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1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2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3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4页
骨伤科肱骨骨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肱骨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头与肱骨干之间由粗而细的部分,称肱骨外科颈。这是较易发生骨折的

部位。因受伤时的姿势不同,可分为嵌入型、外展型、内收型。

【诊断】

1.嵌入型跌仆时引起骨折的暴力较轻,断骨远端(肱骨干)嵌入于断骨近端

(肱骨头)。这种骨折常无明显的向内或向外成角畸形,仅在X片上可见有骨折

线,局部肿痛较重,有明显的纵向叩击痛,但无骨擦音。

2.外展型上肢在外展位跌倒,断骨小部分嵌入,形成断骨远端外展、近端内

收、成角尖向内的畸形,可合并有向前成角。若断骨完全分离,则呈典型移位,

近端断骨受冈上肌的牵引而向外旋转,远端断骨的上端则向内移位。此种情况偶

发生于青少年。

3.内收型较少见。上肢在内收位跌倒,断骨远端内收,近端外展,形成角尖

向外的畸形,触诊时断骨外侧隆起。

【治疗】

1.对无明显移位的嵌入型骨折及仅有骨折线的裂缝骨折,敷药后用瓦筒状的

硬纸夹于肱骨上部,绷带包扎,并将患肢悬挂胸前。

2.整复外展型骨折局麻下,两助手对抗拔伸断骨两端,使部分嵌入得以解脱,

术者两手拇指抵住近端断骨,两手其余各指将远端断骨向外拉,同时助手将患者

肘部内收,可得复位。对明显向前成角者,同时给予整复。若断骨完全分离,近

端断骨向外旋转者,应将患肢外展90°作拔伸,术者将远端断骨向上抬,对合

近端断骨。对位后放松牵引,使断骨面互相吻合,徐徐放下患肢,则近端断骨随

之复位。

整复后敷药,用4块夹板固定。前、后、外侧三块夹板,上过肩部,下至肘

±;内侧夹板上起腋窝,下至肘上,上端用棉垫厚如半球状。骨折处之外前方加

平垫,扎带固定,在前、后、外侧三块夹板棉织套之上端缀有小环形布带,另用

绷带经小环形布带绕对侧腋窝下扎紧,可使夹板上端有较强之固定。惟对侧腋下

应垫棉垫,以免压伤腋下皮肤,并悬挂患肢于胸前。

3.整复内收型骨折局麻下,两助手将患肢外展60°作对抗拔伸,医生一手扶

住断骨内侧,一手用手掌压于断骨成角隆起部位,用力向内侧压,使之对位。固

定器材及方法与外展型同,但外侧的纸压垫应放在骨折成角之角尖部,内侧棉垫

改置于肘上。

4.固定时应注意,夹板下端不应过长,以免妨碍肘关节的活动;夹板上端固

定既要求牢固有力,同时须防止对侧腋下压迫过紧。

5.为了防止继发向前成角,平卧时应垫高肘部,使与肩平。

6.功能锻炼方面固定后即可嘱病员时时练习握拳,一星期后可加作肘关节伸

屈活动,两星期后鼓励病人在无痛的情况下作患肢肩关节前伸40°和后伸20°。

但外展型骨折患者不宜过早作外展活动,可早期练习内收动作。内收型骨折患者

早期禁作内收活动,以免断骨移位,同时可练习外展活动。

肱骨干骨折

【诊断】

1.肱骨干骨折可有横断、斜断、粉碎性骨折等类型,肿痛严重,骨擦音、畸

形、异常活动均较明显,诊断多不困难。正位及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

情况。

2.骨折线发生于三角肌止端以上者,近端断骨内收,远端断骨上移。骨折线

发生于三角肌止端以下者,近端断骨外展,远端断骨上移。个别病例可合并税神

经的损伤,表现为拇指侧痛觉减退,肌力减弱。

3.偶有无移位的骨膜下骨折,肿痛较轻,亦无畸形或骨擦音,但局部压痛敏

感,作肩峰及肘部两端相对挤压时,伤处疼痛明显,表示有不完全性骨折。

【治疗】

1.有移位的肱骨干骨折,

整复时多数不需麻醉,骨折位图1011肱骨干骨折移位情况于三角肌止端以

上者,两助手

将患肢作对抗拔伸,术者将近端断骨向外提托,将远端断骨向内推挤,使断

骨对位。敷药后用纸压垫及4块夹板固定。纸压垫放于近端断骨的内侧及远端断

骨的外侧,以防止再移位。

2.对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肱骨干中1/3)者,在对抗拔伸下,医生将

近端断骨向内推,将远端断骨向外拉,使断骨对位。固定时,用平垫2块,分别

放于近端断骨的外侧及远端断骨的内侧。夹板4块,分别置于断骨四周。

3.如系斜断或粉碎性骨折,则两助手对抗拔伸之力不宜过大,术者用两手掌

将断骨挤压平整后,即可用夹板固定,所用纸压垫,通常用较薄的平垫。

4.断骨位于上1/3之较高位置或位于较低之下1/3者,可分别作超肩关节或

超肘关节的固定。

5.内侧夹板不宜过长,若抵于腋下过紧,可引起断骨分离,影响愈合。

6.固定后,鼓励患者练习握拳及腕关节活动。第2周起可在夹板固定下,由

医生协助病员伸屈肘关节及前后摆动肩关节。至3~4周后,病员自觉伤臂有力时,

即可使病员自己活动肩、肘关节,并逐步减少固定。

7.并发梳神经损伤者,多数可望自行逐步恢复。如4周后,断骨已愈合,神

经损伤不见恢复,拇指及腕仍不能背伸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8.肱骨上段长斜骨折整复固定后,第2〜3天透视复查,对有上段断骨仍向

