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B/1E/wKhkFmaj4beAeVWRAAHQDZYAk5E844.jpg)
![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B/1E/wKhkFmaj4beAeVWRAAHQDZYAk5E8442.jpg)
![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B/1E/wKhkFmaj4beAeVWRAAHQDZYAk5E8443.jpg)
![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B/1E/wKhkFmaj4beAeVWRAAHQDZYAk5E8444.jpg)
![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B/1E/wKhkFmaj4beAeVWRAAHQDZYAk5E84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重点强化讲义(打印版)
目录
基础心理学(答疑共性展示)........................................................................2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述..............................................................................2
重点展示.......................................................................................2
经典例题.......................................................................................3
第二讲社会化.......................................................................................3
重点展示.......................................................................................3
经典例题.......................................................................................4
第三讲自我和自尊.................................................................................5
重点展示.......................................................................................5
经典例题.......................................................................................5
难点分析:自我定义............................................................................6
经典例题.......................................................................................6
难点解析-自我发展.............................................................................6
经典例题.......................................................................................7
第四讲社会知觉...................................................................................7
重点展示.......................................................................................7
第五讲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7
重点展示.......................................................................................7
经典例题.......................................................................................7
第六讲归因........................................................................................8
重点展示.......................................................................................8
经典例题.......................................................................................9
回顾:三维归因理论...........................................................................10
难点分析T.“三条线索”......................................................................10
经典例题......................................................................................10
第1页共17页
第七讲社会动机..................................................................................11
重点展示......................................................................................11
经典例题......................................................................................11
第八讲社交情绪..................................................................................12
重点展示......................................................................................12
第九讲态度.......................................................................................12
重点展示......................................................................................12
经典例题......................................................................................12
难点分析-海德平衡理论........................................................................13
经典例题......................................................................................13
第十讲沟通.......................................................................................13
重点展示......................................................................................14
经典例题......................................................................................14
第十一讲人际关系................................................................................15
重点展示......................................................................................15
第十二讲社会影响................................................................................16
重点展示......................................................................................16
难点-几种他人在场的效应......................................................................16
经典例题......................................................................................16
基础心理学(答疑共性展示)
(多选)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B.各种计时工具
C.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D.各种客观规律
【答案】ABC
【解析】D不合适,节奏清晰明了的规律(节律)才能被我们利用起来,成为评估时间的依据。
(标红的标题需要重点掌握)
第一讲社会心理学概述
重点展示
第2页共17页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偏向心理学的定义
1.社会行为是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二)偏向社会学的定义
2.社会行为公式:勒雕出著名的公式:B=f(P,E),公式中,B偏行
(三)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为;P代表个体;E是个体所处的情境;f是函数关系,其意义是,行为是个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个体层面
(二)人际层面
(=)群体层面
(四)社会层面
(二)系统性原则
(=)理论结合实际原则
(四)伦理原则
