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知的基础一、感知的过程二、知觉基本理论及其应用一、感知的过程
人的感知来自人的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感受到外界的物理或化学现象,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产生感知。人的感觉器官,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温觉等。要使人有感知,首先要人的感觉器官正常。感觉器官有一些共同特征,如对刺激物的相对专一性,范围一定,有适应性等。如:声音的频率,光的波长等。1、感觉
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也是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感觉类型:视觉、听觉、化学感觉(嗅觉和味觉)、皮肤感觉、本体感觉等。
感觉的过程: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将其传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便产生了感觉。2、知觉
知觉的定义:知觉是在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况整体的反映。知觉的过程: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分别作用于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觉,经大脑皮质联合区对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加工,于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决策,这便是知觉。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和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5
客观事物首先被感觉,然后进一步被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知觉的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知觉成为一个同样的有机整体,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可使人们在感知自己熟悉的对象时,只根据其主要特征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而被知觉。
知觉的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当前的感知对象,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理解性。
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不同,与知觉对象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在复杂的环境中,知觉对象隐蔽,外部标志不鲜明,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时,语言的提示或思维的推论,可唤起过去的经验,帮助人们去立即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使之完整化。此外,人的情绪状态也影响人对知觉对象的理解。
知觉的恒常性:人们根据已往的印象、知识、经验去知觉当前的知觉对象,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对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种特性称为知觉恒常性。大小恒常性: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在视网膜中的映象是近大远小,但在知觉中它的大小是不变的。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听知觉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保证了人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按事物的真实面貌去知觉,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
知觉的选择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某事物一旦被选为知觉对象,就好像立即从背景中突现出来,被认识得更鲜明、更清晰。一般情况下,面积小的比面积大的、被包围的比包围的、垂直或水平的比倾斜的、暖色的比冷色的,以及同周围明晰度差别大的东西都较容易被选为知觉对象。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在固定不变或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对象最容易成为知觉对象,如在荧光屏上显示的变化着的曲线。103)人的主观因素,如任务、目的、知识、兴趣、情绪不同,则选择的知觉对象也不同。4)刺激物各部分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彼此接近的对象比相隔较远的对象、彼此相似的对象比不相似的对象容易组合在一起,而成为知觉的对象。接近相似连续113、景观知觉
景观知觉,是指人由五种感官接受到环境景观所给与的刺激,并对其加以理解和评判的过程。景观知觉是一系列的转换过程,包括个人对景观空间、环境特征和位置等信息的获得、编码、存储、记忆和解码等多种心理活动过程。4、影响感觉的因素
主体影响:人本身的状态与感觉之间的关系。客体影响:感觉阈限,刺激物的不同状态、刺激物强度等视觉:晴朗夜空30英里(48.3km)以外的烛光听觉:安静房间20英尺(6.1m)以外手表的滴答声味觉:两加仑水加入一茶匙糖后有甜感嗅觉:一滴香水弥散三居室触觉:一片蜜蜂翅膀从一公分外落在面颊温冷觉:觉察出皮肤表面摄氏1度的差异
1英尺=12英寸=0.3048米1英里=1.6093公里1加仑=4.5460L5、多种感觉与景观设计1)视觉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80%的信息来源于视觉。实验:研究人员给被试事先戴上一副特殊的三棱眼镜,使被试通过眼镜看到一根直的木棍是弯曲的,同时请被试用手触摸这根木棍,触觉告诉他是直的,而当研究人员问:“木棍是什么形状的?”结果有90%的人都认为:“木棍是弯的”。问题一:视觉的基本现象有哪些?明度与视亮度视敏度颜色混合色觉缺陷色觉理论视觉对比视觉后像和闪光融合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意义:我们能够看清物体的轮廓或能够区别它们,正是由于物体的明度间存在着对比。
漆黑一团的房间内,伸手不见五指,是由于对比消失的结果。
明暗对比效应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的变化。对比使物体的色调向着背景颜色的补色的方向变化。颜色对比效应灰色纸片放在黄背景下,显蓝;放蓝背景下,显黄。如果把一个灰色的小方块放在绿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红色;把相同的灰色小方块放在红色的背景上,看起来小方块显得带绿色。彩色对比在背景的影响下,向着背景色的补色方面变化,同时在两色的交界附近,对比也特别明显,这叫同时对比.
盯着灯泡看30秒以上,尽力不要移动你的目光。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区域,你看到了什么变化?问题二:人的视觉空间有多大?视觉尺度:我们将从眼睛到能够看清对象物的距离,称为视觉尺度。人的眼睛视力因人而异,各有差别,特别是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差距尤大。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一般正常状态下视力所能达到的视觉尺度。
根据豪尔和斯普雷根的研究而绘制的视觉尺度示意图问题三:视觉理论在环境设计中有哪些应用?
