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1
1.1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
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扎实推进“两个先行”,
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温州市
“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战略,以“拥江融入、产城
融合”为引领,优化形成集约、和谐、高效、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以数字化
改革为引领,整体推进“多规合一”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保障
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规划定位
本次规划是全域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的“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底
线约束下关于永嘉未来的全局性系统性空间设想,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新发展
理念的空间蓝图,是全县开展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的重要依据。
2
1.3规划原则
以人为本、三生融合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缔造美好家园。
文化传承、绿色崛起
•守护楠溪山水,保护传承地方文化资源,全面复兴精神家园。
区域协同、统筹兼顾
•坚持开放发展,统筹内部与外部、保护与开发,系统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底线思维、提质增效
•严守安全底线,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发展质量。
规划传导、数字治理
•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强化规划上下传导,全面落实高效能治理。
33
1.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年为2025年,远景
展望至2050年。
1.5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永嘉县行政辖区,包括7个街道、11个镇、4个乡,总面积为
2677.36平方公里。
乡镇界
县界
行政区划图4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5
2.1发展定位
中国现代化山水名城
长三角诗意栖居之地
温州都市新城区
中国长三角温州都市
现代化山水名城诗意栖居之地新城区
探索山水城市的现代化整体打造令人神往的成为都市核心区的重要
转型发展路径美好家园组成部分
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以“中国山水诗摇篮”以温州都市区首位度提
魂,以现状山水城市为为总体意象,系统整合升战略为契机,以温州
基,以楠溪江为空间和诗画山水、耕读田园、市级高铁枢纽、瓯江新
功能纽带,以南北双高楠溪民居、历史文化、城、中央活动区、跨江
铁为引擎,通过交通互旅游度假等各类自然人多通道等重大工程为突
联、功能互补、品质共文要素和空间载体,协破口,加快推动永嘉中
营、文化共兴等多项同城市蝶变、全域旅游心城区全方位、一体化
“城景融合”举措,探和乡村振兴等发展战略,融入温州都市区,并致
索山水城市的现代化转整体打造令人神往的美力于成为都市核心区的
型发展路径。好家园。重要组成部分。
6
2.2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2025年目标
•各类空间平台有序整合与提升,用地结构持续优化,支撑体系不断完
备,全面形成适应“拥江发展、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支撑“城市蝶变、
工业强县、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空间框架。“一城、一地、一区”
建设初见成效。
远期目标——2035年目标
•空间发展的质量、效率和品质持续提升,空间治理现代化不断推进,
“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体系格局、“两轴、三城、四组团”的空
间格局不断完善。“一城、一地、一区”基本建成。
远景目标——2050年目标
•各类空间更加集约高效,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更加科学合理,“一城、
一地、一区”全面建成。
7
2.3空间策略
区域协同、拥江融入
聚焦产业和功能承接,在战略性重大平台建设、交通等区域性重大设施建设、
中长期通道预留等方面做好针对性的部署。
产业为本,制造当家
聚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基本盘,多措并举,在
