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试题(附答案)_第1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试题(附答案)_第2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试题(附答案)_第3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试题(附答案)_第4页
2024年全国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重点试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编号:__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___省市: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试题精编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现代化学教学媒体的是()。A.板书B.教科书C.模型D.录像

2、中学实验室为完成表1中实验通常选择的装置正确的是()。A.AB.BC.CD.D

3、化学教学板书的设计原则不包括()。A.体现教学核心内容、紧扣教学目标B.保证板书内容的科学性C.条理性和系统性相结合D.板书设计的艺术性

4、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是()。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

5、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一级主题的是()。A.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B.物质的化学变化C.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D.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6、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7、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位同学分别做出如下回答,其中正确的是()。A.甲学生: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B.乙学生:在盐酸中加入相同温度的氨水,若实验过程中混合液的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C.丙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若溶液温度下降,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丁学生: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8、下列能反映出固态氨属于分子晶体的事实是()。A.常温下氨是气态物质B.氨极易溶于水C.氮原子不能形成阳离子D.氢离子不能单独存在

9、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呈现综合性的活动任务B.制造认识冲突是进行概念转变教学的重要策略C.新课程倡导探究教学、因此教师需要把所有的活动设计为探究活动D.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代替传统的演示实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0、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①文献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④实验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11、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慢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12、教学评价的依据是()。A.成绩测验B.量化指标C.教学目标D.常模参照

13、下面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A.知道、认识、理解、应用B.认识、知道、理解、应用C.识别、分类、区分、评价D.区分、识别、分类、评价

14、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生产面粉的工厂车间应“严禁烟火”:面粉颗粒很小,悬浮在空气中的单位质量的面粉与O2的接触面积大,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②使用冰箱贮存食物可延长食物保鲜期:冰箱内气温较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慢③镀锡铁桶在镀层破损后破损处很快会出现破洞④铝比铁性质活泼得多,但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得多:铝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⑤用酒精擦拭皮肤后,相应部位有清凉感:酒精具有消毒杀菌能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

15、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管理、组织学生,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同和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行为方式称为化学教师的课堂组织。这里强调三点,不包括以下()。A.强调它是教师的行为,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取决于教师预先的谋划和设计B.强调课堂组织的指向要服从于预定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C.强调了课堂组织要着眼于如何能够使教学过程有序,课堂气氛和谐,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学生活泼、生动的学习状态的形成D.强调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16、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或离子共存的叙述正确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1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Na+、Al3+、Cl-、SO42-B.Cu2+、Cl-、NO3-、OH-C.Ca2+、Na+、CO32-、NO3-D.H+、SO42-、NO3-、F-

18、下列不属于化学用语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B.化学方程式C.结构式D.铝的化学性质

19、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A.化学教材B.化学教学实践C.化学教师D.化学教学系统

20、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H+、OH-、Cl-B.Na+、Cu2+、NO、OH-C.Ca2+、K+、CO、OH-D.Cu2+、Na+、Cl-、SO

21、高铁酸盐在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可以用电解法制高铁酸盐(已知高铁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总反应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为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C.D.标准状况下,铁失去3mol电子可以在阴极得到33.6L氢气

22、开发新材料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氮化硅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C60属于原子晶体,用于制造纳米材料C.纤维素乙酸酯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D.单晶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与Y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周期数,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Y>X>W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

24、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A.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B.比较硫与碳的非金属性强弱,用玻璃棒分别蘸取相同浓度的Na2C03、Na2S03,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pHC.检测某种绿色溶液中含有Fe2+:取该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色,再向其中滴加氯水,溶液变为红色D.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口流出后,及时关闭活塞,然后更换一个接收器,打开活塞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放出

25、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C.结构观: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26、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稀硫酸B.硫酸铜溶液C.氢氧化铁胶体D.酒精溶液

27、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不适合于吸收HCl气体,而且不能防止倒吸的是()。A.B.C.D.

