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同步教学案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
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2)2、实际感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从乐
于探索曰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延伸到乐于探索自然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
(1)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的声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古诗《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引导提问:你能体会古诗意境,知道古诗中蕴涵了哪些物理知识吗?你能用所学知识解释
“怕得鱼惊不应人”吗?我们说话的声音及大千世界里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鱼
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二、声音的产生
分小组探究: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这三个实验大家可以直接感知,有利
于理解振动的概念,建立声音和振动之间的联系。)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兵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接着让学生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把以上实验对比分析如下:
发声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结论
声带喉咙部位在振动不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直尺直尺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直尺在振动
橡皮筋橡皮筋在振动不振动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
音叉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手感觉发麻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音叉音叉在水面上激起水花不振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我们还有哪些实验来验证这个结果?学生思考回答如:狂风吹过树叶会发出“呼呼”的声
音,树叶在振动(老师:你真棒!观察仔细!)
引导解决:我们能把声音记录下来吗?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点拨)
知识应用:
如图: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
发生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
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三、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出的,那么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呢?
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资料片断,观察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
流对比,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
教师引导: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介质)。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呢?固体、液体是否都可以传播声音呢?
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教师引导点拨、确
定研究方案)
1.把正在响的闹钟放进玻璃罩中,听声音的情况。然后用抽气机往外抽气,听声音的变化
情况。
2.把正在响的闹钟用塑料袋包住,放进水中,听声音的情况。
3.在水中,敲击两块石头,旁边的人能听到声音。
4.甲同学在课桌一端用铅笔在纸上用力均匀写“一”,乙同学把耳朵贴近课桌的
另一端,听声音的情况。然后乙同学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和刚才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并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同学)
根据以上实验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介质现象结论
空气听到闹铃声气体可以传声
无听不到闹铃声真空不能传声
水听到闹铃声、石头敲击声液体可以传声
课桌听到写字声固体可以传声
师生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由此联想:太空中宇航员在舱外的对话途径:利用电子通信设备;用哑语;写字对话等。
舱内有空气,宇航员可以直接对话。
大家现在会从物理角度解释我们刚上课时提到的“怕得鱼惊不应人”了吗?(大家积极发
言教师给与肯定)
四、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提出问题:既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声音在介质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课件展示:振动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断向外围扩散。
类比说明:指导学生看图2.1—6说明声音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物理研究方法
指导:类比法)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如何传播,激发兴趣,突破难点)。
探究四: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
提出问题: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你
怎么知道的?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
1.百米比赛时,计时员是怎样计时的呢?为什么?
2.对着高墙或山崖喊话,能马上听到回声吗?
3.雷电时,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4.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演员的口型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演员
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什么?
共同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小组讨论: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
指导学生读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学生讨论:在读表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特点?(教师指导)
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2.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C°时,V声=340m/s25C°时,V声=346m/s
3.一般情况下:V画>V波>V气
五、课堂小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2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有哪三个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3)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
(4)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
的一门学科。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弓I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学生做广播操时手臂振动的幅度引入振幅概念(以第七套广播操的体侧运动为例:学生懒
洋洋的,没有把动作做到位,手振动的幅度小;标准动作,振幅大,演示。)从其动作的节
拍引入频率的概念(有些学生的节拍比广播的还快,广播一个节拍过去,他的手已经振动了
好几次,有一些比较慢,广播两个节拍过去了,他一个节拍还没有完),自然导入。
二、自主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振幅?什么是频率?
2.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是音调?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
3.什么因素决定音调高低?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4.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多少?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次声波?
5.什么因素决定响度大小?它们间的具体关系如何
6.什么因素决定音色的不同?
三、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视。
四、知识梳理:
1.概念
⑴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⑵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单位符号:Hz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如:20Hz表示这个物体一秒内振动20次。如果一个物
体2秒内振动100次,频率就是50Hz.
