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_第1页
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_第2页
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_第3页
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_第4页
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监测设备行业设备校准与维护手册第一章环保监测设备概述1.1设备分类1.2设备功能与作用第二章设备校准原理与方法2.1校准的定义与重要性2.2校准方法介绍2.3校准误差分析第三章校准设备的选择与使用3.1校准设备的类型与特点3.2校准设备的选择原则3.3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第四章环保监测设备校准流程4.1校准前准备4.2校准操作步骤4.3校准结果处理第五章设备维护基本概念5.1维护的定义与意义5.2维护的分类与内容5.3维护的基本原则第六章设备日常维护6.1日常维护内容6.2日常维护操作方法6.3日常维护注意事项第七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7.1故障诊断方法7.2常见故障原因分析7.3故障处理流程第八章设备维修与更换8.1维修原则与方法8.2更换零部件的选择8.3维修与更换操作步骤第九章设备性能评价9.1性能评价指标9.2性能评价方法9.3性能评价结果分析第十章设备安全管理10.1安全管理内容10.2安全操作规程10.3安全事故处理第十一章环保监测设备校准与维护新技术11.1新技术应用概述11.2新技术特点与应用案例11.3新技术发展趋势第十二章校准与维护手册编制与管理12.1手册编制原则12.2手册内容编写12.3手册管理与更新第一章环保监测设备概述环保监测设备是现代环保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在保护环境、监测污染、预警预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将简要介绍环保监测设备的分类及其功能与作用。1.1设备分类环保监测设备根据监测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1气体监测设备气体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PM10、SO2、NOx、CO等。这类设备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无人机监测系统等。1.1.2水质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水体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物质等。这类设备包括水质自动监测站、便携式水质检测仪、水下监测系统等。1.1.3土壤监测设备土壤监测设备主要用于监测土壤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侵蚀等。这类设备包括土壤采样器、土壤污染物检测仪、土壤环境监测站等。1.1.4噪声监测设备噪声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环境噪声污染,包括噪声计、噪声监测站、噪声地图等。1.1.5辐射监测设备辐射监测设备用于监测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如γ辐射、X辐射等。这类设备包括辐射检测器、辐射监测站等。1.2设备功能与作用1.2.1实时监测环保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为环保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1.2.2数据采集与传输监测设备能够自动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便于分析和管理。1.2.3预警预报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实时分析,设备可以预警预报环境污染事件,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1.2.4智能分析监测设备具备智能分析功能,能够对历史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1.2.5系统集成监测设备可以与其他环保设备、信息系统等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完整的环保监测网络。1.2.6公众参与监测设备可以提供数据接口,方便公众查询和了解环境质量,提高公众环保意识。1.2.7远程监控与维护监测设备支持远程监控和维护,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第二章设备校准原理与方法2.1校准的定义与重要性校准,指的是通过对设备或系统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调整,使其满足预定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的过程。校准是保证设备在测量或监测过程中准确可靠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校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校准,可以消除设备因长时间使用、环境变化等因素而产生的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2.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校准过程中,可以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3.满足法规要求:许多国家和行业对设备的校准都有明确的规定,校准可以确保设备符合法规要求,避免产生法律风险。4.提升产品品质:校准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不良品率,提高客户满意度。2.2校准方法介绍校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直接比较法:将待校准设备与标准设备进行直接比较,通过调整待校准设备使其与标准设备一致。2.间接比较法:通过对待校准设备和标准设备分别进行测量,然后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计算误差并进行调整。3.标准物质法: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对待校准设备进行校准,通过调整设备使其测量结果与标准物质的实际值一致。4.软件校准法:通过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或调整,优化设备的测量性能。5.综合校准法:将多种校准方法相结合,对待校准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准。2.3校准误差分析校准误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系统误差:由于设备本身、测量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随机误差:由于测量过程中不可预测的干扰因素引起的误差,具有不确定性。3.偶然误差:由于操作者、设备故障等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4.精密度误差:由于设备测量精度不足引起的误差。5.稳定性误差:由于设备长时间使用或环境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误差。为了减小校准误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1.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根据设备的特性和测量需求,选择适合的校准方法。2.优化测量环境:保持测量环境的稳定,降低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提高设备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设备,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减少操作失误。5.定期进行校准: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及时发现并消除误差。第三章校准设备的选择与使用3.1校准设备的类型与特点校准设备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工具,其种类繁多,具有各自的特点。以下为常见的校准设备类型及其特点:一、电子仪器校准设备1.数字多用表校准器: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可对数字多用表进行校准。