外上移位、两断骨分离者,通过调整纸压垫及握拳功能锻炼,在1周后常可见断

骨对位改善,不必采用外展支架。

9.10岁以下儿童的肱骨干横断骨折,如初诊时已初步愈合于轻度重叠位,只

要对线好,一般不会影响该肢体功能。

肱骨镰上骨折

多见于儿童。骨折发生于肱骨内、外牒之上缘。此处骨质薄弱,故骨折较多

见。可分作伸直型及屈曲型两种,前者远较后者多见。

【诊断】

1.伸直型跌仆时,肘部伸直,掌心着地,可发生肱骨黑上伸直型骨折。骨折

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远端断骨多向后移位,形成显著的肘部后凸畸形。近端断

骨的尖端常向前显著隆突于皮下。同时可有侧方移位,偏于梯侧或偏于尺侧,兼

有旋转移位。

2.屈曲型跌仆时肘部屈曲着地,可发生肱骨黑上屈曲型骨折,骨折线由后下

斜向前上方。

3.两型均有严重的肿痛及骨擦音,肿痛的部位以肱骨牌上为最明显。内、外

牌与尺骨鹰嘴三点骨标志仍处于正常位置,可与肘关节脱白相区别。

4.严重的伸直型骨折,少数病例可合并有血管、神经受压或损伤。肿胀过剧,

外固定未能及时松解,在肱动脉受压方面亦有关系,应注意观察。对出现患手疼

痛、皮肤发组发凉、槎动脉搏动消失者,应立即处理。

【治疗】

1.对于伤后迅速来诊,肿胀尚未严重者,可立即进行整复。整复及时,易于

获得较好的对位。在个别错位断骨压迫肱动脉的病孩,整复后即可使肱动脉不受

压,使缺血情况迅速好转。

2.对初诊时肿胀已较严重者,应在臂丛麻醉下作整复。肿胀严重,皮肤有水

疱者,先作尺骨鹰嘴骨牵引,抬高患肢4〜5天,待肿胀减轻时,再予麻醉下整

复。

3.整复伸直型骨折时,两助手分别握住上臂及前臂,作对抗拔伸解除断骨重

叠,术者先矫正侧方移位,然后推远端断骨向前,并嘱牵引前臂的助手,将肘关

节屈至90。。固定时,于远端断骨之后侧放梯形纸压垫,防止断骨向后移位。

两侧纸压垫根据断骨移位情况,如远端移向尺侧,则塔形垫置于内镰部,另一塔

形垫置于外踝之稍上方。前部平垫置于近端断骨之前方。4块夹板分别置于四周,

内、后、外三侧之夹板,下端略超过肘关节。屈肘90°,悬挂胸前。

4.固定时如肘窝肿胀严重,前方纸压垫可以不用,同时不用扎带,改用绷带

包缠,屈肘角度大于直角,使肘窝受压减轻。固定后须注意槎动脉搏动情况,搏

动减弱时,要进一步放松固定。对搏动消失,手部疼痛,指端发冷发组者,须立

即除去全部固定,抬高患肢。观察半小时,仍无好转者,应立即手术,切开肱二

