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55张)_第1页
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55张)_第2页
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55张)_第3页
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55张)_第4页
二轮复习种群和群落课件(5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二种群和群落[考纲要求]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4.群落的演替(Ⅰ)“S”次生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物种组成(丰富度)水平结构细节拾遗1.教材必修3P63“思考与讨论”: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提示: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2.教材P66“旁栏思考”: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模型有什么局限性?提示:同数学方程式相比,曲线图表示的数学模型不够精确。3.教材必修3P77“拓展题2”:《诗经·小雅·小宛》中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请说出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提示:蜾蠃捕食螟蛉幼虫,两种生物之间为捕食关系。易错诊断1.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破坏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

)2.种群中的λ就是种群的增长率(

)3.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的增长速率是一回事(

)4.“J”型增长中,种群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在“S”型增长中,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5.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了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6.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7.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8.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点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明确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增长型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迁入率死亡率迁出率2.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分析增大保持稳定减小不超过大K/2值前[特别提醒]与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3个“≠”(1)λ≠增长率λ指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λ=Nt/Nt-1)。根据Nt=N0λt,可得t年后的种群数量。而增长率指一段时间结束时种群数量相对于初始种群数量的增加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种群增长率=(Nt-Nt-1)/Nt-1=Nt/Nt-1-Nt-1/Nt-1=λ-1。(2)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数目,增长率是一个比值。(3)最大捕获量≠最大日捕获量①种群数量达K/2时及时捕获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获量但不能获得最大日捕获量。②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获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命题点1以种群的特征为载体考查理解与信息获取能力1.以下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种群有100个个体,一年内出生了30个个体,死亡了10个个体,则年出生率为30%B.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C.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越来越小D.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D解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中新生个体数量为30,出生率为30÷100×100%=30%,A正确;种群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的个体数量称为种群密度,种群甲的种群密度高于种群乙,但是由于种群分布的面积或体积不一样大,故种群甲的种群数量不一定比种群乙的种群数量大,B正确;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C正确;性别比例只能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错误。2.某研究小组对长白山区的东北兔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趋于减少B.完成本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C.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D.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通过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解析:根据表格中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可知,老龄组所占比例为1-18.56%-48.45%-20.63%-12.23%=0.13%,即种群的幼年个体数量多,老年个体数量少,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在调查时的环境条件下,东北兔的种群数量将增加,A错误;表格中统计了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故完成本次调查的关键在于年龄及性别的准确判定,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东北兔幼年组、亚成年组的雄性比例较高,成年后则相反,C正确;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东北兔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来进行估算,D正确。答案:A命题点2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载体考查信息获取与实际应用能力3.如图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是“S”型B.b时刻相比a时刻,种内斗争更加激烈C.从a到b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加与天敌增加、食物短缺等因素有关D.在b时刻进行养鱼捕捞,捕捞后数量维持在a时刻的数量,可以获得一年内最大捕捞量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0,所以该种群的数量增长方式是“S”型,A正确;b时刻种群数量多于a时刻,所以b时刻较a时刻种内斗争更加激烈,B正确;从a到b时间段内,由于该种群数量增加,导致其天敌数量也增加,而天敌数量增加会导致该种群的死亡率增加,另外,死亡率增加还与食物短缺等因素有关,C正确;要想获得一年内最大捕捞量,应在略大于a时刻对应的数量进行捕捞,D错误。4.一场大范围的蝗灾席卷了西非、东非和南亚20多个国家,数千万人的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某地为了有效控制蝗虫数量,欲引入大量鸭子入境来捕食蝗虫。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数学模型。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该图中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调节机制,在该环境条件下,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________(填“Pl”“P2”或“P3”)。(2)从种群特征的角度分析,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蝗灾爆发初期,该地蝗虫的数量每天增加5%并呈“J”型增长,假设最初有N0只,则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______________只(只写出表达式)。解析:(1)鸭子引入农田捕食蝗虫的过程中,食物链是植物→蝗虫→鸭,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引入鸭子后,该地区蝗虫数量和鸭子数量上下波动,反映了鸭和蝗虫之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从图中可以看出,蝗虫的种群数量围绕P2所代表的数量进行波动,所以蝗虫种群数量的K值最接近P2所代表的数量。(2)在种群特征中,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因此可预测该地蝗虫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J”型曲线公式为Nt=N0λt,λ代表倍数,由题中信息可得,λ=1+5%=1.05,所以10天后蝗虫的数量N10=N0×1.0510。答案:(1)(负)反馈P2

