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1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2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3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4页
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PAGEI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CJJPCJJXXXX-XXXX备案号JXXX-XXXX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districtheatingsystem(征求意见稿)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districtheatingsystemCJJ××××-××××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年月日20××年北京PAGE1PAGE41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6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监控中心;4、本地监控站;5、通信网络;6、施工、调试与验收;7运行与维护。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程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交主编单位。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西大望路1号温特莱中心A座,邮编:100026)、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幸福二村37号楼,邮编:100027)本规程参编单位:太原市热力公司唐山市热力总公司北京特衡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硕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豪特耐管道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博达兴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博控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TOC\o"1-2"\h\z1总则 12术语 23监控中心 53.1一般规定 53.2配置 53.3功能 64本地监控站 94.1一般规定 94.2热源厂 94.3一级管网 104.4中继泵站 104.5蓄热器和储水罐 114.6热力站 125通信网络 155.1一般规定 155.2通信协议 155.3通信方式 156施工、调试与验收 166.1一般规定 166.2施工 166.3调试 176.4验收 177运行与维护 197.1一般规定 197.2运行 197.3维护 19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 21附录B系统验收记录 34本规范用词说明 38引用标准名录 39条文说明 40

ContentsTOC\o"1-2"\h\z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Centralizedmonitoringcenter 53.1Generalrequirements 53.2Configuration 53.3Function 64Localmonitoringstation 94.1Generalrequirements 94.2Heatingplant 94.3Primarycircuit 104.4Boosterpumpstation 104.5HeatreservoirandwaterstoragetankSecondarycircuit 114.6Substation 125Comunictionnetwork 155.1Generalrequirements 155.2Communicationprotocol 155.3Communicationmode 166Construction、debuggingandacceptance 166.1Generalrequirements 166.2Construction 166.3Debugging 176.4Acceptance 177Operationandmaintenance 197.1Generalrequirements 197.2Operation 197.3Maintenance 19AppendixASystemdebuggingrecord 21AppendixBSystemacceptancerecord 3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38Listofquotedstandards 39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 401总则1.0.1为保障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保证供热质量,提高城镇供热管理水平,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1.0.3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包括监控1.0.4系统供热面积超过40万m2或热力站超过10座的供热系统,1.0.5

2术语2.0.1城镇供热系统urbanheatingsystem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2.0.2以供热锅炉房为供热热源的综合体。2.0.3用来转换供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综合体。2.0.4一级管网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网。2.0.5在设置一级换热站的供热系统中,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网。2.0.6在供热管网中对系统运行起重要作用的节点,包括:管网不利点、管网解裂点、管网重要分支点、系统压力最高点和最低点等。2.0.7地下敷设管线上,在需要经常操作、检修的管路附件处设置的专用构筑物。2.0.8热力站内热源侧的热媒循环系统。2.0.9热力站内热用户侧的热媒循环系统。2.0.10热水供热系统运行时供给各热力站(或热用户)的实际流量与规定流量数值的一致性。2.0.11供热调节曲线为保持供热量与需热量之间的平衡,对供热系统供热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以及运行时间等进行调节的曲线。2.0.12监测集中地对供热系统各组成部分(包括热源出口、管网、热力站以及其他一些关键部位)的主要参数实行远程监测与调控的系统。2.0.13对热源出口、热网、热力站以及其他一些关键部位的供热参数实行现场控制的系统。分支点、系统压力最高点和最低点等。2.0.14远程参数设定异地对供热系统的参数进行设定的方式。2.0.14监控中心supervisorycenter系统监测与调控的核心枢纽,按照一定应用目的和规则对各本地监控站发来的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显示等,并将监控指令发往各本地监控站。一般由服务器、客户机、集中显示设备、电源设备和通信网络设备等组成。2.0.15本地监控站本地监控站由控制器、现场检测仪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能独立完成本地的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并通过通信网络为监控中心提供可靠的现场数据,同时也能接受监控中心发来的控制和参数设定等指令。2.0.16通过公共和专用通讯网络组成的具备对各种信息予以接收、存贮、处理、交换、传输并提供决策支持能力的信息传输系统。2.0.17通信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CNS)是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同时与外部通信网络(如公用电话网、综合业务数字网、计算机互联网、数据通信网及卫星通信网等)相连,确保信息畅通。CNS应能为建筑物或建筑群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建筑物内的各个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CNS应能对来自建筑物或建筑群内外的各种信息予以接收、存贮、处理、交换、传输并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CNS提供的各类业务及其业务接口,应能通过建筑物内布线系统引至各个用户终端。2.0.18通信协议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通信双方对数据传送控制的一种约定。约定中包括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检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也叫做链路控制规程。2.0.19控制策略在不同的\o"条件"条件下为达到特定的目的要采取的不同的控制规则或对策,这种规则或对策就叫做控制策略。2.0.20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是把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纳入统一的技术平台,帮助各方管理数据,更方便地使用第三方数据。2.0.21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客户端安装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安装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Ser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2.0.22维护工程师与监控系统的人机联系设备,用于调试、修改程序等。2.0.23操作员站运行值班人员与监控系统的人机联系设备,用于监视与控制。2.0.24用于采集水的温度并发出温度信号的部件。2.0.25用于采集水的压力并发出压力信号的部件。2.0.26电动调节阀