产业空间的流转、更新、增量、增效、提质上奋发有为。
外引内育、招商留企
聚焦企业的集聚与成长,尤其是相关新兴行业的头部企业,在空间要素保障、
设施体系支撑、创业环境营造等方面予以重点应对。
产城融合、强心特镇
聚焦空间的融合和极核的培育,通过产城之间的要素和功能的优化组织,
通过中心城区、副城和节点城镇等龙头与核心载体的强化集聚,推动发展能级的
全域跨越。
人文为魂、转换为要
聚焦历史文化资源严格保护基础上的活化利用与转换传承,最大程度发挥其
在国土空间整体优化、品质提升和魅力塑造等方面的价值,给文化以空间,给空
间以文化。
生态为底、蓝绿融合
聚焦原生山水的适应性保护和三生空间的融合共生。针对生态资源的原生机
理和受损状态,及其与城镇、农业、乡村等伴生空间的内在关联性,探索更为精
明的修复路径。
8
“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
9
3.1区域协同发展
3.1.1深度协同省域一体化进程
协同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成为浙江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协同产业一体化进程。深化与先行地区的产业协作与优势互补,再绘新时代
浙江产业向“新”进军的重要篇章。
协同生态一体化进程。促进“神仙居-楠溪江-雁荡山”重要生态地区整体保
护和修复,成为浙江大花园的核心一环。
协同文化一体化进程。强化与浙东唐诗之路、衢丽温自然人文带的协同复兴,
成为浙江“两环、多链”自然人文廊道和红色文化传承经典线路上的耀眼明珠。
永嘉永嘉
永嘉
永嘉
10
3.1区域协同发展
3.1.2全面融入温州大都市区建设
快速化、大纵深的交通互联。拓展县域中北部的联系纵深,协同优化枢纽集
散和全域并网能力,在空间上予以适度超前谋划。
差异化、主动性的产业承接。主动承接科创文创、商务商业、先进制造等高
成长性产业,做好精明和高效的空间保障。
全域化、分层次的功能导入。制定全局性、分片区、分时序的功能导入指导
目录,宜居则居,宜业则业,推进功能的有机融入。
品质化、强治理的风貌协同。协同构建“山江共融、亮点纷呈”的城市天际
线,并通过开放空间和景观风貌的协同管控和治理,营造一体化、品质化、特色
化的都市核心区意象。
替换
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11
3.2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
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将三条控制
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保质保量保护优先绿色集约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严格落实上级下达永久基为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在确保粮食安全、生态安
本农田保护的布局安排、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全等资源环境底线约束的
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保完整性,整合优化自然保基础上,坚持节约集约、
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护地、生态功能极重要、紧凑发展、因地制宜的原
产品供给,在集中连片的生态极脆弱和具有潜在重则,引导促进城镇空间结
高质量现状耕地上划定永要生态价值的区域,划定构和功能布局优化,划定
久基本农田213.48平方生态保护红线363.42平方城镇开发边界61.92平方
公里(32.02万亩)。公里(54.51万亩)。公里(9.2万亩)。
图例
乡镇界
县界
永久基本农田
生态保护红线
城镇开发边界
国土空间三条控制线规划图12
3.3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
落实省、市两级国土空间规划格局,面向“一城一地一区”永嘉定位,落实“六个聚
焦”永嘉空间发展策略,整体构建“两轴、三城、四组团”的县域国土空间新格局。
“两轴”:规划瓯江和楠溪江两大空间发展轴,凝聚全县发展向心力,引领全域空间
一体化进程,彰显自然和人文的特色魅力。
“三城”:规划构建“一主两副”的新时代城镇空间主体形态,提升首位度和整体竞争
力,开辟山水城市现代化发展新境界。一个主城即中心城区七个街道;两个副城分别为由
桥头-桥下-金溪组合而成的工贸副城、由岩头-枫林组合而成的文旅副城。
“四组团”:规划在主体功能区方案基础上,根据都市区发展规律和永嘉全面融入温
州大都市区重大战略部署,将“一主两副”外的区域划分为四大特色组团,即沙头——大
若岩特色组团、碧莲——巽宅——茗岙——界坑特色组团、鹤盛——云岭特色组团、岩
坦一溪下特色组团。
国土空间总体格局规划图13
“百里楠溪,千年耕读”
14
4.1农业空间结构
依托永嘉县域地形地貌格局和农林用地及产业资源分布情况,以规模集聚、
特色引领、品质提升和平台整合为主要导向,规划形成“两带、两区、五片、多
点”的农业空间总体结构。
两带:即大楠溪民宿风情带、小楠溪农旅融合带,是永嘉未来农业产业规模化、
特色化、品质化的核心地带。
