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6地球上的水第01讲水循环和水量平衡考点巩固卷考点速览考点01水循环考点02水圈的组成、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01水循环蝴蝶泉原名“无底潭”,《大理县志稿》中有如下记录:蝴蝶泉,仁和村上、神摩山左麓。水从石腹中涌出,塘方约五丈,可溉田四百余亩。下图为水循环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蝴蝶泉对应图中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2.蝴蝶泉可溉田四百余亩,与之有密切联系的是(
)A.①较充足 B.②较稀少 C.③较充足 D.④较稀少3.历史上,蝴蝶泉曾出现水位大幅下降的状况,为保护蝴蝶泉,最可行的措施是(
)A.增加人工降雨频率 B.保护周边山区植被C.实施区域调水工程 D.鼓励周边村落搬迁【答案】1.B2.A3.B【解析】1.根据材料中“无底潭”,水从石腹中流出,可以判断蝴蝶泉为地下水。图中水汽蒸发后经①环节后形成降水,①为水汽输送;降水经③,汇入河流湖泊,③为地表径流;③经过④环节,形成②,所以②为地下径流,④为下渗,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干中“可溉田四百余亩”说明蝴蝶泉水量充足,降水充足、下渗量较大会使地下水水量充足,结合上题中对不同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可知①为水汽输送,水汽输送的水汽多,降水充足;②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较少则说明泉水量较少;③为地表径流,而蝴蝶泉水属于地下径流;④为下渗,若下渗较少则蝴蝶泉水量较少。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3.根据题干中蝴蝶泉历史时期水位下降,要保护蝴蝶泉,就是保护其水量和水质,保护周边山区植被可发挥植被涵养水源及过滤净化的功能,对蝴蝶泉的保护效果明显,最可行,B正确;而增加人工降雨频率只能短时间缓解区域水量不足的状况,A错误;实施区域调水工程成本高、工程量大,C错误;鼓励村落搬迁不切合实际,D错误。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九龙江的干流流程约为258千米,干支流共建设了1000多座水电站,是我国水电站分布最密集的河流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九龙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②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水电站建设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④水电站建设使入海径流量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该流域水电开发影响最直接的水循环环节是(
)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 C.蒸发 D.降水【答案】4.C5.A【解析】4.读图可知,九龙江注入东海,主要参与海陆间大循环,①正确,②错;水电站除发电外,还有防洪抗旱的作用,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从而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③正确;水电站建设拦蓄径流,不会导致入海径流量增大,④错。故选C。5.该流域建设了1000多座水电站,库区蓄水发电对地表径流的直接影响最大和最直接,A正确。地下径流和蒸发不是影响最直接的环节,排除BC;对降水的影响不大,D错。故选A。【点睛】水循环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其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和重力能。其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完成下面小题。6.从河水补给角度分析,“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湖泊水 D.冰雪融水7.从水循环角度分析,“百川东到海”说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岩石与大气圈的循环【答案】6.A7.A【解析】6.大气降水是从天上落下来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这里降水较多,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由题,百川归大海,指的是河流水最终流入大海中,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陆地水体的关系特征: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陆地水体的最主要补给形式;冰融水可补给河流水及其他陆地水体;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2024年6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灾情。下图示意广西桂林内涝及城市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从水循环角度,推测桂林内涝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①增多,②减弱 B.②增多,③增多 C.①增多,③增多 D.②增多,⑤增多9.下列能减轻桂林内涝的可行性措施是(
)A.将水泥路面全部置换 B.科学规划给排水设施C.加强通风廊道的建设 D.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答案】8.B9.B【解析】8.桂林洪涝直接源于极端暴雨,极端暴雨造成地表多积水,产生严重内涝,即②(大气降水)增多,③(地表径流)增多,B正确;①为蒸发,⑤为地下水补给,不是内涝的直接因素,ACD错误。故选B。9.目前水泥路面在城市有一定的实用性,不可能全部置换,A错误;科学规划排水设施,有利于水道通畅,缓解内涝,B正确;建设通风廊道,可以缓解热力环流,但对治理内涝的作用不大,C错误;城市闲置的土地有限,不应大力拓展绿地和公园,只能因地制宜地搞绿化建设,D错误。故选B。【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根据图a判断曲线I是深度为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11.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12.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10.A11.B12.C【解析】10.