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_第1页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_第2页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_第3页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_第4页
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专项设计说明概述工程概况快速路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起点接白彭路立交,终点与支坪大桥相交,里程范围为K0+000.000~K7+743.132,道路全长7.74km,标准路幅宽度为64m,主线设计车速80km/h,双向8车道,道路等级为快速路,辅道设计车速40km/h,双向4车道,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全线包含两座互通立交,分别是与西铜北路相交形成的森迪立交、与西铜南路相交形成的牟家湾立交,以及与西彭中路相交形成的赵家湾简易立交。本次设计范围为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000~K7+743.132段)高边坡及深基坑设计。本次设计为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000~K7+743.132段),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本次设计道路工程范围内高边坡长度总计9845m,面积为166828m。概述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系统建设规划》(2006-2020)(3)《重庆市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4)《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修正版》(5)《重庆市十三五规划城市道路建设专项规划(2016-2020年)》(6)《重庆市主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7)《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8)项目沿线1:10000、1:2000及1:500地形图和管线物探资料(9)西铜北路、西铜南路设计资料(10)轨道19号线设计资料(11)项目沿线控规、道路红线(12)片区道路交通规划(13)重庆市勘测院2022年12月提供的《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000~K7+743.132段)》(详细勘察)设计规范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交通部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CJJ129-2009)《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标准》(DB50T-029-2019)地方条文重庆市《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设计技术标准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设计车速:主线80km/h辅道40km/h设计荷载:汽车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为4.0KN/m2。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7级。边坡工程设计基准期:一般边坡:50年,临时基坑工程设计年限:≤2年。边坡安全等级根据地堪报告及道路重要性,沿线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高边坡工程设计原则经济性在场地许可的范围内,边坡的坡比宜尽量放缓,以减少支护费用,节约工程投资。安全性据《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且所建道路为城市快速路,故边坡安全等级均为一级(本道路为城市快速路,其边坡失稳破坏后将导致很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边坡设计采用动态设计法,施工时加强监测,设计应根据现场地质情况以及监测报告合理优化、动态设计,以确保坡体的稳定。采用信息法施工,边坡开挖不宜采用爆破作业。美观性为满足景观、环保要求,设计考虑挖方边坡坡面采用蜂巢格室护面,填方边坡坡面采用撒播野花组合护坡。以美化边坡,恢复植被,做到边坡结构设计与景观协调统一。高边坡专项方案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9月8日,重庆市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名单附后)在重庆达士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科学大道九龙坡段)高边坡、深基坑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会。会议听取了勘察单位(重庆市勘测院)、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地质情况和设计方案的介绍,专家组查阅相关资料并经过讨论后形成如下论证意见:一、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40m,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66m.深基坑最大深度约21m,属于渝建发〔2010〕166号文所规定的超限边坡,对其设计方案进行安全专项论证是必要的。二、本项目的主要设计人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符合要求。三、该高边坡工程分段为临时边坡、永久边坡,安全等级分段为一级、二级,填方边坡采用“坡率法放坡、重力式挡培、扶壁式挡墙”,挖方边坡分段采用“坡率法放坡、锚杆挡墙、重力式挡墙”,基坑边坡分段采用“坡率法放坡、桩板挡墙、肋柱式锚杆挡墙”,设计方案基本可行。四、建议:1)补充各段边坡环境关系(建(构)筑、管网等)及相关坡面范围及地质信息,复核边坡岩土参数、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分析及侧压力计算。执行情况:已根据最新地勘复核了各段边坡地质构造与边坡关系及岩土参数,对边坡不同破坏模式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详计算书。2)补充0、1号边坡剖面;3号26剖面核实斜坡处理方法。优化衡重式挡墙断面:岩质地基或土层较薄地段的扶壁式挡墙宜采用重力式挡墙;管廊上部挡墙应考虑管廊开挖对上部地基的影响;MJW-1边坡宣优化坡率并加强坡面防护;MJW-14加强基底清淤;ZX-52挡墙可与锚杆挡墙分段比选:加强填方地基的质量控制和要求。执行情况: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以上方案的比选及优化,并在说明中增加填方地基的质量控制要求。3)充分考虑边坡与周边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细化相邻结构施工顺序及保护措施和技术要求;完善场地边坡截、排水系统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执行情况:按照要求完善上述相关内容,并在说明中增加相邻结构施工顺序及保护措施和技术要求。4)完善图纸表达和计算书。执行情况:按照设计深度完善图纸表达和计算书。5)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细化边坡监测要求及信息反馈。执行情况:已按要求明确要求按“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进行施工,并细化了边坡监测及信息反馈。道路高边坡情况高边坡统计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填方高度大于等于8m,挖方边坡(岩质边坡)高度大于等于15m、(岩土混合边坡)高度大于12m且土层厚度大于等于4m及(土质边坡)高度大于8m的挖方边坡划分为高切坡,高边坡分布范围具体分布见下表:位置序号编号范围边坡类型支护形式最大高度及深度长度安全等级边坡性质主线1ZX-0高边坡K0+000~K0+080右侧及下方挖方边坡(岩质)坡率法放坡+支挡22118一级永久2ZX-1高边坡K0+079~K0+23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支挡26230一级永久3ZX-2高边坡K0+079~K0+22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支挡24220一级永久4ZX-3高边坡K0+527~辅道2K0+25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支挡35460一级永久5ZX-4高边坡K0+508~K0+58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支挡1470一级永久6ZX-5高边坡K0+980~K1+058.5左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挡墙978.5一级永久7ZX-6高边坡K0+980~K1+058.5右侧填方边坡(土质)扶壁式/衡重式挡墙978.5一级永久8ZX-7高边坡K1+206.5~K1+32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挡墙12113