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学备考教案(新教材)第八章 第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_第1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备考教案(新教材)第八章 第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_第2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备考教案(新教材)第八章 第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_第3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备考教案(新教材)第八章 第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_第4页
2025年高考化学备考教案(新教材)第八章 第8讲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8讲沉淀溶解平衡图像目

录Contents01考点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02练习帮练透好题精准分层03素养帮迁移应用提升素养

课标要求核心考点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认识难溶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存在

沉淀溶解平衡,

了解沉淀的生

成、溶解与转化

沉淀溶解

平衡图像

分析2023新课标卷,T13;2023全

国乙,T13;2023全国甲,

T13;2023辽宁,T15;2022

湖南,T10;2021全国乙,

T13;2021全国甲,T12;

2019全国Ⅱ,T12;2019海

南,T9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难溶电解质的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中曲线上的点处于

动态平衡

命题分析预测1.高考中常以

c

(A

m

+)或

c

(B

n

-)、pA

m

+[pA

m

+=-lgc

(A

m

+)]

或pB

n

-[pB

n

-=-lgc

(B

n

-)]、温度(

T

)、

V

(加入溶液体积)等

为纵、横轴形成的二维图像为载体,考查

K

sp的应用、沉淀溶

解平衡移动时相关量的变化或计算。2.沉淀溶解平衡图像是高考高频考点,难度较大,侧重对考生

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考查,预计2025年高考仍会延续这种考

考点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分析

1.

沉淀溶解平衡浓度图像模型图像分析

BaSO4的沉淀溶解

平衡图像10-10

过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2.

沉淀溶解平衡对数图像模型图像分析(1)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达到了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根据曲线上O点或P点的坐标可求得对应难溶物的

K

sp或

K

sp的数量级,如O点,

K

sp(CaSO4)=

[7]

;P点,

K

sp(CaCO3)=[8]

⁠。(2)判断X点对应的溶液是否能形成沉淀或是否饱和:X点对应溶液为CaSO4的[9]

溶液、CaCO3的[10]

⁠溶液10-5

10-8.6

不饱和过饱和

3.

沉淀滴定图像模型图像分析

用0.1mol·L-1Na2SO4溶液滴定20mL

0.1mol·L-1BaCl2溶液的沉淀滴定图

像已知

K

sp(BaSO4)=1×10-10,

K

sp(BaCO3)=2.6×10-9起始溶液中

c

(Ba2+)=0.1mol·L-1,

n

=-lgc

(Ba2+)=[11]

,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c

(Ba2+)=[12]

mol·L-1,

m

=-lgc

(Ba2+)=[13]

,即

m

[14]

决定,与起始BaCl2溶液的浓度

无关1

1×10-5

5

K

sp

图像分析(1)若起始时

c

(BaCl2)=0.2mol·L-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体积变

大,b点向[15]

(填“左”或“右”)移动。(2)若用同浓度的Na2CO3溶液替代Na2SO4溶液,由于

K

sp(BaSO4)<

K

sp(BaCO3),恰

好完全反应生成BaCO3时溶液中的

c

(Ba2+)较大,pBa2+较小,但消耗的Na2CO3溶

液的体积仍为20mL,所以b点竖直向[16]

(填“上”或“下”)移动右下

命题点

沉淀溶解平衡图像1.

[全国Ⅱ高考]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

(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B

)A.

图中

a

b

分别为

T

1、

T

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

K

sp的关系:

K

sp(m)=

K

sp(n)<

K

sp(p)<

K

sp(q)C.

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

线向p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

动B1234[解析]图像中m、p、n点均为温度为

T

1的曲线上的点,q为温度为

T

2的曲线上的

点,结合p、q两点对应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确定对应温度下

K

sp的大小,

一般来说,

K

sp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由此可确定温度:

T

1<

T

2。

a

b

分别表

示温度为

T

1、

T

2时溶液中Cd2+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可间接表示对应温度下CdS

在水中的溶解度,A项正确。

K

sp只受温度影响,即m、n、p三点对应的

K

sp相同,

T

1<

T

2,故

K

sp(m)=

K

sp(n)=

K

sp(p)<

K

sp(q),B项错误。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

量Na2S固体,溶液中

c

(S2-)增大,温度不变,

K

sp不变,则溶液中

c

(Cd2+)减小,溶

液组成由m点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C项正确。温度降低时,CdS的溶解度减小,q

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D项正确。12342.