根据材料信息,I、Ⅱ和Ⅲ是在30°的坡地上覆盖石子情况下,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为30厘米、60厘米和100厘米的实验结果,三种情况中,30厘米测量土壤深度最浅,因此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受到雨水下渗影响,土壤体积含水率最先上升,变化最早,A正确;初始值适中并不能说明其土壤深度较浅,B错误;从图中可看出,峰值最高的是Ⅲ曲线,Ⅲ曲线的波动最大,CD错误。故选A。11.从图b中可以看出,I曲线变化明显,降雨后土壤含水量上升明显,说明其为测量深度3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曲线Ⅱ和Ⅲ为测量60厘米和100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Ⅱ和Ⅲ在降雨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裸地下渗量小,地下径流少,地表产流多,对土壤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B正确,CD错误;图b中曲线I、Ⅱ和Ⅲ是同时进行人工降雨实验,降水量一致,A错误。故选B。12.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降水后下渗增加,因此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增加,②③正确,①错误;与裸地相比,在坡地上覆盖石子使得土壤上有覆盖物,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④错误,综上所述,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它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气候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地表蒸散量是指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它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将有助于(
)A.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B.提取各流域内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数据C.获取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D.摸清各流域内水资源储量的分布状况14.为研究祁连山各流域千百年来自然环境演替,科学工作者采取的研究方法较科学的是(
)A.钻孔取样分析 B.河水取样分析C.植被分布调查 D.河流水文调查【答案】13.D14.A【解析】13.气象监测的蒸散量是研究森林、草地、农田、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关键参数之一,由此可知,气象监测的蒸散量主要与水循环和水平衡关系大,故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数据,最可能用于摸清各流域内水循环的动态变化状况,D项正确。气象监测的蒸散量只是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之一,并不能为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提供全面的详实资料,A项错误。地表蒸散量是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并不能获取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B、C两项错误。故选D。14.河水取样分析、植被分布调查、河流水文调查结果只能反映当前流域环境状况;钻孔获取岩土样本,可以分析千百年来自然环境演替,BCD错误;故选A。【点睛】地表蒸散发量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还影响大气环流,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表蒸散发量是影响湿地水热平衡的主要因素,也是水分损失的主要途径,对湿地生态需水量的合理确定和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西北灌区常采用天然水渠灌溉,当地水渠改良后,水资源损耗明显减少。下图为该灌区内水渠改造前后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直接影响灌区内地下水水面变化的因素是(
)A.径流 B.下渗 C.光照 D.植被16.水渠改良后,可使(
)A.表面水域蒸发增强 B.底部土壤质地改善C.槽内水位高度降低 D.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答案】15.B16.D【解析】15.据图可知,该天然水渠改造前为泥质挡土,灌渠底部为砂质土层,渠内水流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偏高;改良后该水渠为水泥一体,渠内水流不易下渗,导致水渠处的地下水水面明显变低。B正确,与径流、光照和植被无关,ACD错误,故选B。16.天然水渠改造后,水渠宽度变窄,水域面积减小,蒸发减弱,A错误。受水渠材质变化影响,下渗减弱,水渠槽内水位高度升高,C错误。水渠底部的土壤质地受成土母质影响,而水渠改造前后均为砂质土壤,没有变化,B错误。水渠内的水资源损耗减少,灌溉面积可能增加,使作物种植面积可能扩大,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1、地面性质: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沙质土壤利于下渗;2、地表坡度: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3、植被状况: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4、降水强度: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5、降水持续时间:降水时间持续越长,越利于下渗。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加剧,近30年来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内水体面积发生了很大变化。2016年,该流域开始实施从博斯腾湖调水至孔雀河的生态调水工程,流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图1示意1990-2018年塔里木河流域及其主体水系地表水体面积变化,图2示意1989—2019年塔里木河流域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引起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地表径流18.从博斯腾湖调水至孔雀河,可以(
