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版)QC∕T 946-2024 汽车安全带织带_第1页
(正式版)QC∕T 946-2024 汽车安全带织带_第2页
(正式版)QC∕T 946-2024 汽车安全带织带_第3页
(正式版)QC∕T 946-2024 汽车安全带织带_第4页
(正式版)QC∕T 946-2024 汽车安全带织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43.040.60CCST26QC代替QC/T946-20132024-07-05发布2025-01-01实施IQC/T946—202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要求 5试验方法 36检验规则 67标志、包装、储存和运输 7QC/T946—202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替代QC/T946-2013《汽车安全带织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与QC/T946-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修改了织带的厚度要求(见4.1.2——修改了耐低温性要求(见4.2.4);——修改了耐高温性要求(见4.2.5);——修改了耐干摩擦色牢度要求(见4.2.8.1)及试验方法(见5.10.1——修改了耐湿摩擦色牢度要求(见4.2.8.2)及试验方法(见5.10.2——修改了耐汗渍色牢度要求(见4.2.8.3)及试验方法(见5.10.3);——增加了耐光色牢度要求(见4.2.8.4)级试验方法(见5.10.4);——修改燃烧特性要求(见4.2.9);——修改了禁用物质要求(见4.2.10);——增加了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的要求(见4.2.11)及试验方法(见5.13——增加了气味性要求(4.2.12)及试验方法(见5.14);——增加了雾化性能要求(见4.2.13)及试验方法(见5.15)本文件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北凤展织带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武汉)有限公司、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澳帕曼织带(昆山)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温日学、华进勇、龚云良、刘晓红、刘峰、曹建玺、喻攀、黄杰、吴吉霞、沈海军、冯志斌、孙宇轩。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2013年首次发布为QC/T946-20131QC/T946—2024汽车安全带织带本文件规定了汽车安全带织带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本文件适用于汽车安全带所使用的织带。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1220不锈钢棒GB/T2828.1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3920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392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汗渍色牢度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T8427-2019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30512汽车禁用物质要求GB38262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QC/T236汽车内饰材料性能的试验方法FZ/T60045-2014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雾化性能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织带strap用于约束乘员身体并将所受到的力量传到安全带固定点的柔性部件。3.2肩带diagonalbelt用于臀部斜跨前胸至另一侧肩部的织带。3.3用于横跨佩戴者骨盆部位前方的织带。3.4连续带continuousbelt肩带和腰带是由一根整体构成的织带。4技术要求4.1通用要求4.1.1汽车安全带织带应符合本文件的要求,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产品图样制造。4.1.2织带厚度的规格由供需双方商定。2QC/T946—20244.1.3织带按5.2的规定试验时,织带的宽度应不小于46mm。4.2性能要求4.2.1抗拉载荷织带按5.1.2的规定试验时,两件试样的抗拉载荷应不小于表1的规定。两件试样抗拉载荷之差应不超过所测得的抗拉载荷较大值的10%。表1抗拉载荷4.2.2伸长率织带按5.4的规定试验时,其伸长率应不大于表2的规定。表2伸长率4.2.3耐光性织带按5.5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4.2.4耐低温性织带按5.6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4.2.5耐高温织带按5.7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4.2.6耐湿性织带按5.8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80%,且不得低于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4.2.7耐磨性织带按5.9的规定试验后,其抗拉载荷应不低于5.1中测得的抗拉载荷平均值的75%,且不得低于17700N(肩带不得低于14700N)。两件试样的抗拉载荷之差应不超过所测抗拉载荷较大值的20%。4.2.8色牢度4.2.8.1耐干摩擦色牢度织带的耐干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4.2.8.2耐湿摩擦色牢度织带的耐湿摩擦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4.2.8.3耐汗渍色牢度织带的耐汗渍沾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1中规定的4级。3QC/T946—20244.2.8.4耐光色牢度织带的耐光色牢度应不低于GB/T250中规定的4级。4.2.9燃烧特性M2类、M3类客车用织带燃烧特性应符合GB38262的相关规定,其他类型车辆用织带的燃烧特性应符合GB8410的相关规定。4.2.10禁用物质禁用物质应符合GB/T30512中的相关规定。4.2.11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织带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应不大于表3中的限值。表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限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苯4.2.12气味性织带气味特性评定等级应不大于表4中规定的等级。