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邛崃市文昌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押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漫画发表于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九期以上漫画反映了当时A.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B.民主思想深入人心C.改良运动遭到压制 D.专制统治濒于崩溃2.清初,中央设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3.有同学做了“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的学习卡片。卡片中的①②应填北洋军阀革命党人刺杀宋教仁1913年,①②1915年,护国运动A.①武昌起义②清帝退位 B.①二次革命②清帝退位C.①武昌起义②复辟帝制 D.①二次革命②复辟帝制4.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5.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王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表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 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6.(2017年北京卷)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下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谜底生涯在镜中照相处海军浜成汤国旗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7.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8.毛泽东主张,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一一民主集中制,这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毛泽东的这种建国主张应当出自于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9.在雅典,公民大会发言时,说话者(讨论的双方)像面对法官那样面对听众,通过针锋相对的辩论、有力的证据、符合证明和证伪的模式、表达的艺术,最后由听众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在辩论双方提出的观点之间做出选择。一切观点、议案、决议、决定都必须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这反映了A.雅典公民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B.公民政治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原则C.雅典城邦决策方式有很大随意性D.演说和辩论使城邦个人主义盛行10.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有两类: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下图描述了这两类读者与通俗小说传播方式的关系。从该图中可以得出()A.间接阅读是小说传播的主要方式 B.社会上层阅读小说侧重于版籍传播C.通俗小说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 D.明清通俗小说传播途径呈现多样化11.五四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打击和批判。但到了20世纪30年代,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了主流社会思潮,并将传统文化的复兴推向高潮。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日趋理性B.继承传统文化的诉求C.政府企图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D.提升民族自信心的需要12.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13.若以“市舶司”“十三行”“鸦片战争”“北伐战争”等概念来介绍某城,此城是A.南京 B.武汉 C.上海 D.广州14.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类别吏部直接任命察举和学校考试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其他比重50.2%25.4%14.2%10.2%A.太学考试开始出现 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15.周代礼治的核心是确立血缘与等级之间的同一秩序,由这种同一的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该秩序表明西周A.形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B.宗法制已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C.始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D.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16.清末、民国时期,星期制获得普遍推行。同时,一些人以盲目西化为由主张取缔星期制,一些人试图用十日一休的“旬日”古制取代星期制,一些人通过诉诸历史证明这一习俗在中国“古已有之”。这反映出A.西学东渐促成思想自由多元B.大众舆论制约社会治理成效C.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心态D.新式生活排斥中国传统文化17.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18.1913年,美国汽车产业最大的独占企业之一福特公司原来每生产一辆汽车所需劳动时间为12小时8分钟。当引进T型车装配线后,时间缩短至2小时35分。后来继续扩大T型车装配线后,平均每辆车所需时间降低为一个半小时。这说明A.垄断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B.行业垄断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C.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D.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19.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AB.BC.CD.D20.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 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21.17世纪从甘蔗被移植到英属的巴巴多斯岛和法属的马提尼克岛开始,加勒比海大大小小的岛屿被开辟成为甘蔗种植园。加勒比海地区的风貌、居民构成、经济方式都在渐渐变化,历史学家将这一持续不断的变化称为“蔗糖革命”。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价格革命的影响C.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D.工业革命的推动22.朱凤瀚曾说:“周人克商成功后,不仅占据了殷商旧地,且更扩展了势力范围,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然当时危及王朝生存者不仅有中原地区之殷遗民,更有四方所谓戎狄蛮夷。”材料体现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统的合理性 D.疆域扩大的迫切性23.国民党军统帅部在某次战役结束后的检讨中承认,国军遭受之失败,影响全局,最为重大,尤其是华东地区。由于国军在战役中主力兵团全部被歼,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此次战役是A.辽沈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24.毛泽东在某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大地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和基本的经验,就是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该文章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思想产生 B.严格遵循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 D.阐明了团结盟国抗战的重要性2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下列事件能为它的入选提供支持的是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1980年中国远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④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6.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杭州西湖会议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要求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是,“大多数与会者反对马林的提议,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材料说明当时A.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间的关系十分紧张B.共产党对当时国民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C.资产阶级已经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D.共产国际对当时中国时局的判断严重错误27.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等。这其实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B.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C.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28.“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东周时期言论属于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29.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30.下表是当今对汉代丝织业了解的部分情况。据此可以说明织物情况出现具有复杂花纹的高级织物,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织机实物史料情况无完整的高级织机出土,普通织机也只能据画像石复原汉赋记载情况汉王逸《机妇赋》对高级织机有所描述,如“高楼双峙”“纤缴俱垂”A.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高级织机在汉代还没有出现C.汉代高级织品是从欧洲传过来 D.对外交流促进了丝织业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没有相当程度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是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都市的,粮食、交通、安全都会是问题。据考,唐朝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京师长安有60多万人,东都洛阳有30多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宋朝的城市,在盛唐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宋朝以后,中国城市规模大幅下降,最大的城市人口竟不及百万。古代中国的总体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总人口达到1100万人,全国总人口约为5300万,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摘编自徐建国《城市繁荣离不开城乡人口对流》材料二如图为“1850—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的整体趋势及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中两国城市化的异同。32.材料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于喀剌城。顺治帝福临于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亲政。此后,顺治在波澜起伏、纷繁驳杂的十年亲政中,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顺治亲政后,采取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削夺大臣的权势,实施集权制。在任用朝廷官员方面,顺治改变了多尔衮时期对汉官猜疑、压制的态度,非常注意笼络与依靠汉族官员,启用了很多有才能的汉人为官。同时大刀阔斧地整顿了吏治。此外,顺治又命兵部整顿驿政,以保障驿路畅通;实行恤刑条例,安定民心;始行武举殿试,为朝廷选拔文武全才;制订行军律例,以整顿军纪;等等。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制订与推行,充分体现出顺治的政治才干,使他成为清朝开国时期一位刻意求治、很有作为的年轻皇帝。顺治十年(1653年)四月二十二日,顺治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承认了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摘编自彭钟麟《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顺治帝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顺治帝改革的影响。3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8年6月7日,美、英、法、比、荷、卢等六国在伦敦会议上就建立西德政府达成了协议,规定美英占区与法占区协调经济政策,统一对外贸易,实行币制改革并参加马歇尔计划,还规定9月1日在三个占领区内召开制宪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法国也放弃了分离莱茵兰的要求,充分表明这时法国最终放弃了自战争结束以来一直追求的对德强硬政策。——摘编自王国范《论二战后初期法国对德国政策的变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改变对德国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对德国政策改变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1908年《时事画报》上刊登的《革命奈何》一画,形象描绘出面对革命的火山,清政府已经回天乏力,反映了当时专制统治濒于崩溃,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反映农民运动日益高涨,A项错误;民主思想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以后,B项错误;改良运动遭到压制是在19世纪末,C项错误。2、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设置专门的涉外机构处理和洋人的事务,说明清政府被纳入近代外交体系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冲击,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C排除;《辛丑条约》属于战败签订的条款,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A。3、D【解析】