.5一级永久9ZX-8高边坡K1+206.5~K1+32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扶壁式挡墙12113.5一级永久10ZX-9高边坡辅道2K0+690~辅道4K0+19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13270一级永久11ZX-10高边坡辅道1K0+670~辅道3K0+12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13213一级永久12ZX-11高边坡K1+686.7~K1+733.7左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挡墙847一级永久13ZX-12高边坡K1+686.7~K1+733.7右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挡墙847一级永久14ZX-13高边坡K1+881.7~K1+941.7右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挡墙1060一级永久15ZX-14高边坡K1+881.7~K1+941.7右侧填方边坡(土质)衡重式/扶壁式挡墙1060一级永久16ZX-15高边坡辅道4K0+500~辅道4K0+556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扶壁式挡墙1056一级永久17ZX-16高边坡辅道3K0+545~K2+10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扶壁式挡墙1246一级永久18ZX-17高边坡K2+090~K2+14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扶壁式挡墙1050一级永久19ZX-18高边坡K2+143.6~K2+25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桩板/悬臂式挡墙11105一级永久20ZX-19高边坡辅道D线K0+305~主线K3+406.5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衡重式挡墙20365一级永久21ZX-20高边坡辅道C线K0+420~主线K3+381.835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桩板式挡墙17305一级永久22ZX-21高边坡K3+510~K3+61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支挡14100一级永久23ZX-22高边坡K3+345~K3+570右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衡重式支挡16125一级永久24ZX-23高边坡K4+090~K4+240左侧填方边坡(土质)坡率法放坡11150一级永久森迪立交25SD-1高边坡匝道C线K1+000~匝道E线K0+358左侧填方边坡(土质)悬臂式/扶壁式挡墙12115一级永久26SD-2高边坡匝道B线K0+115~K0+266右侧填方边坡(土质)扶壁式挡墙10110一级永久27SD-3高边坡匝道B线K0+540~K0+610右侧挖方边坡(岩质)坡率法放坡1670一级永久28SD-4高边坡匝道B线K0+625~K0+705右侧挖方边坡(岩质)坡率法放坡2080一级永久29SD-6高边坡匝道G线K0+134.5~K0+206两侧填方边坡(土质)U型挡墙+坡率法放坡1271.5一级永久30SD-7高边坡匝道H线K0+225.25~K0+283.08右侧填方边坡(土质)扶壁式挡墙1056.5一级永久31SD-8高边坡辅道A线K0+380~K0+560右侧挖方边坡(岩质)坡率法放坡16180一级永久32SD-9高边坡匝道E线K0+180~K0+272.3右侧挖方边坡(岩质)桩板挡墙1192.3一级永久深基坑统计根据重庆市建委渝建发[2010]166号文件精神,本次设计基坑岩质基坑高度≥12米,岩土混合基坑高度≥8米且土层厚度≥4米,土质基坑高度≥5米的基坑划分为深基坑。本次设计的深基坑共11处,分别为综合管廊开挖及地通道开挖形成的临时深基坑,具体如下表:序号编号范围边坡类型支护形式最大高度及深度长度安全等级边坡性质11#深基坑k0+606~K0+650土质边坡坡率法放坡+桩基支护7.644二级临时22#深基坑k2+260~K2+327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2.167二级临时33#深基坑k2+600~K2+700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2.1100二级临时44#深基坑规划道路3k0+145~k0+300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880二级临时55#深基坑规划道路3k0+135~k0+320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6.5140二级临时61#雨水回用设施深基坑K0+315(森迪立交A匝道)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5.532.9二级临时72#雨水回用设施深基坑K0+314(森迪立交F匝道)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3.733.2二级临时83#雨水回用设施深基坑K0+820(森迪立交B匝道)岩石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1.726二级临时94#雨水回用设施深基坑K0+117(森迪立交G匝道)岩土混合边坡坡率法放坡+岩石锚喷13.242.3二级临时工程地质条件(摘自地勘报告)行政区划及交通现状拟建工程行政区划隶属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管辖,场地交通四通八达,交通较为便利,详见拟建场地交通位置图。图2.1拟建场地交通位置图气象拟建工程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属于东经105°17'~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1\*GB3①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日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2\*GB3②降水量、蒸发量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0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日最大降雨量266.50mm(2007.7.17),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0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38.60mm。=3\*GB3③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4\*GB3④风全年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0m/s。=5\*GB3⑤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水文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沿线地表水体主要为小型河流、沟渠、鱼塘等。无名溪沟:位于主线里程K0+167~K0+169,其流向为自西向东,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70.20~269.10m,流量约为0.35m³/s,水深约0.10~0.30m,由于该溪沟无常年观测水位,根据走访调查及现场洪痕综合分析,其最高洪水位为270.80~269.60m。磨刀溪:位于主线里程K2+080~K2+100段,其流向为自南西向北东,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86.10~286.3m,流量约为1.80m³/s,水深约0.50~2.00m,由于该溪沟无常年观测水位,根据走访调查及现场洪痕综合分析,其最高洪水位为287.40m。无名溪沟1:位于主线道路里程K3+440.000~K3+470.000,其流向为自西向东,勘察期间水位约为270.50~271.50m,流量约为0.30m3/s,水深约0.20~1.00m,由于该河无常年观测水位,根据走访调查及现场洪痕综合分析,其最高洪水位为274.00m。垮堰沟:位于下穿西铜南路K0+350~K0+390里程段,垮堰沟流域范围内牟家湾立交部分均采用高架桥上跨溪沟,勘察期间垮堰沟水位约为214.60~218.55m,水深约0.50~2.00m,根据走访调查及现场洪痕综合分析,其最高洪水位约为220.00m。拟建线路沿线存在大量鱼塘,其规模均较小。地形地貌一纵线白彭路至小湾立交段工程位于长江流域切割的狭长地带,宏观地貌景观呈深切割丘陵地貌景观。地貌的发育严格受构造和岩性控制,构造线与山脊线一致、呈北北东——南西向展布,背斜成条状低山、向斜成宽缓丘陵;背斜轴部的坚硬砂岩组成单面山或台地。道路沿线最高点位于K5+400处,最低点位于K7+310处。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的差别,沿线地貌形态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区,其地貌单元区特征如下:拟建工程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多为浅丘地形,为构造剥蚀浅丘区,现状地貌绝大部分保持原始地貌,局部段受人类活动改造为居住区和道路。反向坡较陡,顺向坡较缓。地形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岭、谷相间平行,谷底宽广平缓,间或高地、平坝,纵、横冲沟较为发育。