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_第1页
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_第2页
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_第3页
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_第4页
GB∕T 39804-2021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墙体材料中可浸出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Ⅲ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1 1 2附录A(规范性附录)浸出液的制备方法 4附录B(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5附录C(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附录D(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 附录E(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 附录F(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原子荧光法(AFS) 附录G(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附录H(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I(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阴离子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附录J(规范性附录)浸出液pH值的测定 附录K(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可溶性总固体的测定 附录L(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 附录M(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附录N(资料性附录)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Ⅲ1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GB/T12808—2015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24.2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4.2.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4.2.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4.2.3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按附录D的规定进行。4.2.4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4.2.5原子荧光法按附录F的规定进行。4.3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4.3.1分光光度法按附录G的规定进行。4.3.2离子色谱法按附录H的规定进行。4.4浸出液中阴离子(F-、Cl-、NO₃、SO2-)含量的测定按附录I的规定进行。4.5浸出液pH值的测定按附录J的规定进行。4.6浸出液中可溶性总固体含量的测定按附录K的规定进行。4.7浸出液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按附录L的规定进行。4.8浸出液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按附录M的规定进行。4.9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参见附录N。5结果计算公式(1)计算:w;———试样中可浸出有害物质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X;——浸出液中有害物质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200——浸出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35.3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保留1位小数,如果委托方或有关标准另有要求时,按要求的位4符合GB/T6682—2008中规定的二级水要拌磁子,用封口膜将烧杯口密封。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在(23±2)℃室温下搅拌8h后5本方法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波长和检出限见表B.1。铁(Fe)铅(Pb)砷(As)锑(Sb)钡(Ba)硒(Se)镉(Cd)锡(Sn)钴(Co)锶(Sr)铬(Cr)铊(Tl)铜(Cu)钒(V)锰(Mn)锌(Zn)钼(Mo)银(Ag)镍(Ni)汞(Hg)在使用推荐的分析波长时,仔细检查谱线的干扰情况,也可以根据仪器条件选择最优的测试波长。B.3.1硝酸(HNO₃),1.39g/cm³~1.41g/cm³,质量分数为65%~68%。B.3.2盐酸(HCl),1.18g/cm³~1.19g/cm³,质量分数为36%~38%。B.3.3氢氧化钠(NaOH)。B.3.4硝酸溶液(1+1)。B.3.5硝酸溶液(1+19)。B.3.6硝酸溶液(1+99)。6B.3.7盐酸溶液(1+1)。B.3.8盐酸溶液(1+19)。B.3.9氢氧化钠溶液(100g/L),称取10g氢氧化钠(B.3.3)溶解在100mL水中。B.4标准溶液B.4.1标准储备液采用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单元素或多元素标准贮备液,或用高纯化学试剂(纯度不小于99.99%)配制,采用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标准储备液配制方法见表B.2。