宋教仁被刺杀后,革命党人掀起了二次革命,袁世凯在1915年复辟帝制后,革命党人举行了护国运动,因此选项D正确;武昌起义时间是在1911年,清帝退位时间是在1912年,选项A、B、C排除。4、A【解析】

19世纪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表明了近代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投资近代企业的绅商阶层的诞生不是自然经济解体的结果,没有阻碍政府兴办洋务运动,BC两项错误;绅商阶层的诞生不足以“颠覆”晚清的政治格局,D项错误。5、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选项A从题干引文中看不出来,排除。从引文中的“蔑视”等可以看出当时女工在社会上仍旧受到歧视,排除B项。从“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可以看出作者并未为改变自己的社会形象而斗争,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6、A【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浜”说明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商标”说明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达尔文”说明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这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A项表述最全面,符合题意。B项中“仅停留在器物层面”的说法不正确,排除;C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西方对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点睛: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影响。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图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日记中所说的“变乱”应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表明作者反对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说明中国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故C项错误;作者仍尊崇“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说明依然坚持封建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应选A。考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8、C【解析】

据“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等信息可知毛泽东此时主张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共和国,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的这种主张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相符,所以此建国主张应该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选C;AB项中没有关于建国的主张,排除;《论人民民主专政》与“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不符,排除D。故选C。9、B【解析】

材料“一切观点、议案、决议、决定都必须通过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反映了希腊人对话语权、辩论作用以及言论自由的重视,体现了实证思考精神。故选B;辩论和演说不一定和文化素质高低有必然联系,据此判断希腊公民都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太过于武断,排除A;辩论和举手表决的方式看不出城邦决策方式随意,排除C;材料没有看到因演讲和辩论而出现的社会风气的变化,D项不能体现。故选B。10、D【解析】

图中小说读者和传播方式均为两类,但从阅读的方式来看,有购买文本、转借文本、听书、看戏等方式,这说明时人阅读通俗小说的途径有多种,故D项正确;图示只能呈现两种阅读方式,无法反映这两种传播方式所占的比重,故A项错误;直接阅读者需要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这些读者也并非是社会上层人士且从图示中不能直接得出,故B项错误;图文材料只涉猎明清通俗小说,没有提及其他文学类型,不具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11、D【解析】

对传统文化应当辩证看待,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不能说明日趋理性,排除A;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形势,为建设国家、增强抵抗外敌入侵的信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思潮。故选B;材料没有反映政府主导这一趋势,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排除D。1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农场”,与工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生产的增加,D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所述为“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此时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才使国家农场生产与私人生产形成鲜明对比,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弊端13、D【解析】

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允许与外商贸易,“鸦片战争”从广州开始,“北伐战争”也是从广州出发,另外广州在宋朝、明朝等均为“市舶司”,故答案为D;ABC均不能与材料吻合,排除。14、C【解析】

