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1页
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2页
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3页
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4页
必修下册(五) 整合迁移7 互文修辞与被动句-2025高中语文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A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整合迁移7互文修辞与被动句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1)()A.eq\b\lc\{\rc\(\a\vs4\al\co1(蜀山兀光秃,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构建,各抱地势随))B.eq\b\lc\{\rc\(\a\vs4\al\co1(奉之弥繁更加,弊在赂秦弊病,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断))C.eq\b\lc\{\rc\(\a\vs4\al\co1(雷霆乍惊惊吓,不霁何虹雨后转晴,尽态极妍美丽))D.eq\b\lc\{\rc\(\a\vs4\al\co1(破灭之道也原因,不能独完完成,至丹以荆卿为计策略))答案A解析B项判:决定,确定。C项惊:震响。D项完:保全。(2)()A.eq\b\lc\{\rc\(\a\vs4\al\co1(覆压三百余里覆盖,高低冥迷分辨不清,缦立远视姿态美好))B.eq\b\lc\{\rc\(\a\vs4\al\co1(思厥先祖父祖辈、父辈,终继五国迁灭灭亡,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C.eq\b\lc\{\rc\(\a\vs4\al\co1(秦爱纷奢繁华奢侈,管弦呕哑声音低沉,日益骄固骄横顽固))D.eq\b\lc\{\rc\(\a\vs4\al\co1(至于颠覆灭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规矩、制度,或未易量轻易判断))答案B解析A项缦立:久立。C项呕哑:声音杂乱。D项故事:旧事。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1)()A.瓦缝参差B.思厥先祖父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D.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答案A解析A项古今义都是“长短、高低、大小不齐”。B项古义:泛指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C项古义:天气。今义: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D项古义:它的实际数量。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A.齐楚之精英 B.刺客不行C.斯用兵之效也 D.可谓智力孤危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都是“指挥、调遣军队作战”。A项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B项古义:不去行刺。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D项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始速祸焉②韩魏之经营③燕赵之收藏④义不赂秦⑤谁得而族灭也⑥六王毕,四海一⑦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⑧李牧连却之⑨朝歌夜弦⑩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⑪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⑫不能独完⑬辇来于秦A.①④⑤⑥⑦⑪⑫/②③/⑧⑩/⑨⑬B.①⑫/②③/④⑤⑦⑨⑪⑬/⑥/⑧⑩C.①⑫/②③/④⑤⑥⑦⑩⑪/⑧/⑨⑬D.①⑫/②③/④⑤⑦⑪/⑥/⑧/⑨⑬/⑩答案D解析①⑫均为形容词作动词,②③均为动词作名词,④⑤⑦⑪均为名词作动词,⑥为数词作动词,⑧为使动用法,⑨⑬均为名词作状语,⑩为意动用法。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A.eq\b\lc\{\rc\(\a\vs4\al\co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赵尝五战于秦))B.eq\b\lc\{\rc\(\a\vs4\al\co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C.eq\b\lc\{\rc\(\a\vs4\al\co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eq\b\lc\{\rc\(\a\vs4\al\co1(戍卒叫,函谷举,洎牧以谗诛))答案C解析C项判断句/被动句。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均为判断句。D项均为被动句。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1.互文修辞(1)请在右边一栏写出对左栏句子的正确理解。例句意思①烟斜雾横②直栏横槛③朝歌夜弦④辞楼下殿⑤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答案①烟雾缭绕②栏杆纵横③早晚吟唱弹奏④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⑤每走五步或十步,就有一楼阁(楼阁很多,到处都是)⑥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玉珍宝等物①~⑥句都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形式为: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说的是两件事,实则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它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理解这类句子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整、全面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翻译时要合并起来。(2)翻译下列句子。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赤壁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主人与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②吟诵着《诗经·月出》中的“窈窕”一章。③轻烟与月色笼罩着寒水与白沙。2.被动句(1)指出下列被动句的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吾属今为之虏矣④百姓之不见保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⑦故内惑于郑袖⑧妆成每被秋娘妒⑨洎牧以谗诛⑩戍卒叫,函谷举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为……所”表被动②“为所”表被动③“为”表被动④“见”表被动⑤“见”表被动⑥“见……于”表被动⑦“于”表被动⑧“被”表被动⑨没有标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判断⑩没有标志词,需要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判断(1)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被动词来表示被动;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因此,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标志词进行判断,如上面的第①~⑧句;二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进行判断,如上面的第⑨⑩句。