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新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新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新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新乡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自测试卷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它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蓝田人遗址C.北京人遗址D.丁村人遗址

2、下图描述的是“传说与历史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远古传说符合历史史实B.远古传说包含历史信息C.远古传说毫无史料价值D.历史记忆就是远古传说

3、“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立的制度是(

)A.奴隶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皇帝制

4、二零一九年是甲骨文发现的120周年。习近平同志的一封贺信,使该文的众多研究工作者深受鼓舞。尽管学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此文仍被许多人视为“绝学”。不少人有志于走近探究,请问它的最原始造字方法是(

)A.会意B.象形C.形声D.假借

5、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

)A.农作物种植的出现B.青铜制造业的兴起C.家畜饲养业的出现D.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6、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一书集中体现其思想。下列不属于老子的思想的是(

)A.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B.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人们应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7、有历史学家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的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秦灭六国,统一中国②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③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④统一全国文字和货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战败自刎的地点在()A.巨鹿B.垓下C.大泽乡D.长安

9、汉陵考古队对汉文帝霸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并取得重大发现。某位考古学家说:“这次的发现,陪葬品和皇帝身份产生了很大的落差。我们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考古印证了汉文帝(

)A.崇尚道家B.孝敬母亲C.提倡节俭D.重视农业

10、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什么时期(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

11、“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A.进攻匈奴,加强边疆管理B.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12、“……率疲弊之幸,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而旗……”这是《过秦论》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一历史事件是(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大泽乡起义

13、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基础是A.赤壁之战后三个政权实力相当B.魏政权强迫其他其他政权的结果C.汉献帝的意愿D.五胡乱华的结果

14、西晋建立者认为没有分封宗亲导致曹魏政权易主,大封同姓诸王,结果引来纷争,诸王相互混战。史称(

)A.七国之乱B.三马食“曹”C.八王之乱D.九龙夺嫡

15、图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表达的历史信息与下列事件最为关联的是

A.秦朝商鞅变法B.汉代丝绸之路C.北魏孝文帝改革D.宋辽澶渊之盟

16、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体现中国古代农业注重(

)A.关注农具革新B.顺应天时地利C.引进作物品种D.大规模化生产

17、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汉武帝接受建议,下诏规定在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庶子分割原王国的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一举措(

)A.缓和了朝中君权和相权的矛盾B.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为平定七国之乱打下了基础D.可以有效消除贪污腐败现象

18、下图是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思维导图。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李冰修筑都江堰B.社会生产力发展C.齐桓公称霸中原D.商鞅变法

19、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以下先民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0、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曹操——建立魏国B.刘备——建立蜀国C.诸葛亮——发明翻车D.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二、综合题

21、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也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怀揣梦想,锐意进取,居安思危,方得永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特权)。——《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哪项措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该事件中促进了中国封建私有制形成的关键措施?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北魏服饰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孝文帝变法的哪项内容?除此之外,请再列举出他推行的两项汉化措施。材料三:

(3)请说出材料三中这套制度的名称?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中央设置的哪一官职掌管行政?材料四: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4)材料四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是哪个皇帝开创的?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影响从材料四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其中有七个诸侯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材料二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用了十年时间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六王毕,四海一。”

秦始皇像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组诗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历史现象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的空白内容。

秦军先后攻灭了:

________年,“六王毕,四海一。”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2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表格学史]

(1)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

[图画说史]

(2)上图这条商路开通于哪一朝代?这条商路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悟史]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汉书·景帝纪》

(3)请说出孟子治国的观点和汉初统治者推行的统治政策分别是什么?以史为鉴,请你为当今统治者治理国家提点建议。

24、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材料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此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5、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在开展以“秦帝国兴亡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巩固统一篇】材料一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示意图。

【秦的速亡篇】材料三

见下图

(1)材料一描述了秦王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请写出秦灭六国的条件。

(2)材料二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填什么,请在示意图中完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