表4气味评定等级334.2.13雾化性能织带的雾化值应不大于2mg。5试验方法5.1抗拉载荷5.1.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如果处理后不立即进行试验﹐试件应存放在密封容器内直至试验开始,断裂载荷应在织带从处理环境中或从容器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5.1.2试验步骤抗拉载荷试验按下述步骤进行:a)每次应采用两条长度足够且按照5.1.1的规定处理过的新织带进行试验。b)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为100mm/min,试验开始时,夹具间试样的自由长度应为200mm~240mm。c)继续增加载荷值,直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d)如果织带发生滑动或断裂发生在距夹具10mm以内,试验视为无效,应重新对另一试样进行试验。5.2宽度当按5.1.2的规定进行织带抗拉载荷试验时,在试验机不停止拉伸的状态下,测定拉伸载荷为9800N时试样中间部位的宽度值。4QC/T946—20245.3厚度按QC/T236的规定的方法进行测量。5.4伸长率在拉伸载荷达到196N状态下,在试样中间部位向两端各100mm处标明初始点(可用试验机的标示机构),测定拉伸载荷为11100N时两初始点间的距离L。织带伸长率按式(1)计算:伸长率(%)=×100%·············································(1)式中:L--11100N拉伸载荷时两个初始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毫米(mm)。5.5耐光照5.5.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5.5.2试验步骤a)每次应采用按照5.5.1的规定处理的织带进行试验;b)应采用GB/T8427-2019推荐的设备。织带暴露在光照之下,其时间相对应于使蓝色羊毛标准7褪色到灰色样卡4级所用的时间;c)光照处理后,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并应在从处理环境中取出5min内测量;d)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5.6耐低温性5.6.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5.6.2试验步骤a)每次应采用按照5.6.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b)织带应在温度为-30℃±5℃的低温箱内的平面上至少存放1.5h;c)将织带对折,并在对折处压上预先冷却到-30℃±5℃的2kg重块,在同一低温箱内放置30min,除去重块,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低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量;d)每条织带对折处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记录拉断载荷值。5.7耐高温性5.7.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5.7.2试验步骤a)每次应采用按照5.7.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b)织带应在温度为80℃±5℃、相对湿度为65%±5%的高温中保存3h;c)抗拉载荷应在织带的高温箱中取出后5min内测试。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断裂,记录拉断载荷值。5.8耐湿性5.8.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5.8.2试验步骤a)每次应采用按5.8.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b)织带应完全浸泡在温度20℃±5℃且已加入少量湿润剂的蒸馏水中保存3h(试验用1L水添加1g湿润剂配制而成)。可采用任何适用于织带纤维的湿润剂(推荐使用二甘醇);5QC/T946—2024c)抗拉载荷应在织带从蒸馏水中取出后10min内测量。每条织带应夹在拉力试验机夹具之间,加载速度为100mm/min,加载至织带拉断,记录拉断载荷值。5.9耐磨性5.9.1试验条件织带应在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65%±5%的环境中至少保存24h。5.9.2试验步骤a)每次应采用按照5.9.1的规定处理过的织带进行试验;b)试验装置的结构特征尺寸应符合图1要求。图中六角棒的表面硬度为HRB97~HRB101,材料为不锈钢,棱边圆角半径为0.5mm±0.1mm,两面间距为6.35mm±0.03mm,表面为冷拉状态。配重的质量为2.3Kg±0.05Kg;六角棒材料应符合GB/T1220的要求。c)两件试样按图1所示安装,织带的一段加配重,另一端绕过六角棒与摆轮连接。摆轮以30±1次/min的频率往复摆动,使织带在六角棒的两上棱边往复摩擦2500次,摩擦行程为330mm±30mm。已使用过的六角棒棱边不得再次使用。d)将经摩擦试验后的织带,以磨损部位作为夹紧间距,并按5.1.2的规定进行抗拉强度试验;e)六角棒尽可能使用一次,若ab,cd,ef处使用过,试验应更换一个新六角棒。在六角棒上织带的试验位置:ab-cd-ef.a,b,c,d,e,f位置是棒的棱点。图1耐磨试验装置示意图5.10色牢度5.10.1耐干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QC/T946—20245.10.2耐湿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0.3耐汗渍色牢度按GB/T39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0.4耐光色牢度按GB/T8427-2019中表2的暴晒循环A1的条件进行暴晒,按GB/T8427-2019中8.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1燃烧特性客车安全带织带燃烧特性按GB3826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其他类型车辆安全带织带燃烧特性按GB84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2禁用物质禁用物质按GB/T305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3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挥发性有机组分和醛酮组分散发量按GB/T39897-2021附录C规定的袋式法进行试验。5.14气味性气味性按QC/T23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5.15雾化性雾化性能按FZ/T60045-2014中8.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6检验规则6.1织带经制造商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文件。6.2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