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测试)_第1页
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测试)_第2页
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测试)_第3页
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测试)_第4页
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中考周年热点大事·中国史篇(试题分值:100分测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2分)1.鲁迅先生在评价曹操的时候曾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 B.完成了北方的统一C.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 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答案】B【分析】考查官渡之战。【解答】A.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与曹操的史实不符,排除A项。B.根据题干信息“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结合所学可知,200年,北方两个最强大的军阀曹操和袁绍之间在官渡进行的一次决战,曹操取胜,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可知历史上曹操的主要“本事”表现在完成了北方的统一,B项正确。C.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的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与曹操无关,排除C项。D.实现了大一统的梦想,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点评】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掌握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2.历史地图蕴藏着丰富的信息,如图反映战役的影响是()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C.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D.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图片信息“赤壁”“曹操军”“孙权、刘备军”并结合所学可知,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故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排除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排除B;淝水之战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赤壁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材料中“汉化”是指()A.区域开发 B.孝文帝改革C.人口迁徙 D.政权更迭【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可知,材料与孝文帝改革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推行了改革措施,如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等。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的“汉化”指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系列汉化措施,没有体现区域开发、人口迁徙和政权更迭,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隋朝王通曾说:“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C项正确;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排除A项;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使齐国国力大增,排除B项;北宋时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推动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5.下面词语是王刚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词。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士族衰落、北强南弱、渴望和平、民族交融、杨坚建国A.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 B.南方经济开始发展C.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 D.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解答】根据题干信息“渴望和平、民族交融、杨坚建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隋朝统一全国的背景,A项正确;南方经济开始发展,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与杨坚建国没有联系,排除C项;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与杨坚建国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6.在美国作家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隋文帝排在第82位,在西方人眼里隋文帝是仅次于秦始皇的颇具影响力的皇帝。这主要是因为隋文帝()A.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B.创立了进士科C.结束了国家分裂局面 D.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掌握隋文帝的功绩。【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是589年灭掉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C项正确;开通隋朝大运河、创立进士科的是隋炀帝,排除A、B项;隋文帝统治时期,并未“积极发展对外关系”,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7.1839年6月,传教士禅治文在其任职的《中国丛报》中记述:“我们已经反复检查销毁过程的一部分,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我不能想象再有任何事情会比执行这项任务更加忠实的了。”这一记述反映了()A.当时英国人坚决抵制销毁鸦片 B.虎门销烟引起了传教士的不满C.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决心和智慧 D.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解答】A.材料信息中体现不出英国人坚决抵制销毁鸦片,故A错误;B.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传教士的不满,故B错误;C.材料信息中“他们在整个工作进行时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料”,说明传教士对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赞许的,说明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决心和智慧,故C正确;D.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和意义。8.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A、虎门销烟(现代雕塑)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C、《虎门销烟》(连环画)D、《林则徐》(电影)A.A B.B C.C D.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史料的来源的相关史实。【解答】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选项ACD分别是雕塑、连环画和电影,都是经过后人的加工,是第二手资料。选项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研究虎门销烟的第一手史料的相关史实。9.绘制坐标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某同学绘制了下面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坐标图。其中关于③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步建立政权组织 B.定都北京灭亡清朝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D.颁布文献《资政新篇》【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856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③处历史事件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C项正确;1851年,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了政权组织,排除A项;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而不是北京,也没灭亡清朝,排除B项;1859年,《资政新篇》颁布,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10.如图是史老师在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解答】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A符合题意。B.洋务运动是一场学习西方技术的近代化运动,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清朝统治,排除B。C.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排除C。D.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镇压,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记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11.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时间和漫画内容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侵略我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D项正确;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五四爱国运动,排除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B项;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2.画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与如图相关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路线是从广州北上到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排除。B.甲午中日战争由朝鲜蔓延到中国,最后威海卫战役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符合题意。C.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略路线从广州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最后攻陷北京,排除。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路线是从天津到北京,排除。故选:B。【点评】记忆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3.张海鹏《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中说“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其中上述“上升因素”起的作用是()A.推动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D.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意义,解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解答】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则是对政治制度变革的探索,排除。B.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排除。C.根据材料“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因此“上升因素”起的作用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正确。D.