两区:即两大产粮集中区,是永嘉未来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和质量提升的重要保
护区域。
五片:即五个特色农业片,其中西北片突出高山蔬菜、田鱼养殖等农产品;岩
坦片突出杨梅、竹笋、素面等农产品;西南片突出水果、田鱼养殖等农产品;大
若岩片突出板栗、早香柚等农产品;都市片突出乌牛早茶、楠溪麦饼、中药材、
蔬菜等农产品。
多点:即多个农业示范点,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水产
养殖等农业特色基地和示范项目。
图例
粮食粮食
蔬菜蔬菜
水果水果
茶叶茶叶
中药材中药材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
15
农业空间结构规划图
4.2强化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
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永久基本农田耕地
保护耕地特殊保护集中连片整治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任务,通过土地综合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开展“千亩方、百
整治、耕地功能恢复等措施,实现规划农田保护任务,划亩方”耕地集中连
期内耕地数量稳中有升;严格落实耕地定永久基本农田保片整治,通过农田
占补平衡,加大垦造耕地,探索山坡非护红线,保障粮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林农用地与平原林地置换路径,拓展补综合生产能力,并完善田间道路系统、
充耕地渠道,着力破解“占补难”问题;通过多项举措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整治
严格实施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措施,支持农业
化,防止非粮化;落实“耕地智保”应有提高、生态有改规模化生产,不断
用场景,全面推进“田长制”,压实耕善、安全有保障、提高耕地质量和绿
地保护主体责任。收益有提高。色化水平。
云岭乡岭南、岭北村千亩方
大若岩镇小若口村等3村千亩方
茗岙乡茗上村百亩方
沙头镇楠汇村等3村千亩方
东城街道山仓村等3村千亩方
瓯北街道千亩方
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示意图16
4.3做美乡村,促进振兴
4.3.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
在省级规划五类村庄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永嘉自然地理格局、乡村产业发展
基础、村庄建设基础以及村风民俗特点,拟按照“集聚提升中心村、保护开发特
色村、城郊融合管控村、搬迁撤并特定村和保留改善一般村”分类优化乡村空间
布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村宅基地供给。
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和一二三产
集聚提升中心村
业融合发展。
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等村落格局,合理利
保护开发特色村
用村庄特色资源,适度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
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
城郊融合管控村
共建共享。
以恢复生态、农业功能为主,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
搬迁撤并特定村
有序推进村庄搬迁撤并。
以全域整治为重点,有序推进提升改造,完善村庄基础
保留改善一般村
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4.3.2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按照乡村生活圈设施配置标准、乡镇(片区)级规划和村庄规划,分类对集聚
提升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城郊融合管控村和保留改善一般村进行配套设施
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同时,为落实永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要求,重点引导集聚提升中心村和保护开发特色村的转型发展,合理安排宅基地
和配套设施用地,并重点保障好乡村新业态用地。
17
4.3做美乡村,促进振兴
4.3.3突出“乡村设计”和“社区营造”,深化乡村风貌管控
深化“浙派民居”在地化
探索。重点对传统耕读、山野逸
居和新楠溪等特色民居类型进行
艺术+、文创+等特色化设计,
针对性实施布局、色彩、材料及
风格等乡村风貌管控,提升乡村
吸引力,传承传统人居典范。
乡村社区营建探索。从社区
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
资源,通过乡村社区中人的动员
和行动,优化和改善乡村社区的