28、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M和1molN两种物质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H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2B.2min内M的反应速率为0.3mol(L·min)C.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加入足量的物质M,最终H的浓度将达到0.5mol/LD.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将混合物转移到固定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再次平衡后的H的浓度将等于0.4mol/L

29、m、n、p、q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n3-与p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n、q一定均是非金属元素B.离子半径的大小:q>n>p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n>mD.m、n、q分别与P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均含有共价键

30、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化学题,刘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色笔写到笔记本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运用了()。A.最近发展区理论B.尝试错误理论C.图式理论D.感知规律

31、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是()。A.用5mL量筒准确量取4.55mL水B.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g食盐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以加速过滤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可以比水大也可以比水小

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质的导电性和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B.“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分子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D.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氯化钠等强电解质

33、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

34、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活动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探究法B.谈话-讨论法C.演示-观察法D.讨论-发现法

35、下列关于离子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D.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6、下列关于探究学习与教学的认识正确的是()。A.探究学习重过程,轻结论B.探究学习中仍需要教师的指导C.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探究教学D.只有实验教学才是探究教学

3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8、化学理论性知识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下列不属于其学习时应采取的策略的是()。A.科学探究策略B.概念形成策略C.概念同化策略D.概念图策略

39、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

40、表1中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A.AB.BC.CD.D

41、现有三组混合液:①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D.萃取、分液、蒸馏

42、下列属于“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的是()。A.培养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B.养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D.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3、“下列各种粒子,分子构型是正四面体的是()。A.NH3B.H3OC.CH4D.HCHO

44、高中化学课程中,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是()。A.有机化学基础B.化学与生活C.化学反应原理D.物质结构与性质

45、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初步掌握节约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一教学目标属于()。A.认知性目标B.技能性目标C.体验性目标D.结果性目标

46、某教师在“金属资源的保护”的教学中。这样导入课题:“家里用的铁制水壶和铝制水壶坏了以后不用了,放置在一个角落里,一段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你怎样保护你骑的自行车,防止其生锈?”该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是()。A.实物导入B.旧知导入C.直接导入D.社会导入

47、常温、常压下,将1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

48、下列物质能在pH=10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2SO4、NaCl、K2CO3、NaOHB.Na2CO3、HCl、KCl、Na2SO4C.KMnO4、BaCl2、Na2SO4、Na2CO3D.Na2CO3、NaCl、KNO3、(NH4)2SO4

49、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A.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Cl2B.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C.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D.若甲为AlCl3溶液,则丁可能是NaOH溶液

50、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46g有机物碳CHO中含有极性键数目为7N,B.25℃时,1LpH=12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02N,C.4.6g钠与足量0反应后的产物中含离子数目为0.3N,D.标准状况下,2.24LCl,通入足量水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1N二、多选题

51、下列各项中描述一和描述二都正确的是()A.AB.BC.CD.D

52、高中化学课程的宗旨是()。A.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B.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帮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

53、在一化学平衡状态体系中,发生下列量的变化,其中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反应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C.正、逆反应速率D.体系的压强

54、“概念形成策略”是学生学习化学理论性知识的策略之一。根据这一策略原则,在给初中学生讲授“置换反应概念”时,通常讲授顺序应选择()。A.首先讲概念,然后讲通式A+BC══AC+B,最后举实例B.首先列举实例。然后讲授概念,最后抽象出通式A+BC═AC+BC.首先写出通式A+BC══AC+B,然后归纳,最后讲概念D.首先讲概念,然后举出实例,最后总结、归纳出A+BC══AC+B

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加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C.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增反应,非自发反应一定是嫡减少或不变的反应D.提高温度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56、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

57、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变化较大的一部分。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

58、某校初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结束,初三化学教研组的老师们编制了一套化学期末试题,对本学期的化学教学情况进行测定。这种教学评价属于()。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档案袋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