标准储备溶液建议保存在FEP瓶中,经过逐级稀释制备的重金属元素标准工作溶液需要定期验证,若未通过验证,需更换标准储备溶液。表B.2单金属元素标准储备液配制方法铁(Fe)称取1.4286g已在110℃烘干2h,并冷却至室温的Fe₂O₃。溶解于50mL的盐酸溶液(B.3.7)中,加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砷(As)称取1.3203g于硫酸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As₂O₃)在烧杯中,用20mL氢氧化钠溶液(B.3.9)溶解(稍加热),移入1000mL容量瓶钡(Ba)称取1.4369g已在105℃~110℃烘干2h,并冷却至室温的碳酸钡(BaCO₃)于烧杯中,溶于少量盐酸(B.3.2)中,加热赶尽二氧化碳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镉(Cd)称取1.0000g高纯镉于烧杯中,加入10mL盐酸(B.3.2)溶解,在低温电炉上加热溶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钴(Co)称取1.4072g已在110℃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的三氧化二钴(Co₂O₃)溶解于50mL的盐酸溶液(B.3.7)中,加热使其完全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铬(Cr)准取2.8290g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溶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铜(Cu)称取1.2518g已在110℃烘干2h,并冷却至室温的氧化铜(CuO),溶解于液(B.3.4)中,加热溶解后,冷却后移入1.000mL锰(Mn)称取1.5825g已在110℃烘干2h,并冷却至室温的二氧化锰(MnO₂),溶解于20mL反王水[硝酸(B.3.1)与盐酸(B.3.2)的体积比为3:1],加热溶解,冷却后钼(Mo)称取1.8402g钼酸铵[(NH₄)₆MO₇O₂4·4H₂O]于烧杯中,用水溶解,冷却后移入1000mL镍(Ni)称取1.2729g已在110℃烘干,并冷却至室温的NiO,溶解于20mL硝酸溶液(B.3.4)中,加热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铅(Pb)称取1.5985g硝酸铅[Pb(NO₃)2],用10mL硝酸溶液(B.3.5)溶解,移入1000mL容量锑(Sb)称取1.0000g金属锑于烧杯中,水溶解,用盐酸溶液(10%)溶解,移入10中,并用盐酸溶液(10%)稀释至刻度,摇匀7表B.2(续)硒(Se)称取1.4053g二氧化硒(SeO₂)于烧杯中,盐酸溶解,用盐酸溶液(B.3.8)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锡(Sn)称取1.0000g重金属锡于烧杯中,加100mL盐酸溶液(B.3.2)溶解,移入1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锶(Sr)称取1.6848g碳酸锶(SrCO₃)于烧杯中,加60mL盐酸溶液(B.3.7)加热溶解,冷却后用水定容至1000mL量瓶中铊(Tl)称取1.3034g硝酸铊(TINO₃)于烧杯中,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用硝酸溶液(B.3.5)稀释至刻度,摇匀钒(V)称取2.2963g偏钒酸铵(NH₄VO₃),溶于水(必要时温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锌(Zn)称取1.2448g氧化锌(ZnO),溶解于100mL水及1mL硫酸中,移入10中,稀释至刻度银(Ag)称取1.5748g硝酸银(AgNO₃)于烧杯中,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汞(Hg)称取1.6182g硝酸汞(Hg(NO₃)2),用10mL硝酸溶液(B.3.5)溶解,移入1.000mL容量B.4.2.7其他重金属元素按照逐级稀释的原则,分别得到质量浓度为0mg/L、0.1mg/L、1mg/L、8B.5仪器下,按浓度由低至高的顺序测定B.4.2中标准工作溶液中各金属元素的光谱强度。以重金属元素含量曲线中查出浸出液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c;)和X,——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5%。9B.8.2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内标物内标物铁(Fe)铅(Pb)砷(As)锑(Sb)钡(Ba)135/138(138为常用质量数)硒(Se)镉(Cd)锡(Sn)钴(Co)锶(Sr)Y铬(Cr)铊(Tl)铜(Cu)钒(V)锰(Mn)锌(Zn)钼(Mo)银(Ag)镍(Ni)汞(Hg)没有碰撞反应池的仪器Cr选52,Se选82。不同的碰撞反应池仪器Se选的不同,有的仪器以根据仪器或实验室条件选择合适的分析质量数和内标物。本方法中常见的分子离子干扰见表C.2。表C.2ICP-MS常见的分子离子干扰受干扰金属受干扰金属VV将内标溶液加入标准工作溶液和浸出液中。或者采用蠕动泵在线加入内标使用本溶液用于分析前的仪器调谐和质量校正。溶液需含有足以覆盖全质谱范围的重金属元素离子,溶液(B.3.6)稀释而成。(各仪器调谐所需调谐液中各金属元素的质量数和浓度或有不同,具体请按照电荷进行调谐,在上述指标满足要求的条件下,调谐溶液中所含金属元素信号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别超过±0.1amp或调谐金属元素信号的分辨率在10%峰高所对应得峰宽超过0.6amμ~0.8amμ数为F。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10%。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小于20%。