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拓展阅读)
(-)观察法
(二)调查法
(=)档案研究法
(四)实验法
经典例题
(单选)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
分析。
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
【答案】A
【解析】
第一阶段:启蒙期(思辨):探讨“人性”
第二阶段:形成期(观察);描述分析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
第三阶段:确立期(实验);实证分析,奠定了科学地位
第二讲社会化
重点展示
第3页共17页
一、社会化概述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早期社会化、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语言社会化(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二、社会化基本内容、条件和将体
①使:(生物学角度)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②住别:(心理学角度)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二)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③性别角色:(社会学角度)表示男女在社会行为方式上的差异。
(三)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分类标准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种类先赋角色
获得方式
(-)语言社会化成就角色
规定型角色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规范化程度
开放型角色
(=)道德社会化功利型角色
功能
表现型角色
(四)政治社会化
承担者的心自觉角色
四、社会角色理状态不自觉角色
(一)社会角色分类
1.角色冲突
(二)角色失调①角色间冲突(不同角色间)
②角色内冲突(对同一角色内的不同期待导致)
2.角色不清:对社会期待不清楚
3.角色中断:失业-还可以继续有工作
4.角色失败:官员渎职下台
经典例题
(单选)性别表示男女在().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
【答案】B
【解析】
①性是指生物学
②性别指人格特征
③性别角色行为方式
(单选)以下哪一项属于先赋角色?()
A.公爵/贵族B.学生
C.职员D.老师
【答案】A
【解析】生下来就有的角色,属于先赋角色。选项中A贵族公爵是世袭制,属于生下来就拥有的角色。BCD中
的角色都需要我们后天努力获得。
(单选)对同一角色,人们有不同的期待,这会导致角色承担者产生()。
第4页共17页
A.角色内冲突B.角色不清
C.角色间冲突D.角色失败
【答案】A
【解析】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不同角色间)和角色内冲突(对同一角色内的不同期待导致)
第三讲自我和自尊
重点展示
经典例题
(单选)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
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答案】A
【解析】自尊是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的构成因素之一。与自尊相对的是自卑。自尊的需要得到满足,导致自信,觉察
出自我价值•反之,自卑。
(单选)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答案】B
第5页共17页
【解析】自尊取决于成功,以及获得的成功对个体的意义。增大成功或者减小抱负都会获得高的自尊。成功或
许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够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可以稍微的降低对工作或者生活的期望值,这样的话,一
个小的成就可能会让我们开心不已。
难点分析:自我定义
1.后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
角色的认知。
①(视觉角度)詹姆斯:首先提出主我I和客我me。
②(形成角度)米德的镜我,他人就像一面镜子,我们透过这片镜子看到了我们的镜像,我们根据这个镜像建
立了自我概念。
③(功能角度)罗杰斯的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重要,因它决定自我知觉。
经典例题
(单选)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的观点。
A.罗杰斯
B.米德
C.詹姆士
D.勒温
【答案】A
【解析】罗杰斯德自我概念是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你觉得自己是
什么样的,比真实的样子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米德是镜我。詹姆士是主我和客我。、
(单选)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A.反思自我(结构角度)
B.客我
C.社会自我(结构角度)
D.镜我(形成角度)
【答案】D
【解析】A反思自我和C社会自我是自我的结构。
(单选)自我概念self是指().
A.人格中的监控成分
B.人格中的本能成分
C.求助者真实的本体性
D.求助者如何看待自己
【答案】D
【解析】自我是一种关于对自己的认识。A是本我,B是超我,C不是自我。
难点解析-自我发展
第二阶段(幼儿,小学)第二阶段(青春期~)
第一阶段(幼儿之前)
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生理自我关注自己的内在世界
豕步认识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在游戏中认识人际关系,角色,地位
第6页共17页
经典例题
(单选)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A.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答案】B
【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自我(8个月开始-3岁基本形成)(我的,你的,他的)
第二阶段:社会自我(3岁〜13、14岁)
第三阶段: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
第四讲社会知觉
重点展示
一,社会知觉的阈——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
二、影响社会知觉主观因素的知觉.对他人和群体的知觉是人际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是自我知觉。此外,对行为原
(-)认知者的经验因的认知也属于社会知觉的范围.
(Z)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认知者的蹴
第五讲印象形成与印象管理
重点展示
一、印象形成的定义
四、印象管理
经典例题
第7页共17页
(多选)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的人之间产生。
A.熟悉
B.不熟悉
C.亲密
D.不常见面
【答案】AC
【解析】首因(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原因,不熟悉的人)和近因(熟悉的人)
(单选)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
A.社会适应
B.信息干扰
C.先入为主
D.以偏概全
【答案】D
【解析】光环效应:针对同一个目标,某一方面已有的印象影响对其他方面的评价。爱屋及乌
(单选)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
性,这是().
A.平均模式
B.中心品质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答案】D
【解析】例(颜值)1分(身高)2分(性格)3分(能力)4分
(1)加法模式:1+2+3+4(考虑强度)
(2)平均模式:(1+2+3+4)/4(考虑强度和数量)
(3)加权平均(权衡)模式:[(1*50%)+(2*30%)+•••(4*60%)]/4
(4)中心品质模式,颜值和身高忽略,只看性格和能力。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大部分日常生活的信息评
价模式。
第六讲归因
重点展示
第8页共17页
归因的定义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海德的不变性原则
(二)凯利的折扣原则
经典例题
(单选)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答案】B
【解析】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
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不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如果行为原因是不可
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表明个体通过努力也有可能无能为力。
(单选)时间会影响归因,人们会对过去许久的事情,倾向于解释为()的原因。
A.图形
B.刺激客体
C.背景
D.行为主体
【答案】C
【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
第9页共17页
回顾:三维归因理论
凯利在协变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归因的三维理论。
1.“三条线索”
此理论认为个体进行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下面三种信息即“3条线索”。
线索1,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线索2,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线索3,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2.我们根据3条线索的高低特点,作出归因判断。
共同性一致性特异性归因结果
高.1^.,外归因,刺激客侬
怅高伍内归因,行为主侬
低低•,高外归因,情境或背景.
难点分析-1."三条线索"
例1.看一个小丑表演]刺激客体)的时候,玛丽(行为主体)笑的很厉害,那么请根据三维归因理论分析玛丽
为什么笑?