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情景来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难度较大,侧重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14.民国八年刊行的《新申报》,报道了“今日各校学生游街”“章宗祥在曹宅受伤甚重”“不认二十一条”等内容。关于这篇报道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一年是1919年 B.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C.引发新文化运动 D.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国八年是1919年,故A正确;袁世凯在1916年就已去世,故B错误;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C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于1924年,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15.如图是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此次会议()A.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捍卫了新中国安全C.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D.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可知,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有165个党派、涉及116个区域、77支军队、235个团队、75个特邀代表,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A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但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项;“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题干图文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相关史实。16.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据此判断,这次会议()A.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C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排除A;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排除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7.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自主支配的资金,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这说明()A.乡镇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活力C.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 D.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依据题干“1984年7月,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商场有了自主支配的资金,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可知,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增强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活力。故B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不是乡镇企业改革,排除A;仅仅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经济发展不能说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繁荣局面,排除C;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活力。18.下面思维导图的标题应为()A.新中国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解答】根据“单一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到“扩大自主权”“按劳分配”到“积极性提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D正确;1950年,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B;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开始实施,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19.邓小平讲过一句话:改革就是一场革命。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原有体制冲击巨大。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依材料,改革能够推进的关键因素是()A.利益集团的支持 B.迎合传统观念C.改造原有的体制 D.领导人的引领【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根据材料“能不能通过坚定的决心把改革推进下去,并且取得成果,这需要领导人的胆略”可知,邓小平强调领导人胆略对改革成功的重要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对专业团体利益格局冲击巨大,对传统观念冲击巨大,因此并不会得到利益集团的支持,也不迎合传统观念,排除AB项;改造原有的体制属于改革的内容,不属于关键因素,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20.如表是首钢1978年至1991年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出现如表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表: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年份1978年1991年倍数销售收入14.51亿元91.4亿元6.3倍实现利税4.35亿元29.26亿元6.72倍实现利润2.99亿元23.6亿元7.9倍A.环渤海经济开发区设立的推动 B.企业分配制度改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解答】分析图表可知,体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就,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所以出现了首钢改革与发展成就。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有企业改革,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21.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的漫画《HighLob》(《吊高球》),衣服上的“CHOU”是指“周”,“CHIANG”是指“蒋”。下面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乒乓外交”缓和中美关系 D.蒋介石集团被驱逐出联合国【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信息“《HighLob》(《吊高球》),衣服上的‘CHOU’是指‘周’,‘CHIANG’是指‘蒋’”可知,漫画与中美“乒乓外交”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乒乓球队,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访华邀请。“乒乓外交”完成了“小球转动了大球”的历史使命,推动了世界形势的发展,缓和了中美关系。故C正确;题干漫画反映的是中美乒乓外交,与中日正式建交无关,排除A;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题干涉及的是“乒乓外交”,不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乒乓外交”缓和中美关系。22.2023年11月《西班牙人报》发表题为《亨利•基辛格:改变世界秩序和“清理”美国后院的人》的文章。文章称,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辛格。这其中包括()A.组织召开万隆会议 B.揭开冷战序幕C.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D.助力援助西欧【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建交,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1971年,基辛格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符合材料“20世纪下半叶的美国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辛格”,C项正确;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的会议,和基辛格无关,排除A项;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排除B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与基辛格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建交,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如表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图。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时间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18年建交国数量193647123138178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表格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激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刺激了其他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C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1953年,排除A;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不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中国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导致图中某一时段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激增的关键因素是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4.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相关知识,关键信息“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解答】A.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B.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C.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C项。D.根据材料,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D项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阅读材料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握手是一种礼节,国家领导人的握手更是寓意深刻。如图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美期间与卡特总统的“握手”照片蕴含的有效信息是中美()A.在国际问题上步调一致 B.关系开始出现转机C.完全消除矛盾隔阂 D.已正式建交【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建交,需要学生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给予作答。【解答】根据图片“1972年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标志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故选B;中美步调一致过于绝对化,A错误;C说法也过于绝对化,排除;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中美建交,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二.材料题(共3小题)26(18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艰苦卓绝,75年辉煌荣耀,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重庆某中学开展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民族精神”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跟随他们的视角探究问题,完成下列任务。