59、下列关于烷烃和环烷烃的化学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烷烃和环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均可被卤原子取代B.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氧化反应C.烷烃和环烷烃均可发生异构化反应D.烷烃和环烷烃均可与HX(X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

60、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是()。A.门捷列夫B.拉瓦锡C.道尔顿D.阿伏加德罗

61、下列各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漏斗不能分开的是A.甲苯和液溴B.溴乙烷和水C.水与煤油D.饱和碳酸钠溶液和乙酸乙酯

62、下列对教学设计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B.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C.有利于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是提高教师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

63、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

64、化学变化过程中有的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紫色B.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呈银白色C.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后溶液几乎无色D.紫色石蕊溶液通人SO2,溶液最终变成无色

65、对于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改变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C.升高温度,反应速度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过程中只有热能的变化

66、对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量瓶在使用前一定要检漏、洗涤并烘干B.使用胶头滴管时,特殊情况下也可把滴管插入到溶液中C.取过程中,不需要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以防止其漏气D.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最热一端进入,这样冷凝效果好

67、已知2NO2(g)N2O4(g)(正反应放热),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68、《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要关注哪项内容?()A.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B.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C.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D.关心自然

69、关于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B.实验事实和实验结论C.实验事实和实验主体D.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主体

70、在学习氯气的相关性质时,学习完物理性质教师没有马上学习化学性质,而是以快问快答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作业评价D.档案袋评价

71、单宁酸的化学式为C76H520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B.单宁酸中含有76个碳原子C.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单宁酸中C.H、O元素质量比为38:26:23

7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S2O32-、K+B.钠、钾、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5.6LCO2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约为3.01×1023D.NO2与H2O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73、()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A.感知兴趣B.操作兴趣C.探究兴趣D.创造兴趣

74、在一定条件下,关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N2、H2、NH3的浓度均不再变化C.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D.N2、H2、NH3的浓度相等

75、常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1.0mol/L的酸性KMnO4溶液中:CH3CH2OH、SO、Cu2+、Na+B.通入SO2后的溶液中:CO、Br-、K+、NHC.中性溶液中:Fe3+、Al3+、Cl-、NOD.pH=2的溶液中:Cu2+、CH3CHO、Cl-、SO

76、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25℃时,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c(M+)=c(OH-)+c(A-)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c(OH-)=c(H+)-c(CH3COOH)D.0.1mol/L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77、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

78、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核能源利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涂由刷油漆能防止钢铁生锈B.使用可降解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C.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D.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主要包括:SO2、CO、NO2、O2等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羟基的电子式为B.的结构中含有酯基C.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D.HCO3-水解方程式为:

80、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各溶液:请按pH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A.④②③①⑤B.③④②⑤①C.⑤①②③④D.②⑤①③④

81、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A.各自孤立地设计B.先孤立设计,再整合C.整体设计、整体优化D.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8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用氢气与乙烯加成的方法除去乙烷中含有的少量乙烯B.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要大力发展“乙醇汽油”C.用水可区分苯、溴苯和硝基苯D.一定条件下,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区分葡萄糖和蔗糖

83、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了解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内容标准对应的课程模块是()。A.化学1B.化学与生活C.物质结构与性质D.实验化学

8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酸雨的主要成分B.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铜电路板

85、化学教学中使用情境素材时不宜选择的策略是()。A.情境素材要真实B.教学中用到的情境素材越多越好C.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生活现状D.选用情境素材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与能力

86、NaHSO3和四种物质:①苯乙酮、②丙酮、③乙醛、④甲醛,分别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时,出现浑浊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中,排序正确的是()。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④>①>②D.③>④>②>①

87、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纤维素的水解产物制取B.可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制取C.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通过取代反应可制取乙酸乙酯

88、某未知溶液可能含有Cl-、CO32-、Na+、SO42-、Al3+,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Cl-B.一定含有SO42-C.一定没有Al3+D.可能含有CO32-