第一步:找3条线索
玛丽笑了,寻找3条线索
三维信息定义实例属性
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和行为主其他人对这个小丑的表演没有笑,即有笑,即共
共同性信息
体相同(其他人也是这样吗)笑了吗?共同性低同性高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玛丽全场总是对这个小丑没有笑,即有笑,即一
一致性信息
一致。(你一直都这样吗)的表演奖吗?一致性低致性高
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行为玛丽对别的小丑笑了吗?没有笑,即有笑,即特
特异性信息主体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特异性高异性低
对其他刺激没有这个反应。
第二步:根据3种线索组合结果,进行归因。
归因结果:小丑表演(刺激客体);玛丽(行为主体);其他情境
经典例题
(单选)根据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的情况,就在有可能被
归因于().
A.行为主体
B.刺激客体
C.偶然因素
D.环境背景
【解析】A
【解析】答题技巧口诀(先看共同再看一致,最后是特异性)。
第10页共17页
做题的时候,我们无须同时考虑三条线索,只需要单线索就能作出同样的归因结果,即,共同性高就选刺激客
体。一致性高就选行为主体。
第七讲社会动机
重点展示
--社会动机概述
(-)社会动机定义一股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初效率之间
的关系呈倒曲缘
(二)动机过程U
①蝌单任务,活动效率喇机的
(三)社会动机的功能值前上升;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一►①随着任务难度的博加,最住初机水
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Z.亲和动机
(-)亲合动机的定义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关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合即合群,是
(二)亲合的作用人际吸引最低的层次。亲合起源琦恋.
(=)影晌亲合的因素
=.成就动机1.本能论的翩,弗部德认为侵犯是性本能的/分
2.挫折-侵犯学说(难点分析)
(-)成就动机的定义
3.社会学习论的观点,社会学习论认为侵犯行为是习得的,
(二)抱负水平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
1.性质:利他行为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不企求回报,符合社会期待,有益于他人的亲社会行为.助人
(四)培养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拓展阅读)
辆他行为都是以人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但利他的层次更高,因为这种行为,利他猷为这是其出自
四,权力动机内心的义务.
五.侵犯动机2影.晌因素
()外部因黑
㈠侵犯行为的构成1
良好的气候及环雕个体心情搬往他咖他;噪音等恶劣的环境因素会臧娴他.
(二)侵犯行为的原由1----------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晌(旁观者效应)
情境的社会性意义:情境蝌不利刊他的出现
(三)fflB行为的影胭索
时间勒:当个体时间紧迫时往往难以利也
六,利他动机
利他对象的特点:辆他醐似的人就害过利他者的人有吸弓I力的人,容易被救抵
(一)利他行为的性质(2)利他者的心理特征:心情懒1标国雌行为的出现;内疚翎刑他的出现.一些人格因素也会
(二)利他行为的影晌因素影晌利他行为,社会责任感、移情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利他行为呈正相关.
(3)利他技能:懂得如何助人和利他是重要的,为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要使人们掌握更多救助技能与
(=)对利他行为的解释用J他行为的原因
手鼠
经典例题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恐惧越强,亲合倾向越弱
B.恐惧越强,亲合倾向越强
C.焦虑越强,亲合倾向越弱
D.焦虑越强,亲合倾向越强
【答案】BC
【解析】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合倾向越明显。焦虑相反,太焦虑的时候,人
多反而增加焦虑。
(单选)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第11页共17页
B.他人在场对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答案】B
【解析】责任意识下降。
第八讲社交情绪
重点展示
一、社交情绪的定义
二、社交焦虑|--------
1.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
舒服、不自然,紧。社交焦虑的原因是被评价的恐惧。
三、嫉妒
2.羞耻: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
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积
四、羞耻--------►
极和消极,适度,过多或者过少都不好。
五'内疚3.内疚:适度,健康的内疚感是心灵的报警器,是良心
的核心。过多是毒药。
第九讲态度
重点展示
一.态度概述
态度的ABC成分:C(cognition认知)A(affection情感)
(一)态度的定义|
►B(behavioraltendency行为倾向)一般地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
(二)态度的功能致的,在它们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占有重要地位,往往决定行为倾向.