[2022湖南]室温时,用0.100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15.00mL浓度相等的

Cl-、Br-和I-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lgc

(Ag+)与

V

(AgNO3)的关系曲线如

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

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K

sp(AgCl)=1.8×10-10,

K

sp(AgBr)=5.4×10-13,

K

sp(AgI)

=8.5×10-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B.

原溶液中I-的浓度为0.100mol·L-1C.

当Br-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Cl-沉淀D.

b点:

c

(Cl-)>

c

(Br-)>

c

(I-)>

c

(Ag+)C1234

12343.

[2023全国乙]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1234A.

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D.

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C1234[解析]

1234

12344.

[2021全国乙]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

c

(M+)随

c

(H+)而变化,M+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K时

c

2(M+)~

c

(H+)为线性关系,如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A.

溶液pH=4时,

c

(M+)<3.0×10-4mol·L-1B.

MA的溶度积

K

sp(MA)=5.0×10-8C.

溶液pH=7时,

c

(M+)+

c

(H+)=

c

(A-)+

c

(OH-)D.

HA的电离常数

K

a(HA)≈2.0×10-4C1234

1234

1234

1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曲线Ⅰ可视为AgCl溶解度随NH3浓度变化曲线B.

AgCl的溶度积常数

K

sp=

c

(Ag+)·

c

(Cl-)=10-9.75D.

c

(NH3)=0.01mol·L-1时,溶液中

c

([Ag(NH3)2]+)>

c

([Ag(NH3)]+)>

c

(Ag+)A123

123

1232.

[2023全国甲]下图为Fe(OH)3、Al(OH)3和Cu(OH)2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M

-pH关系图{pM=-lg[

c

(M)/(mol·L-1)];

c

(M)≤10-5mol·L-1可认为M离子沉淀

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

由a点可求得

K

sp[Fe(OH)3]=10-8.5C.

浓度均为0.01mol·L-1的Al3+和Fe3+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

分离D.

Al3+、Cu2+混合溶液中

c

(Cu2+)=0.2mol·L-1时,二者

不会同时沉淀C123[解析]

a点pH=2、pM=2.5,则

K

sp[Fe(OH)3]=

c

(Fe3+)·

c

3(OH-)=10-2.5×(10-12)3

=10-38.5,A错误;pH=4时Al3+对应的pM=3,即

c

(Al3+)=10-3mol·L-1,故

Al(OH)3的溶解度为10-3mol·L-1,B错误;结合图示和计算可知,

c

(Fe3+)=10-5

mol·L-1时的pH小于

c

(Al3+)=0.01mol·L-1时的pH,则可通过调pH分步沉淀浓度均

为0.01mol·L-1的Al3+和Fe3+,C正确;由图可知,

c

(Cu2+)=0.2mol·L-1时(此时

Cu2+的pM<1),

c

(Al3+)>10-5mol·L-1,由于

K

sp为定值,Cu2+沉淀的过程中溶液

中OH-浓度增大,Al3+浓度减小,故Cu2+、Al3+会同时沉淀,D错误。1233.

[沉淀滴定图像][全国Ⅲ高考]用0.100mol·L-1AgNO3滴定50.0mL0.0500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C

)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

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

c

(Ag+)·

c

(Cl-)=

K

sp(AgCl)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mol·L-1Cl-,反应终点c移到a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mol·L-1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C123

123因为

S

(AgCl)>

S

(AgBr),所以

K

sp(AgCl)>

K

sp(AgBr),将50.0mL0.0500mol·L-1

的Cl-溶液改为50.0mL0.0500mol·L-1的Br-溶液,因为银离子和氯离子或溴离子

都是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沉淀的,所以滴定终点的横坐标不变,又因为溴化银更

难溶,所以达到滴定终点时,溴离子的浓度应该比氯离子的浓度小,故反应终点c向

b方向移动,D正确。123

123456789

A.

K

sp(BaMoO4)的数量级为10-7B.

Z点对应溶液为BaMoO4的饱和溶液D

123456789

A.

曲线Ⅰ表示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的过程B.