俗话说“眼见为实”,实际上眼睛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似是而非甚至是不准确的,如果我们忽视了视觉对象与真正对象间的差异,就不能将生动的真实对象再现到欣赏者的眼前。反之,对其加以利用,可以更方便地使欣赏者产生共鸣。或许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些视觉现象的存在,但作为一个园林设计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有趣的视觉现象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中国古典园林即利用了视觉的这个特性来塑造自然。江南私家园林的面积常为北方皇家园林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其园林建筑尺寸也远远小于后者。留园舒啸亭直径仅1米多,为的是在不大的山水空间中烘托自然景物的地位;而颐和园的知春亭的体量比舒啸亭大了近3倍,我们却觉得很舒服,这是因为知春亭与万寿山和昆明湖的体量相匹配的缘故。中国园林常被称作对比的艺术,当身处其中时,我们不会因为人为的假山不如自然界中真实的山高,而对眼前的“自然”表示怀疑。因为除了假山,还有与之体量相匹配的水、桥、亭、廊,更有“草木蒸笼其上”,近乎完美的体量关系和丰富的景观层次使我们为眼前的“自然”所折服。
在上列植物配植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出植物配植平面效果中,左图两组植物在视觉上是两个孤立的植物组合,并无联系,而右图中只是在其植物的地表再配植一些地被植物就将这两组植物统一成一个整体。
上图中两组植物配植立面效果示意图的对照中,左图给我们的视觉是一组布局分散呈两个分隔的植物群体,而右图是采用一些小灌木在视觉上将这两个分隔的植物群体连接成统一的整体。
图中植物配植立面效果图中可以看出,左图是一组水平展开型植物使构图产生宽阔或有外延感,引导视线沿水平方向移动;右图中圆形植物既无方向性也无倾向性,它在植物配植时容易与其他形体相互配合呼应。2)其他感觉与环境体验a、听觉人的行为方式同样可以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法:麦当劳餐厅就善于利用声音和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适时地对环境进行调控。人少时,音乐轻柔,光线明亮,很多人喜欢在此读书看报或者聊天,从侧面塑造了这一场所的文化形象;而人多的时候,音乐节奏加快,音量加大,在促进食欲的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的进餐速度,从而提高了座位的周转。纽约Parley公园利用水墙发出的声音阻隔城市的噪声,而且可以使邻座的谈话保持私密性。在这里水声成为主题。日本园林中水琴窟是利用埋在地下的水缸,按照预留空间的不同,发出不同的水声。在庭院安静的一隅,可欣赏到清脆的水声。类似上面所说的声音游戏广场处,可以将不同高矮的桶埋在地下,或伸出地面,人们用脚即可以感受奇妙的音响。b、嗅觉
我们通过气味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空间构造,然后每一种空间构造都会成为一种编码在我们大脑中,一旦碰到这种气味,我们大脑里面那种编码就会自动被激活。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应有意思的运用这种方式,每种植物都会有自身气味或通过人工气味来塑造空间,形成一种很独特的嗅觉景观。当我们在游玩时,我们远远地可能会闻到一阵阵花香,此时我们心理就会激荡起一种渴望拥有和接近它们的情感,然后我们就会随着这些气味不断寻找这些气味的散发地,此时气味起到了无形中的引到作用,可是让人们恶心的气味,却会阻止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接近,我们自然形成一种排斥感,企图逃离或回避它们。闻木樨香雪香云蔚香远益清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周围竹丛青翠,林木葱郁,绕溪盘行,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a)考虑风向,芳香设计植物方位b)防止多种芳香植物混合后产生不快气味,注意植物分层设计c)利用芳香植物作为地标应用于设计d)由于嗅觉器官的疲劳特性,应注意芳香植物配置的变化,以及芳香类型的分层设计。触觉上的求美需要行为——对水的体验地点:江滩水景广场空间类型:城市公园时间:喷泉开放时
水景是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常用的造景元素,其与生俱来的美丽形式最能打动人。古文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往今来,大多数人对水都有亲近的欲望,对水特有的柔美有着特别的喜爱之情。尽管水使人获得直观、丰富的视觉影像,但这种影像始终与人保持着距离。其实,人们更喜欢和水零距离的接触,喜欢用手和身体去感受水体的流动,体会它的湿润、柔软、凉爽、跳跃的性质。在观察中发现,多数人都希望接触到水,特别是青少年,希望通过触知感受水的心理十分强烈。c、触觉触觉上的健康需要行为——足底按摩地点:汉口江滩一期入口广场空间类型:城市广场方法:观察与访问该广场由3个不同大小的同心圆环组成,内外2个圆环铺装为光滑的花岗岩石材,中间的圆环为约1.5米宽的卵石材料。每日特意在仅为1.5米宽的卵石步道上进行健身活动的人数相当惊人。通过上午6点至9点的持续观察中发现,如表3-5,面积不足80平方米的广场竟然吸引上百人在这里进行活动。而且运动的人群以中年与老年人为主。动觉上的求美需要行为——荡秋千场景(一)地点:中山公园空间类型:城市公园
树林中的休息区,悬挂了可摇荡的秋千座椅,它始终是公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在天气良好的时候,这些座椅总是座无虚席。摇椅上的人微微闭上双目,懒洋洋的躺在飘荡的秋千椅上,伴着芳草的清香在风中荡漾。微风拂过,林中传来了阵阵的欢声笑语。显然,闭上双目的人并不是通过视觉获得美感,而是通过摇荡的运动而体验环境的美,并由此获得的愉悦情感。d、动觉理论与实际皆以证实了通过躯体觉从环境中能获得一种比之视觉更深刻的体验。求知与求美的躯体觉体验是人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意味着环境需要整个身体的积极介入。e、温度和气流温度觉上的舒适需要地点:汉口江滩绿地一角空间类型:公共绿地温度:日气温26~35°C
汉口江滩二期的公共绿地主要由大面积观赏草地和贯穿绿地的园路组成。在被观察的这块草地上,保留了一株大型悬铃木,夏日的强烈阳光在这片草地上投下了大片树荫。观察中发现许多路过的游人,并没有选择在相邻的园路的休息座椅上休息,而是大都选择坐在荫凉却不允许上人的草坪上。3)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a、相互消弱和破坏
