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届湖南省郴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本试卷共21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细胞膜的各项功能是由其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具有屏障作用B.精、卵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C.细胞膜的功能由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答案〗C〖祥解〗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质中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或覆盖、或镶嵌、或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详析】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参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屏障作用,A正确;B、精、卵细胞识别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是直接交流方式,B正确;C、细胞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及磷脂分子有关,但不能说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的功能,C错误;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体现了其结构特点,D正确。故选C。2.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滴加清水进行观察,然后用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短时间内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水分子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出保卫细胞B.蔗糖分子进入保卫细胞导致气孔关闭C.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的原生质层变小D.气孔关闭过程中,保卫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答案〗B〖祥解〗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详析】A、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A正确;B、保卫细胞吸水使气孔开放,失水导致气孔关闭,B错误;CD、滴加蔗糖溶液后,保卫细胞失水,原生质层变小,细胞液浓度增加,吸水能力将增强,CD正确。故选B。3.胰脂肪酶和-淀粉酶是影响消化吸收的关键酶,控制其活性可以有效减少糖类、脂质的吸收。为研究花椒(ZBM)和辣椒(CAL)的提取物对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注:值越低,反映物质对酶活性的抑制力越强。A.酶的催化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ZBM对两种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C.奥利司他组和阿卡波糖组均为对照组D.CAL具有提高-淀粉酶活性的功能〖答案〗D〖祥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花椒(ZBM)和辣椒(CAL)的提取物对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功能,实验的自变量是所加物质的不同,因变量是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详析】A、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催化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C、奥利司他和阿卡波糖分别是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剂,奥利司他组和阿卡波糖组均为对照组,据图可知,ZBM和奥利司他对脂肪酶的抑制效果基本相同,而ZBM和阿波卡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也较为接近,故ZBM对于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具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BC正确;D、CAL与阿波卡糖的IC50值相差很大,无法判断CAL对α-淀粉酶活性是提高作用还是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4.我国自古“以农立国”,经过悠久岁月的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下列有关农业生产实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中耕松土、适时排水,能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B.大棚种植蔬菜时增施农家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速率,从而增加产量C.在温暖环境中久放的萝卜重量明显减轻,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消耗了水分D.用蓝紫色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光合作用效率低于无色透明薄膜建成的大棚〖答案〗C〖祥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很多,适当通风和合理密植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促进生长,增加光照强度可促进光反应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详析】A、中耕松土、适时排水,能通过改善根部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A正确;B、大棚种植蔬菜时增施农家肥,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和CO2,从而提高光合速率,增加产量,B正确;C、在温暖环境中久放的萝卜重量明显减轻是由于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有机物减少使萝卜空心,C错误;D、监紫色薄膜会影响阳光的穿透率,植物得不到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阳光,所以用蓝紫色薄膜建成的温室大棚光合作用效率低于无色透明薄膜建成的大棚,D正确。故选C。5.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都很高B.子代T2噬菌体均会被35S标记C.大部分子代T2噬菌体被32P标记D.实验前需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T2噬菌体〖答案〗B〖祥解〗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蛋白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注入大肠杆菌,随大肠杆菌分布于沉淀物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大肠杆菌外面,经搅拌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详析】ABC、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大肠杆菌中的T2噬菌体由于利用大肠杆菌中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和DNA,在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含有35S,所以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含35S,少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含32P,因此在离心时,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的大肠杆菌沉在底部,含35S的子代噬菌体的大肠杆菌也沉在底部,而蛋白质外壳留在上清液中,因此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很高,B正确,AC错误;D、要想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细菌,再用32P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D错误。