)①使流域内地表水面积增加②降低孔雀河下游地下水水位③缓解孔雀河下游植被退化④优化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17.B18.D【解析】17.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由图1可知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体面积增长明显,由图2可知年降水量与年蒸散量的增长曲线类似且上升明显,年降水量大于年蒸散量,而年平均气温则抬升缓慢,这表明降水才是引起塔里木河流域地表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并非气温和蒸发因素,B正确,AC错误;材料提及生态调水,属于地表径流,调水只是影响流域内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格局,不会引起流域内地表水体面积变化,D错误。故选B。18.生态输水工程优化了流域内地表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没有增加流域内地表水面积,①错误,④正确;从博斯腾湖调水至孔雀河可以抬升孔雀河下游地下水水位,②错误;从博斯腾湖调水至孔雀河可以改善中下游生态环境,缓解孔雀河下游植被退化,③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点睛】生态调水补水是指通过调整水流分配来改善或维持生态环境的水资源管理措施。这通常涉及利用本地水资源或从其他地区“借水”,通过水利工程如水库等,将水补充到缺水地区,以恢复或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逐渐恢复生态系统原有的自我调节功能。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分析,水循环最强的海域是(
)A.甲海域 B.乙海域 C.丙海域 D.丁海域20.影响图中不同纬度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有(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年降水量④入海径流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19.D20.A【解析】19.读图可知,四海域中,丁海域表层水温最高,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蒸发环节活跃;水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降也较多,因此水循环最强。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包括海水温度、年降水量、入海径流等。海水温度高,蒸发量大,盐度相对较高;年降水量大,会稀释海水,导致盐度降低,①③正确;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压力等,盐度的变化会引起密度的改变,但密度本身并非决定盐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错误。图中没有显示出入海径流的相关信息,④错误。故选A。【点睛】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海域相对封闭,海水盐度受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尤为明显。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注入的海水盐度状况对该海域盐度的影响,即考虑与周围海域的海水交换。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调查发现,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落差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南侧与北侧落差差异小,两山地分水岭南侧与北侧降水差异均比较明显。研究表明,未来图(下图)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导致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从水循环的角度,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有(
)①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②大陆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③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④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关于图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缩小,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B.流域面积缩小,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C.流域面积变大,喜马拉雅山分水岭南侧比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D.流域面积变大,冈底斯山分水岭北侧比南侧河流溯源侵蚀强【答案】21.D22.A【解析】21.由材料可知,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地形对夏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当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多裂隙发育,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①③④正确;当地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2.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A正确,C错误;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BD错误;故选A。【点睛】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方某丘陵某革命老区因水土流失问题经济发展受限。当地主要采取几种生态治理措施:种草(成本较低)福建低山丘陵易发生水土流失,采取多种措施,水土流失较轻的地区采取生物措施,严重的地区采取综合措施当地在三个邻近实验小区采取如下三种措施进行生态治理测试。三个实验小区的坡度均为15度,面积一致。产水量是降雨量除去各种水损失和损耗的水量,是衡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土壤类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植被覆盖土壤有种子年产水量/m3年产沙量A黏土无无无无922700B砂土无草有有39800C黏土建水平沟乔灌草混种有有18150(1)若排除蒸腾和蒸发作用因素,试分析A区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的原因。(2)一般来说,土壤储水可以减少坡面径流,土壤水分越大,水土流失越不明显。但A区却使用了造沟排水的方法来保持水土。从自然条件解释排水可以保持水土的原因。(3)当地政府对于与C区可实施一样措施的部分地区,只进行了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请分析其原因。