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福建省福州市屏东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2.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我国某一时期的活塞式鼓风技术,活塞的反复运动可产生连续的风力,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该技术有助于A.打破西方科技垄断B.大大提高冶金业的规模C.中国农业技术革命D.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3.苏联历史上某时期,苏共中央在三年内先后通过了以下决定:《关于改善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社会主义国有生产企业条例》《关于进一步改进国民经济贷款和核算的措施以及提高贷款在生产中的刺激作用的决定》《关于国营农场和其他国有农业企业转入完全的经济核算制的决定》这些决定的通过旨在A.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B.奠定工业化的经济基础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4.有学者统计1371~1904年间14562名进士,根据他们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中举和入仕情况划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其中,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即前三代中最高只出过生员的家庭)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这表明当时A.世家大族垄断着政治权力B.社会发展严重倒退C.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D.选官制度亟需改革5.1949年9月,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来等人的赞同。但郭沫若、田汉等针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认为不符现况,应当修改。张奚若、黄炎培等提出反对意见。最后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由此可见A.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B.《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还未完成6.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A.推崇重贤爱民 B.政策开明开放 C.霸权氛围炽烈 D.呈现借鉴特征7.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8.下图为中国近代某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下图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B.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C.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D.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9.托克维尔在《论美国民主》中说道:“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此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B.各州政府拥有法律赋予的自主权C.中央政府的权威得到充分保障D.各州法律对于阐述行政权有差异10.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A.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11.16世纪末,每年约有25~30艘来自澳门、福建、宁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墨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罗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交往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12.当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涨之时,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该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B.欧洲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C.美国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D.经济大危机弱化了经济全球化13.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边区民主选举中,陕甘宁边区有8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绥德、清润、延川等地达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洞选”、流动票箱、挨门串户等选举方式。这主要体现出A.人民民主选举广泛真实 B.民主政权建设包容开放C.边区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统一战线得到广泛支持14.1936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行业。之后按计划逐步在湖南、江西、四川、云南等地筹办相关企业。这一举措A.构建了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B.均衡了中西部工业发展水平C.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D.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15.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16.“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引文评价的是A.周文王 B.秦始皇 C.唐太宗 D.魏孝文帝17.克里斯提尼改革规定,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即原来按胞族划分选区,现在则按照地区户籍划分。这做法使A.雅典国家组织完全形成 B.工商业奴隶主势力扩大C.氏族血缘关系最终消失 D.五百人议事会权力扩张18.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对表中城市化率数据变化解读有误的是年份1950-19571958-19601966-19761978-1984城市化率(%)11.8-15.3916.25-19.5717.98-17.1317.92-23.01A.1950-1957年城市化率有所提高是因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B.1958-1960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大跃进”运动C.1966-1976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1978-1984年城市化率变化是因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19.“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引文中的会议是指A.1943年开罗会议B.1945年旧金山会议C.1954年日内瓦会议D.1955年万隆会议20.20世纪8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日本的经济力量比苏联的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安全有威胁”,部分日本人把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存在形容为“看家狗简直变成了疯狗”。美日民众的观点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日本挑战美国国际地位C.日美同盟失去存在基础 D.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21.19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90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4000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的大量出现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22.1841年,英国保守党党魁皮尔在未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支持的情况下参加竞选,最终获胜并迫使女王命其组阁、记者克罗克评论此举为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为国王挑选首相的做法”,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C.人民可直接选举首相 D.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2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主要目的是A.把日本当做对抗苏联的桥头堡B.扶植日本经济发展,拓展美国市场C.促进日本民主改革,清算法西斯势力D.实现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24.资本主义的变化影响着西方诸国的沉浮。一国之强盛,或支配地位被他国所取代,都有其时代大背景。凡能够在资本主义某一发展阶段上捷足先登者,往往抢占发展优势,成为一个潮流的领头人。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以上观点的是A.新航路开辟后的重商主义促使荷兰、英国迅速率先崛起B.工业革命后英法两国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引领资本主义发展C.固守重商主义传统的徳国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D.实施“混合经济”的美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25.西周中后期,土地买卖和转让的现象开始出现,只是这一时期土地在进行转让时还要经过必要的程序,以示此为天子所允许的行为。由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B.王室地位下降C.土地私有成为主流 D.诸侯争霸激烈26.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27.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28.下列发生于古希腊历史上“古典时代”的是A.城邦制度形成 B.梭伦改革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里克利执政29.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情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A.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B.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C.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30.如图是苏联漫画家甘夫创作的漫画,题为《天国的放逐》。该漫画表明A.美国的举措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B.苏联反对战后美国的经济援助C.马歇尔计划通过援助控制西欧 D.社会主义阵营被逐出世界市场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世界史·近代史》(上卷)材料二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材料二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洛克主张对绅士的教育应遵循“理性原则”。洛克要培养的绅士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善于经营自己的事业,使个人得到“幸福”;二是具有“德行”和“才干”以及“勇敢的精神”;三是讲究礼仪,具有“文雅风度”。卢梭则主张培养“自然人”,一要保持人的天性,不受传统束缚;二要具有农民的身手和哲学家的头脑,身体健康,理性发达,良心畅旺,还具备一技之长;三要完全是为自己而生活。——方敏《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材料二严复教育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他的“三民”、“三育”教育思想上。严复身处时代洪流之中,深刻体验与感受了时代屈辱。他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在于国民。民力、民智、民德不强,国家民族的生存就会有危险。“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三者又以民智为最急也”。鼓民力主要是为了提高国民体力,具体包含禁食鸦片和禁止妇女裹足等。开民智的要义是废除八股取士等科举制度,主张兴办新式学堂,讲授新知、培养新式人才等。新民德旨在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弘扬新的社会风气,养成“利群利己”社会道德,树立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等。——赵靓《严复教育思想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克与卢梭教育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指出与洛克、卢梭相比,严复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对其教育思想进行简要评析。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现代外交体制是清政府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它的最初建立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体制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传统性与现代性杂糅的先天缺陷,在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清政府对它的变革也仅仅限于局部调整。然而,这种情况在清末新政时期发生了根本变化。庚子惨败使顽守旧势力遭受了致命打击,为洋务派重新进入权力核心提供了契机。他们大胆地举起了效法西方、进行变革的大旗,他们的变革决心不单单是一种迎合,更多的是真实意图的表露。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的变革主要取得了以下成就:第一,设立外务部,这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现代西方外交部性质的第一个专门的常设国家机构。第二,制定系列新的规章,严格了出使大臣及使馆参随人员的选用标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出使经费监管机制。第三,完成了国歌的创制,完善了宝星(勤章)制度,结束了中外有关觐见礼仪的争论,完成了中国标志性外交礼仪和仪式性外交礼仪的制度化。第四,通过创制地方交涉使制度,消除了旧有外交体制中地方外交机构涣散无序的弊端。第五,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外交才培训机构——储才馆。——摘编自崔军伟《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外交体制变革的有利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体制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新政时期中国外交改革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一致,A项正确。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故B项错误,排除。第二次国共合作出现于抗战时期,与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相关,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而是强调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排除D。2、D【解析】题干中所叙述的是中国在冶铁技术上的提高,没有对西方科技进行阐释,更得不出来打破西方科技垄断,故A项排除;依据“从而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可得出会提高冶炼的质量,与规模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冶炼技术,无法看出农业技术革命,故C项排除;“活塞式鼓风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金属的质量,似的金属工具进一步得到推广,故D项正确。点晴:解题时紧扣“大大提高冶金的炉温”,结合冶炼技术的提高,冶炼的质量不断提高,得出金属工具的进一步推广。3、C【解析】综合材料中的决定可知,此时的苏联已经不是斯大林时期致力于发展重工业的时代,更不是苏俄刚刚建立的时期,而是处于斯大林之后调整和改革时期,即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故C项正确;“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故A项排除;“奠定工业化的经济基础”“推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故BD排除。4、C【解析】