89、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中通人B.氯气通入水中:C.向明巩溶液中逐滴加入恰好完全反应: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90、某化学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化学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该化学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程序教学法B.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

91、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谈话法B.演示法C.讨论法D.讲授法

92、莽草酸结构简式如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分子式为C7H10O5B.该物质与乙酸互为同系物C.该物质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1mol该物质与Na反应时。最多消耗4molNa

93、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的科学家是()。A.汤姆逊B.张青莲C.门捷列夫D.侯德榜

94、下列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A.NH3B.三氧化硫C.HClD.二氧化碳

95、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在()时,一定温度下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常记为1:x。A.101kPaB.103kPaC.105kPaD.108kPa

96、下列关于活动表现评价的表述,正确的是()。A.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自我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过程表现,又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C.活动表现评价的主要形式是教师评价D.活动表现评价只能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开展

97、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毕业要求是学生至少修满()学分。A.4B.6C.8D.10

9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2Y(g)2Z(g)△H>0.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有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是()A.见图AB.见图BC.见图CD.见图D

99、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

100、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本题解析: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及其他教学印刷品、直观教具(实验装置、实物、标本、模型、图片)、板书、板画等。

2、答案:A本题解析:用CCl4提取溴水中的溴,应采用萃取的方法,需要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和烧杯,A项正确。碘单质易升华,加热后碘升华,剩余NaCl,不能得到I2,B项错误。实验室一般用铜与浓硫酸或浓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铜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亚硫酸钠是粉末状的且可溶于水,不能用启普发生器,C项错误。乙酸丁酯的制备需在115~126℃的条件下,水浴加热达不到所需温度,并且乙酸易挥发,缺少冷凝回流装置,D项错误。故本题选A。

3、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4、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反映物质的组成、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的知识。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联系一预测策略和知识结构化策略。概念同化策略是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故本题选D。

5、答案:B本题解析:【知识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解析】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包括五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故本题选B。

6、答案:D本题解析:

7、答案:D本题解析:因硝酸铵晶体溶于水吸收热量,则水温下降,不能说明盐水解为吸热反应;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且一水合氨的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醋酸钠晶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促进水解,溶解过程伴随热效应,则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后若红色加深,则说明升高温度可以促进盐类水解.因此可以证明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

8、答案:A本题解析:分子晶体是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构成的晶体。分子晶体的熔沸点比较低,离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都比较高。所有常温下呈气态的物质、液态的物质(除汞外)和易挥发的固态物质都属于分子晶体。

9、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10、答案:C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11、答案:B本题解析:锡青铜属于合金,由合金的特性可知,合金的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A项错误。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作负极,失去电子,保护铜,B项正确。潮湿的环境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项错误。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也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项错误。

12、答案:C本题解析: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13、答案:A本题解析: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描述所用词语从低到高排序是:知道、识别、认识、区分、理解、分类、应用、评价。

14、答案:B本题解析:①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面粉颗粒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面粉厂应严禁烟火;②降低温度可使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变慢,延长食物保鲜期;③铁比锡活泼,在破损处易形成电化学腐蚀;④铝氧化后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起到保护作用,而铁形成的氧化物较为疏松;⑤皮肤擦拭过酒精后具有清凉感是因为酒精易挥发,挥发时吸收热量,与杀菌消毒无关。故本题选B。

15、答案:D本题解析:课堂组织强调A、B、C项中的三点,没有强调一切为学习成绩服务。

16、答案:C本题解析:

17、答案:A本题解析:A项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Cu2+可与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不合题意;Ca2+可与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C项不合题意;HF是弱酸,H+和F-不能大量共存,D项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

18、答案:D本题解析:“铝的化学性质”不属于化学用语的范畴,故本题选D。

19、答案:D本题解析:化学教学系统是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20、答案:D本题解析:H+和OH-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Cu2+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Ca2+和CO反应生成C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项错误。Cu2+、Na+、Cl-、SO这四种离子间不发生反应,可以大量共存,D项正确。