(4)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最终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从图9谈谈必须及时介入水土流失治理的启示。【答案】(1)土壤为黏土,粒径小,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无植被,缺少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土壤中无种子,无法吸收水分;导致地表径流量大,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2)坡面上造沟可以汇集坡面径流,水和泥沙容易在沟道聚集;水平沟中水流速度较慢,侵蚀搬运能力弱;水平沟中水分易下渗,故通过造沟排水能保持水土。(3)种草成本较低;C区为黏土,草类植被根系较浅,种草容易成活;草类植被保持水土效果较好。(4)水土流失较轻时,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能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效果;若水土流失没有及时治理而加重,则工程措施实施难度大,乔灌草也难以成活,生物措施成本更高,成活难度更大,最终难以治理,土地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材料,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等知识点,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详解】(1)由表格可知,A区土壤为黏土,与B区砂土比较,黏土粒径小,地表水不易下渗;表格中显示,A区无生物措施和植被覆盖,可推知A区地表无植被,故缺少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表格中呈现了A区土壤中无种子,故土壤中的水分无法被吸收,最终导致A区地表径流量大,年均产水量比B区大。(2)坡面上的水平沟可以汇集来自其上侧的坡面径流,从而使得水和泥沙容易在沟道聚集;水平沟中,几乎无落差,水流速度较慢,流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弱,同时水平沟中水分易下渗,故通过造沟排水能减少水土的流失,从而保持水土。(3)根据所学知识,草本植物体积小,价格相对较低,种植成本较低;由表格可知,C区为黏土,而草类植被根系较浅,在黏土上种草更容易成活;草类植被较密集,保持水土效果较好。(4)水土流失较轻时,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效果更好,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就能遏制水土流失的加重;若水土流失没有及时治理而加重,地表沟壑纵横,则再实施同样的工程措施难度就更大,随着水土流失,土层变薄甚至基岩裸露,乔灌草也难以成活,生物措施成本更高,成活难度更大,最终可能导致土地退化为像A区一样的情况。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733km2,其中新加坡岛面积648km2,人口564万人,经济发达。该国地处东南亚,四面环海,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400mm,地形单一,平均海拔15m,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km,缺乏天然的地下蓄水层,属于“水量型缺水”严重的国家。新加坡城市建筑密度高,地面沉降问题突出,致使海水倒灌时常发生。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新加坡除了从国外进口水外,已在国内建成一套多样化和可持续的供水体系(如图),实现了水资源充足供应。(1)新加坡建立现代化、高标准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80%-90%的降雨量转化为饮用水。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新加坡进行雨水收集的原因。(2)新加坡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严禁开采地下水。对此进行合理解释。(3)分析新加坡进行大规模海水淡化的有利自然和人文因素。【答案】(1)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历时短;国土面积很小,地形低平单一,河流少而短。(2)新加坡地下缺少天然的蓄水层,地下水资源短缺;城市建筑密度高,地面沉降问题突出;禁止开发地下水,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3)有利自然因素:四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有利人文因素:人口稠密,对淡水资源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海水淡化技术先进。【分析】本大题以新加坡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多对流雨,历时短;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国土面积733km2,国土面积很小,地形低平单一,平均海拔15m;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km,河流少而短。(2)新加坡地下缺乏天然的地下蓄水层,属于“水量型缺水”严重的国家,地下水资源短缺;城市建筑密度高,压力大,地面沉降问题突出,致使海水倒灌时常发生;禁止开发地下水,能有效的防止地面沉降,减轻海水倒灌。(3)新加坡地处东南亚,为岛国,四面环海,海水资源丰富。人口564万人,人口稠密,对淡水资源需求量大;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海水淡化经验相对较丰富,技术先进。考点02水圈的组成、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a B.b C.c D.d2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外流区域没有参与陆地内循环过程【答案】25.A26.C【解析】2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为大气水、b为冰川水、c为生物水、d为河流水,大气水主要存在于大气中,分布范围是最广的,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多,A错误;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山地有固态水,B错误;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C正确;我国外流区域参与了陆地内循环的过程,D错误。所以选C。【点睛】气态水:在地球外围的大气层中,充满了大量的水汽,它们以云或雾的形式,飘浮在空中,这就是气态水。气态水的数量微乎其微,仅占地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黑鱼河因水中多黑色小鱼集聚而得名,位于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峡谷中,流程较短,奔腾汇入龙川江,夏季在交汇处清浊分明。该河是深埋的地下河被熔岩阻塞流出地表形成,这类发源地隐蔽的河流也被称为“无头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根据河水补给来源推测,黑鱼河的水量情况是(