拟建工程沿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沟槽地形较平缓,坡角一般5~10°,多呈宽缓“U”型,一般宽35~50m,发育方向大致呈南北向,呈东西高,南北低发育,纵向上沟床地形平坦、开阔;丘包地形较陡,坡角一般20~35°,局部人工挖方边坡60°左右;丘包斜坡地段植被发育,主要为荒地,坡顶宽缓,斜坡坡度一般10~30°,一般呈上缓下陡,局部陡坎可达50°。目前,项目区域内尚未开发建,区域内主要为自然山体、农田,局部存在有少量挖、填方区域,零星分布有少量民房。地质构造拟建工程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工程位于北碚向斜东翼,但线路沿线局部存在小构造,导致个别里程段岩层产状存在反向的情况,构造条件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区内无区域性断层通过。1)、K0+000~K2+300(1)里程K0+000.000~K0+860.0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190~195,倾角6~9,优势产状为193∠7,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局部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90~295°,倾角82°~88°,优势产状为293°∠86°,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30~45°,倾角65~76°,优势产状为38°∠71°,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2)里程K0+860.000~K1+660.0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240~248,倾角11~18,优势产状为246∠15,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局部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82~88°,倾角75°~87°,优势产状为86°∠77°,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3~8m,走向方向延伸2~5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345~350°,倾角75°~85°,优势产状为345°∠78°,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4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3)里程K1+660.000~YK2+300.0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290~296,倾角6~10,优势产状为294∠8,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局部泥质充填,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00~205°,倾角76°~86°,优势产状为201°∠82°,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108~115°,倾角70~78°,优势产状为110°∠75°,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2)、K2+300~K3+480(1)里程K2+300.000~K3+080.0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313~316,倾角8~12,优势产状为315∠10,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86~196°,倾角75°~88°,优势产状为190°∠82°,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49~57°,倾角40~50°,优势产状为53°∠44°,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2)里程K3+080.000~K3+400.0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328~335,倾角8~12,优势产状为330∠10,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45~265°,倾角75°~83°,优势产状为250°∠79°,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125~135°,倾角70~80°,优势产状为130°∠74°,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3)里程K3+400.000~K3+48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345~355,倾角8~12,优势产状为350∠9,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265~285°,倾角75°~83°,优势产状为270°∠79°,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150~170°,倾角75~85°,优势产状为160°∠80°,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3)、K3+480~K6+743.132(1)里程K3+480~K4+400段对基岩出露处进行实测:岩层产状为350°∠8°~10°,地质构造简单,层间裂隙较发育,表面平直,无胶结,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区内主要发育二组构造裂隙:J1:组裂隙产状270°∠79°,延伸长度3~6m,发育间距2~6m,浅部张开1~3mm,无充填或少量砂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J2:组裂隙产状160°∠80°,延伸长度2~5m,发育间距1.5~3.0m,多数闭合,局部张开1~3mm,少量砂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2)里程K4+400~K5+10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40~54∠倾角9~11,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60~169°∠80°,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无充填或少量砂质充填,节理面平直,结合差,属软弱结构面。J2:倾向263~274°∠70°,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3)里程K5+100~K5+58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50~56∠6~8,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60~169°,倾角80°~84°,优势产状为169°∠80°,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263~274°,倾角70~77°,优势产状为274°∠70°,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4)里程K5+580~K6+180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60~65∠64~67,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160~166°,倾角79°~86°,优势产状为162°∠84°,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3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260~265°,倾角70~78°,优势产状为263°∠77°,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2~10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5)里程K6+570.000~K7+743.132段线路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58~65,倾角5~7,优势产状为64∠7,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闭合状,结合很差,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J1:倾向330~335°,倾角72°~77°,优势产状为333°∠75°,裂隙面平整,多裂开2~5mm,局部闭合,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2~5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J2:倾向229~233°,倾角70~74°,优势产状为232°∠73°,裂隙面平整,多呈闭合状,无充填物,局部倒倾,裂隙间距1~5m,走向方向延伸1~3m,切割深度大于2.0m,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上述两组裂隙为区域性构造裂隙,呈共轭“X”,发育程度为不发育~较发育,延伸短,规律性强。 