【任务一:追溯来源——解读建党初心】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今天我们继承“红船精神”应该怎么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体现在哪里?(可以从奋斗目标、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领导核心等方面思考)(6分)【任务二:披荆斩棘——寻找革命道路】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摘编自辛焕荣主编《情系井冈》(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摒弃“城市中心论”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摒弃“城市中心论”后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以及拉开此道路序幕的标志性事件。(6分)【任务三:众志成城一一取得革命胜利】1934﹣1936长征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赵周贤、刘光明《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1937﹣1945全民族抗战延安时期,党员干部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摘编自唐鲁沂《以史实阐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有益尝试》1946﹣1949解放战争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考察时的讲话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的讲话(3)根据示意图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填“√”;不正确,请填“×”。A.解放战争时期,众多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2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答案】(1)做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6分)(2)背景:中国是落后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6分)(3)A.√;B.×。(2分)(4)军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员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4分)【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渡江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上述材料“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红船精神’从嘉兴南湖升起,带领着这个年轻的政党改变城市、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一直激励和鼓舞着我们党站在历史的高度,走在时代的前列”可知,今天我们继承“红船精神”应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新”体现在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2)根据上述材料“敢闯新路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落后大国。革命的道路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毛泽东在悉心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摒弃了‘城市中心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上山’的思想、做‘革命山大王’的思想、建立‘军事大本营’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摒弃“城市中心论”的背景是中国是落后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摒弃“城市中心论”后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拉开此道路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A.据材料“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众多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的表述是正确的。B.三大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渡江战役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表述错误(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军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员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故答案为:(1)做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2)背景:中国是落后大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或井冈山道路)。事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A.√;B.×。(4)军队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共产党员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渡江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等相关史实。27.(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材料三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材料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华夏民族是如何形成的?(2分)(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孝文帝这次改革的意义。(4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民族交往交流对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作用。(4分)【答案】(1)形成:华夏民族是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2分)(2)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机构:西域都护府。(6分)(3)措施: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分)(4)作用:促进了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了华夏族、张骞出使西域、孝文帝改革的相关知识。【解答】(1)形成:据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民族是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2)事件:根据材料“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结合所学,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张骞通西域。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西域各国也认识了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机构:结合所学,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可知,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各民族。(3)措施:根据材料“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结合所学,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可知,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有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意义: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作用:根据材料“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可知,民族交往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8.(16分)人心是决定历史走势的最强大政治力量,人心向背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君民关系如舟水】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与魏征等大臣商讨治国方略。魏征在认真分析和研究了历代兴亡的原因,特别是隋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后,向唐太宗提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的这个说法很有效,唐太宗不仅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以后还经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臣下体恤民情。——摘编自施建中《中国古代史(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等人商讨的“治国方略”,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主张。结合“隋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的相关史实,对这一“治国方略”加以说明。(4分)【众人拾柴火焰高】材料二(2)在法国大革命不断深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共同反映出法国人民的政治诉求是什么?除材料二以外,人民在推动革命的进程中还取得了哪些成果?(列举两例即可)(4分)【众志成城事竟成】材料三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时间事件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学生游行示威,高喊“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5月7日起各地学生及社团纷纷响应北京学生的行动,举行游行、罢课、演讲等活动6月5日上海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商人罢市6月6日起斗争陆续扩展到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的学生、工人参加了运动6月7日北洋政府释放北京被捕学生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等整理(3)目前,多数学者以6月初为界,把五四运动划分为两个阶段。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者们划分的依据。最终,为什么“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分)【国之大者在为民】材料四——据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等整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任意一次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原因。“三次重大工作重心转移”,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心向背”重要性的认识。(4分)【答案】(1)学派:儒家。说明:隋统一后,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或答“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人民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实现了隋朝的兴盛”);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在起义军的打击下,盛极一时的隋朝灭亡。(4分)(2)政治诉求: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扩大人民的政治权利;维护法国国家利益。成果:支持制宪会议制定《人权宣言》及1791年宪法;组织义勇军,击退反法联军,捍卫革命成果;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推动雅各宾派上台执政,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4分)(3)依据: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从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由学生罢课、游行示威等发展为罢工、罢市、罢课等群众性运动。原因:各阶层人民强烈反对签约;代表团迫于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