头肌筋膜,解除血管受压痉挛情况。若税动脉搏动减弱,但手指伸屈自如,手部

无疼痛者,可作尺骨鹰嘴骨牵引,将患肢高位悬挂,观察直至税动脉恢复正常搏

动。上述措施,可以防止前臂肌肉因缺血而发生坏死及挛缩。

5.屈曲型骨折整复时,将远端断骨推向背侧,固定患肢于直肘位。

6.由于尺偏型肱骨踝上骨折,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整复对位时,术者一手固

定骨折部,一手握住前臂,将骨折部略向横侧伸展,使梯侧骨皮质略有嵌插,固

定过程中保持掌心向上,可减少肘内翻畸形。

7.固定后第1周,应每日检查一次患肢肿胀情况及绷带松紧程度,并鼓励患

者练习手指伸屈及腕关节活动。断骨位置不稳定者3天复查1次X片。2~3周后,

断骨开始愈合,逐步除去夹板,练习肘关节伸屈。

肱骨眠间骨折

肱骨牒间骨折较肱骨联上骨折严重,系肱骨雕上骨折合并肱骨内、外黑之间

骨折,故又称粉碎性肱骨镰间骨折。系关节内骨折,具有复位困难、常遗留肘关

节活动障碍等特点。很多临床医师报道,对此种骨折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

定、结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疗效。

【诊断】

1.跌仆时肘关节伸直或半屈位,手掌着地,暴力较大,发生肱骨牌上伸直型

骨折的同时,肱骨近端断骨冲击远端断骨,使内、外骨果之间发生纵形劈裂骨折。

远端断骨多向后移位,内、外既可有分离及旋转移位(见图10-19)。

2.肘部肿胀,疼痛严重,常有大片瘀斑及张力性水疱,关节功能障碍,触诊

骨擦音明显,两锻宽度增加,多数向后移位(伸直型)。

3.检查伤肢皮肤色泽、温度、脉搏、感觉等有无改变,有无血管、神经损伤。

【治疗】

1.对踝间骨折无明显移位者,用肱骨镰上骨折夹板,压垫包扎固定,屈肘90°

悬挂于胸前,3周后逐步锻炼肘关节伸屈功能。

2.对轻度分离移位者,两助手在患肢屈肘90°位作对抗牵引,医师用两手掌

在内、外牌部向中线作相对挤压,使之对合。同时整复向后移位的牌部,并嘱牵

引前臂的助手使肘关节作缓伸、缓屈各2次,使肘关节面得以平整,用小夹板加

纸压垫包扎固定。

3.对明显分离移位,内牌或外骨果向旁侧旋转者,作尺骨鹰嘴骨牵引,置肘关

节于直角位,重叠牵开时,对位即可改善,手法整复残余的旋转及分离移位,同

时将患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