组织、治理和发展进程,提升乡
村生命力。
18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19
5.1生态空间结构
依据省、市生态空间的协同要求,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底,并统筹重要生态廊道、
重要公益林、风景区、水利红线和重要水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区及其他需要管控的生
态重要区域,构建“一区、双屏、五廊、多脉”的生态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
空间实施更为精准的分层次、分类型管控。
一区:即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永嘉打造现代化山水名城、诗意栖居之地的
重要依托,也是永嘉实施“两山转化”的先行示范区。
双屏:即括苍山脉和雁荡山脉两大绿色屏障,是永嘉生态保育、水源地保护和生物
多样性的天然宝藏。
五廊:即以瓯江及其主要支流为基,构建瓯江、楠溪江、西溪、菇溪、乌牛溪5条生
态廊道。
多脉::即在“五廊”的基础上,进一步自然延展而出的岩坦溪、张溪、鹤盛溪、五
尺溪、枫孤溪、花坦溪、古庙溪、陡门溪、鹅浦溪、中塘溪、金溪、山坑溪、昆阳溪、
茗岙溪、澄田溪、黄潭溪、藤溪等大小楠溪江主要支流。
图例
生态空间结构规划图20
5.2自然保护地体系
整合重组自然保护地。结合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本次规划拟撤销龙湾潭国家
级森林公园、四海山省级森林公园、五星潭省级森林公园和楠溪江省级湿地公园,
进而将5处3类(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现状自然保护地作整合归一,
成为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落实自然保护地边界管控。在自然保护地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按照自然生态
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强化自然保护地边界管控。
强化自然保护地统一管理。做好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勘界立标、建设保护
等工作,加快推进楠溪江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全面提升保护和利用水平。
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图例
楠溪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注:整合优化后)
自然保护地分布图21
5.3自然资源保护利用
森林资源。保持公益林数量不减少
和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有效提升森林
蓄积量;维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完整性,加强名木古树资源保护;积极
推进森林抚育经营,加强战略储备林资
源培育;科学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
油料等森林产业,全面推进森林高质量
发展。
湿地资源。统筹完善湿地资源保护
与分类管理体制,落实《温州市楠溪江
保护管理条例》,对楠溪江滩林进行重
点保护。协同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城乡
建设等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挥湿地资
源的综合效益。
矿产资源。依托自身丰沛的砂石矿
资源优势,“问山要矿、问山要地”,
联动资源开采、产业布局、城镇开发等
多领域工作,科学划定桥头-桥下、巽宅
-碧莲、南城-黄田等砂石土矿产集中开
采区,加快采矿权设置,大力推进矿地
综合利用,协同推进绿色矿山、矿区生
态修复工作,全面推进矿山高质量发展。
22
5.4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根据永嘉生态空间
占比较高、生态基底优异、生态总体安全、局部轻微损伤等整体运行状态和问题特
征,坚持问题导向,以“自然修复为主、系统干预为辅”为总体方针,有针对性的
开展生态修复。
森林生态修复
继续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快松材线虫病枯死
木的除治清理,除治后的森林以自然恢复为主,适当
加大“造、补、改、育”等人工干预措施,促进林相
改造,加快多彩森林的形成。
山体生态修复
加强废弃矿山修复、破损山体修复;采取工程治理、
避让搬迁等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水环境生态修复
楠溪江中上游流域(沙头以上)以生态保育、水源涵
养和自然岸线保护和为主,审慎开展人工干预措施;
菇溪、西溪、乌牛溪流域及瓯江沿岸,在治理工作基
础上,重点实施“堤园结合”、“增绿扩绿”工程,
打造亲水岸线、滨水空间;楠溪江下游(沙头至三江
口)综合考虑相关地段内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江东大