故选B。6.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两种类型丽鱼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出现两种类型丽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该池塘中全部丽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D.丽鱼的两类齿形的变化是环境选择的结果〖答案〗A〖祥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下群体基因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因为基因交流并未中断,群体分化并未超出种的界限。只有通过隔离才能最终出现新种,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两种类型的丽鱼属于同一物种,彼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丽鱼种群产生性状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正确;C、种群的基因库为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该池塘中全部丽鱼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C正确;D、两种齿形的丽鱼食物类型不同,对丽鱼齿形的变化进行了选择,D正确。故选A。7.通道蛋白识别运输物质后才会打开通道并允许相关物质通过。河豚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将蛙的坐骨神经用含河豚毒素的溶液处理后,置于任氏液(接近蛙内环境的液体)中。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刺激。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Na+通道和K+通道发挥作用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处理前、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均高于膜内C.刺激前、后,神经纤维膜外K+浓度均低于膜内D.处理后,神经纤维无法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答案〗D〖祥解〗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详析】A、通道蛋白在运输离子或水分子时,通道需要打开,故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BCD、河豚毒素能特异性地抑制Na+通道,对K+通道无直接影响,刺激后,Na+无法内流产生动作电位,但K+仍可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故处理前、后,神经纤维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K+浓度膜内仍高于膜外,BC正确,D错误。故选D。8.支原体肺炎由支原体感染引起,如图所示是其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反应(序号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物质),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等。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摄取和呈递抗原的功能B.细胞(1)可以增殖、分化为辅助性细胞和记忆细胞C.图中的均为免疫活性物质D.青霉素可抑制细菌细胞壁形成,故可用其治疗支原体肺炎〖答案〗B〖祥解〗分析题图:①是辅助性T细胞,②是B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⑥是记忆T细胞。【详析】A、①是辅助性T细胞,②是B细胞,③是浆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⑥是记忆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可以是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均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但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错误;B、①是辅助性T细胞,接收抗原信息后,可以增殖、分化为辅助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B正确;C、b为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为浆细胞分泌的抗体,a为受体,不是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D、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胞壁的形成,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理论上不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D错误。故选B。9.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下图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b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先增加再下降B.c~d段时间,藏羚羊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寒流属于影响藏羚羊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D.生态系统中,藏羚羊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答案〗A〖祥解〗种群的数量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是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详析】A、a~b段时间,R始终大于1,说明藏羚羊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A错误;B、c~d段时间,R始终小于1,说明藏羚羊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即藏羚羊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正确;C、寒流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C正确;D、生态系统中,藏羚羊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D正确。故选A。10.我国科研人员鉴定出飞蝗群聚的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它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最终形成蝗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B.可向农作物导人抗病基因以防治蝗灾C.利用4VA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D.引进天敌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答案〗D〖祥解〗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记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析】A、蝗虫的若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调查蝗虫的若虫(跳楠)的种群密度,A错误;B、可向农作物导入相关抗虫基因以防治蝗灾,B错误;C、4VA能诱导蝗虫从低密度的散居型转变为高密度的群居型,利用4VA(属于化学信息)诱杀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D、引进天敌防治蝗虫的方法利用了种间关系的原理,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D。