图2.5-1构造纲要图地层岩性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结合工程地质钻探并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崩坡积层(Q4al+pl)、残坡积层(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4.6.1第四系全新统(Q4)①杂填土(Q4ml):以杂色为主,局部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块(碎)石、砂质泥岩块(碎)石,砼块、砖块、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石一般含量25~35%,局部最高含量可达50~70%,一般粒径120~400mm,最大可达600m以上。填土结构一般呈松散状,局部稍密,稍湿,人工分多次堆填而成,厚约0.9~1.70m,堆填年限3~12年,表层为新近回填,尚未完成自身固结。于场地内零星分布,其主要分布于施工区、现状道路及居民区附近。②素填土(Q4ml):以紫褐色为主,局部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块(碎)石、砂质泥岩块(碎)石,等组成;块石一般含量25~45%,局部最高含量可达60~80%,一般粒径200~800mm,最大可达1.5m,在与素填土接触面上多分布有大粒径块石,形成架空结构。填土结构一般呈松散状,局部稍密,稍湿,人工分多次堆填而成,厚约0.20~16.2m,堆填年限3~12年,表层为新近回填,尚未完成自身固结。主要分布于施工区、现状道路及居民区附近。③块石土(Q4col+dl):块石土主要分布于牟家湾立交段东侧山峦斜坡区域。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等组成,石含量约30~50%,粒径60~400mm不等,个别可达600mm以上。粘土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断口稍有光泽。厚度变化大,厚0.50~5m,为崩坡积成因。④粉质粘土(Q4el+dl):黄色~褐色,成份均匀,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成层性差,可塑~软塑状,钻探揭露厚度为0.20m~10m,主要分布在沿线原始地貌低洼、沟槽地带。该层顶部为耕殖土,富含有机质、植物根系;在丘包斜坡地段,厚度0.50~1.50m(灌木1.5m0、乔木2.50m),呈可塑~软塑状;在谷地、水田、鱼塘,受耕作和水浸泡影响,土体呈灰黑色,呈流塑~软塑状(局部在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淤泥质土),厚度1.00~2.50m,(藕田可达2.50~3.50m)。该层与基岩接触地段,一般呈软塑状。其中流塑~软塑状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里程K0+880.000~K0+920.000段左侧、K1+020.000~K1+060.000段右侧、K1+160.000~K1+200.000段、K1+400.000~K1+460.000段、K1+780.000~K1+820.000段左侧、K2+480~K2+660、K2+800~K2+840、牟家湾立交D匝道DK0+330.000~DK0+439.852里程段右侧、牟家湾立交E匝道EK0+580.000~EK0+620.000里程段左侧。~~~~~~~~~~~~~~角度不整合~~~~~~~~~~~~~~~4.6.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为一套强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碎屑岩建造,由砂岩——泥岩不等厚的正向沉积韵律层组成,场地内广泛分布。于线路沿线均有分布,是沿线的主要岩层。本地层内的泥质岩及砂质岩主要为突变分层,局部为相变过渡分层。相变主要为岩体胶结物所含的泥质比例逐渐增减,进而转变为泥质岩或砂质岩。砂岩:灰色~灰白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00~2.00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属较软~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砂质泥岩:红色、紫红色为主,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20~2.50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中柱状,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场地内广泛分布。粉砂岩:黄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1.50~3.00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短柱状,岩体较完整,多为泥质、泥~钙质胶结,属极软岩~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的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基岩面埋深约0.00~19m,场地整体的基岩面随地形起伏总体较缓,倾角5~15°,原始地貌为斜坡沟谷地带,基岩面起伏较大,倾角20~38°,场地基岩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厚度一般1~2m;但在局部地形较陡的地段,基岩由于侧向风化的影响,强风化带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可达5.00m以上。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沿线主要位于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第四系覆盖层在沟谷低洼地段厚度较大,基岩为砂岩、砂质泥岩互层的陆相碎屑岩,含水相对较弱。地下水的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排水管线渗漏补给,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根据场地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沿线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不连续分布在人工填土层及残坡积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较小,动态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根据勘察,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除临近地表沿线河沟位置的地下水与河水存在局部水力联系外,其余位置的地下水位不统一,无直接水力联系。⑵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中下部的中厚~厚层块状基岩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其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溪沟、水田、鱼塘等地表水体,水量大小与岩体中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一般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由于岩层倾斜,局部基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根据本次水样水质分析成果并结合沿线相邻场地勘察成果:残积、坡积层中的地下水,水质较好,化学成分属HCO3-Ca、Na型,矿化度低,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人工填土层中地下水,化学成分较复杂,与堆填物成分相关,一般对混凝土具有微腐蚀性。场地沿线原始地貌地势低洼处地下水较发育,其水量大小、水位埋深与大气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其特点主要为雨季水位高、水量大,旱季水位低、水量小。本次勘察期间属于重庆枯水季,连晴少雨,地下水匮乏,除局部深厚回填区填土与粉质黏土的界面附近、临近溪沟位置的土层及局部低洼处的覆盖层及基岩内存在少量地下水外,其余位置未发现地下水。综上所述,场地沿线原始地貌地势低洼处地下水较发育,其水量大小、水位埋深与大气降水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其特点主要为雨季水位高、水量大,旱季水位低、水量小。本次勘察期间主线K6+009~K6+209段测得地下水位265.24m,地下水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其余地段地下匮乏,本次勘察期间未发现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震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相邻建(构)筑物(1)沿线重要建(构)筑物K0+00-K2+30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相邻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居民区、宝华1#井、高压铁塔及地下管线等。1)、主线里程K0+020~K0+040段主线K0+020~K0+040里程段与宝华1#井区域相交(见照片),据调查,宝华1#井修建于上世纪80年,井深约3000m,由于开采年代久远,现已气量减少,逐步减产,据当地村民叙述,现已大部分作为储气井使用。