从材料“明代进士出身平民者占49.5%;清代这一比例为37.6%”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出身平民的进士所占比例比较高,这表明当时科举制可以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世家大族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的状况,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需要改革,故D项排除。5、A【解析】

关于《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问题,各民主人士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故A正确;2004年《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故B错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故C错误;材料无法得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是否完成,故D错误。6、D【解析】

由材料“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待之以礼……待之以刑”可知,该思想家的思想兼具儒家和法家的特征,这表现了思想领域不同学派间相互借鉴融合彼此学说的特征,故选D;该思想家不仅仅表现了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也表现了对法家思想的推崇,A项说法片面,排除;材料陈述的是一个思想家的观点,它不一定代表国家的态度,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C项与A项同理,说法片面,只能反映材料局部信息,排除。7、C【解析】

由材料“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可以得出,其旨在强调要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的信息,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体西用的理念,故B不正确;材料所述即是对西方冲击的回应,故D不正确。8、C【解析】

材料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战时期的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C正确;“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故A排除;百团大战是中共对日军的大规模出击,故B排除;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排除。9、A【解析】

材料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体现了地方各州权力,表明美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而治,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不仅仅强调地方权力,故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仅仅强调中央政府的权威,故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州法律对行政权的阐述,故D选项错误。10、D【解析】

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旨在增强民众对国旗的尊重和敬畏,提升民族凝聚力,从而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故选D;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是在1937年,因此谈不上动员民众参加抗战,排除A;关于国旗的规定无法体现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排除B;表格内容和经济干预无关,排除C。故选D。11、C【解析】

据材料中“16世纪末”和西班牙船队将来自中国的商品运抵墨西哥,在墨西哥交易后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等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故选C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排除A项;“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贸易”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反映的不是三角贸易,故排除D项。12、A【解析】