)A.春夏季节水量大 B.夏秋季节水量大C.秋冬季节水量大 D.无明显季节变化28.“无头河”可能在下列哪个省份分布较多(
)A.辽宁 B.新疆 C.贵州 D.河南29.夏季黑河与龙川江交汇处“清浊分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龙川江植被好,含沙量小 B.黑河流域植被好,含沙量小C.龙川江水量大,含沙量大 D.黑河流域落差大,含沙量大【答案】27.D28.C29.B【解析】27.根据材料可知,黑鱼河流程短,主要靠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的河流水量稳定,季节变化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无头河的特征是地下河流出地表形成,应该在地下径流丰富的喀斯特地貌区较多,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广布,多“无头河”,C正确;辽宁、新疆、河南石灰岩分布较少,喀斯特地貌不发育,“无头河”分布少,ABD错误。故选C。29.黑鱼河“奔腾汇入龙川江”,说明流速快,但依然清澈,说明河流中泥沙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B正确,D错误;龙川江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造成,AC错误。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为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苏木吉林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来自(
)A.降水 B.地下水 C.积雪融水 D.冰川融水31.苏木吉林湖(
)A.主要排泄方式是外流 B.夏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C.冬季降水量大于夏季 D.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32.研究表明,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其主要原因是湖区(
)A.多阴雨天气 B.植被茂盛 C.风速较小 D.海拔更高【答案】30.B31.D32.C【解析】30.苏木吉林湖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理论上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但据图可知,湖泊补给量在一年中比较稳定,在众多河流补给方式中地下水补给最为稳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31.由图可知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基本相等,所以输入与输出基本对等,即全年净补给量基本为零。D正确。干旱半干旱区的湖泊主要为内陆湖,材料也已知该区域湖泊多为高大沙山环抱湖泊,因为地势高,所以只流入无流出:该地区全年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均为夏季多于冬季,所以夏季降水多于冬季。ABC错误。故选D。32.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四周被海拔一千多米的沙山环抱,削减了风速,阻挡了风的进入,减少蒸发;湖区降水量较少,说明阴雨少;湖区位于干旱半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只通过已知的信息,无法推断两地海拔差异。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由材料可知,湖泊位于沙漠东南部,被高大沙山环绕,因此风速较小,减小了蒸发量,因此苏木吉林湖区的蒸发量远低于巴丹吉林沙漠平均蒸发量。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沼泽广布,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碳汇(指从大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能力强,被认为是世界最大的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沼泽区域,植被碳更容易被固定下来,但当泥炭逐渐干涸时,其储存的碳会被大量释放。近年来刚果盆地的泥炭正在逐渐由碳汇向碳源(指向大气释放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转变。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地理位置。完成下面小题。33.图示区域的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①河网密集,水能丰富②河流流量大、季节差异明显③水热充足,农业发达④河口尚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4.近年来,刚果盆地泥炭由碳汇向碳源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雨林破坏,植被覆盖降低 B.气候变暖,降水异常增加C.地壳抬升,盆地海拔上升 D.农业开发,人为排干沼泽【答案】33.D34.D【解析】33.刚果盆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多,盆地边缘处在高原山地与盆地交界,落差大,河流水能丰富,①正确。刚果河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小,②错误;图示区域气候湿热,人口较少,经济落后,技术低下,农业落后,③错误;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中游流经刚果盆地,易于泥沙沉积,往下游输沙量少;河口附近地形高差大,流速快,泥沙不易堆积。以上原因导致刚果河口未形成明显三角洲,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4.由材料可知,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当泥炭逐渐干涸时,其储存的碳会被大量释放。近年来,人类对沼泽的不合理利用,使沼泽变干,加剧了碳排放,D正确;与植被覆盖率降低关系不大,A错误;降水异常增多不会使沼泽变干,B错误;地壳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近年来没有数据表明刚果盆地海拔明显上升,C错误。故选D。【点睛】泥炭是沼泽发育过程中的产物,又名“草炭”、“泥煤”,形成于第四纪,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部地带,是欧洲第三大河。以基辅为界,分为上第聂伯河和下第聂伯河,2023年6月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发生爆炸决堤,部分地区遭受水灾,下图为第聂伯河流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第聂伯河汛期主要集中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36.第聂伯河流域主要的自然带为(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37.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决堤后,对流域的影响表现在(