根据设计方案,该段为高架桥梁段,桥墩台选址跨过了井区范围,高架桥梁修建时,在合理的设计及施工条件下,对宝华1#井的影响较小图3.8-1宝华1#井照片资料2)、主线里程K0+240~K0+260段根据踏勘,本段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已建市政道路工程。根据设计方案,拟建道路将上跨该已建市政道路,拟建桥梁修建对市政道路影响较小。3)、主线里程K0+440~K0+460段根据踏勘,本段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高压铁塔。根据设计方案,拟建主线K0+440~K0+460段穿越现状110KV高压线,该高压线线高313.45,设计路面高程约302.942~303.462m,设计线路下穿高压线,与设计高压铁塔,两者最小高差约9.9m,拟建线路与高压线高差较小,拟建线路对高压线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迁。4)、主线里程K0+620~K0+74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民房。按现行设计方案,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民房进行拆迁。根据0-13剖面所示,道路右侧边坡距既有安康花园砼6建筑很近,建议加强既有建(构)筑物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留存影像资料。5)、主线里程K0+920~K1+16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高压铁塔以及众多的民房,道路工程主要为已建的长石街。根据设计方案,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民房进行拆迁;将对长石街采取顺接的方式连接。6)、主线里程K1+300~K1+400段、K1+940~K1+980段、K2+280~K2+300段根据踏勘,本段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高压铁塔以及众多的民房;按现行设计方案,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民房进行拆迁,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电力设施(铁塔、电杆等)进行迁改。K2+200-K3+48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高压铁塔以及众多的民房。其中,拟建工程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建筑物进行拆迁,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的电力设施(铁塔、电杆等)进行迁改,需要对拟建工程范围内道路进行迁改。拟建工程范围内建筑物:合心村村委:匝道E(K0+220.000~K0+260.000);民房:主线(K2+370.000~K2+480.000)、辅道B(K0+480.000~K0+560.000)、辅道A(K0+560.000~K0+620.000、主线(K3+340.000~K3+400.000)等附近。拟建工程范围内铁塔、电杆等:辅道B(K0+660.000~K0+680.000)、匝道F(K0+330.000~K0+350.000)、辅道C(K0+080.000~K0+120.000)、辅道C(K0+160.000~K0+180.000)、匝道D(K0+540.000~K0+660.000)、辅道A(K0+380.000~K0+400.000)、主线(K3+250.000~K0+270.000)等附近。拟建工程范围内道路:西铜北路(K0+260.000~K1+520.000)等。K3+480~K4+160,K5+160~K6+57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电线杆以及众多的民房;道路工程主要包括已建的西沙路、西湖路。根据踏勘,拟建主线将在里程K5+260~K5+270段切断无名道路、将在里程K5+340~K5+620段切断西沙路;拟建主线将在K5+740~K5+800段上垮西湖路并于该里程段将辅道于其进行顺接。砖2民居位于主线里程K5+600左侧约12m;马鞍二期农民新村多栋砼7建筑物位于8#辅道路基里程K0+700~K0+860左侧11~12m;城西家园小区多栋建筑(2栋砼33、2栋砼/-1F、1栋砼33/-1F)位于7#辅道路基里程K0+660~K0+800右侧8~23m;西彭一小教学楼(砼3)位于7#辅道路基里程K0+660~K0+800右侧14~16m;城西家园小区2栋砼31建筑位于7#辅道路基里程K1+140~K1+180右侧22m;城西家园小区2栋砼31建筑位于主线路基里程K6+380~K6+480右侧15~22m。拟建主线K4+060~K4+080段穿越现状10KV高压线,该高压线线高约298.79,设计路面高程约292.5m,设计线路下穿高压线,两者最小高差约6.3m,拟建线路与高压线高差较小,拟建线路对高压线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迁。拟建主线K4+140~K4+160段穿越现状10KV高压线,该高压线线高约294.26,设计路面高程约293m,设计线路下穿高压线,两者最小高差约1.26m,拟建线路与高压线高差较小,拟建线路对高压线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迁。拟建主线K5+380、K5+580、K5+560、K5+730、K5+740、K5+780、K5+800、K6+480位置与现状高压电杆发生冲突,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对其进行改迁。K4+160~K5+160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电线杆以及众多的民房;道路工程主要包括已建的石高路。根据踏勘,拟建主线将在里程K4+260位置切断石高路。主线里程K4+260~K4+330段拟建位置及左侧边坡外侧为居民聚居区,其房屋较为密集。主线里程K4+930~K4+950段左侧边坡外侧为民居(砖2+土2)。主线里程K5+080~K5+160段拟建位置及左侧边坡外侧为居民聚居区,其房屋较为密集。拟建主线K4+160~K4+190段穿越现状10KV高压线,该高压线线高约297,设计路面高程约293m,设计线路下穿高压线,两者最小高差约4m,拟建线路与高压线高差较小,拟建线路对高压线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必要时对其进行改迁。拟建主线沿线存在多处简易电杆,其与拟建项目存在冲突(线高或电杆位置),建议施工前与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对其进行改迁。K6+570-K7+743.132段根据踏勘,拟建场地内及周边主要建(构)筑物为市政道路工程、民房;根据设计方案,城西家园小区砼3位于主线路基里程K6+570~K6+640右侧8.97~10.83m,城西家园小区砼5/-1F位于主线路基里程K6+570~K6+640右侧10.47~11.21m。排水管涵(砼DN900)在场地范围内均为高架铺设,在D匝道里程DK0+760~DK0+780范围内下穿D匝道,在E匝道里程EK0+140~EK0+160范围内下穿E匝道,和该里程段范围内E匝道墩位有重叠;在西铜南路里程XK0+410~XK0+420范围内下穿西铜南路。(2)地下管线由地下管网图反映,场区内管网主要沿现状市政道路展布,地下管网一般埋深小于3m,其对挖方路基段、高架桥匝道的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应协调处理好相关管线的产权单位,做好场地内管网迁改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营,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测量专业提供的现状地形管网图对现场核实。不良地质作用通过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次地面地质调查,在本项目拟建线路范围斜(边)坡地貌天然状态稳定,区域构造作用轻微,未见断层通过,未发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根据勘察,沿线的特殊性岩土为素填土、冲洪积成因的块石土、崩坡积成因的块石土、基岩强风化层、残积土和流塑~软塑状残积土(淤泥质土),以人工填土为主。杂填土(Q4ml):以杂色为主,局部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块(碎)石、砂质泥岩块(碎)石,砼块、砖块、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石一般含量25~35%,局部最高含量可达50~70%,一般粒径120~400mm,最大可达600m以上。填土结构一般呈松散状,局部稍密,稍湿,人工分多次堆填而成,厚约0.2~2.50m,堆填年限3~10年,表层为新近回填,尚未完成自身固结。于场地内零星分布,其主要分布于施工区、现状道路及居民区附近。素填土(Q4ml):以紫褐色为主,局部杂色,主要由粘性土、砂岩块(碎)石、砂质泥岩块(碎)石,砼块、砖块、建筑垃圾等组成;局部表层零星分布有瓷砖、碎木屑、编织袋等建筑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组成的杂填土;块石一般含量25~45%,局部最高含量可达60~80%,一般粒径200~800mm,最大可达1.5m,在与素填土接触面上多分布有大粒径块石,形成架空结构。填土结构一般呈松散状,局部稍密,稍湿,人工分多次堆填而成,堆填年限3~12年,表层为新近回填,尚未完成自身固结。主要分布于主线里程K5+860~K6+340及牟家湾立交局部以及沿线零星施工区及居民区附近。