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单元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课件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单元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课件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单元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课件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单元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课件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二中国近现代史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单元清末民初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0辛亥革命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必备知识·自主排查知识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进程“新政”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预备立宪”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__________”钦定宪法大纲皇族内阁(2)影响①“新政”: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②“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革命派的准备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________(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思想上(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__________军事上(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2)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3)1911年4月27日的__________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兴中会三民主义广州黄花岗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有利时机1911年5月,四川__________发展成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__________第一枪结果成立__________;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内容关于国体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关于民权①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关于政体国家体制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分权制衡)行政体制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责任内阁制)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全体国民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3.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2)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让位声明。(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宣告清王朝结束。(4)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清帝逊位诏书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积极影响政治层面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建立起共和政体思想层面传播了__________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社会层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经济层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局限与教训(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民族资本主义知识点四

袁世凯复辟与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大权独揽活动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____________”走上帝制之路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中华民国约法中日民四条约(2)护国战争背景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最终失败孙中山组织____________,武力讨伐袁世凯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__________纪年中华革命党中华民国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背景: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2)统治表现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________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黎元洪护法运动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__________”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但其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②1917年8月,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________”,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1918年失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①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随即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__________②中国劳工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再造共和中华民国军政府领事裁判权知识点五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和新文化运动1.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民族工业的发展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表现纺织、面粉等轻工业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抵制日货提倡国货(2)社会生活背景南京临时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方面的除旧布新表现①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__________的法律。②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废止缠足2.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2)兴起①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②主要阵地:__________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政治辛亥革命失败,共和政体遭到破坏,人们对失败原因进行反思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思想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专制和愚昧束缚着国民的思想。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促使人们思想解放青年杂志北京大学(3)内容(4)影响: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倡导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文学改良刍议1.概念阐释——清末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2.学术情境——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新政”期间,新军的编练,科举制废除之后士人群体的分化,新式知识分子的兴起,都为革命阵营准备了可以发动的基本力量。预备立宪期间,关于民权思想的公开宣传与历次国会请愿运动的实践,为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民权政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摘编自郭世佑《辛亥革命与清末“新政”的内在联系及其他》思考: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是什么?提示:清政府自救运动的失败更加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国人由此失去了对清政府的最后希望。所以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武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辛亥革命的进程。3.概念辨析——兴中会和同盟会(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2)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4.学习情境——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铁路收归国有,但并未退还补偿先前的民间资本,由此引发了四川保路运动。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提示:清政府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5.特别提醒——辛亥革命的两个易错点(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家政体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2)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辛亥革命也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6.社会情境——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誓把皇帝拉下马”的辛亥革命鼓舞下,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志士们前赴后继,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乐章。百年辛亥,永远铭记!思考: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提示: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7.图解历史——革命派、清政府、袁世凯和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8.体系构建——辛亥革命的兴起、进程及结果9.概念阐释——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北洋军阀统治下形式上是共和政体,实质上是军阀独裁。军阀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10.学习情境——袁世凯的卖国行为“中日民四条约”是由《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组成的,由袁世凯签署。思考: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提示:目的: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危害: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强,民族危机加深。11.社会情境——袁世凯复辟下图为1915年发表的漫画,图中文字为“猿猴倒行逆施,凡我国民群起而攻之”。思考:漫画反映了哪些信息?提示: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得到广泛传播。12.知识延伸——军阀割据派系首领支持者控制地区直系冯国璋英美支持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支持皖、浙、闽、鲁、陕各省奉系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东北三省13.学习情境——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经济的发展思考:上图为某学者整理的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你认为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即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14.概念阐释——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是中小资本;从对革命的态度来讲,民族资本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经济上具有双重性。15.思维拓展——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16.学术情境——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新旧交替时期新文化运动既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失败的终点,也是中国人学习俄国的起点,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突出特点。前期,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权、平等为指导思想,以民主、科学为旗号,开展思想启蒙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新民主主义的曙光开始显现。思考: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这里的“现实”是指什么?提示: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17.体系构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政治近代化的丰碑——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社会转型01史料实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史料一据统计,从1902年到1911年,各地起伏生灭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平均每两天半发生一次。这些民变席卷全国各地各民族,触及了城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革命既在民变之外,又与民变并存。二者既不可替代,又彼此渗透、相互影响。不少民变曾借助革命的旗号大造声势,革命亦利用民变求自身的发展。——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吴兆麟在讨论会上提出:湖北军界表同情于革命者,占十之六七;军队训练程度较优,而且武汉供给军队需用之军资亦甚多。但军队最重要者:弹药、粮秣、被服耳。汉阳的兵工厂,弹药不可胜用也;汉口之大商埠,粮秣不可胜用也;武昌有各大工厂,被服不可胜用也。且按兵要地理之关系;以中国形势,占领扬子江,则可左右南北。况湖北居扬子江中心,即孙子所谓衢地是也。……我日知会所计划革命战略,要……由湖北首义。——摘编自陈奇文《也谈辛亥武昌起义为何称武昌起义》【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变的积极影响。(2)根据史料二,分析吴兆麟“所计划革命战略,要……由湖北首义”的原因。[提示]