2.函数发生器校准器:可输出多种波形,对函数发生器进行校准。3.频率计校准器:具有高精度频率测量功能,用于校准频率计。二、力学仪器校准设备1.电子天平校准砝码:具有高精度,用于校准电子天平。2.压力计校准器:可模拟不同压力值,对压力计进行校准。3.力矩扳手校准器:具有高精度力矩测量功能,用于校准力矩扳手。三、光学仪器校准设备1.光谱仪校准器:具有多种光谱线,用于校准光谱仪。2.照度计校准器:具有高精度照度测量功能,用于校准照度计。四、环境监测仪器校准设备1.温湿度计校准器:具有高精度温湿度测量功能,用于校准温湿度计。2.气体检测仪器校准器:可模拟不同气体浓度,对气体检测仪器进行校准。3.2校准设备的选择原则选择校准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符合测量范围:校准设备的测量范围应与被校准设备的测量范围相匹配。二、高精度:校准设备的精度应高于被校准设备的精度,以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三、可靠性: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稳定性能的校准设备。四、便携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便于携带和操作的校准设备。五、易于操作:选择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的校准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3.3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一、电子仪器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1.连接电源,确保设备正常工作。2.根据被校准设备的技术参数,选择合适的校准模式。3.将校准设备与被校准设备连接,进行校准操作。4.记录校准结果,对被校准设备进行调整。二、力学仪器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1.准备校准砝码,确保其清洁、干燥。2.将校准砝码放置在电子天平上,进行校准。3.调整电子天平的参数,使显示值与砝码质量相符。三、光学仪器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1.打开光谱仪校准器,调整参数,使其符合实际需求。2.将光谱仪校准器与光谱仪连接,进行校准操作。3.记录校准结果,对光谱仪进行调整。四、环境监测仪器校准设备的使用方法1.打开温湿度计校准器,调整参数,使其符合实际需求。2.将温湿度计校准器与温湿度计连接,进行校准操作。3.记录校准结果,对温湿度计进行调整。第四章环保监测设备校准流程4.1校准前准备在进行环保监测设备的校准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1.1设备检查需要对环保监测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设备外观、功能按钮、显示屏等是否正常。若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损坏,应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4.1.2校准标准物质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物质,确保其浓度、纯度等参数符合校准要求。校准标准物质应具有可追溯性,以保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4.1.3校准设备准备校准设备,包括校准仪、校准板等。校准设备应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校准要求。4.1.4校准环境确保校准环境满足设备校准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等。校准环境应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因素对校准结果产生影响。4.2校准操作步骤4.2.1设备预热在进行校准前,需将环保监测设备预热至稳定状态。预热时间根据设备类型和说明书要求进行。4.2.2设备校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备校准:(1)将校准标准物质放入校准设备中。(2)根据设备说明书,设置合适的校准参数。(3)启动校准程序,观察设备显示的数据,确保校准过程顺利进行。(4)校准完成后,记录校准结果。4.2.3重复校准为提高校准结果的可靠性,可重复进行校准操作。重复校准次数根据设备类型和校准要求确定。4.3校准结果处理4.3.1数据记录将每次校准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包括校准日期、校准员、校准设备、校准标准物质等信息。4.3.2数据分析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校准误差、相对误差等参数。分析校准结果是否满足设备性能要求。4.3.3校准报告根据校准结果,编写校准报告。报告应包括校准过程、校准结果、数据分析等内容。4.3.4校准证书根据校准报告,为设备颁发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校准日期、校准结果等信息。通过以上校准流程,可以确保环保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支持。第五章设备维护基本概念5.1维护的定义与意义维护,作为一种旨在保持设备正常运作、延长使用寿命的系列活动,其定义涵盖了检查、保养、修理、更换零部件等一系列工作。设备维护的意义在于确保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故障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5.2维护的分类与内容5.2.1维护分类根据维护的目的、方式和时间,设备维护可分为以下几类:1.预防性维护:通过对设备的定期检查、保养和更换零部件,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2.故障性维护: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的维修工作,目的是恢复设备正常运行。3.改进性维护:针对设备性能、结构等方面的不足,进行的技术改进和升级。4.检查性维护: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估设备状态,为维护决策提供依据。5.2.2维护内容设备维护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设备表面干净,减少故障的发生。2.设备润滑:对设备的运动部位进行润滑,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3.设备检查: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潜在故障,及时进行维修。4.零部件更换: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磨损程度,及时更换零部件。5.设备维修:针对设备故障,进行修复和调试,恢复设备正常运行。5.3维护的基本原则为确保设备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以下原则应予以遵循:1.预防为主,维修为辅:以预防性维护为主,降低故障率,减少维修工作量。2.定期检查与实时监控相结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3.专业化与群众性相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维护人员的作用,同时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设备维护。4.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力求降低维护成本,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5.安全第一,环保优先: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第六章设备日常维护6.1日常维护内容设备日常维护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设备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1.清洁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包括设备表面、内部结构以及相关附件,去除油污、尘埃、杂物等,保证设备外观整洁,运行环境良好。2.检查紧固:检查设备各部件的连接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现象,及时紧固,防止设备运行中产生异响或故障。3.润滑保养:对设备运动部位进行定期润滑,保证设备运动顺畅,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4.