块石土(Q4col+dl):块石土主要分布于线路牟家湾立交段东侧山峦斜坡区域。杂色,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等组成,石含量约30~50%,粒径60~400mm不等,个别可达600mm以上。粘土呈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断口稍有光泽。厚度变化大,崩坡积成因。物理力学性质不稳定,对工程的影响主要为桩基施工过程中成桩困难。流塑~软塑状残积土(淤泥质土):主要分布于道路沿线的水田、藕田及鱼塘范围,主要呈灰黑色,一般为流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光泽,有刺激性气味,残积。经后期人类活动,场地部分水田、藕田及鱼塘已经回填,回填前未进行清淤处理。一般淤泥厚度1~2m,局部可达3m左右。厚度一般较小,沉降量有限,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风化岩:场地内风化岩由于分布于地表附近,厚度不均,顶界起伏较大,力学性能差,厚度一般较小,沉降量有限,对场地稳定性影响较小。另外,场地范围内分布有残积土和粉砂岩,粉砂岩零星分布于主线局部区域,根据以往工程经验数据分析重庆市区范围残积土和粉砂岩一般不具膨胀性,对工程的影响较小。岩土设计参数设计参数按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分别提供:⑴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①岩体物性指标直接使用岩石相应指标的统计平均值。②岩体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由岩石的室内测试平均值乘以0.7后提供,泊松比取岩石室内试验平均值。③岩体抗剪强度设计值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参照试验成果及已有勘察资料,按地方经验取值。一般岩体粘聚力c为岩块标准值的0.3倍,岩体内摩擦角为岩块标准值的0.8倍。时间效应系数按0.95考虑。④岩体抗拉强度按岩石试验标准值折减而成,折减系数取0.4。时间效应系数按0.95考虑。⑤岩体完整性系数根据声波测试资料结合钻孔岩芯质量综合提供。⑵地基承载力=1\*GB3①支护结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05第14.3.2条、第14.3.5条。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取饱和值,砂质泥岩取饱和值。=2\*GB3②路基、桥涵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表4.3.3-1查表值得到。③桩基础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Ra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6.3节相关公式计算得到。⑶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基底摩擦系数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8.2.3-2、表8.2.3-3和表11.2.3确定。⑷其它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按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确定,对于统计数小于统计样本数的参数,采用平均值与最小值之和的小值平均值。⑸场地内各界面抗剪建议值。层面:C=20kPa,φ=12°裂隙面:C=50kPa,φ=18°强风化岩体:饱和:C=35kPa,φ=15°粉质粘土与岩石界面:饱和:C=15.1kPa,φ=9.4°填土与岩石界面:饱和:C=5kPa,φ=15°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饱和:C=17kPa,φ=8°强风化与中风化界面:饱和:C=35kPa,φ=15°⑹其他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确定。岩土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推荐值一览表详见下表。K0+000~K2+300岩土物理力学设计参数推荐值岩石名称填土粉质黏土砂质泥岩砂岩层面参数裂隙面参数粉质粘土与岩石界面填土与岩石界面填土与粉质粘土界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天然20.0*20.024.0*25.624.0*24.8饱和21.0*20.2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天然--6.9237.3饱和--4.1927.8内摩擦角φ(°)天然27*14.23030.23235.012189.458.0饱和25*10.5内聚力C(kPa)天然7*22.33411851205015.115.017.0饱和5*14.6抗拉强度(kPa)91482弹性模量(MPa)9124568变形模量(MPa)6823867泊松比μ0.390.1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120147010082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300400300120013*20*岩石水平抗力系数(MN/m3)60460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65453601200负摩阻力系数(§n)0.2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400.450.400.55 K2+300~K3+480段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石名称素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砂岩粉砂岩裂隙面层面岩土界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3)20*19.9024*25.724*24.924*25.1*饱和重度(kN/m3)21*20.80*天然抗压强度(MPa)6.7035.972.56饱和抗压强度(MPa)3.9428.331.83内聚力C(kPa)5*(饱和)23.33(天然)5281880502015.115.60(饱和)内摩擦角φ(°)25*(饱和)10.85(天然)31.940.218129.48.17(饱和)抗拉强度(kPa)98.8300437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120*260*243210283240*弹性模量(MPa)8283651变形模量(MPa)6283022泊松比μ0.390.13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100*300150*1100300岩土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00.350.400.350.700.350.40负摩阻力系数0.2*土体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8*20*28*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6050040注:(1)“*”为地区经验取值,(2)场地内部分区域,砂质泥岩和页岩岩体破碎,取样困难,无法获得室内试验数据值。(3)粉砂岩胶结差在外业钻探过程中岩芯呈散沙~短柱状,为满足取芯要求只能采取强度较高的短柱状岩芯,故试验成果无法准确反映该地层承载力。取值时,粉砂岩的参数根据现场钻探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及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4)当水平荷载未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表中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乘以0.4后采用。K3+480~K4+160段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值一览表岩石名称人工填土粉质粘土J2s裂隙面层面砂质泥岩(1、2号桥梁)砂质泥岩(主线K6+009~K6+209)砂质泥岩(主线K3+480~K4+160、K5+160~K6+009、K6+209~K6+570段)砂岩粉砂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重度(kN/m3)20*(天然)21*(饱和)20.0(天然)20.5(饱和)25.525.825.5*26.0*25.525.924.825.223.7*24.6*自然抗压强度(MPa)9.36.47.233.03.6饱和抗压强度(MPa)5.63.64.324.21.8黏聚力C(kPa)5*23.5(天然)450*2963401200100*502015.6(饱和)内摩擦角φ(°)25*15.8(天然)3030303828*181211.7(饱和)抗拉强度(kPa)1146510642546*弹性模量(MPa)108067111552453550*变形模量(MPa)8575389052000500*泊松比0.380.390.380.140.40*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0](kPa)以现场实测为准300*3375200*1300300*2600350*8780200*650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4803003601200290岩土与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250.200.350.450.350.400.350.450.400.550.350.40负摩阻力系数0.25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MN/m414*20*40*30*40*60*3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60*50*55*300*45*注:(1)“*”为地区经验取值,(2)场地内部分区域,砂质泥岩和页岩岩体破碎,取样困难,无法获得室内试验数据值。