(1)积极影响: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2)原因:湖北军界支持革命;军队战斗力强;物资丰富,湖北经济基础好;战略位置重要。【通法悟道】【史论形成】辛亥革命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1)从帝国到民国:从政治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2)从臣民到国民: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3)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4)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02分析说明——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小人物大事业史料以武昌起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在这场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中,武昌所以能成为首义之区决不是偶然的。除了某些客观条件以外,湖北革命党人——他们在当时无论从社会地位和声望看,都是一些小人物,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他们(其中不少人原是知识分子)长期投身新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进行艰苦的革命宣传。起义前夕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兵士达五千余人,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再加之众多的革命的同情者。在原定起事当夜,起义指挥机关被破获而他们义无反顾地坚决采取行动。那些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的巨大历史功勋,永垂千古。——金冲及《辛亥革命研究》【史料导读】史料信息关键点:“某些客观条件”“艰苦的革命宣传”“革命团体”“革命的同情者”等。【探究】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20世纪初为什么“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能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提示]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西方民主革命思想不断传入中国,人们思想得到解放;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湖北新军的鼓动;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加速了社会变革。【史论拓展】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直接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根本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从法律上保证民主共和制度评价积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消极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难保民主;开因人设法之例,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03探究论证——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料辛亥革命只止于辛亥革命,绝不会有比辛亥革命更好的结果发生,也绝不会有比辛亥革命更坏的结果发生。这句话是怎么讲的呢?就是当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当时环境上所必需的,所需要的,大多数人民所需要的,就只是“推翻清王朝”,至于推翻清王朝以外的事,和推翻清王朝以后的事,他们则无意过问。所以辛亥革命的结果,便只是将清王朝推翻了。不是没有将清王朝推翻,也不是会发生推翻清王朝以外的好的结果。——摘编自徐天一《今日之革命与革命者》(1928年)【史料导读】首先,阅读史料,提取史料中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如由史料“辛亥革命的结果,便

只是将清王朝推翻了”得出观点。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探究】评析史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史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提示]

示例:观点:辛亥革命不彻底,仅推翻了清政府。评析:我认同这一观点。在20世纪初的中国,帝国主义操纵着清政府,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已被证明走不通。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成功地完成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推翻清政府。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却没能将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真正付诸实践。由于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革命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革命未能得到广泛认同,革命中所依靠的会党和新军并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并没有发生改变。结论:辛亥革命只是一场成功的“民族革命”,并未完成“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任务,这是由其指导纲领、社会基础的局限性以及强大的革命对象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史论深化】辛亥革命的成败探究点二黑暗中的新曙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01史料实证——北洋军阀的统治史料一各派军阀或相互勾结,合纵连横;或矛盾冲突,明争暗斗。“一年三小仗,三年一大仗”,大小兵燹连绵不断。据统计,在民国初年,光是四川内部各派军阀之间的战乱,即达400余次之多。在军阀的烧杀劫掠之下,百业俱废,民生凋敝。频繁的战乱,又造成了政局的动荡。控制中央政权的军阀头目,像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变换。正所谓“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探究】(1)根据史料一,归纳军阀割据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分析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1)影响:军阀混战,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百业俱废;中央政权变更频繁,国家分裂。(2)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当时中国分散的小农经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通法悟道】【史论形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局面及其特点(1)专制与共和之争①北洋时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军阀混战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是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特点。②袁世凯称帝失败,不久死去,北洋军阀中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主要包括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③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以后,大小军阀各霸一方,连年争战,给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局面的特点①袁世凯对内搞独裁专制,复辟帝制,实行黑暗统治;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民不聊生。②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列强侵华势力,大都是帝国主义在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他们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换取列强支持。③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成果,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④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⑤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02分析说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影响史料一史料二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双十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社会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不减,仍为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中学历史参考资料汇编》【史料导读】史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礼仪的变化。史料二反映出民国初年北京地区新旧习俗并存。史料一中图1是旧礼仪,图2、3是近代礼仪、新礼仪。史料二中“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一般民间较为冷漠”“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不减,仍为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体现出民国初年,社会生活出现新现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探究】(1)根据史料一,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礼仪变化的过程和实质。(2)史料一、二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提示]