检查电气系统:检查电源线路、控制器、传感器等电气部件是否正常,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5.检查操作系统:检查设备操作系统是否灵敏,按键、触摸屏等是否正常,保证操作便利性。6.更换易损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更换磨损、老化的零部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6.2日常维护操作方法以下是设备日常维护的操作方法:1.清洁保养:使用干净的软布、毛刷等工具对设备进行擦拭,对于不易清洁的部位,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洁。2.检查紧固:使用扳手、螺丝刀等工具对设备各部件进行检查和紧固,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坏部件。3.润滑保养:根据设备润滑图表,定期对设备运动部位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注意油量适中,避免过多或过少。4.检查电气系统: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查电源线路、控制器等电气部件的电压、电流等参数,确保设备正常工作。5.检查操作系统:通过实际操作设备,检查操作系统是否灵敏,按键、触摸屏等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6.更换易损件: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更换磨损、老化的零部件,注意选用与设备相匹配的配件。6.3日常维护注意事项在进行设备日常维护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1.确保设备断电:在进行维护操作前,务必确保设备已断电,以免发生触电事故。2.注意安全: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佩戴防护用品,避免划伤、烫伤等安全事故。3.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遵循设备操作规程进行维护,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4.定期检查: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5.配件更换:选用与设备相匹配的配件,避免使用劣质或不适配的配件,以免影响设备性能。6.培训操作人员: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设备维护保养的认识和能力,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第七章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7.1故障诊断方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设备故障诊断对于保障生产稳定、降低停机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1.视觉检查:通过观察设备外观、运行状态等,发现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问题。2.听觉检查:通过听设备运行声音,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响声,从而判断故障部位。3.温度检测:使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温度检测,判断设备是否存在过热现象。4.振动检测:通过振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设备振动情况,分析振动数据,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5.油液分析:定期对设备润滑油、冷却液等进行采样分析,了解设备内部磨损情况。6.电气检测:对设备电气系统进行检测,发现电气故障。7.数据分析: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发现潜在故障。7.2常见故障原因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多种多样,以下分析几种常见的故障原因:1.设备老化: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零部件磨损加剧,导致故障率上升。2.操作不当: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可能导致设备故障。3.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可能导致设备零部件磨损加剧,引发故障。4.外部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腐蚀等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引发故障。5.设计缺陷:设备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6.质量问题:设备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设备故障。7.3故障处理流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故障发现:通过故障诊断方法,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2.故障报告: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报告故障情况,以便尽快安排维修。3.故障分析: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部位和故障程度。4.制定维修方案:根据故障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维修方案。5.维修实施:按照维修方案,对设备进行维修。6.维修验收: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7.故障记录:对故障情况进行记录,便于后续分析和预防。8.故障预防: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类似故障的再次发生。9.故障处理反馈:将故障处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以便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第八章设备维修与更换8.1维修原则与方法8.1.1维修原则在设备维修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原则:在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2.经济原则: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维修成本。3.及时原则:发现设备故障后,应尽快进行维修,避免因故障导致设备停机时间过长。4.高质量原则:维修作业应确保设备恢复到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8.1.2维修方法1.日常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2.故障排除:对已发生的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和分析,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3.预防性维修:根据设备的运行规律,提前对设备进行维修,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4.换件维修:对设备中已损坏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恢复设备正常运行。8.2更换零部件的选择8.2.1原装零部件选择原装零部件,可以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在更换零部件时,应优先考虑原装零部件。8.2.2替代零部件在无法获得原装零部件或原装零部件价格较高时,可以考虑使用替代零部件。选择替代零部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替代零部件的尺寸、形状、性能应与原装零部件相匹配。2.替代零部件的供应商应具备良好的信誉和售后服务。3.替代零部件的价格应合理。8.3维修与更换操作步骤8.3.1维修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了解设备故障情况,准备维修工具和零部件。2.故障诊断:分析设备故障原因,确定维修方案。3.