2.乐音的三要素:
⑴音调:声音的高低。
有的声音听起来又尖又细,比较刺耳,有些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厚重。有些声音听起来
比较清脆,有些声音听起来比较鹫钝。这些都是音调的特点。比如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声
音,男同学的声音比较低沉、厚重,男同学的音调低;女同学的声音听起来比较尖细、比
较清脆悦耳,音调比较高。老牛的声音虽然比较大但是比较低沉,音调低;蚊子的声音比
较小,但是比较尖细,音调高。
如何辨音调的高低:
音调高的声音具有的特点:尖细或刺耳。(蚊子、女同学)
音调低的声音具有的特点:低沉、厚重。(老牛、男同学)
⑵响度:声音的强弱。
声音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比如,老师大声讲课的声音和同学们在下面讲悄悄话的声音
相比,老师的声音比较强,就是响度比较大;同学们的声音比较弱,就是响度比较小。电
视的音量,可以调大调小,这里调的就是声音的响度。
⑶音色:声音的品质也叫音品和音质。
我们能区分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声音特点。不同的个体和物品,发出的声音的特点是不同
的。如,小明和小刚,只要我们熟悉他们,不用看,听到他们的声音也能分辨出是谁在说
话。不同的乐器,如笛子和钢琴,不用看,我们听听就能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在发声。
3.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
⑴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和频率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⑶实验验证:(30厘米的钢尺)
①把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使钢尺的一端伸出桌边(3/4),用手拨动钢尺听振动发出的
声音:比较低沉;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明显的振动能数出大概8下(不明显的数不出来,
不是没有)。
②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改变(如减小至1/2).用相同力度再次拨动钢尺,且保持振动幅度
与上面相同,观察钢尺振动快慢(能数出大概14下),同时倾听声音的音调变化(较刚才
要清脆些)。
⑷分析归纳:
尺子伸出桌沿的长度3/42/4
振动的快慢慢快
频率的大小小大
音调的高低低高
⑸得出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的大小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延伸:G•的齿车音调最彳
②用硬卡:梳的士打周先高)
③同样钝•它不比?第5调变高。
4.人能感受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
次声波:小于20Hz的声音。
超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音。
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蝙蝠、海豚。
能听到超声波的动物:狗、蝙蝠、海豚。
能发出次声波的动物:大象。
能听到次声波的动物:狗、大象。
延伸:为什么能听到密封飞翔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翔的声音?
蝴蝶飞翔是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蜜蜂飞翔时翅膀振动频率大
于20Hz,小于20000Hz,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5.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⑴提出问题:响度的大小和振幅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⑵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合理猜想。
⑶实验验证:(击鼓也行)
①如图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幅度较小。
②如图,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将音叉轻触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被弹起,幅度较大。
⑷分析归纳:
敲击音叉的力度小大
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小大
音叉的振幅小大
响度的大小(强弱)小(弱)大(强)
⑸得出结论
响度的大小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响度和距离的关系
响度的大小和距离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6.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在波形图上的特点
IWWWW
钢琴琼区长笫
上图音调(频率)相同、响度(振幅)、音色不同。
甲和7.卜卜•申的振幅小响度小两者的肺宝木日后1音调木日同一
FVV1N\N\\
中不u内毋:甲州吸率小,首谓1低,蔽幅小,晌反小;
丙的频率大,音调高,振幅大,响度大。
2.3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声的利用方面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
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
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1、声与声音的区别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
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2、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
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
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
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
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蝙蝠的回声定位。
B、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B超
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
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
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
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D、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
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
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
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3、声与能量的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课堂小结
1.超声波
2.次声波
3.语音识别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
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
通过噪声来源、控制噪声的学习,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两个音频(乐音和噪声)。听音乐的时候大家很享受、陶醉,而听到噪声
时很多学生不自主地捂住耳朵。
由此引入课题:第一段优美的音乐大家都很喜欢,那么这种声音叫做什么?——乐音。而
第二段杂乱的声音令大家心烦意乱,不愿意听。这种声音叫做什么?——噪声。为什么两
段声音给大家的感受却截然不同呢?它们分别是怎样产生的呢?噪声有哪些危害?我们又
该如何控制噪声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二、噪声的定义
(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从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理解噪声的含义,找出乐音和噪声
定义、波形的不同。
(2)教师总结学生的分析结果,得出噪声的含义:
①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乐音的定义:发声体做规则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运用多媒体和虚拟示波器让学生观察乐音和噪声的波形图,并找出不同之处:
乐音的波形:有规则
噪声的波形:无规则。
②环境保护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
生干扰的声音。
学生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噪声并举例。
(3)教师进一步总结噪声的来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无人机精准农业-洞察分析
- 虚拟现实技术在言语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洞察分析
- 舞台视觉特效-第3篇-洞察分析
- 网络化维修服务模式-洞察分析
-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叙事比较-洞察分析
- 异常安全风险评估-洞察分析
- 向厂长提出调换工作岗位的申请书范文(7篇)
- 艺术空间激活社区活力-洞察分析
- 微纳光学器件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水热处理对茶叶品质影响-洞察分析
- 车辆代购协议
- 锤击桩专项施工方案
- 阀门试验记录填写范本
- 软质聚氨酯泡沫配方计算(课堂PPT)
-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世界
- 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100道题_可直接打印)
- 电力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的程序(参考模板)
- '十五'863计划1167个项目成果汇总
- 晋江市磁灶镇总体规划(2030)之产业专项规划
- ESH管理责任制度
- 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