(3)粉砂岩胶结差在外业钻探过程中岩芯呈散沙~短柱状,为满足取芯要求只能采取强度较高的短柱状岩芯,故试验成果无法准确反映该地层承载力。取值时,粉砂岩的参数根据现场钻探情况结合工程特点及重庆地区经验综合确定。(4)当水平荷载未长期或经常出现的荷载时,应将表中水平抗力系数比例系数乘以0.4后采用。(5)K6+009~K6+209段由于长期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饱和抗压强度计算,其余段砂质泥岩地基承载力按天然抗压强度计算;砂岩按饱和抗压强度计算。工程地质条件评价K0+000~K2+300段工程地质评价5.1.1主线工程地质评价(1)里程K0+000~K0+076.05高架桥梁段(详见剖面TXK1~TXK8)该里程段高架桥梁起止桩号为K0+000~K0+076.05,长度约76米。设计路面高程为291.502~293.322m。场地地形沿桥梁纵向起伏整体较为平缓,整体坡角15~20°,局部坡度较大,达30°。桥址区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土层厚度0.2~4.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质泥岩和砂岩。桥址区地表土体无变形迹象,现状整体稳定。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自然斜坡未见地表变形开裂迹象,现状斜坡整体稳定性好。该里程段高架桥梁K0+020~K0+040里程段与宝华1#井区域相交。据调查,宝华1#井修建于上世纪80年,井深约3000m,由于开采年代久远,现已气量减少,逐步减产,据当地村民叙述,现已大部分作为储气井使用。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采用高架桥方案,桥墩台选址跨过了井区范围。拟建高架桥梁的建设对宝华1#井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小。(2)里程K0+076.05~K0+223.69填方路基段本段线路现状地面高程275.002~278.153m,本段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上覆土层厚度为0~1.2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20°,局部达3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该段全长约155m,该段线路走向约190°,设计标高293.582~297.222m,为填方路基段。根据设计方案,将分别在道路左、右两侧形成高约14.80~26.20m、11.20~23.60的填方边坡,详见TXK8~13剖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里程段内现状地形及下部基岩面倾角较平缓,道路路基填筑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沿基岩面整体滑动变形。根据设计方案,左侧边坡上部土体按1:1.75的坡率放坡回填后,坡脚采用1#挡墙进行支挡,右侧采用2#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拟建挡墙以中风化基岩作为持力层,边坡应设置截排水沟并做好坡面防护措施。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本段道路位于回填区域上,道路填筑前,应对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后,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道路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取值按现场测试确定。路基宜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3)里程K0+519.38~K1+057.56填方路基段本段线路现状地面高程286.404~309.813m,本段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上覆土层厚度为0~6.5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20°,局部达45°,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该段全长约540m,该段线路走向154°,设计标高305.022~318.094m,为填方路基段。1)道路左侧边坡:K0+519.38~K0+625段道路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该里程道路左侧形成高约6.00~11.00m的填方边坡,详见TXK32~34剖面,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走向150°,倾向60°,坡长约95m。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填方道路段拟采用3#挡墙进行支挡。由于该里程段填方路堤局部段岩土界面相对较陡,现对该段填方路堤回填后土体进行岩土界面稳定行分析,选取典型剖面TXK34-34′进行折线滑面稳定系数隐式解计算该段填方路堤沿岩土界面边坡稳定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A.0.3公式传递系数法隐式解计算边坡稳定性系数。素填土饱和工况下重度取21.0KN/m3,粉质粘土与岩石界面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取15.1KPa、内摩擦角取9.4°。填土内部黏聚力取5.0KPa、内摩擦角取25.0°。边坡验算示意图见下图,计算结果见下表:34-34’剖面填方边坡稳定性验算示意图(岩土界面)边坡稳定性验算成果表(TXK34’剖面,岩土界面、暴雨工况)滑块编号滑体重度(Kn/m)滑块面积(m2)滑面长(m)滑面倾角(°)黏聚力(kPa)内摩擦角(°)抗滑力(Kn)下滑力(Kn)传递系数支护剩余下滑力稳定性系数(K)12124.6710.9527.75.0025.0268.67240.85/72.270.91221126.3117.2617.415.109.4679.65793.180.95353.4532176.057.0712.815.109.4364.58353.810.98425.15计算结果表明,该里程段填方边坡的稳定系数为0.91,填方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填方道路段拟采用3#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挡墙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边坡应设置截排水沟,作好截排水措施。K0+625~K0+735段道路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将在该里程道路左侧形成11.80~18.70m的填方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该里程段内现状地形平缓,道路路基填筑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变形。根据设计方案,该段按1:1.75的坡率分阶放坡回填,边坡应设置截排水沟,作好截排水措施。K0+735~K1+057.56段道路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将在拟建道路左侧与辅道2之间形成高约0.40~10.1m的边坡,详见TXK40~57剖面,坡长约32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填方道路段拟采用6#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该边坡靠近小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在靠近大里程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该段边坡小里程段内现状地形平缓,道路路基填筑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产生沿岩土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变形。但该段边坡大里程段与辅道2外侧填方边坡形成的整体填方路堤边坡局部段岩土界面相对较陡,该段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详见辅道2评价。2)道路右侧边坡:K0+519.38~K0+585段道路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将在该里程道路右侧形成高约5.00~15.50m的填方边坡,详见TXK32~33剖面,坡长约6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边坡上部土体按1:1.75的坡率放坡回填后,坡脚采用4#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挡墙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边坡应设置截排水沟,作好截排水措施。