但是,“于”“受”等词语在文言文中还有其他意思,并不全是被动词。所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被动句,关键要看主语是不是被动地接受了谓语的行为。(2)关于“见”:“见+动词”不一定是被动句,“见”有时作指代性副词,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并序》),“见丁宁”即“嘱咐我”之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意为“原谅我”。(3)翻译被动句时,一定要写出明显的被动词“被”或“受到”。(2)迁移运用翻译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020·新高考Ⅰ)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左光斗)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被送往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得分点:“为酷刑所毙”,被动句;“下”,作动词,被送往;“图”,动词,谋划)参考译文杨涟弹劾魏忠贤,左光斗参与了他的谋划……(左光斗)到京城后就被关进诏狱酷刑审讯。许显纯诬陷他们收受杨镐、熊廷弼的贿赂,杨涟等起初不招认,随后担心不招认会被酷刑毙命,希望被送往法司,得以稍稍缓死,日后再做谋划。众人都自己诬枉服罪,左光斗被定罪贪赃二万。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仍然命令许显纯五天一追查,不把他们交给法司,众人才后悔失策了。三、迁移拓展,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若此,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节选自苏辙《六国论》)材料二: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节选自李桢《六国论》)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秦兵未出A而天下诸侯B已自困矣C至于秦D人得伺E其隙以取F其国G可不悲哉!答案ACG解析“秦兵未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应在A处断开;“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宾语前置句,“自困”即“困自”,“矣”为句末语气词,应在C处断开;“至于……”和“可不……哉”,应是“直到……”和“怎不……啊”,各自单独成句,应在G处断开。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疾,在古代,“疾”指小病,“病”则比较严重;现在常把“疾病”并作一个词用。B.道,文中意为规律,与《庖丁解牛》中“臣之所好者道也”的“道”意思相同。C.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地区,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意思相同。D.迄,文中意为至、到,与成语“迄今为止”的“迄”意思相同。答案B解析B项意思不同,分别为“途径”和“规律”。3.下列对两则材料及课文《六国论》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洵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贿赂秦国,假设这三国反其道而行之,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就不能被轻易判定了。B.苏辙认为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其他诸侯必须靠着它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其他诸侯国应该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C.苏辙认为六国的君主目光短浅,为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互相残杀,从而加速了六国的灭亡。D.李桢认为山东各国在实力上比不上秦国,但是它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答案A解析“苏洵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它们没有贿赂秦国”错。齐国、燕国、赵国没有贿赂秦国,但“不赂者以赂者丧”,苏洵认为齐国灭亡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国灭亡是因为派荆轲刺杀秦王招来祸患,赵国灭亡是因为诛杀良将。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家,协助抵挡敌寇威胁的韩、魏两国,让韩、魏没有防备东边各国的忧虑。(2)只是它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解析(1)“佐”,协助;“当”,抵挡;“寇”,敌寇。(2)“克”,能够;“是以”,因此;“自弱”,削弱自己;“夷灭”,灭亡。5.李桢说:“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苏洵是不是偏爱六国?请结合苏洵《六国论》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苏洵不是偏爱六国。苏洵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以史为鉴,针砭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他们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改变贿赂敌国的政策,以免国家败亡。解析苏洵《六国论》最后一段说到“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可以看出苏洵分析六国灭亡,是为了劝谏北宋统治者不要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而要以史为鉴,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改变这种贿赂敌国的政策,以免国家灭亡。所以苏洵不是偏爱六国。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要和诸侯争夺天下的目标,不是放在齐、楚、燕、赵等地区,而是放在韩、魏的边境上。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的疾病一样。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秦国要对燕、赵两国动用兵力,这对秦国是危险的事情。越过韩、魏两国去攻打人家的国都,燕、赵在前面抵挡它,韩、魏就从后面偷袭它,这是危险的途径啊。可是当秦国去攻打燕、赵时,却不曾有韩、魏的顾虑,就是因为韩、魏归附了秦国的缘故啊。韩、魏是诸侯各国的屏障,却让秦国人能够在它们的国境内进出自如,这难道是了解天下的情势吗?韩、魏是不能单独抵挡秦国的,可是全天下的诸侯,却必须靠着它们去隔开西边的秦国,所以不如亲近韩、魏来抵御秦国。秦国人就不敢跨域韩、魏,来图谋齐、楚、燕、赵四国,而齐、楚、燕、赵四国也就因此可以在它们的领域内安定自己的国家了。凭着四个没有战事的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