(2)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N0×1.0510考点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界定四种种间关系捕食互利共生竞争2.理清群落的两种结构栖息空间食物镶嵌光照强度自身生长特点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从四个角度快速界定初生演替(A)与次生演替(B)慢快人为[特别提醒](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①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②优势种:群落中具有生长优势的物种。(2)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这里的竹子实为一个种群范围。群落垂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生物为不同物种生物。(3)从山顶到山脚下植物的分布不属于垂直结构,而是属于水平结构。高山是由于地形变化形成的,其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这种结构应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命题点1以群落为载体考查理解能力1.某潮间带分布着海星、藤壶、贻贝、石鳖等动物,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但都可被海星捕食。海星被人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藤壶、贻贝、石鳖三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B.海星被捕光后,藤壶成为优势种,其种内斗争加剧C.该潮间带中全部动物和浮游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D.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生活在该狭长海岸的藤壶种群密度C解析:藤壶、贻贝、石鳖相互之间无捕食关系,且当海星被捕光以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说明三者之间为竞争关系,A正确;海星被捕光后,藤壶较另两种动物数量明显快速增加,变成优势种,随着数量的增多,种内斗争加剧,B正确;生物群落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全部的种群,该地区除了动物和浮游植物以外还有其他的生物,C错误;等距取样法适合调查长条形地块的藤壶种群密度,D正确。2.(2021·全国甲卷)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解析:人为乱砍滥伐或自然环境的恶化可能使演替倒退,而退耕还林等措施或自然环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群落的演替,A正确;裸岩没有植被和土壤条件,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弃耕农田具有一定的土壤条件和繁殖体,其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正确;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从草本阶段开始,不经过苔藓阶段,C错误;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向着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和群落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的方向发展,D正确。命题点2以群落为载体考查图表信息的判断能力3.(2020·山东卷)为研究甲、乙两种藻的竞争关系,在相同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独培养条件下,甲藻数量约为1.0×106个时种群增长最快B.混合培养时,种间竞争是导致甲藻种群数量在10~12天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C.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混合培养对乙藻的影响较大B解析:据图可知,单独培养时,甲藻的K值为2.0×106个,在K/2(即1.0×106)时,甲藻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A项正确;混合培养时,10~12天,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此时乙藻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造成甲藻种群数量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种内斗争,而不是与乙藻的种间竞争,B项错误;由图可知,单独培养时,乙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项正确;混合培养时,甲藻种群数量变化不大,而乙藻种群数量下降并逐渐被淘汰,D项正确。4.(2021·湖南卷)某林场有一片约2公顷的马尾松与石栎混交次生林,群落内马尾松、石栎两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均为随机分布。为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马尾松和石栎种群密度的变化特征,某研究小组在该混交次生林中选取5个固定样方进行观测,每个样方的面积为0.04公顷,某一时期的观测结果如表所示。注: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____________;根据表中调查数据计算,马尾松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马尾松的种群密度的计算:先算所有样方的种群数量平均值(80+81+81+84+85)/5=82.2(株),再算每公顷的种群数量即种群密度82.2/0.04=2055(株/公顷)。答案:(1)随机取样2055株/公顷(2)该群落中,马尾松和石栎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根据表中数据和树种的特性预测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马尾松与石栎会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二者为种间竞争关系。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由表中数据可得出马尾松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年幼个体少),石栎为增长型;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在对光的竞争中喜光的马尾松不占优势,而耐阴的石栎占优势,因此该次生林数十年后优势树种是石栎。答案:(2)(种间)竞争石栎同一树种的树高与年龄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性,由表中数据可得出马尾松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石栎为增长型;马尾松是喜光的阳生树种,石栎是耐阴树种,两树种在幼年期时的高度基本一致,在对光的竞争中喜光的马尾松不占优势,而耐阴的石栎占优势素养提升点

1与种群、群落相关的核心术语及长句表达1.(2016·全国卷Ⅲ,节选)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9·全国卷Ⅰ,节选,改编)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2017·全国卷Ⅱ,节选)(1)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山鼠)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3)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捕食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4.(2019·海南卷,节选)恢复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有助于群落所在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对植物和动物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5.(2020·浙江卷,节选)一种当地从未分布的新杂草出现在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排挤了原有的杂草而成为主要的杂草种类,对农作物造成了危害。在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杂草属于_______层。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杂草种类发生改变后,生物群落是否发生了演替?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本未发生因为生物群落类型没有发生改变1.(概念表述类)什么叫作环境容纳量?提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概念表述类)什么叫作演替?提示: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3.(原因解释类)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树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柳树等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提示: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素养提升点2

基于种群数量的变化考查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1.数学曲线模型中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A、B、C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2.关于K值的模型解读(1)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会遭到破坏。(2)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3)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1.如图是某种群在特定环境中连续两代(Nt、Nt+1)种群密度的相互关系,其中虚线的斜率为1,N0表示该种群的初始密度。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Nt+1/Nt就是该种群的自然增长率B.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为dC.当种群密度为b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种群在该环境中的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