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D.1方法提要铁(Fe)锰(Mn)镉(Cd)钼(Mo)钴(Co)镍(Ni)铬(Cr)铅(Pb)铜(Cu)锌(Zn)D.3试剂和材料D.3.3硝酸钯溶液(10g/L),称取1g硝酸钯[Pd(NO₃)₂],加入少量硝酸溶液(1+9)溶解后,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100mL,摇匀。D.3.4硝酸钯溶液(1g/L),称取0.1g硝酸钯[Pd(NO₃)2],加入少量硝酸溶液(1+9)溶解后,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100mL,摇匀。D.4.1各重金属元素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时吸光度差异较大,表D.2给出123456铁(Fe)镉(Cd)钴(Co)铬(Cr)铜(Cu)锰(Mn)钼(Mo)镍(Ni)铅(Pb)锌(Zn)议值,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及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工作溶液的D.4.2在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重金属元素时,有些重金属元素的标准工作溶液和试样中需加入特定的基体改进剂以消除各种干扰,具体要求见表D.3。表D.3各重金属元素的基体改进剂及进样量金属自动进样模式标准工作溶液/空白溶液/试验溶液,铁(Fe)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镉(Cd)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磷酸氢二铵溶液(D.3.1)磷酸二氢铵溶液(D.3.2)钴(Co)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铬(Cr)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高温金属元素,基本不需加基改剂;如需,硝酸钯溶液(D.3.4)铜(Cu)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锰(Mn)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钼(Mo)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高温金属元素,基本不需加基改剂;如需,硝酸钯溶液(D.3.4)镍(Ni)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铅(Pb)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液(D.3.3)硝酸钯溶液(D.3.4)锌(Zn)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硝酸钯溶每100mL溶液中含有3mL的磷酸氢二铵溶液(D.3.1)硝酸钯溶液(D.3.4)和磷酸二氢铵溶液(D.3.2)采用自动进样器的石墨炉,基体改进剂可直接在线添加,无需手动在每个标准工作溶液中都添加基改剂。D.5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单道或双道,单光束或双光束仪器具有光栅单色器,光电倍增检测器,可调狭缝,满足190nm~800nm的波长范围,有背景校正装置和数据处理。配置单元素空心阴极灯。D.6分析步骤用硝酸溶液(B.3.4)调节浸出液酸度与标准工作溶液酸度一致。D.6.2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别将15μL标准工作溶液(D.4)和5pL的硝酸钯溶液(D.3.4)同时注入石墨炉(手动进样,配制有基体改进剂的标准工作溶液直接进样20μL),原子化后测定吸光度值,以重金属元素含量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D.6.3浸出液的测定选择与标准工作溶液测定相同的仪器条件,将15μL空白溶液或浸出液与5μL的硝酸钯溶液(D.3.4)(可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确定最佳进样量)同时注入石墨炉(手动进样,配制有基体改进剂的浸出液或空白溶液直接进样20pL),原子化后分别测定浸出液和空白浸出液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吸光度值,在标准工作曲线中查出浸出液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ci)和空白浸出液相应的重金属元素含量(co)。若浸出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出校准曲线范围,需要对浸出液进行适当稀释,使酸度与稀释前保持一致再进行测定,稀释倍数为F。D.7结果计算按C.7的规定进行。D.8精密度按C.8的规定进行。本方法对各种重金属元素的检出限和测定波长见表E.1。铁(Fe)锰(Mn)镉(Cd)钼(Mo)钴(Co)镍(Ni)铬(Cr)铅(Pb)铜(Cu)锌(Zn)123456铁(Fe)镉(Cd)钴(Co)l23456铬(Cr)铜(Cu)锰(Mn)钼(Mo)镍(Ni)铅(Pb)锌(Zn)议值,可根据仪器的灵敏度及浸出液中金属元素的实际含量确定标准工作溶液中质量浊、沉淀或颜色有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配E.6分析步骤选择合适的空心阴极灯,按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计上分选择与标准工作溶液测定相同的仪器条件,分别测定浸出液和空白浸出液中释倍数为F。F.3.1硼氢化钾溶液(15g/L),称取15g硼氢化钾置于预先加有5g氢氧化钾的200mL去离子水中,F.3.2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液(100g/L),称取10.0g硫脲加约80mL纯水,加热溶解,待冷却后加10023456上述标准工作溶液系列由储备液(B.4.1)逐级稀释得到,稀释时补加一定量硝酸溶准确移取浸出液、空白浸出液及标准工作溶液(F.4)10mL分别置于不同的比色管中,再各加入准确移取浸出液、空白浸出液及标准工作溶液(F.4)10mL分别置于不同的比色管中,各加入1.0mL高锰酸钾溶液(F.3.3),摇匀后静置1h,待测。经过氧化或还原处理后的浸出液应在当日内按C.7的规定进行。