)A.库区水源减少,调节服务下降 B.下游出现洪灾,文化服务减弱C.电力资源紧张,供给服务下降 D.库区景观消失,支撑服务减弱【答案】35.A36.B37.C【解析】35.结合图示可知第聂伯河流域地处欧洲东部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较低,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量大为主要补给方式,A正确,BCD错。故选A。36.据图可知,第聂伯河位于北纬50°附近,东经30°附近,位于欧洲西部,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是由于受西风带影响比较明显,冬季不是特别寒冷,全年降水也比较丰富,因而发育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正确;温带荒漠带和温带草原带是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少雨)对应的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下对应的自然带,因此ACD错误。故选B。37.卡霍夫卡水电站大坝决堤后,库区水源并没有减少,A错误;决堤后,下游出现洪灾,但文化服务并没有减弱,B错误;电站大坝决堤后无法在继续发电,电力资源紧张,供给服务下降,C正确;库区决堤,水位下降,下游出现洪灾,但库区景观并没有消失,D错误。故选C。【点睛】第聂伯河是欧洲东部的第二大河,欧洲第四大河,源出俄罗斯瓦尔代丘陵南麓,第聂伯河向南流经白俄罗斯、乌克兰,注入黑海。长2200千米,流域面积50.4万平方千米,上游有运河同涅曼河、西布格河及西德维纳河相通,结冰期3-4个月,自河口上溯可通航1677千米,多罗哥布日以下可通航1990千米,航运价值高。流域内建有克烈缅楚格、第聂伯、卡涅夫、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和卡霍夫卡,基辅等6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387.3万千瓦,水能较为丰富。伊犁河上游指雅马渡水文站以上河段及支流,地处天山山脉向伊犁河谷的过渡地带。随着河谷内经济的发展,有专家提议在雅马渡水文站上游1.3km处修建雅马渡水坝。下图示意伊犁河水系及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伊犁河上游水源主要来自天山的直接原因是天山(
)A.地下水资源丰富 B.冰雪融水丰富 C.拦截东南季风 D.湖泊数量较多39.若修建雅马渡水坝,则伊犁河(
)A.流量大幅度减少 B.径流变得稳定 C.河水水质变清洁 D.结冰期渐长【答案】38.B39.B【解析】38.伊犁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天山海拔高,气温低,冰雪丰富,所以伊犁河上游水源直接来自天山,B正确;伊犁河上游地势高,地下水补给少,A错误;天山距海遥远,东南季风难以到达,C错误;天山北坡并未有较多的湖泊,D错误,该题选B。39.修建水坝会对伊犁河的径流起到调节作用,使流量变得更加稳定,B正确;修建水坝不会减少河水的流量,A错误;水坝能够拦截径流,使流速变缓,水体更新速度变慢,水质可能变差,C错误;结冰期主要受温度影响和修建水坝无关,D错误,该题选B。【点睛】河流补给形式判读技巧:1、依据河流所在的地区判断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云贵高原区地下水补给较多;东北地区的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河流有多种补给。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雨水补给,径流变化较大,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而可靠;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春汛的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过去50年,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暖最强烈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青藏高原色林错地区1984年和2015年同期卫星影像图。完成下面小题。40.图中四地中,地势较低平的两地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1.从长期来看,青藏地区大部分湖泊的水量变化趋势为(
)A.持续增加 B.先增加后减少 C.持续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答案】40.A41.B【解析】40.根据两幅图对比可知,左图1984年的①②两点在右图2015年时已经被湖水淹没,说明①②两地地势低平,而③④两点未被淹没,则说明③④两地地势较高。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41.随着全球变暖,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和积雪融化量增加,导致湖泊水量增加,面积变大,气温持续升高,蒸发量增加,导致湖泊水量减少,故从长期来看青藏地区大部分湖泊的水量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遥感技术的特点:1.探测范围大。2.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3.受地面条件限制少。4.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5.具有瞬时成像、实时传输的特点。老虎沟流域(39°05'N—39°40'N,96°07'E—97°04'E)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常年低温,降水丰富,冰川广布。冰川径流受气温、下垫面、冰川表面河网等因素的影响。图示意老虎沟流域冰川消融季降水量、降雪量与气温的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42.影响老虎沟流域降水量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植被覆盖 B.盛行西风和地形C.植被覆盖和纬度 D.东南季风和地形43.相较于8月,6月老虎沟流域冰川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降雪量大,流域蒸发较旺盛 B.气候高寒,地表反射率较低C.