程教学,日常气象科普设施的管理、维护及具体活动的组织协调、台账档案管理等。7.3经费保障课程教学及气象设施运行维护经费列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建立长效机制。7.4家庭教育支持开展亲子气象教育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孩子的气象科学素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气象教育氛围。8教育评价8.1示范性校园气象观测站示范校园气象观测站评选可参考下列条件:——应定期开展气象观测活动,且开展气象观测活动至少1学年以上;——参加过相关单位组织的气象观测比赛活动,并获得奖项;——应配备有专(兼)职指导教师一名,有完善的校园气象观测站管理制度,有分管校长负责,有专项经费保证;——气象观测资料应存档,且历史记录保存完整。8.2优秀气象特色教育学校优秀气象科普校园评选可参考下列条件:——所在学校积极开展气象活动,获得相关科技类活动奖项1项以上;——热心校园气象科普工作,配备专(兼)职指导教师,有专项经费保证;——建设有校园气象观测站,且持续开展气象课程2学年以上;——结合校园文化,开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气象科普教育活动1项以上。8.3优秀校园气象科普教师4T/XXXXXXX—XXXX优秀校园气象科普教师评选可参考下列条件:——热心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