K

sp(Ag2CrO4)=4.0×10-3

b

C.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NaCl溶液浓度改为0.05mol·L-1,则滴定终点向上移动D.

M点的纵坐标约为2

a

-1.48C123456789[解析]

123456789

1234567893.

[新角度/电极电动势][2023福建莆田二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0.1mol·L-1AgNO3

溶液分别滴定15mL0.01mol·L-1的NaCl、NaBr、NaI溶液,并用Ag2S电极监测滴定

过程中Ag+浓度的变化。测得Ag2S电极的电动势(

E

)与消耗的AgNO3溶液体积(

V

)的

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g2S电极的电动势随

c

(Ag+)的增大而增大;

K

sp(AgCl)>

K

sp(AgBr)>

K

sp(Ag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a点

c

(Ag+)为0.1mol·L-1B.

若在AgI悬蚀液中滴加少量KCl溶液,黄色沉淀会转化为白色沉淀C.

滴定NaCl溶液的是曲线①D.

该方法可用于溶液中卤素离子浓度的测定C123456789

123456789

A.

曲线①代表p

c

(Al3+)与pH的关系B.

a点坐标为(14,-0.63)D123456789[解析]

123456789

123456789

5.

Pb(OH)2难溶于水,25℃时,不同pH的溶液中含铅物种存在以下平衡:

如图是溶液中各含铅物种的lgc

-pH图。1234567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C.

Pb(OH)2饱和溶液的pH<7D.

b点对应溶液的pH为10.7C123456789

1234567896.

[2022山东]工业上以SrSO4(s)为原料生产SrCO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

含SrCO3(s)的0.1mol·L-1、1.0mol·L-1Na2CO3溶液,含SrSO4(s)的0.1mol·L-1、1.0

mol·L-1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

c

(Sr2+)/mol·L-1]随pH的变

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B.

a

=-6.5C.

曲线④代表含SrCO3(s)的1.0mol·L-1Na2CO3溶液的变化

曲线D.

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mol·L-1的混合溶液,pH≥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D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7.

[2023长春三联]室温下,向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FeSO4和ZnSO4的混合溶

液中加入等浓度的氨水,溶液中金属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

与氨水(

K

b=1.8×10-5)体积关系如图所示,测得M、N点溶液pH分别为8.04、8.95。

ⅱ.

K

sp[Zn(OH)2]<

K

sp[Fe(OH)2]。12345678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X表示Zn2+B.

K

sp[Fe(OH)2]=10-15.1C.

N点锌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Zn(NH3)4]2+C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C.

pH=10.3时,

c

(Ca2+)=2.8×10-7.9mol·L-1D.

向水体中加入适量Ca(OH)2固体,可使溶液由b点变到c点D123456789

123456789

9.

[新形式/数字化实验][2024贵阳摸底考试]Fe2+易被氧化成Fe3+。为验证该事实,

某实验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从贴有“500mL0.02mol·L-1FeSO4”标签的溶

液中取50.00mL样品,逐滴加入0.10mol·L-1NaOH溶液,得到的pH-

V

(NaOH溶

液)曲线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123456789已知:

K

sp[Fe(OH)2]≈1.0×10-16,

K

sp[Fe(OH)3]≈1.0×10-39。A.

使Fe2+产生沉淀的pH范围为7.73~8.49B.

pH=2.00~2.71时,产生红褐色沉淀C.

pH=8.00时,溶液中

c

(Fe3+)>

c

(Fe2+)[答案]

C123456789

123456789

素养14模型建构——电解质溶液中的“四大平衡常数”命题特点:滴定图像中平衡常数的预估和求算。根据起点、交点、中性点、已知pH

值的点→计算或预估

K

值。

1.

“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和联系电离平衡常数(

K

a、

K

b)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表达式

K

w=[3]

⁠影响因素只与弱电解质的性质和[7]

⁠有关,

升高温度,

K

a、

K

b[8]

⁠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

K

w[9]

c

(H+)·

c

(OH-)

温度增大增大盐类的水解常数(

K

h)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K

sp)表

达式

cm

(M

n

+)·

cn

(A

m

-)

盐类的水解常数(

K

h)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K

sp)表

达式影

响因

素只与盐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K

h随温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