b、相互加强或协同c、相互补偿或替代二、知觉基本理论极其应用
a、格式塔的含义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1912年发端于德国而后成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维台默(M.Werthemer,)、考夫卡(K.Koffka)和苛勒(W.Kohler)。"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定形、结构、组织"。苛勒说:"在格式塔的学说里,Gestalt一词的含义乃是指不单是指图形和式样,而更重要的是指组织的整体。1、格式塔知觉理论术语一指事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一指事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引申在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理论的应用中,差不多把格式塔视为“有组织整体”的同义词,即认为所有知觉现象都是有组织的整体,都具有格式塔的性质。凡能使某一感知对象(如建筑立面、平面)成为有组织整体的因素或原则都称为格式塔,出现了“格式塔(或格式塔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良好格式塔”的说法
b、基本观点
知觉的整体性:认为人的知觉经验是完整的格式塔。即便一事物确实由若干元素组成,也只能看到这些元素自然组合而形成的整体,而不是人为抽象得出的感觉元素的叠加。这类知觉经验是通体相关的有组织整体: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
同型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物理现象、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具有两两相对应的关系,因而他们都是同型(或同构)的现象。1)图形清晰明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2)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对象,背景是包围着的较大对象。因此,图形有轮廓,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3)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且形状类似时,图地关系可以互换。c、格式塔知觉理论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与背景:图地关系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是人凭直觉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需要。感知对象图地不分或难分,成为暧昧或混乱的图形,视觉容易产生疲劳。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关系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主题——观众在随意、轻松的情境中容易发现观察对象。环境中某一形态的要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易成图形的主要条件1)小面积比大面积容易形成图形。采用对比色尤其引人注目。2)单纯的几何形态容易形成图形。在复杂的建筑环境中尤其以单纯的几何形态能吸引注意。3)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容易形成图形。4)对称形态容易形成图形5)封闭形态比开放形态容易形成图形。6)单个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容易形成图形。对于凹凸连续的形态,图形和背景可以互换,此时,主体的经验及客体所包含意义常成为判断图地关系的依据。7)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容易形成图形。8)整体性强的形态容易形成图形。9)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容易形成图形。邻近原则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体现了格式塔学派同型论和场作用力的观点,同时也与系统论的耗散结构理论相吻合(远离平衡态的系统会发生组织现象,外因是场的作用,内因是元素间的协同作用。当我们看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者集来感知它们。
群化原则
相似原则
彼此相似的元素容易被感知为整体,这是人认识世界时通过分类简化刺激对象的方式。当相似和不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时,我们会把相似的物体看作一组。真实环境常常是邻近性与相似性共同作用。连续原则
按一定规则连续排列的同种元素被感知为整体。连续性是感知对象有序的现象。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一组元素不仅仅是远离平衡态,而且从混沌走向有序,产生了组织和结构,更易被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4、封闭原则一个有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看做一个整体图形。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封闭原则三、简化原则感知对象的知觉组织所需要的信息量越少,对象被感知的可能性越大。人们在对视觉刺激进行组织时,喜欢采取减少或简化的方式,使之更加有序和易于理解。原则:1)良好完形原则2)简洁原则简化原则2、生态知觉理论这一理论是由吉布森(J.Gibson,)提出的。他的研究之所以被称为生态知觉理论,是因为强调人类的生存适应,该理论包括以下两个基本观点:a、环境的提供
生态知觉理论认为,知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人感知到的是环境中有意义的刺激模式,并不是一个个分开的孤立的刺激。环境知觉是环境刺激生态特性的直接产物。例如一根树枝,可以把它当柴烧,也可以作手杖,还可以作防身武器。从生态观点来说,知觉就成为某一环境向感知者呈现自身功能特性的过程。当有关的环境信息构成对个人的有效刺激时,必然会引起个人的探索、判断、选择性注意等活动,这些活动对于个人利用环境客体的有用功能。b、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感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