21、答案:D本题解析:由总反应知,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溶液应为浓NaOH溶液,A、B两项错误;Fe在反应中失去6个电子,C项错误;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铁失去3mol电子在阴极得到1.5molH2,标准状况下H2体积为32.6L,D项正确。

22、答案:A本题解析:B项,C60属于分子晶体;C项,纤维素乙酸酯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D项,二氧化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23、答案:B本题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于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周期数,所以X可能为Be元素或Al元素,若X为Be元素,根据题意可知,W为H元素或Li元素,Y为Na元素,2为Cl元素,此时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不为18,所以X为Al元素。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所以2为Cl元素。四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且S与Y同主族,所以W为C元素,Y为Si元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X>Y>W,A项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l>C>Si,所以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B项正确。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由于Al3+会发生水解,所以AlCl,溶液显酸性,不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项错误。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CO3、Al(OH)3、HClO4,H2C03与HClO。、Al(OH),均不能发生反应,D项错误:

24、答案:C本题解析:酸碱滴定过程中,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相当于增加了待测液的量,会使实验结果偏高,A项错误。比较硫和碳的非金属性强弱,应比较硫和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的大小,B项错误。C项正确。取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放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以免液体相互污染,D项错误。

25、答案:B本题解析: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转化观:一氧化碳和数为2,但由于它只有一个电子层,也是相对稳定结构,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然也为2,但它有3个电子层,故容易失去电子,所以二者以化学性质不相似。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无法计算.因为不知道40%的硫酸的密度是多少。

26、答案:C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溶液。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故正确答案为C项。

27、答案:B本题解析:倒置漏斗伸入液面以下,不能起到防倒吸的作用,B项错误。

28、答案:B本题解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9、答案:D本题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m、n、P、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n3-与P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知,n为N元素,p为Mg元素;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则可知m、q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5-2=11,m的原子序数小于N,则m为C元素,q为Cl元素。由分析可知,m为C元素、n为N元素、q为Cl元素,三者都为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同主族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q为Cl元素、n为N元素,P为M9元素,三者形成的离子分别为Cl-、N3-、Mg2+,则三者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q>n>p,B项正确。q、n、m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ClO4、HNO3、H2CO3,其酸性:HClO4>HNO3>H2CO3,C项正确。C、N、Cl与Mg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MgCl,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不含有共价键,D项错误。

30、答案:D本题解析:题干中学生主要运用了感知规律中的感觉对比规律和知觉选择性规律。

31、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D选项,萃取剂的密度不一定比水大,只要符合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且萃取剂与水的密度有差别即可;A选项,量筒精确到0.1;B选项,由于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不用托盘天平称取6.82g食盐;C选项,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液体,否则易损坏滤纸。故正确答案为D项。

32、答案:C本题解析:电解质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金属晶体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两者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富硒营养品”等,这里的碘、钙、氟、硒指的是元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电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时,通常加入硫酸钠等强电解质,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加入氯化钠,在阳极会产生Cl2,影响O2的生成。

33、答案:D本题解析:结果性目标是指用学习结果来表述的目标,这类目标能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题干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结果性目标。

34、答案:A本题解析: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获取相关知识,发展相关能力。该过程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

35、答案:D本题解析:能使银离子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所以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不一定有氯离子,A项错误;反应生成无色气体,B项错误:溶液中含有银离子加人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也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C项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D项正确;故本题选D。

36、答案:B本题解析:探究教学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A选项错误。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但也需要教师的引导,B选项正确。探究教学应该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而定,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C选项错误。做实验只是探究教学的一种方法,如小组辩论也是探究教学的形式,D选项错误。

37、答案:D本题解析: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能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固体的颜色由黑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8、答案:A本题解析:化学理论性知识的学习策略有概念形成策略、概念同化策略和概念图策略。故本题选A。