11.我国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新品种耐钠盐植株的过程(如图所示),序号代表过程或结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①过程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B.②过程表示脱分化,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③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添加了较高浓度的钠盐D.获得的杂种植株一定能表现出双亲的优良性状〖答案〗C〖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含有两种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详析】A、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用于动物细胞融合,而甲、乙细胞属于植物细胞,故不可用灭活病毒诱导原生质体甲和乙的融合,A错误;B、②过程表示脱分化,是指将高度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转变为未分化的状态,并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要筛选出耐钠盐植株,需要在含较高浓度的钠盐培养基中培养,C正确;D、基因的表达会相互影响,故杂种植株,不一定能同时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所有优良性状,D错误。故选C。12.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合适的材料试剂、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选择3H标记的亮氨酸,可追踪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场所B.孟德尔和摩尔根研究遗传规律时,均运用假说—演绎法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离心法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提取和分离四种光合色素时,可分别选择无水乙醇和层析液〖答案〗C〖祥解〗(1)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2)类比推理法: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过程。【详析】A、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场所,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依次在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出现,A正确;B、孟德尔和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B正确;C、沃森和克里克,利用物理模型法建立DNA双螺旋结构,C错误;D、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用层析液分离色素,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当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与模板链未分离时,会形成RNA-DNA杂交体,此时非模板链、RNA-DNA杂交体共同构成环结构,环结构会影响DNA复制、转录和基因的稳定性。如图所示是某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酶1、酶2、酶3分别是RNA聚合酶、解旋酶、DNA聚合酶B.翻译时,核糖体向着mRNA的5'端读取密码子C.图示生理现象可发生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D.环中形成的碱基的配对方式有A-T、U-A、C-G〖答案〗BC〖祥解〗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析】A、分析题图:酶1参与的是DNA的转录,酶1表示RNA聚合酶,酶2、酶3参与DNA的复制,将DNA解旋,酶2表解旋酶,酶3表示DNA聚合酶,A正确;B、翻译时,核糖体向着mRNA的3′端读取密码子,B错误;C、图示生理现象有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可发生复制和转录,翻译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C错误;D、RNA含有碱基A、G、C、U,DNA含有碱基A、G、C、T,R环结构的RNA−DNA杂交体中,形成的碱基的配对方式是A−T、U−A、C−G,D正确。故选BC。14.“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某地区发展生态果园的模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生态果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该生态果园遵循生态工程中的循环等原理C.碳在图中生物间主要以CO2的形式流动D.去除害虫可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的损耗〖答案〗AB〖祥解〗(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2)题图分析:图示表示某地区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其中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果树、杂草,消费者是鸡鸭和害虫,分解者是食用菌。【详析】AB、该生态果园中,各种废弃物如菌渣、沼渣、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加工后再次利用,故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AB正确;C、碳在图中生物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进行循环,C错误;D、去除害虫可缩短食物链,鸡鸭直接以生产者为食,减少能量的损耗,人类获得的收益会增多,D错误。故选AB。15.野生黑枸杞营养丰富,但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为探究利用赤霉素浸种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与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浓度(ppm)处理(浸泡)时间6h12h24h48h72hCK15.3318.6728.3326.0021.6720023.3330.6735.0033.6729.0040029.6735.6739.3335.0033.6760044.3348.0055.3351.6732.0080042.0055.3359.6749.3330.67100028.0043.6740.6737.3323.33A.在调节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作用效果相反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和处理(浸泡)时间C.实验数据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黑枸杞种子萌发均具有促进作用D.赤霉素促进野生黑枸杞萌发的最适浓度为800ppm、浸种24h〖答案〗D〖祥解〗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浸种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和不同的浸种时间,因变量是发芽率。【详析】A、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种子萌发,两者作用效果相反,A正确;BC、据表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浓度和处理(浸泡)时间,且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对黑枸杞种子萌发均具有促进作用(与CK对比),BC正确;D、表格中显示在浓度为,处理条件下,萌发率最高,但不一定是最适的,还应该在浓度下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处理不同的时间,D错误。故选D。16.L-天冬酰胺酶由细菌和真菌合成,可分解天冬酰胺释放出氨,然后与奈斯勒试剂反应呈棕色。