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1页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2页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3页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4页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新人教版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202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历史

3.授课时间:2课时

4.教学时数:90分钟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发生的,认识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相互关联。

2.史料实证: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历史资料,掌握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史实,培养对历史信息的敏感性和实证能力。

3.历史解释:学生能够对近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认识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对国家历史发展的认同感,理解国家的发展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5.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在分析历史现象时,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1)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学生需要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如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近代企业的兴起等。

(2)社会生活的变迁:学生需要了解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

(3)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学生需要掌握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如新式教育的创办、报纸杂志的发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4)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相互关系:学生需要理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逻辑:学生难以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逻辑,如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等。

(2)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学生难以把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如生活习惯的变化、风俗信仰的演变等。

(3)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学生难以理解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如新式教育创办的背景、报纸杂志发行的影响等。

(4)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难以理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经济变革对教育文化事业的影响、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等。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内在逻辑,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生活的变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体验不同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6.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异同,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历史教材、教师用书、学生作业本、黑板、粉笔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课程网站、在线学习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图片资料、音频资料、网络文章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等。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设计并提供预习任务单,包括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教材、网络资源等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预习任务单,独立查找资料,思考问题,准备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手段:教材、网络资源、预习任务单

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前了解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问题驱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图片、教材

作用和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变革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环节二:讲授经济结构变动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和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记笔记,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

作用和目的: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逻辑。

环节三:探讨社会生活变迁

教师活动:分组讨论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社会变革的原因和影响。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案例资料、教材

作用和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度和广度。

环节四:讲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和重要成就。

学生活动:学生听讲,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材

作用和目的:帮助学生掌握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脉络。

环节五:分析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关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历史唯物主义教学法

教学手段:教材、讨论问题

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理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相互关系。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手段:课后作业、教材

作用和目的:巩固课堂所学,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书籍:《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中国近代教育史》等。

(2)纪录片:《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近代中国的教育与文化》等。

(3)论文:关于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学术论文,可从学术期刊或论文库中选取。

(4)博物馆、纪念馆:参观相关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如经济史博物馆、社会生活史展览馆等。

(5)网络资源:中国经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社会历史网等,搜索相关主题的文章和资讯。

2.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变化,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2)观看相关纪录片,通过视觉影像资料,更直观地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变化过程。

(3)阅读学术论文,了解学术界对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4)利用假期或周末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通过实物展示和介绍,更生动地了解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变化。

(5)利用互联网资源,浏览相关网站,获取最新研究成果和资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反思改进措施经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我认为在教学特色创新、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三个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教学特色创新:

1.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图片等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2.小组讨论法的融入: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互动不足:在讲授过程中,发现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互动较少,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部分学生对资源的利用和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表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加强。

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提升课堂互动:在讲授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提问和引导学生参与,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前自主探索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利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设置更有挑战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引入更多教学手段:我将尝试引入更多教学手段,如历史人物扮演、模拟经济活动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及时反馈与指导:在课后拓展应用环节,我将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变化。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们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我们分析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企业的兴起。

2.社会生活的变迁:我们探讨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包括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迁。

3.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学习了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如新式教育的创办、报纸杂志的发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动?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近代企业的兴起

D.所有选项都正确

(2)下列哪项是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一个例子?

A.饮食习惯的改变

B.宗教信仰的消失

C.社会制度的变革

D.所有选项都正确

2.简答题:

(1)简述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逻辑。

(2)列举两个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影响。

(3)描述近代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3.论述题:

分析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说明。内容逻辑关系①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

-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逐渐解体。

-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企业的兴起: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近代企业逐渐兴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

-生活习惯的改变:近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饮食、穿着、娱乐等方面。

-风俗信仰的演变:近代社会,人们的风俗信仰也发生了变化,如信仰西方宗教、废除封建迷信等。

-社会制度的变革:近代社会,社会制度也发生了变革,如废除科举制度、实行宪政等。

③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包括:

-新式教育的创办:近代,中国创办了新式教育,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等。

-报纸杂志的发行:近代,中国发行了大量的报纸杂志,如《申报》、《万国公报》等,传播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戊戌变法时期的变法运动等。

板书设计:

①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解体

-商品经济的发展

-近代企业的兴起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

-生活习惯的改变

-风俗信仰的演变

-社会制度的变革

③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新式教育的创办

-报纸杂志的发行

-科学技术的进步典型例题讲解例题1: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答案: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主要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企业的兴起。自然经济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冲击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得到发展,近代企业如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逐渐兴起,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例题2:举例说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包括生活习惯、风俗信仰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例如,饮食习惯从以主食为主变为更多样化,信仰从封建迷信转变为信仰西方宗教,社会制度从封建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等。

例题3:分析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其意义。

答案: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式教育的创办、报纸杂志的发行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式教育的创办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等,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报纸杂志的发行如《申报》、《万国公报》等,传播了新的思想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如洋务运动时期的军事工业、戊戌变法时期的变法运动等,推动了科技的现代化。这些发展对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例题4:比较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异同。

答案:近代中国与古代中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同点:古代和近代中国都存在着封建迷信、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都存在着家族、宗族等社会结构;都存在着饮食、服饰等生活习惯。

不同点:近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