K0+585~K0+735段道路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0.60~4.50m的填方边坡,详见TXK34~39剖面,坡长约15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25。里程段内大部分现状斜坡坡向与左侧填方边坡坡向相反,道路路基填筑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不易产生沿基岩面整体滑动变形。根据设计方案,该段按1:1.75的坡率放坡回填,边坡应设置截排水并采取坡面防护措施。K0+735~K1+057.56段道路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右侧与辅道1之间形成高约0.40~10.1m的填方土质边坡,详见TXK40~57剖面,坡长约32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该段填方道路段拟采用6#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该边坡靠近小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在靠近大里程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3)路基评价及建议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本段道路位于回填区域上,道路填筑前,应对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后,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道路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取值按现场测试确定。路基宜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4)里程K1+206.50~K1+734.7填方路基段该段全长约534m,该段线路走向155°~169°,现状地面高程305.582~295.938m,设计标高316.332~303.912m,为填方路基段。本段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上覆土层厚度为0.60~4.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10°,局部呈陡坎状、挡墙,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1)道路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左侧与辅道2、辅道4之间分别形成高约0.20~9.5m、0.50~7.7m的填方路堤边坡,详见TXK68~88剖面,边坡分别坡长约260.0m、24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与辅道2、辅道4之间形成的填方路堤边坡拟分别采用8#、10#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在靠近小里程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该边坡靠近大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2)道路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右侧与辅道1、辅道3之间分别形成高约0.50~10.5m、0.50~8.0m的填方路堤边坡,详见TXK68~88剖面,边坡分别坡长约260.0m、240.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与辅道1、辅道3之间形成的填方路堤边坡拟分别采用9#、11#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在靠近小里程、大里程端头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该边坡靠近中间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3)路基评价及建议按照设计高程平场后,本段道路大部分段位于回填区域上,部分段道路路基下为粉质黏土及基岩,建议该段道路以压实填土、换填地基或基岩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区域道路填筑前,应对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后,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道路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取值按现场测试确定。换填地基作为路基持力层时,换填深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基岩做持力层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请在表3.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表中查取。(5)里程K1+880.70~K2+074.47填方路基段该段全长约195m,该段线路走向174°,现状地面高程293.487~287.642m,设计标高300.692~297.358m。本段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上覆土层厚度为0.2~4.00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8°,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左侧与辅道4之间形成高约1.4~9.8m的填方土质边坡,详见TXK95~105剖面,坡长约190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与辅道4之间形成的填方路堤边坡拟分别采用14#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在靠近小里程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该边坡靠近大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右侧与辅道3之间形成高约0.6~9.8m的填方土质边坡,详见TXK95~105剖面,坡长约195m,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5。根据设计方案与辅道3之间形成的填方路堤边坡拟分别采用15#挡墙进行支挡,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重力式或桩板挡墙。根据设计标高平场后,在靠近小里程段,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下部基岩面已经比较浅或平场后基岩将出露,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基岩作为持力层。该边坡靠近大里程段大部分均位于填方路基上,建议该区域挡墙段采用压实填土作为持力层。按照设计标高平场后,本段道路位于回填区域上,道路填筑前,应对表层的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后,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后,方能作为路基持力层。建议该段道路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压实系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取值按现场测试确定。路基宜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6)主线里程K2+116.39~K2+300填方路基段该段全长约184m,该段线路走向178°,现状地面高程288.094~291.393m设计标高297.498~298.582m,为填方路基段。本段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上覆土层厚度为0.6~3.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线路所经地段地形总体坡角2~12°,局部为陡坎、挡墙,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左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道路左侧形成高约2.0~7.0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长约158.0m,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为永久边坡,安全系数1.30。根据设计方案,该段里程K2+090~K2+115左侧为拟建15#挡墙,建议挡墙形式可采用悬臂式或重力式。建议挡墙以压实填土或基岩作为持力层;该段里程K2+115~K2+300左侧采用采用1:1.75放坡,边坡坡脚地形平缓,道路填筑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不易产生沿基岩面整体滑动变形。边坡应设置截排水沟并做好坡面防护措施。右侧边坡:根据设计方案,将在拟建主线道路右侧形成高约1.60~10.4m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