维修作业:按照维修方案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4.验收合格: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满足使用要求。8.3.2更换零部件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了解设备故障情况,准备更换零部件和维修工具。2.拆卸旧零部件:按照拆卸顺序和方法,将损坏的零部件拆卸下来。3.安装新零部件:按照安装顺序和方法,将新的零部件安装到设备上。4.检查调试:对更换后的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第九章设备性能评价9.1性能评价指标设备性能评价是衡量设备在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设备性能,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性能评价指标:1.内存(Memory):设备的内存容量和内存使用情况,反映了设备处理多任务的能力。2.CPU:设备的中央处理器性能,包括CPU主频、核心数等,决定了设备的计算能力。3.GPU:图形处理器性能,影响设备的图形处理能力,尤其在游戏、视频渲染等方面。4.电池续航(BatteryLife):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续航能力,反映了设备的移动性能。5.网络速度(NetworkSpeed):设备的网络连接速度,包括WiFi和移动网络速度。6.存储速度(StorageSpeed):设备的存储读写速度,影响设备在读写文件时的性能。7.系统流畅度(SystemSmoothness):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流畅程度。8.热性能(ThermalPerformance):设备在长时间运行下的散热性能。9.响应时间(ResponseTime):设备从接收到指令到执行完毕的时间。9.2性能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价设备性能,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性能评价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际使用设备进行测试,收集各项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模拟法: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设备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表现,进行评估。3.对比法:将待测设备与同类设备进行对比,分析性能差异。4.综合法:综合采用实验法、模拟法和对比法,全面评价设备性能。9.3性能评价结果分析在得到设备性能评价数据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以便了解设备的性能特点及优缺点。1.分析各项性能指标数据,找出设备的性能瓶颈。2.对比同类设备的性能,了解设备在市场中的竞争力。3.分析设备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为用户选购设备提供参考。4.根据性能评价结果,为设备优化和改进提供方向。第十章设备安全管理10.1安全管理内容10.1.1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安全管理责任、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以及设备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检修、报废等环节。10.1.2设备安全检查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专项检查等,重点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安全警示标志、设备性能等。10.1.3设备安全培训企业应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10.2安全操作规程10.2.1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2.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3.确认设备周围环境安全;4.检查设备电源、气源等是否正常。10.2.2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安全要求:1.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2.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停车检查;3.保持设备清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4.严禁违规操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10.2.3设备操作后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操作后,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2.清理设备操作现场,确保环境整洁;3.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完好;4.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为下次操作提供参考。10.3安全事故处理10.3.1安全事故分类安全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安全事故分类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10.3.2安全事故报告安全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应立即向所在部门报告,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已采取的措施等。10.3.3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安全事故处理流程如下: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2.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3.调查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4.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罚;5.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6.撰写事故调查报告,总结事故教训。第十一章环保监测设备校准与维护新技术11.1新技术应用概述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保监测设备在环境监测、污染源治理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环保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新技术在环保监测设备校准与维护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提高监测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效率提供了有力保障。11.2新技术特点与应用案例11.2.1新技术特点1.精确度高:新技术在环保监测设备校准与维护过程中,能够实现更高的测量精度,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2.自动化程度高:新技术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了人工干预,降低了操作失误的风险。3.实时性强:新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发现设备故障,为维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4.网络化特点:新技术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便于实现环保监测设备的大规模部署和管理。11.2.2应用案例1.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在环保监测设备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高精度监测,为环境治理提供重要依据。2.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在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