冰川融化,水系发育程度高 D.气温较低,降水以降雪为主【答案】42.B43.D【解析】42.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上游,据此可以推测,老虎沟流域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位于中纬西风带且处于迎风坡,B正确;老虎沟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植被覆盖对该区域的降水影响不大,同时该地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较弱,ACD错误;故选B。43.6月降水量较大,主要以降雪的形式(关键:明确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出现,且气温也较8月低,故冰川径流量较8月小,D正确;6月气温已回升,且高于0℃,但相较于8月气温偏低,因此6月份该流域蒸发较弱,A错误;据图可知,与8月相比,6月的降雪量较大,地表积雪覆盖面积较大,反射率应较高,B错误;6月气温较8月低,冰川融水量较少,冰川表面水系发育程度较低,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降水多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洋流、迎背风坡、下垫面的性质等。在福建省冠豸山国家地质公园,有一座海拔500m,宽度15~20m,与两侧谷地相对高度约100m的板状丹霞峰墙,由硅质砂岩组成,其风化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山体裂隙发育典型,山顶有两处凹穴,这两处凹穴底部布满厚厚的淤泥,并且常年积水(雨季不溢出,旱季不干枯),清澈见底,被称为冠豸山“天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4.推测这两处“天池”常年积水,不涸不溢的原因(
)①山地辐射冷却,云雾较多,蒸发弱②有地下水补给③“天池”周围山体裂隙发育,利于雨季多余池水排出④天池底部有一层较厚的淤泥,能阻挡池水下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5.这两处“天池”中的水清澈见底的主要原因有(
)①水源干净②风化物颗粒吸附杂质③海拔较高④面积较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答案】44.C45.A【解析】44.根据材料“海拔500米”可知,天池位于山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并受地形抬升,水汽容易凝结,多云雾,①正确;“天池”位于峰墙顶部,并无地下水注入,②错误;根据材料,山体周围有裂隙发育,利于雨季多余池水排出,③正确;根据材料“四穴底部布满厚厚的淤泥”可知,可阻挡池水下渗,确保旱季不枯,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4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天池”中的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和露水补给,水质较好,①正确;依据材料信息“由硅质砂岩组成,其风化物具有很好的吸附性”可知,硅质砂岩风化后产生的SiO₂颗粒,有利于吸附水中杂质,使得池水更加清澈,②正确;海拔高和面积小不是湖水清澈的主要原因,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湖泊水量稳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补给与排泄的平衡、水循环的调节、水生生物的调节、湖泊的物理性质、气候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等。4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答案】(1)日月山的隆起,阻挡湿润气流,降水减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日月山的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青海湖湖水难以外泄,盐分无法排出。(2)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湖底地势及水位高于青海湖,盐分通过倒淌河注入青海湖;上游有倒淌河淡水注入稀释,咸水逐渐被置换为淡水。(3)变化:气候变暖,变湿。原因:青海湖为内陆湖泊,水量的收入途径为降水和径流,支出方式为蒸发;青海湖泊面积增大,说明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降水增加说明气候变湿,径流增加说明高山冰雪融水增多,气候变暖。【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湖水的水文特征、湖泊水文的演变、湖泊的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及原因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日月山的隆起对青海湖的气候产生了显著影响。首先,山脉的升高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导致湖区的降水量减少,湖区的太阳辐射相对增强,气温相对升高,使得湖泊中的水分通过蒸发不断丧失,而由于降水量的减少,补给量不足以抵消蒸发损失,使得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推动湖泊由淡水向咸水演化;其次,日月山的隆起改变了水系的走向,原本青海湖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湖水可以流入黄河,维持着一定的盐度平衡,但随着山脉的抬升,这条通道被阻断,迫使它流向改变,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青海湖由此变成了一座闭塞的湖泊,湖水无法外泄,盐分在湖中累积,无法排出,从而导致湖泊从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由于耳海的位置较高,耳海从青海湖分离后,成为了上游倒淌河干流的一个湖泊,其湖底的地势及水位要高于青海湖,此时,水流从高处向低处流,耳海的水可以通过自然渗透、倒淌河或者人工渠道等方式流入下游的青海湖,使得耳海的盐分可以外排;耳海上游仍有倒淌河的淡水注入,对湖内盐分进行稀释,使得耳海的盐分得以降低,这样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有助于将耳海的咸水输送到青海湖中,因此耳海的咸水可能逐渐被置换为淡水。(3)青海湖作为内陆湖泊,其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内气候条件的影响。依据题意可知,青海湖近年来湖泊面积增大,这通常意味着流域内的补给水量增加,可能是降水量增加或高山融水补给增多,或者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青海湖作为典型的内陆湖泊,其水量的收入途径只有降水补给和径流补给,而其支出方式为则为蒸发;其中降水量增加是由于区域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才会导致流域内降水量增加,进而增加了湖泊的入水量;径流增加,这可能是附近山地冰雪融水增多导致,气候变暖使得全球或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周边高山的冰川和积雪加速融化,从而增加了湖泊的补给水量;青海湖泊面积增大,水量增多,进一步调节了局部地区气候,使得增发减少。