三、态度转变理论
|(一)海德平衡论|---------------------难点解析
(二)认知失调论(非配合住认知成分)
(=)社会交换论(得失权衡诱因强度)
四、态度测量
经典例题
(单选)信息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畏惧情绪,一般有利于说服。畏惧和说服之间是()关系。
A.U型曲线
第12页共17页
B.线性
C.倒U型曲线
D.指数曲线
【答案】C
【解析】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难点分析-海德平衡理论
1.回顾:态度定义: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2.海德平衡理论
①人际关系对态度转变有很大的影响。
②人际关系和态度之间趋于一致。如果不一致,人会体验到失衡的不适感,这时需要作出调整,恢复平衡。
③平衡和不平衡(强烈和不强烈)反映了人际关系对我们的重要影响。
④海德指出,人们在改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少地改变情感因素(人际关系)而维持
态度平衡。
经典例题
(多选)在态度转变的P-o-x模型中,()则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A.如果三种关系都是否定的
B.如果三种关系都是肯定的
C.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否定的,一种是肯定的
D.如果三种关系中两种是肯定的,一种是否定的
【答案】BC
【解析】在理解理论得基础上,可以用一些做题的快速技巧。比如A选项,三种关系:负负负=负,所以是失衡。B
选项正正正=正。C选项:负负正=正。D选项:正正负=负。(=正是平衡,=负是失衡)
(多选)对于态度转变的P-O-X模型,正确的说法包括().
A.P-0之间的关系最重要
B.P-0关系为肯定时的平衡为强平衡
C.P-0关系为否定时的平衡为弱平衡
D.P-0关系为否定时的不平衡为强不平衡
【答案】ABC
【解析】A选项正确,态度平衡强调人际关系对态度的影响。P和0之间关系好的时候,遇到一个彼此认同的事情
是非常开心的。如果遇到观念不一致的时候,彼此之间是很难受的,但是如果两人关系一般般,那么我们对彼此所
拥有的观念就不是很在乎,这就是强和弱之间的差异来源。
第十讲沟通
第13页共17页
重点展示
一、沟通般义
二.沟通的结构
(-)信息源
(二)信息
(=)i£if
(四)信息接受者
(£)反馈
(六)障碍
(七)窗景
三、沟通的主要功能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正式沟通与《正式沟通
(1)公众距离(12~25英尺)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事务中的人际
(二)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距离,此时沟通往往是单向的。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四)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2)社交距离(4~12英尺)是彼此认识的人们的交往距离,许多商业交往
(五)现实沟通和虚拟沟通多发生在这个距离上。
五、沟通网络(3)个人距离(1.5~4英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
(-)同沟通礴(4)亲密距离(0~18英寸)这是亲人、夫妻之间的距离。
(二)非正式沟通网络
六、体语沟通
1、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内在的心理活动反应在外最真实的
(一)目光和面部表情
表达是目光,因为目光很难随意控制。
(二)身体运动和触摸
(三)姿势与装呼.2、个人和他人在身体接触的时候,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四)人际距离|—
经典例题
(单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瞳孔的变化能反映个体的情绪变化
B.经过训练人能够较为自如的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
C.面部表情和实际的情绪状态一致
D.人对目光很难做到随意控制
【答案】C
(单选)朋友之间的人际距离属于().
A个人距离
B亲密距离
C社交距离
D公众距离
【答案】A
【解析】美国学者霍尔根据对美国白人中产阶级的研究提出了四种人际距离的概念:①公众距离(12〜25英尺),指
在正式场合、演讲或其他公共场合沟通时的人际距离;②社交距离(4〜12英尺),指彼此认识的人之间的交往距
离;③个人距离(L5〜4英尺),是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④亲密距离(0〜18英寸),是亲人、夫妻之间的沟通和
交往的距离。
第14页共17页
(多选)身体语言包括().
A.面部表情
B.身体姿势
C.妆饰打扮
D.人际距离
【答案】ABCD
第十一讲人际关系
重点展示
人际关系的定义
(-)个体性
(二)直接性
(=)情感性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阶段
=,自我泰籍与人际关系的深度
.(一)自我暴露-------------------------------------------------------------------------
|(二)自我暴露广度和深度|~►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
(=)自我泰露的程度-------------------------------------------------------------------------
四.良好人际关系原则
(-)相互性原则
(二)交换性原则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1.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爱情是人际吸引
(四)平等原则强烈的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现代教育中系统性能监控的应用
- 吊装危险作业方案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7纪昌学射(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8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5《走近我们的老师》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4 Then and Now(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年六年级品社下册《走出国门》说课稿 山东版
- 4我们的公共生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2024年执业医师考试-医师定期考核(口腔)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中国律师学 课件 陈卫东 第10-17章 律师收费制度-律师非诉讼业务(二)
- 宫颈癌后装治疗及护理
- 2024年度-IATF16949运行培训课件
- 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零售企业加盟管理手册
- 设备维保的维修流程与指导手册
- 招标代理服务的关键流程与难点解析
- 材料预定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