为筛选获得L-天冬酰胺酶高产菌株,某研究小组用含有牛肉膏、蛋白胨、水、NaCl、奈斯勒试剂等成分的培养基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培养基中含有凝固剂,接种时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获得高产L-天冬酰胺酶纯培养物的关键是在富含天冬酰胺的环境中取样C.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的氮源只有牛肉膏D.应选择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答案〗BC〖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灭菌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适合的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从接种结果来看,菌落分布较为均匀,该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含有凝固剂(琼脂),接种时采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B、要获得高产L−天冬酰胺酶纯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错误;C、培养基中加入有奈斯勒试剂,若微生物能产生L−天冬酰胺酶则菌落周围会出现棕色圈,因此该培养基从功能来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其中充当氮源的成分是牛肉膏和蛋白胨,C错误;D、菌落B和菌落C周围棕色圈的直径相同,但C的菌落直径更小,因此菌落C的单个细胞产生的L−天冬酰胺酶更多,应选择菌落C作为高产L−天冬酰胺酶菌株进行大量培养,D正确。故选BC。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植物在夏季常受到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研究人员将番茄植株在适宜温度、适宜光照条件(CK)下和高温、强光条件(HH)下培养较长时间后,测得的相关指标如下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Rubisco活性组别(umol·m-2·s-1)mmol·m-2·s-1)(ppm)(U·mL-1)CK12.1114.2308189HH1.831.244861(1)由表中数据可知,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___(填“是”或“不是”)净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依据是___。(2)Rubisco可催化RuBP(C5)与CO2的反应,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___,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下,番茄光反应速率下降,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___。(3)下图为类囊体薄膜结构图。研究表明,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下,PSII(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光合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光合色素对光能的___。(4)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还会引发活性氧ROS(如自由基、H2O2等)的积累,进一步抑制光反应的发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有___。A.ROS攻击类囊体膜上的磷脂分子,造成膜结构的损伤B.ROS与光系统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使其变性失活C.ROS造成叶绿体DNA的损伤,导致光反应所需酶的合成受阻D.ROS会加快PSII的修复过程,进一步限制电子的线性传递过程〖答案〗(1)①.不是②.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浓度较高(2)①.叶绿体基质②.(条件下,)Rubisco活性下降,暗反应减慢,导致光反应产生的和积累,故光反应速率下降(3)吸收、转化和传递(4)ABC〖祥解〗(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2)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HH组与对照组相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活性都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小问1详析】据表分析,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下,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较高,这说明不是气孔因素影响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有关酶的活性降低、色素被破坏、类囊体结构损伤等。【小问2详析】Rubisco可催化RuBP(C5)与CO2的反应,说明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结合表中数据可知,Rubisco活性下降,则CO2的固定减慢,导致C3还原时消耗的ATP和NADPH减少,最终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积累,故光反应速率下降。【小问3详析】光系统与光能的吸收、转化和传递有关,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下,PSII(光合电子传递链的光合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均会发生改变,故上述功能会下降。【小问4详析】A、高温胁迫会引发活性氧ROS的积累,ROS化学性质活泼,可攻击生物体内的D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造成氧化性损伤,例如:ROS攻击类囊体膜上的磷脂分子,造成膜结构的损伤,A正确;B、ROS与光系统中的蛋白质分子结合,使其变性并失去活性,但不会使其分解,B正确;C、ROS造成叶绿体DNA的损伤,导致光反应所需酶的合成受阻,从而抑制光反应,C正确;D、ROS会减缓PSII的修复过程,D错误。故选ABC。18.褪黑素是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分泌的具有昼夜节律的胺类激素,在调节睡眠和生殖系统发育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下图为褪黑素调节生殖系统发育的作用机制。回答下列问题:(1)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当神经元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变化为___。(2)据图可知,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之间存在分层调控,其意义是___,下丘脑产生的GnRH只能特异性作用于垂体的原因是___。(3)松果体萎缩的女性,通常会伴有卵巢增生,据图分析,原因可能是___。(4)为探究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对小白鼠雌激素分泌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表所示:组别甲乙丙选取健康、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雌性成年小白鼠30只,均分为三组实验过程不做处理?切除松果体并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雌激素含量实验结果甲、乙两组雌激素分泌正常,而丙组雌激素分泌增加表中“?”指的是___。〖答案〗(1)①.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②.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2)①.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有利于精细调控(〖答案〗合理即可)②.只有垂体的细胞膜上有的特异性受体(3)松果体萎缩的女性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分泌增多,促进卵巢发育而导致卵巢增生(〖答案〗合理即可)(4)切除松果体并注射等量(适量)的褪黑素(溶于生理盐水的褪黑素)〖祥解〗光周期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松果体。