材料“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已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欧洲和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的程度,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反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密切联系,佐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存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边区政府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参加基层选举,体现了人民民主选举的广泛真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体现在边区民主政权包容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不是边区文化教育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众对统一战线的态度,D选项错误。故选A。14、D【解析】由于没有实现民族独立,近代中国无法构建完整的国家工业体系,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中西部工业发展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性质,不能说明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排除C;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6年3月”,当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材料反映为持久抗战进行了战略布局,故选D。点睛:审读题干既要从材料中得出历史阶段特征,比如“1936年3月”,表明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容易排除A。也要联想到具有直接关联的信息,如1935年的华北事变的影响,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所以国民政府未雨绸缪,主动调整企业布局。15、B【解析】

依据材料中“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觉醒,而“最初觉醒”指的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末清初尚未出现近代民族危机;C、D选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出现在时间上都晚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不符合“最初觉醒”的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6、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去夷即华,易姓建都”指的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改汉姓等功绩,故D正确;周文王、秦始皇、唐太宗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C错误。17、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克里斯提尼以新的行政选区制度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使雅典国家组织完全形成,因此A选项正确;该做法扩大了所有合法公民的权利,不仅仅涉及工商业奴隶主,B选项错误;C选项中“最终消失”的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五百人议事会的权力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A。18、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1957年我国进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城市化率提高,A项正确;1958年我国大搞大跃进运动,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导致城市化率提高,B项正确;1966~1976年我国发生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市化率变化变低,C项正确;D项错误,因为我国在1984年才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指的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将陷入僵局的关键时刻,以“求同存异”扭转了会议的航向,故D正确;周恩来没有参加1943年开罗会议和1945年旧金山会议,故AB错误;1954年日内瓦会议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20、D【解析】

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美国,由此引起美国国民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的敌视,说明经济竞争影响国民感情,D正确;这一时期依然处于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未发生转移,排除A;题干未体现日本对美国的挑战,排除B;在冷战背景下,日美同盟依然有存在基础,排除C。21、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华商附股”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外资企业借助华商资本扩大对华经济侵略,另一方面是华商借助人股外资企业投资新式企业,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引进,故B项正确;列强短暂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排除A项;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排除C项;“华商附股”的形式,加剧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半殖民地化特征,不利于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排除D项。故选B。22、A【解析】

根据题干,保守党党魁皮尔作为第一个未得到国王支持而竞选成功的首相,体现了国王对首相限制的大大削弱,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故A项正确;英国首相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英国首相不是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议会选举后产生,排除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执政党与国王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A。23、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发动了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政策,美国扶持日本,实际是要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在亚太地区的扩张,故A项正确;日本经济崛起会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并不利于拓展美国市场,排除B项;美国扶持日本并不是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消除其战争因素,排除C项;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排除D项。故选A。2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法两国率先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从而引领了资本主义发展,故B正确;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率先崛起,故A错误;重商主义不是德国的传统,故C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故D错误。25、B【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买卖和转让实际是对井田制的破坏,说明了周王室的权力和地位的下降,故B正确;小农经济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土地私有制成为主流,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诸侯争霸,故D错误。26、A【解析】

改元是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的重要标志,指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由此可见,材料中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A项正确。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不是孙中山改用阳历的深层动因,B错误;辛亥革命的民族诉求表现为推翻满族的统治,C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主要目的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不是恢复大明王朝,D错误。27、A【解析】占卜与风水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可是在宋代才广为流传。分析原因,可以得出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人口的流动,因此占卜和风水使得人民在内心寻求安慰和解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社会动荡往往无法顾及文化方面的发展;C选项错误,理学思想不推崇占卜和风水;D选项错误,宋代佛道宗教并不是很盛行,且帝王也未有提倡。28、D【解析】

根据所学,古典希腊时期是古希腊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而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正处于这一阶段,故D项符合题意;城邦制度形成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排除A项;梭伦改革是公元前594年,排除B项;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506年,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9、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七千人大会总结了过去的一些教训,在经济发展路线上作出了一定的改变,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D项正确;七千人大会强调了“三面红旗”不能动,这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思总结历史问题,因此没有充分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不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排除A、C两项;七千人大会在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背景下召开,这是由于经济建设思想错误,与中苏关系的恶化无关,排除B项。故选D。30、A【解析】

漫画中的文字“马歇尔的天国”“神圣至上的世界”以及和平卑躬屈膝可以看出,漫画作者认为美国的举措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选项A正确;材料未体现苏联的意向,排除B;选项C未凸显出漫画中马歇尔计划和“和平”之间建立的那种关联,选项C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主要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2)“五四”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五四”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3)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相连。【解析】

(1)表现:依据材料“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来看,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背景:依据东西方的社会状况可知,西方国家通过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实力不断壮大,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而且西方国家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思想文化较为先进。(2)依据材料“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五四”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依据材料“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五四”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3)依据材料“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来看,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通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