按C.8的规定进行。G.3.5重铬酸钾K₂Cr₂O₇。G.6.1.1分别吸取0.0mL、2.0mL、4.0mL、6.0mL、8.0mL、10.0mL六价铬标准溶液(G.4.3)至50mL容量瓶中,加水50mL,滴加硫酸溶液(G.3.2)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5min~10min后尽快测定。此标准溶液系列含六价铬的质量浓度分别G.6.2.1取定量的浸出液至100mL容量瓶中,在浸出液中滴加硫酸溶液(G.3.2),使其pH值为2.1~G.6.2.2选择与标准溶液测定相同的仪器条件,分别测定浸出液和空白浸出液的吸光度,在标准工作浸出液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1方法提要浸出液中的六价铬Cr(V)经阴离子色谱柱(由保护柱和分离柱组成)后与二苯碳酰二肼反应生成H.3.6淋洗液(250mmol/L硫酸铵+100mmol/L氢氧化铵),称取66g硫酸铵(H.3.5)溶解于水中,将28mL硫酸(H.3.1)缓慢滴加入300mL水中,并稀释至500mL。将二苯碳酰二肼甲醛溶液转移至硫酸水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0mL,并转移到衍生剂试剂瓶中,可加氮气,压力0.04MPa~H.7.2数据的处理和修约按C.7.2的规定进行。按B.8的规定进行。I.4.1.4硫酸根离子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取1.8141g经(105±2)℃烘干2h,并在干燥1.5.1.2淋洗液泵,泵接触水的部件应为非金属材料。I.5.1.3阴离子色谱柱,碳酸盐淋洗液体系:阴离子柱填料为聚苯乙烯、有机硅、聚乙烯醇或聚丙烯酸酯阴离子交换树脂;氢氧化钾淋洗液体系:阴离子色谱柱IonPacAs18型分离柱(250mm×4mm)和IonPacAG18型保护柱(50mm×4mm);或性能相当的离子色谱柱。I.5.1.4抑制器,连续自动再生膜阴离子抑制器或微填充床抑制器。I.6分析步骤I.6.1去除浸出液中的颗粒状杂质浸出液中的颗粒物可以用0.22μm针头式过滤器去除。I.6.2去除浸出液中的金属离子浸出液中的金属离子可以用OnGuardH柱去除。I.6.3标准工作曲线绘制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调试准备仪器,平衡系统至基线平稳。在重复性条件下进行空白试验。将阴离子混合标准工作溶液(I.4.3)系列按其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注入离子色谱仪,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在离子色谱中分离,得到色谱图,测定所得色谱峰的峰面积或峰高。以阴离子含量为横坐标,峰面积或峰高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I.6.4浸出液中阴离子含量的测定选择与标准工作溶液测定相同的仪器条件,分别测定浸出液和空白浸出液中各阴离子的峰面积,在标准工作曲线中查出浸出液相应的含量(c;)和空白浸出液相应的含量(c;o)。若浸出液中阴离子元素含量超出校准曲线范围,需对浸出液进行适当稀释,使酸度与稀释前保持一致再进行测定,稀释倍数为F。I.7结果计算I.7.1浸出液中阴离子(F-、Cl-、NO₃、SO₄²-)的含量,X,——浸出液中阴离子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Cio——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得的空白浸出液中阴离子i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I.7.2数据的处理和修约按B.7.2的规定进行。(规范性附录)浸出液中可溶性总固体的测定K.1方法提要可溶性总固体包括水溶解性盐类、某些有机物及某些不溶解的可过滤固体细粒和微生物。浸出液经过滤后,在一定温度(105±3)℃下烘干,所得的固体残渣为可溶性总固体。K.2检出限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4mg/L。K.3试剂和材料K.3.1碳酸钠溶液(10g/L),称取10g无水碳酸钠(分析纯)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0mL。K.3.2蒸发皿。K.4仪器电热鼓风干燥箱。K.5分析步骤K.5.1将蒸发皿洗净,放在(105±3)℃烘箱内烘干30min,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重复上述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004g,即为恒重。K.5.2取100.0mL已经过0.22μm滤膜过滤后的浸出液置于预先恒重的蒸发皿中,电热板上蒸干(溶液不能沸腾),然后将蒸发皿置于(105±3)℃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量。重复上述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004g,即为恒重。K.6结果计算K.6.1浸出液中可溶性总固体含量按公式(K.1)计算:X,——浸出液中可溶性总固体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升(mg/L);m₁——蒸发皿和蒸发残渣质量,单位为克(g);m。——蒸发皿质量,单位为克(g);强烈的吸湿性使称量不能恒定质量。此时可以在溶液中加入25mL碳酸钠溶液(K.3.1)于蒸发皿中,K.6.3取两次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所得结果应按GB/T8170修约,结果保留1位L.3.1硫酸溶液(1+3),将1体积硫酸(密度1.84g/mL)在水浴冷却下缓缓滴加到3体积纯按GB/T601—2016中4.12进行。在250mL锥形瓶内加入1mL硫酸溶液(L.3.1)及少量高锰酸钾标准溶液(L.4.4)。煮沸数分钟,释至100mL),置于上述处理过的锥形瓶中L.6.2.2取下锥形瓶,趁热加入10mL草酸钠标准溶液(L.4.3),充分振摇,使红色褪尽。于白色背景准溶液消耗量V₀。L.7.2数据的处理和修约按B.7.2的规定进行。按C.8的规定进行。按GB/T601—2016中4.6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