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推测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可能呈现出变暖和变湿的趋势。其中,气候变暖可能导致了冰川融水增多,而气候变湿则可能增加了降水量,这些变化共同导致了青海湖水量的增加,从而使湖泊面积增大。4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黄河宁蒙河段由宁夏段(下河沿-石嘴山)和内蒙古段(石嘴山-头道拐)两部分组成,泥沙淤积严重、洪涝灾害频发。上游多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成,改变了宁蒙河段来水来沙特点,冲淤量(河段冲淤量是输入沙量与输出沙量的差值)和排洪能力发生明显变化,出现河道萎缩现象。加上凌汛影响,宁夏段水患严重。现计划在宁蒙河段起始段建大柳树水利枢纽综合调控宁蒙河段。下图为不同时期宁蒙河段汛期日流量过程变化示意图。(1)简析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2)与宁夏段相比,内蒙古三湖河口-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析冲淤量变大对宁蒙河段河道形态及防汛的影响。【答案】(1)上游水利工程蓄水使宁蒙河段:①水量减少;②汛期水量减少,枯水期水量增多;③流量季节变化减小。(2)①该段沿岸支流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干流;②沿河沙漠广布,风沙入河量大,泥沙输入量多;③受工业、农业、生活大量取水和蒸发、下渗的影响,河流水量较小,流速慢,冲刷能力减弱,泥沙输出量少。(3)河道形态:①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床抬高;②河道变窄,河道萎缩。防汛影响:秋末和春初有凌汛现象,冰塞加重,威胁河道安全。【分析】本题以宁蒙河段水患严重为材料,考查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黄河上游大型水利工程的运行对宁蒙河段水量的影响体现在对水量大小的影响和水量变化的影响,结合图分析,上游水利工程蓄水发电,具有拦截与储藏作用,会使宁蒙河段的水量减少;对于水量变化,会使汛期水量减少,水量变化趋于平稳;枯水期时可以释放水量,使枯水期水量增大,使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2)结合材料分析,内蒙古三湖河口一头道拐段冲淤量更大,即该河段泥沙的沉积量远大于黄河向下游冲刷的输沙量。从泥沙输入量来看,该河段地势平坦,流速慢,泥沙沉积量大;沿岸支流把大量泥沙带入河流干流;河流沿岸沙漠广布,风沙入河量大,泥沙输入量多。从泥沙输出量来看,该河段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蒸发下渗严重,水量减小,地形平坦,水流平缓,冲刷能力减弱,使泥沙输出量少。(3)结合材料分析,宁蒙河段冲淤量变大,即该河段泥沙的输入量大于输出量,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河道变窄,河道萎缩,水流不畅,向下游泄洪能力下降;该段河道由低纬流向高纬,冬季气温低,冰期长,秋末和初春会出现凌汛,河床抬高也会使冰塞加重,从而加重下游的洪涝灾害。4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是世界第四长湖。发源于天山的伊犁河是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极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雅马渡至卡普恰盖为中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卡普恰盖以下进入峡谷,水流清澈。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1)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小的原因。(2)指出巴尔喀什湖周边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该生态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3)近年来,巴尔喀什湖面积萎缩明显,请对稳定和扩大湖泊面积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冬季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加上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2)问题: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自然原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降水变率大;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3)控制农业用地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采购供应合同:含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数量调整
- 2024年装修工程安全合作合同全面解读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房屋贷款合同与银行担保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健身中心健身课程卡会员权益保障合同3篇
- 研学课程设计swot
- 2024年车辆租赁协议样式版
- 瓦楞纸制作特色课程设计
- 2024年车间铸造项目承接合约3篇
- 湿疹皮炎护理措施
- 2024年适用项目机密信息保护合同版B版
-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部分学校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译林版五年级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文本版本)(共5则)
- 吞咽困难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
- 医共体信息系统(HIS)需求说明
- GB/T 13894-2023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液位测量手工法
- 胰岛素抵抗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
- CBL胸腔穿刺教学设计
- 软件工程填空题(18套试题与答案)
- 动机式访谈法:改变从激发内心开始
- 瞬时单位线法计算洪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