39、答案:B本题解析:STSE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与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

40、答案:B本题解析:溶解固体药品应用烧杯,不能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A项错误。CO不与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CO2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利用此装置可以除去CO中混有的CO2,B项正确。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水在分液漏斗的上层,应从上口倒出,C项错误。滴定管的零刻度在上方,D项中正确读数应为11.80mL,D项错误。

41、答案:B本题解析:①澳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萃取的方法分离二者;②乙醇和丁醇是互溶的液体,但两者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二者;③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二者。故本题选B。

42、答案:C本题解析:四个选项中,属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是“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故本题选C。

43、答案:B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价层电子对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的一般步骤。确定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

44、答案:B本题解析:高中化学选修课程设置6个特点不同的模块:侧重体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模块;侧重反映化学学科的核心研究领域和核心知识的“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及“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体现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和侧重探究能力和方法培养的“实验化学”模块。

45、答案:D本题解析:结果性目标是指用学习结果来表述的目标,这类目标能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陈述。题干中的教学目标属于结果性目标。

46、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课堂导人技能【解析】该教师以学生生活中的熟悉的事物为例来导入新课,运用的是社会导人方法。故本题选D。

47、答案:D本题解析: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成的复合判据适合于所有过程,该条件下,蔗糖溶于水能够自发进行,故ΔH-TΔS<0;蔗糖分子由规则的晶体状态变为能自由移动的“无序”状态,为熵增加的过程。

48、答案:A本题解析:pH=10的无色溶液呈强碱性,B项含有的HCl会与OH-反应,且溶液中的Na2CO3与HCl也可以反应;C项KMnO4溶液显紫红色且Ba2+与SO42-、CO32-可生成沉淀;D项含有的(NH4)2SO4会和OH一

49、答案:A本题解析:

50、答案:C本题解析:

51、答案:D本题解析: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混合物,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乙酸和乙酸乙酯互的结构不同,二者不属于同系物,故A错误;B.金刚石和石墨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O2和O3为氧元素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C.SO2和NO2都有毒,属于大气污染物;正常雨水的pH为5.6,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不一定属于酸雨,故C错误;D.正反应活化能小于逆反应活化能时,反应物具有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的反应一定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选D.

52、答案:B本题解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

53、答案:B本题解析: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只有平衡移动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故B正确.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D、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D错误.故选B.

54、答案:B本题解析:概念形成策略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具体例证中,以比较、辨别、抽象等形式自己概括出事物关键特征的一种学习策略。概念形成策略的实施步骤依次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概念形成策略的讲授顺序。

55、答案:D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由于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从而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但是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故A错误;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错误;自发反应不一定熵增大,如△H<0,△S<0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非自发反应不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也可以增大,如△H>0,△S>0低温下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故C错误;由于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是反应体系中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加,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故D正确。

56、答案:C本题解析:学发展趋势是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由稳定态向亚稳定态、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再用于指导设计和开创新的研究。

57、答案:D本题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四部分“实施建议”规定,课程实施评价的重点是学业评价,其功能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改善教师的教学,进一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故本题选D。

58、答案:B本题解析:终结性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的评价。

59、答案:D本题解析:环烷烃可与HX(X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而烷烃不存在不饱和键,不能与HX(X为卤族元素)发生开环加成反应。故本题选D。

60、答案:A本题解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故本题选A。

61、答案:A本题解析:溴易溶于甲苯,不能直接用分液漏斗分离,A正确;溴乙烷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可用分液漏斗分离,B错误;水与煤油不互溶,煤油密度小于水,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用分液漏斗分离,D错误。

62、答案:D本题解析: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教师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正确答案为D项。