道开建、河口大闸建设谋划等重大工程项目的不确定
性影响,科学编制该流域的整治工程方案。
23
“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24
6.1城镇体系
规划2035年县域常住人口97万人,城镇化率水平75%左右。贯彻“产城融
合、强心特镇”空间策略,形成“一主、两副、多点”的城镇体系结构。
一主:7个街道组成的中心主城,打造温州“联杭接沪”北门户、永嘉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都市核心区重要组成部分;
两副:集约化、规模化引导形成两大组合型副城,分别为“桥头-桥下-金溪”
工贸副城和“岩头-枫林”文旅副城,前者强调工业用地供给保障和服务水平的提
高,后者强调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快集聚旅游要素;
多点:以各乡镇的集(镇)区为主,以规模化、综合性中心村和特色村为辅,
在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化、品质化、差异化发展,培
育成为“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的空间基本单元。
城镇体系规划图25
6.2强化城镇产业功能
构建与温州都市新城区相匹配的城市经济。中心城区以发展城市消费性服务
业、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工贸副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文旅副城发展体验式旅游
业,便民经济在“多点”,强化城镇产业功能。
实施“万亩千亿”工程。扩容提升经开区和高新园区,着力培育工业产业平
台,以平台支撑产业发展。
守牢工业区块线。划定一级区块线和二级区块线,确保规划目标年工业用地
有所增加,保障落实“产业为本、制造当家”发展策略。
深化全域工业空间治理,提高工业用地空间承载力。适度加大企业办公、研
发、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建筑直接供给或弹性预留力度。
工业区块线规划图26
6.3优化城镇服务功能
跨越升级,集聚更多都市级优质服务功能。在县城向都市新城区转变的重大历
史时期,强调“新标新表”,以都市区的设施标准推动服务功能的跨越升级,尤
其在中央活动区、瓯江新城等重点地段,积极配置面向都市区人群的文化、休闲、
商业、商务等优质服务设施。
全民友好,全面提升居民获得感和归属感。加强行政管理、金融、教育、医疗、
文化、体育、养老设施供给,努力实现路能畅通、水有保障、电无断续、气能到
达、污能处理,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憩有佳园、购有名
街,缔造美好家园。
空间均衡,优化人地协同的服务设施网络。在设施类型和规模总体达标的基础
上,进一步聚焦设施的空间可达性、易达性,通过抬高洼地、余量置换、开放街
巷、相互引流等举措,以空间的精明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设施使用效率。
岩坦-溪下片区
云岭-鹤盛片区
碧莲-巽宅-界坑-茗岙片区
岩头-枫林片区
沙头-大若岩片区
沙头
上塘片区
桥头-桥下-金溪片区图例
大瓯北片区县级服务中心
乡镇(片区)级服务中心
其他乡镇
县域公共服务片区划分及中心体系规划图27
6.4提高城镇空间品质
优化蓝绿空间。对瓯江、楠溪江以及相关城镇空间内河流水系及其岸线、滨水
空间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协同优化城市公园体系及各类各级绿地的空间布局,推
动活力空间网络的系统升级。
推出城市新地标。在城市重要门户区、枢纽区、节点区和公共活动集中区,推
出一批有地方辨识度的新地标和具有人文魅力的城市公共会客厅。
完善中心村城区城市设计及风貌管控体系。对重要视线通廊、重要城市界面以
及建筑风格、形体、立面、色彩、高度、天际线等提出系统性控导要求。
黄田中心
生态经济风貌区
岩坦
文化旅游风貌区
鹤盛
乌牛中心
文旅副城
巽宅碧莲
景观核心
大若岩
沙头
都市拓展风貌区
工贸副城
景观核心
都市中心风貌区
瓯北中心图例
中心主城
景观核心
景观核心
瓯江景观轴
楠溪江景观轴
景观廊道
瓯风新貌品鉴轴瓯江
风貌分区
县域景观风貌结构图
28
6.5全面推动城市更新
强调规划引领。以城市功能和品质提升为目标,编制“城市-单元”两级联动
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按照城市全局统筹、单元有序推进、项目支撑保障的总体
思路,可持续推动城市更新。
盘活闲置资源。全面推进闲置土地盘活、“批而未用”盘活,推动土地资源
优化配置,补充城市建设空间。
整治低效空间。近期以瓯北、上塘等沿江城镇化地区为主,大力开展低效用
地再开发和旧小区、旧厂房、城中村改造,为功能优化提供更多的空间。
治理蓝绿空间。加快城市河浦治理,增强防涝能力,扩大滨水绿地空间,提
升城市活力。
完善城市
推进以县城空间结构
实施城市生
为重要载体
态修复和功
的城镇化建
能完善工程
设
增强城市
强化城市历
防洪排涝
史文化保护
能力城市更新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加强城镇
塑造城市特
老旧小区
色风貌
改造
推进新型
加强居住社
