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2025届高考仿真卷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观点渐成学术界共识,这主要是基于晚清A.政治体制的改革 B.文化传媒的发展C.民族工业的进步 D.社会转型的成果2.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奏章,提出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得到洪秀全的批准。这说明A.太平天国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C.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天朝田亩制度》未能实施4.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B.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无关C.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取代知识文化修养D.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辅相成6.20世纪50、60年代,苏联一方面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理论,另一方面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此举旨在A.扩大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B.排挤老牌殖民国家的势力C.与美国的全球战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7.美国商品涌进了中国的各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甚至在农村集市上也可见到美国货。上海的永安、新新、先施等大公司,美货占其全部货物的80%。1946年,在天津市场上美货所占比重是59.16%。这种状况A.激化了列强在中国的竞争B.直接导致中国的货币贬值C.使中国民族工业陷入了困境D.强化了中美战时同盟关系8.英国王室的影响力被称为“无形资产”。2018年5月,哈里王子大婚期间出现的下列这种杯子纪念品(见如图)很是畅销。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英国A.王室具有干预经济的权力 B.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C.国王大都备受国民的爱戴 D.国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9.“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10.中世纪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夺取:A.立法权与司法权 B.言论自由和法律平等权C.司法权和行政权 D.贸易自由权和财产私有权11.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C.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 D.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下列项中,说法正确的有①北美自由贸易区不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成员国之间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②欧盟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③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④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中叶,耶稣会士为在中日两国打开传教局面,遂以西医为百姓疗疾来赢得人心。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向中国译刊一大批西医著作,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康熙帝任用传教士为其治疗心悸症和上唇生瘤,获得奇效。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西医最初在日本传播时,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含药,颇得民心,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摘编自田毅鹏《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的历史比较》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幼童赴关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0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医在中日两国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背景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近年来在英美等国掀起“中医热”,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在2019年把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请谈谈对这一现象的看法。14.(20分)材料农村经济经营形式的改革以及经济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人民公社原有的一系列经济职能分散。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1979年8月,四川省广汉县开始人民会社改革试点,拉开了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序幕。人民会社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是由政社合一改为政社分设。具体来说分为三个层次:一、将人民公社的政权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原来有人民公社行使的基层政权职能由新成立的乡政府或镇政府行使;二、撤销作为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但生产大队作为独立的经济组织可以保留,成立农村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生产大队成了独立的自负盈亏的集体经济组织,其名称或保留,或采用农村生产合作社等其他名称。废除人民公社的过程从1979年试点到1984年基本结束,历时5年多,是一个逐步推开、分层次完成的渐进过程。1984年年底,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完成建乡工作,人民公社改革基本完成。——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一199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伴随了列强的入侵、外来文化的传播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为五四运动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启迪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条件,故D符合题意。这三项都是晚清社会转型的其中一方面,不全面,故排除ABC。2、C【解析】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故C正确。3、D【解析】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以后,不得不提出“照旧交粮纳税”的方案,这说明太平天国政权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关系,平分土地根本没有实施,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变化,故A错误;这一方案适应了革命现实的需要,不能说明太平天国面临统治危机,故B错误;该方案和小农经济根深蒂固无关,故C错误。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图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日记中所说的“变乱”应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表明作者反对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说明中国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故C项错误;作者仍尊崇“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说明依然坚持封建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应选A。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A【解析】

根据材料“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知但丁认为道德比文化更重要,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冲突,排除;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答案为A。6、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奠定,进入全面冷战时期,苏联意图拉拢新兴独立国家,扩大反美阵营,争夺世界霸权,故C项符合题意。A项,苏联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但不能说明是宣传亚非拉独立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苏联为新兴国家提供经济、军事援助意在抗衡美国,与排斥老牌殖民国家并无关联,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苏联参与支持亚非拉殖民解放运动,排除。7、C【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向中国倾销大量商品,甚至达到独占中国市场的局面,这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表现,也是造成中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故答案为C项。抗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及日本基本无力和美国抗衡,排除A项;当时直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的是国民政府政策,排除B项;当时二战已经结束,中美虽然还属于反法西斯同盟,但已不是战时同盟关系,排除D项。【点睛】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8、D【解析】

王室经济效应显然是因为国王是国家的精神象征,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爱戴,因此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D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英王“统而不治”,A项错误;王室经济效应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没有直接因果关系,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D。9、B【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皇帝重用近臣,而削弱原来的大臣的权力,汉代推行中朝制度,符合这一主旨,故B项正确;A项不属于汉代的内容,排除A项;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不符合材料加强皇权的主旨,故C项错误;D项是唐朝的内容,排除D项。10、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故选C;中世纪城市没有立法权,A错误;言论自由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权益,中世纪处于封建社会,B错误;封建社会财产私有权是固有的,不是争夺的目标,D错误。11、C【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给予原先各邦君主较大权力,“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说明议会成员不赞同宪法给予的既定权力,体现出德意志民主政治的保守性,故C项正确;德意志民主是不完善的民主,故A项错误;德意志是皇帝掌握国家的实权,故B项错误;德意志皇帝控制内阁和议会,故D项错误。点睛:《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国的两大制度,即联邦制度和较为保守的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色彩。在德意志,本应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12、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故①正确;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故②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集团组织,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相对松散,故③正确;不结盟运动不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④错误。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不同点:①传播过程不同。中国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日本是先实用后理论。②民众对西医态度不同。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医。(2)背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西方文明的传入;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或答洋务运动的兴起);受到日本的影响。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动摇了中医的地位。(3)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肯定了中医学对人类健康所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推动中医的传播和发展,提高我国中医的影响力【解析】

(1)根据材料“耶稣会士向国人初步介绍了西医解剖学、药物学等知识。此后,西医在中国渐趋实用。”可知西医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在中国是先理论后趋于实用;根据材料“在民间,一些传教士也为老百姓治病。但总体上西医在中国影响不大。”可知在中国西医的受众较少。根据材料“传教士深入民间行医含药,此后以兰学(指经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洋学术)为代表的西医著作大量传入日本,从理论上丰富了日本人对西医的认识。”可知,西医在日本传播是先实用后理论;根据材料“很多倾慕西医者受洗入教。”可知,在日本更多的人接受西医。(2)根据材料“19世纪中叶以后”所给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列强入侵打开中国国门和西方文明的传入;根据材料“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可知,此时西医传入的背景是洋务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可知西医传入的背景是受到日本的影响。西医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需要从中国近代医学发展、民众生活和中医的地位等角度考虑。(3)美等国掀起“中医热”的理解需要从中医的医学技术地位、中医的传播和发展等角度思考。14、(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经济形式的多样化;人民公社体制不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特点: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分开;先个别试点后全国推广;政社分设;逐步推开、分层次渐进。意义: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