根据材料,两晋南朝入仕的官员中,一半以上是吏部直接认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魏晋时期选官权正向中央集中,C选项符合题意;太学考试“开始”出现是在西汉时期,A选项错误;材料只显示出“察举”选官在其中占1/4,没有提供其注重才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州郡县吏积功升迁占的比例较小,不能说明其升迁缓慢,D选项不符合题意。15、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礼制在血缘家族秩序和社会国家秩序中发挥的联系纽带作用,根据血缘家族秩序来建立社会和国家的秩序,说明西周时期已经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故答案为D项。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礼制的作用,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夏朝王位世袭制的确立,表明已经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排除。【点睛】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说,周王是最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说,周王是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同姓诸侯是兄弟关系或父辈与子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政治权力是根据宗族地位分配的;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16、C【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学东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星期制在中国推行后,国人对星期制有着一定的抵制态度,有人主张取缔星期制;有人主张用中国古制“旬日”代替星期制;还有人认为这一制度在中国早已存在,从国人对星期制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国人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心态,故C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国人抵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星期制,没有体现国内思想的自由多元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大众舆论对社会治理的影响,故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星期制不是对中国文化的排斥,而是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借鉴,故D选项错误。17、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故选B。18、A【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垄断的出现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导致汽车成本下降,从而价格降低、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涉及“行业垄断”信息,排除;C项,自由竞争的企业法则遭抛弃的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D项,商业垄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平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9、A【解析】

元朝设立宣政院,是元朝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的机构,A是西藏,故选A;B是东北,C是北京,D是,不符合宣政院所辖之地,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联系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析解答。20、C【解析】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总体是清政府战前判断失误、战争中指挥失误,即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故答案为C。该学者主要是总结了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没有体现要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和主张进行改革,排除AB项;甲午战争中中国存在失误并不意味这当时中国的军备远远落后于日本,排除D项。故选C。21、C【解析】

加勒比海地区成为蔗糖出产区,主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国际分工的划分有关,故选C;加勒比海地区出现“蔗糖革命”和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以及价格革命无关,排除AB;17世纪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无法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D。故选C。22、A【解析】

根据材料中“领土广袤”“仅靠中央王朝难能控制,边陲之地更是鞭长莫及”可知当时国土广阔,仅靠中央政府不能实现对全国的统治,因此周采用了分封制,故选A;材料讲是周取代商朝以后实行什么样的统治政策,BD错误;西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C错误。23、D【解析】

根据题干中“华东地区”“致使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可知,这次战役是战略决战,根据地点可以判断这是淮海战役,选项D正确;选项A、C均不是华东地区;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排除B。24、C【解析】

根据孙中山逝世的时间推断可知文章应该发表于1949年,因此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是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故选C;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产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有本质不同,排除B;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故选C。25、C【解析】

第一颗人造卫星和“神舟五号”均是在酒泉发射,因此选项C正确;第一颗原子弹是在罗布泊地区试验,排除A;远程运载火箭发射与“卫星”不符,因此选项B、D排除。26、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时期的国民党还是革命的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政党。大部分共产党员“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中共党员加入进去,与资产阶级混合,会丧失党的独立性”,这说明好多共产党员对当时国民党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此时国共关系十分紧张,排除A项;此时资产阶级是革命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排除C项;共产国际要求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是对中国革命形势作出的正确判断,D项排除。27、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本来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后来固定为地方的一级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故选B;材料不能表明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削弱,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发展和疆域变化,CD错误。28、A【解析】

材料出自《论语》,意思是说君主使用臣子时要以礼相待;臣子侍奉君主时应该忠诚勤勉。体现出儒家的君臣观,故A正确;法家主张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A。29、A【解析】

由材料中“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可知,这体现了联邦宪法中的分权制衡的原则,A选项符合题意。“法治思想”即依法治国,B选项排除。“集权”即国家权力的集中,C选项排除。“民主”与专制相对,即国家权力掌握在多数人手中,D选项排除。30、A【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文学作品汉赋对汉代纺织工具、实物有所记载,而且能够得到印证,表明汉赋记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A正确;从织物上看,出现了普通织机无法制造的纺织物,结合汉赋记载表明当时出现了高级纺织机,B排除;材料不能看出高级织品来自国外,C排除;材料未体现对外交流,D排除。故选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整体趋势: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并下降。特征:①城市化进程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密切相关。②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城市规模扩大,催生市民阶层出现,并导致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④城市规模与商业活动相关,并受到封建政府政策影响。(2)同: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过程中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异:英国的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中国的城市化受外来侵略的影响起步发展缓慢。英国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解析】

(1)整体趋势:根据材料“早在战国时期,城市化率就达到了惊人的15%的水平。唐朝天宝年间……城市化率达到20.8%。宋朝的城市化率,则达到了22%的水平。明清以后,城市化的势头减缓,城市化率反而下降了”可知,自战国到宋朝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之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