城市基础
区建设
设施建设
29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30
7.1保护优先,加大利用
楠溪江流域是诗画山水、宗族文化、耕读文化、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地,古
寨、古村、古建筑、古井、古道、古树等历史遗存丰富;楠溪江风景区是我国唯
一的以山水田园风光见长的国家级风景区,“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
也被称为“楠溪五绝”。
聚焦楠溪江景区和流域,打造“彰显永嘉之美的特色空间、展示永嘉之治的
重要窗口”。在保护好楠溪江树枝状水系自然生态系统、保留楠溪江流域文化本
底价值的前提下,通过修编《楠溪江风景区总体规划》,适当提高开发利用强度。
水美岩奇
林秀瀑多
村古村古
31
7.2守护传承,古为今用
维持山水田园村落格局。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县级以上文保
单位等实行名录保护、建设控制,实行分层、分类管控。
历史文化名镇、村国家级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镇
传统村落名村
省级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32
7.2守护传承,古为今用
促进对历史遗存的活化利用。对老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提取传统建筑元素
运用到现代建筑建设和改造中,植入文旅新业态,开展常年化的非遗活动,把祖
宗遗产变成有地方辨识度的文化明珠、网红打卡地、热门旅游IP,把红十三军旧
址打造成传承红色根脉的精神高地。
老建筑修缮
现代中式建筑
传统建筑元素文物修缮
永嘉昆曲楠溪江畔龙灯闹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网红打卡地:岩头古镇
33
7.3内畅外联,可达易达
落实推动温福铁路、乐永青高速公路、温义合高速公路、江东大道、上塘-大
若岩公路、S324改建段、S323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加强楠溪江对外交通联系,
健全内部交通网络,强化枫林、黄田高铁站旅游集散功能,减轻节假日客流压力,
确保景区可达、易达、速达。
往杭州
岩坦
云岭
石桅岩
岩头-枫林
龙湾潭往乐清
茗岙大若岩
往青田往乐清
永嘉书院花坦
桥头-桥下图例
旅游交通主门户
中心城区
旅游交通节点
永嘉中心城区
高铁枢纽
高速出入口
旅游交通主轴
旅游交通廊道
旅游主题分区
往温州老城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楠溪江风景风景名胜区重要交通设施支撑示意图34
7.4增存并举,优化布局
用好增量。文旅副城、云岭省级旅游度假区旅游产业平台,加快旅游诸要素集
聚,重点突出引进旅游头部企业,打造酒店集群,切实提高楠溪江综合接待能力。
盘活存量。大小楠溪两岸的美丽村庄,做优环境,引进文创力量,对乡村进行
艺术改造,丰富旅游活动,使之成为诗意栖居的新田园主义生活“微目的地”。
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凝聚各方力量,推出一批有市场竞争力
的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养旅融合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
创新升级。在楠溪江古道抢救修复的基础上,结合防火道、隔离带建设,创新
谋划“华东最大健身步道网络”。
林坑
四海山
楠溪
江源
东皋溪旅游发展次轴
屿山
源头南陈
石桅
石斑岩东皋溪岩
坑口
枫林龙湾
潭
岩头
大小楠溪-花旦溪旅游发展次轴
茗岙若
梯田岩
永嘉水岩
书院花旦溪花坦
太平岩
飞行营地
图例
教玩具
小镇旅游主题分区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旅游空间主轴
旅游空间次轴
瓯窑小镇核心旅游空间载体
乌牛次级旅游空间载体
大楠溪旅游空间主轴三级旅游空间载体
四级旅游空间载体
旅游空间结构图35
“疏峰抗高馆,对岭归回溪”
36
8.1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8.1.1交通发展定位
以“联杭接沪的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重点构建两大时空-交通圈。
高铁“1+2”时空圈:至省会杭州1小时、至长三角中心城市和粤闽浙沿海城
市群核心城市2小时。
县域“15+20+30交通圈”:80%以上的乡镇15分钟到达高速互通、20分钟
到达客运枢纽、30分钟到达县城。
20
min
交
通
圈
城
区
综合交通圈示意图37
8.1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
8.1.2交通规划布局
通过强化高铁直通、加密高速公路、建设过江通道和完善网络结构,实现大
能力快速运输和区域高效率联通,并加快融温拥江发展和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
“三横两纵”的铁路网络。三横:甬台温铁路、乐清港口铁路支线、温丽衢
第二通道高铁(预控);两纵:杭温高铁、温福高铁与杭温高铁联络线。
