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山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山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山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山东省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某历史社团在筹备“北京人遗址”专刊时,搜集到了头盖骨化石、动物烧骨、灰烬堆等图片作为素材。以下图片也能作为此专刊素材的是(

A.打制石锤B.磨制骨针C.碳化稻粒D.彩绘陶盘

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这说明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是(

)A.交换物品B.交流融合C.民族众多D.共同生活

3、“禹很有心计,先选短命的皋陶,再指定无能的伯益……暗地里却悄悄地培植儿子启这棵红苗。启终于修成正果,禹如愿以偿……让儿子启顺理成章地继承大位。”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有(

①禹是一个无道的暴君

②启建立夏朝

③禅让制遭到破坏

④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4、“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

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B.C.D.

5、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辉煌的科技成就B.原始的农耕生活C.高超的手工工艺D.独特的建筑技术

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墨子D.韩非子

7、公元前215年,一位家在晋阳(今太原)的妇女出门买米所带的货币是(

)A.B.C.D.

8、小芳学习完《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后,总结了刘邦打败项羽的原因,其中不正确的是(

)A.善用人才B.约法三章,赢得民心C.拥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D.军事力量强大

9、自古兴废由人事。“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冗员D.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10、从公元前175年到公元前115年,西汉政府先后发行过四铢钱、三铢钱、赤仄五铢钱等,发行方式也从“允许民间私铸”到“不准私铸”再到“中央垄断”,这反映该时期(

)A.铸造技术不断进步B.货币发行量不断加大C.封国问题威胁中央D.中央集权不断地加强

11、西汉“文景之治”和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学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总是反复出现的D.调整政策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2、下列哪一位是与吴广一起在大泽乡起义反秦的农民领袖(

)A.刘秀B.秦二世C.刘邦D.陈胜

1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A.牧野之战B.长平之战C.赤壁之战D.马陵之战

1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长平之战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楚汉之争

15、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不顾保守派贵族的反对,毅然迁都。迁都后,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是(

)A.长安B.建康C.洛阳D.北京

16、《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强调农业生产应

)A.提高农业生产技术B.重视以民为本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顺应天时地利

17、据《汉书》记载,西汉刚立时,汉高祖刘邦分封同姓诸侯国、异性诸侯国,诸侯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分,西汉早期,诸侯国还未羽翼丰满,对西汉稳定暂无威胁,至汉景帝时期,各诸侯国势力膨胀,最终地方诸侯权益与中央权益产生冲突,为此,汉武帝采取了(

)A.实行郡县制B.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建立刺史制度D.颁布推恩令

18、下列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恰当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发展演进B.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C.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进步D.古代铁器冶炼的演进

19、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20、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各地群雄并起B.经济持续发展C.民族不断交融D.走向局部统一二、综合题

21、东周(前770年—前256年),商朝之后的周朝首都从镐京东迁至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之前周朝国都在镐京之时称为西周。东周是一个动荡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消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二

按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以用七鼎。但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材料三

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1)材料一中的“诸侯”与西周的什么制度有关?结合所学和材料内容,简述诸侯争霸过程中有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内容想一想:这种情况反应出什么问题?

(3)材料三的“七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请列举这一时期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列举三个)?

(4)材料三中“地处西部的秦国成为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它的实力增强得益于哪一次改革?

2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兴亡的经验教训也值得后世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二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材料三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株连。材料四《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秦人”实力增强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民勇于公战”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王”指谁?“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4)秦王朝统治昙花一现,二世而亡,材料四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谈谈你对秦朝兴亡的认识。

23、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依据下列图文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文物说文明】在下列每组图片中各选一例,简述它的历史地位。

河姆渡出土的稻谷

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利簋

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第一组第二组

(2)【史料话文明】据下面史料和所学,简述都江堰的功效作用和《齐民要术》的意义。A.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之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B.《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3)【图片解文明】介绍图一人物的历史贡献和图二作品的历史价值。

图一祖冲之

图二《兰亭集序》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摘编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指出孟子的治国思想。

(2)小历同学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治国思想最受各国统治者的欢迎。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5、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史料实证秦之兴起】材料一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近20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时间都相对较长,内部相对稳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历史解释秦之巩固】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唯物史观秦之评价】材料四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翦伯赞材料五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国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空白处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A: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项目措施经济统一A______制度;以秦国的B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