(1)过程:近代礼仪由跪拜礼到鞠躬礼,再到握手礼。实质:反映了中国社会由等级森严到社会地位平等的变化。(2)说明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中国的社会习俗正由传统向现代迈进,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点。【史论拓展】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及评价(1)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评价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03探究论证——冲破旧的文化格局,“打倒孔家店”史料【史料导读】史料中的两种观点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态度。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观点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观点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许多优秀内涵,不能全盘否定【探究】怎样看待上述两种观点?[提示]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是儒学,儒学由于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需要,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承载了很多封建思想。因此,在新文化运动中,批判儒学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新思想、新文化得到传播。但是,儒学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中有很多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史论深化】新文化运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1)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2)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的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3)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命题研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

[2023·新课标卷,29]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具有地方议会性质的湖南谘议局致电军机处,请求朝廷撤换处置失当的巡抚,谘议局议长和士绅联名致电湖广总督瑞澂。瑞澂认为该士绅等“迹近干预”,上奏朝廷:“巡抚乃系疆臣,用舍尤应钦定。”这表明(

)A.新政强化了清廷权威B.谘议局架空了督抚权力C.地方势力控制了官场

D.士绅阶层民主意识增强答案:D[解题流程]

【演练1】

命题点:辛亥革命时期新的社会现象[2024·九省联考贵州卷,7]二十世纪初,秋瑾、何香凝等女性站在时代前列,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辛亥革命时期,女子国民军、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纷纷成立,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这一现象(

)A.说明妇女政治地位大幅提高B.反映妇女自我意识觉醒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表明革命引领社会风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首举妇女谋求自身解放的旗帜”“女界甚至发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时代强音”可知,近代以来,西方思想进入中国,人们的思想不断发生变化,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谋求妇女解放,参与到政治活动中,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自我意识觉醒,而不是其政治地位如何,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民主共和的观念,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在引领社会风潮,排除D项。故选B项。【演练2】

命题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绅商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2023·全国甲卷,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A.绅商是社会转型的主要阻力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晚清,传统的社会结构和商人阶层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商人阶层开始扩大;同时“士”和“商”开始结合,在晚清形成了所谓的“绅商”阶层。“绅商”作为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是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引领中国进步的革命性,又对旧势力存在妥协,即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绅商对于社会转型的意义,但无法得出“主要阻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演练3】

命题点:近代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物质的情境[2023·山东卷,5]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甲是(

)A.钢铁B.棉纱C.米

D.棉布答案: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设问不符,排除A、C两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故选B项。【演练4】

命题点:民国初期社会新现象[2023·湖北卷,8]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演练5】

命题点: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2022·湖北高考]下图是近代一位青年寓居天津期间的元旦日记,箭头所指的方框内文字(

)A.流露出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情感B.反映了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C.展现民国元年元旦的社会景象D.表达作者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答案:B解析:据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这本质上是从帝制到共和的时代变化,故选B项;材料是对辛亥革命带来变化的中性描述,“失落”说法错误,排除A项;社会景象指五色旗取代了黄帜青龙,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C项;从材料“国旗五色炳耀通衢”“黄帜青龙销声匿迹”中看不出其对革命的态度,得不出“投身革命的坚定立场”的结论,排除D项。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4·滨州市高三检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蔡元培等自发成立了社会改良会,下图为该会章程的节选。据此可知,该章程旨在(

)十六、废跪拜之礼,以鞠躬、拱手代之;十七、废大人、老爷之称,以先生代之;十八、废缠足、穿耳、敷脂粉之习;A.传播自由平等思想B.废除传统的风俗C.塑造共和国民人格D.掀起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内容可知,社会改良会的章程主要涉及社会风俗方面,其主要目的在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及陋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此来重塑国民的人格,故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