“四横两纵”的高速路网。四横:乐永青高速、温州绕城北线、金丽温高速、
温岭至永嘉高速(预控);两纵:诸永高速、温义高速。
“五横两纵”普通国省道。五横:G637、S324、S325、G104、G330;两
纵:S208、S211。
近期重点加快府东路过江通道建设,推动江湾路过江通道项目早日启动,深
入研究环城东路过江通道可行性。
综合交通规划图38
8.2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以构建“30-15-5分钟城乡生活圈”为目标,建立“县级-乡镇(街道)级-
社区(村)级”三级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完善分级设施配置标准。
以服务人口规模、人口年龄与需求结构为主要参照,结合城镇空间形态、开
发强度和交通设施基础,进一步精准设施选址、空间布局、功能复合开发等具
体建设要求,确保高效传导和实施落地。
按照规划乡镇(片区)单元划分方案,基于现状设施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评估,通过“新增、扩容、提升、置换”等多元化路径,推动设施集约布
局和节约利用。
健身活30mins
卫生站动场地
养老服科技馆
务站幼儿园
文体活
动站
文化馆
社区(村)级
日杂店
5mins综合
医院
县级
养老院
乡镇(街道)级
中心卫
生院
农贸高中
市场
全民健中小学
身场所
老人护
理院
15mins
三级生活圈设施配置要求示意图39
8.3完善绿色市政体系
推进新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
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建立“保护水源、多源共济“的安全供水体系,完善城乡
给水一体化供水系统。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实
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完善污水净化系统,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100%,提高污水再
排水生利用水平。建立安全迅速的雨水排放系统,稳步推进海绵
城市建设。
打造高效电力网,强化区域互联,实现电网运行自动化,
电力保障供电安全稳定。积极推进电网建设,构建具有“坚强
自愈、集成优化、兼容互动、清洁高效”的电力供应体系。
完善高压输气网络建设,构建多源多向、互联互补、安全可
燃气靠的燃气供应系统。
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大力
通信推进5G网络建设,实现城乡信息通信网络服务一体化。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及建筑垃
环卫圾消纳体系建设,提高固废无害化处理率和垃圾回收利用
率。
小子溪水库江东污水厂垃圾发电厂
40
8.4构建安全韧性防灾减灾体系
8.4.1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建设以预防为主、应急为辅、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技支撑、救援高效、法
制保障的防灾减灾体系。
8.4.2应急救援保障体系
构建以消防救援、森林防火、医疗救护、应急交通、避灾场所、生命线工程、
物资保障为基础的立体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综合应急救援体系。
消防救援医疗救护避灾场所
森林防火应急交通
41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
42
9.1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根据上位规划区域协同要求,结合永嘉实际,中心城区构建“一T两心三区四片”
的中心城区空间框架,规划2035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为60万人左右。
一T:由瓯江和楠溪江组成的一个城市T台,是中心城区空间拓展的主要轴线、片区
组团之间的主要纽带、跨江融温的主要通道和界面、生态空间和开放空间的重要地带。
两心:即上塘中心圈和大瓯北中心圈(由现瓯北、黄田、三江、乌牛城区组成),
同时也是市级规划初步确定的两大市级副中心。其中:上塘中心圈主要承担行政管理、
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大瓯北中心圈是产城融合的主要区域,也是温州“一体两翼、拥江
面海”空间结构中“一体”(一江两岸)的组成部分。
三区:是根据温州大都市区功能布局差异、规划管控强弱而划定的“功能-政策”复
合型区域。其中:温州中央活力区组成区域,是协同要求最高、拥江融入城市能级最高
的区域;瓯江新城组成区域,是协同要求较高的区域,也是拥江融入的主引擎;其他部
分则是温州大都市区的建设协调区域。
四片:峙口片、东华片、三岙片是城区主要工业空间;罗东片是高端养老集中空间。
峙口片
上塘中心圈
东华片
三岙片
温州大都市区
建设协调区
罗东片
瓯江新城
组成区域
温州中央活力区
组成区域大瓯北中心圈
城市T台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图43