63、答案:C本题解析:A项,碘酒是单质碘溶于酒精形成的分散系(溶液),A项正确;B项,“84消毒液”是由氯气和NaOH反应后得到的消毒剂。主要成分为NaCl和NaClO,其中具有漂白性的原因是NaClO与酸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所以有效成分为NaClO,B项正确;C项,浓硫酸不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而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氢氟酸刻蚀石英制艺术品,C项错误;D项,甲醛为常用的合成黏合剂的材料,且甲醛有毒,则某些可用氢装饰材料挥发出甲醛和苯等有毒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D项正确。故本题选C。

64、答案:C本题解析:淀粉溶液遇单质碘后,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A项错误。AgBr固体见光分解后,剩余固体是黑色粉末状银,B项错误。新制氯水呈浅黄绿色,久置,次氯酸分解,溶液几乎为无色,C项正确。紫色石蕊溶液通入SO2,由于SO2显酸性,溶液最终变成红色,D项错误。故本题选C。

65、答案:B本题解析:催化剂虽然改变了反应途径,但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变.所以不变,A项错误:这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也不变,B项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小,C项错误;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不放出热量,而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D项错误。

66、答案:B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仪器的使用和操作。B选项,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制备时应将滴管插入到溶液中;A选项,容量瓶在使用之前不需烘干,最后需加水定容;C选项,萃取过程中放出液体时,需要打开玻璃塞,保证液体顺利流出;D选项,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下口温度低。故正确答案为B项。

67、答案:A本题解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增大)的方向移动;温度升高(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故应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正确答案为A选项。

68、答案:D本题解析:【知识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解析】“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发展”“关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关注的内容,“关心自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关注的内容。故本题选D。

69、答案:A本题解析:以“实验为基础”中实验的含义是实验探究活动和实验方法论。

70、答案:A本题解析:题干描述的形式属于即时表现评价中的课堂提问交流,即在讲授过一定段落以后,教师通过提问交流的方法了解学生知识的建构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拓展或补缺。

71、答案:A本题解析:一分子单宁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76=912,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x52=52,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46=736,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A项正确。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76个碳原子,B项错误。单宁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52+16×46=1700,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单宁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单宁酸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8:26:23,D项错误。

72、答案:B本题解析:A项,H+与S2O32-反应生成S、二氧化硫和水,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项,泡沫灭火器灭火时,会喷出大量二氧化碳,钠、钾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超氧化钾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会助燃,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Mg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正确;C项,没有说明是否是标准状况,气体的摩尔体积不知道,无法计算物质的量和原子数,故C错误;D项,反应3NO2+H2O=2HNO3+NO,NO2为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得电子是氧化剂,失电子是还原剂,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

73、答案:D本题解析:按照水平高低,化学学习兴趣可分为“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四种水平。其中,创造兴趣是化学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强劲动力。故本题选D。

74、答案:B本题解析:达到平衡状态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仍在进行,所以正、逆反应速率不等于零,A项错误。各组分浓度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B项正确。反应开始后,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但不能说明达到化学反应平衡,C项错误。N2、H2与NH3的浓度相等,无法判断各组分浓度是否变化,所以无法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平衡,D项错误。

75、答案:D本题解析: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CH3CH2OH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大量共存,A项错误。通入SO2后的溶液呈酸性,CO不能大量共存,B项错误。Fe3+、Al3+水解呈酸性,不可能大量存在于中性溶液中,C项错误。pH=2的溶液呈酸性,题干中的物质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D项正确。

76、答案:A本题解析:

77、答案:B本题解析:教材的“二次开发”既以教材为依托又超越教材,它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删减、调整和加工,合理地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达到:①灵活调整教学进度;②灵活调整教学顺序;③灵活变化教材的呈现方式;④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不代表轻易否定教材,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基础之上,进而进行灵活的再加工创造。B项中的“随意”的表述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理念相悖,故本题选B。

78、答案:D本题解析:

79、答案:B本题解析:羟基的电子式为A项错误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项正确;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相同,因为加氢后双键变为单键,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所以单键是一样的.而双键会有顺反之分,C项错误水解方程式为D项错误。

80、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