2、性激素的分泌体现了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机制。【小问1详析】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当神经元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点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故膜内的电位变化为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小问2详析】下丘脑、垂体和性腺之间分层调控的意义是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激素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垂体的细胞膜上有GnRH的特异性受体,故下丘脑产生的GnRH只能特异性作用于垂体。【小问3详析】褪黑素由松果体分泌,松果体萎缩的女性,褪黑素分泌量会减少,褪黑素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GnRH分泌增多,垂体分泌LH、FSH增多,促进卵巢发育而导致卵巢增生。【小问4详析】欲探究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对小白鼠雌激素分泌的影响,自变量为褪黑素的有无,应设置三组实验:甲组小白鼠作为对照,不做任何处理,乙组小白鼠切除松果体并注射适量的褪黑素,丙组小白鼠切除松果体并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若甲、乙组分泌雌激素正常,而丙组雌激素分泌增加,即可验证上述结论。19.已知等位基因A/a、B/b独立遗传,基因a和基因b均可独立导致人体患某一遗传病,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上。图1是一家系有关该病(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遗传图谱。I.为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某研究小组对该家系成员与该病有关的基因进行了电泳,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已知基因A、B、a、b均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且不考虑突变。结合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1)I-1的基因型为___。(2)基因A和基因b分别对应图2中的条带___(填序号)。I-1和I-2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___。II.该家系中的II-3与正常女性(甲)结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XY(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的患儿(乙),II-3和甲的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对该患儿及其父母进行X染色体的STR(由2-6个碱基串联重复排列的DNA序列)分析,其中DXS7593(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位点测序结果如图所示(217、221、231处的波峰代表该基因的STR位置,波峰高度代表相对含量)。回答下列问题。(3)患儿(乙)的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___。(4)现仅考虑A和a基因。有人认为,甲的基因型为XAXa。该观点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答案〗(1)(2)①.②和③②.(3)Ⅰ-3减数分裂(减)异常,产生了一个含的精子;甲减数分裂(减Ⅱ)异常,产生了一个含的卵细胞(4)①.不正确②.甲的位点有2个不同的测序结果,只能说明其两条X的位点有差异,不能说明两条X上分别存在A和a〖祥解〗分析题意,基因a和基因b均可独立导致人体患某一遗传病,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上,又因为已知等位基因A/a、B/b独立遗传,说明A、a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小问1详析】由题意可知,等位基因A/a、B/b独立遗传,基因a位于性染色体上,则b位于常染色体上。Ⅰ-1、Ⅰ-2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_XAX−、B_XAY,故Ⅱ-1是b导致的患病,即bbXAX−,据此可知Ⅰ-1、Ⅰ-2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bXAXa、BbXAY。结合图2可知,Ⅱ-1有A、a、B、b四个基因,即基因型为bbXAXa。故其致病基因来源于Ⅰ-1和Ⅰ-2。【小问2详析】Ⅰ-2不含基因a,说明条带④为基因a;Ⅱ-1不含基因B,说明条带①为基因B;Ⅱ-2的条带只有2条带,则Ⅱ-2的基因型为BBXAY,则②为A;故条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基因为B、A、b、a。Ⅰ−1(BbXAXa)和Ⅰ−2(BbXAY)生一个只患a导致的遗传病概率为1/4,只患b导致的遗传病概率为1/4,则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1/4)×(1−1/4)=9/16,故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9/16=7/16。【小问3详析】据图4可知,DXS7593位点有2个不同的测序结果,说明母亲两条X染色体的DXS7593位点测序结果不同;据图3和图5可知,患者在217bp处呈现一个峰,与父亲测序结果相同,表明其中一条X染色体源自父系,即父亲减数分裂Ⅰ异常,产生了一个含XY的精子;据图4和图5可知,患者在231bp处呈现一个峰,与217bp峰面积比值接近2:1,表明患者有2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即母亲减数分裂Ⅱ异常,产生了一个含XX的卵细胞。【小问4详析】甲的DXS7593位点有2个不同的测序结果,只能说明其两条X的DXS7593位点有差异,不能说明两条X上分别存在A和a。20.研究小组采用2种取样方法,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数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样方间距均为10m,样方为1m×1m)。回答下列问题:方法一方法二样线长(m)样方数平均物种数样地面积(m2)样方数平均物种数5005111.5736004911.80100010110.3549006411.7715001519.2964008111.7720002019.23810010011.8525002519.461000012111.9630003019.57-(1)对短花针茅群落进行研究时,除群落的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范围和边界外,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还有___(答出2点)。(2)分析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可知,___(填“方法一”或“方法二”)的调查方法更准确,理由是___。(3)该研究小组还调查发现放牧强度会影响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结果如下表所示。放牧强度物种丰富度相对值优势种无放牧区1.0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冷蒿、木地肤轻度放牧区1.23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中度放牧区1.15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重度放牧区0.78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据表分析,随放牧强度增大,该群落发生了___(填“初生”或“次生”)演替。理由是___。〖答案〗(1)物种组成、丰富度、生态位(2)①.方法二②.方法一只能沿一条线路取样,方法二可以向多个方向同时取样(3)①.次生②.a.该群落演替发生在有土壤及植被的前提下;b.物种丰富度相对值发生改变,有些优势种的优势不在(答出1点即可)〖祥解〗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标记重捕法和样方法,标记重捕法是根据重捕取样中标记个体比例与样地个体总数中标记个体比例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