9.2中心城区设施布局
9.2.1公共服务设施
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导向,按照构建5分钟、15分钟、30分钟生活圈的要求
建立更高水平的、全覆盖的、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
生活圈分级标准
服务圈层
类型
15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
设施级别街道级社区级
800-1500米300米
服务半径
15分钟步行可达5分钟步行可达
服务人口2-5万人1-2.5万人
中学、小学、室内体育场馆、社区卫生服务站、老年人阅读照料中
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行政设施、社心、幸福学堂、幼儿园、托幼、
设施内容
区养老服务中心、大型商超、餐厅、城市书房、社区食堂、综合健身
社区公园等场地、社区服务站、小型绿地等
生活圈划定原则
统筹划分原则
统筹考虑后续操作性,原则上以街道为主体,不
破坏街道;社区界和村界由于大小差距大,且犬
牙交错不规则,因此以考虑实际的服务功能为主。
三级划分原则
由于永嘉街道面积普遍较大,均在50平方公里以
上,因此在行政街道等级下,划分15分钟生活圈,
对应指引中的街道级,在15分钟生活圈内再划分
若干社区级,即形成街道——街道级(15分钟生
活圈)——社区级(5分钟生活圈)。
面积确定
考虑到永嘉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因此15分钟生活
圈生活圈适度扩大,步行距离在800米-1500米,
面积在2-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
考虑到永嘉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综合考虑服务半
径需求,确定单个街道级(15分钟生活圈)生活
圈常住人口在1-3万人。
44
9.2中心城区设施布局
9.2.2道路交通体系
以温州北站枢纽为中心,构建由高铁、高速、快速通道、干线公路、主次干道
组成的永嘉中心城区更为快捷便利的和温州老城区联系更紧密的交通网络框架。
高铁高铁
高速高速
永嘉中快速通道温州北快速通道温州
心城区干线公路站枢纽干线公路老城区
主次干道主次干道
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5
9.3中心城区风貌控导
9.3.1总体控导要求
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人文上塘、活力瓯北、枢纽黄田、品质三江、高新乌牛五个
城市景观风貌分区,分析各分区山水格局关系,塑造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
在风貌分区中再划定重点风貌管控区片,对建筑群体关系、单体建筑设计、街
道界面、视觉廊道、地标式广场等提出控导要求,争取形成“建筑是可以阅读的、
街道是可以漫步的、城市是有温度的”景观风貌特色。
重点风貌
管控区片
人文上塘风貌分区
图例
活力瓯北风貌分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市场调查报告合集9篇
- 物理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 2025届广东省深圳红岭中学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市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顺市重点中学物理高三上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南省常德市淮阳中学物理高二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新房购买合同格式
- 汽车抵押贷款委托担保合同
- 山西省太原市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DL∕T 956-2017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安全总监-特种设备考试题库
-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 DL-T-1846-2018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系统验收规范
- 第二单元第2课《信息搜索与遴选》教案 2023-2024学年苏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与相关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建筑)
- 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 雷雨教案学情分析与反思
- 厂房设施维护保养计划
- 2024年普法学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MOOC 珠宝玉石的鉴别与评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