electric

control由电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组成,通过电动方式控制阀门开度调节工作介质流量。2.0.27通过改变电动机输入电压和频率来调节电机转速的装置。2.0.28根据被控参数的给定值与测量值的偏差,按预定的控制方式控制执行器的动作,使被控参数保持在给定值要求的范围内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控制装置。2.0.29能感受液位高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2.0.30流量传感器能感受流体流量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2.0.31用于测量及显示水流经热交换系统所释放或吸收热量的仪表。3监控中心3.1一般规定3.1.1监控中心机房的环境条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3.1.2监控中心宜根据热源分布、供热规模、管理需求等因素分级设置,一般可设置集中监控中心和区域监控中心3.2配置3.2.1监控中心硬件宜由服务器、客户机、集中显示系统、电源系统和通信网络设备3.2.2服务器1服务器CPU占用率应在75%以内、内存占用率在75%以内、存储空间满足存储3年。2服务器的数量宜按照监控点数、数据处理量和速度等需求确定。3服务器宜采用冗余设计,宜采用硬件冗余或虚拟化技术实现软冗余。4应采用独立的服务器,不应与其他系统共享。3.2.3客户机配置宜符合以下规定:1客户机配置应满足CPU占用率在75%以内、内存占用率75%以内。2监控中心应设置2台或多台客户机分别作为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也可通过不同管理权限来界定工程师站和操作员站。3.2.4集中显示系统应具备对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的集中(全貌)显示功能,宜采用液晶拼接屏、DLP、投影、3.2.5电源宜采用双回路供电,经UPS后送入监控中心;应配置不少于2h3.2.6监控中心通信网络设备宜由路由器、网络交换机、硬件防火墙、网络机柜等组成。应支持VPN、专线、ADSL、DSLAM等接入方式,并宜采用冗余模式。3.2.7监控中心软件应由系统软件、支持软件与应用管理软件组成。软件结构可参照图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数据管理平台业务支撑平台监控运行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调度管理软件能耗管理软件其它业务软件软件输掉应用管理软件支持软件系统软件图.8监控中心软件应成熟、安全、可靠、兼容性好;实时数据库点数应留有余量,不宜少于3.2.1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宜采用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的体系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应支持Web服务器;2服务器应为客户机(操作员站)提供数据库访问,采集监测点数据,提供服务器配置数据,存储用户定义数据的应用信息结构,生成报警和事件记录、趋势图、报表,提供系统状态信息;3.2.101通信网络应采取安全隔离措施;2通信网络宜采用冗余设计,可设置备用通道;3网络出口应使用硬件防火墙;4应对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并对系统管理员的操作进行审计;进行身份鉴别。3.3功能3.3.11监控运行;2数据分析;3能耗管理;4调度管理;5故障诊断、报警;6其他业务管理。3.3.21工艺流程画面的组态、编辑配置参数;2显示工艺流程图画面及动态运行参数,实时监测热网运行状态;3采集数据信息,存储数据到历史数据库和管理数据库。并对历史数据进行查询;4可通过网络浏览器在所需地点实现所有监控管理、远程访问与参数浏览;5实时接收热力站报警信息,提示操作人员进行报警处理。记录报警信息,形成报警日志;6监控中心可设定运行参数,可设定热力站控制策略;7提供对运行分析和参数预测所需的各种温度、压力和流量分配的图表,对同类参数进行分析比较;8监控中心可统一发送优化的室外温度指导热力站运行;9形成日、周、月等多种报表格式,并对所有热力站重要参数汇总,定期生成报表;10定期生成运行趋势曲线图;11打印报表和曲线;12多级权限管理,根据用户权限,对现场进行远程控制和参数设定调整;13自动校时;14支持各种开放数据接口协议,实现数据共享;15采用Web服务器/浏览器的方式对外开放。16宜具有巡检功能。17宜能生成标准的水压图,监测热源出口、管网重要节点、热力站供、回水压力,监测管网承压和节点资用压头;3.3.31应对监测运行状态数据、控制指令、运行故障信息、报警信息等进行存储,存储时间不应少于3个采暖季。2应对每日能耗、工况、供热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及存储。3.3.41运行趋势分析;2供热效果分析。1能源计划功能,建立年度能源消耗计划,支持多次修改、保存和下发的功能,计划宜细化到每天的能源消耗量;2能耗统计功能,可按部门统计水、电、燃料的消耗量,建立管理台账;3历年能耗分析功能,统计形成历年能源消耗量,生成报表和图表;4能源考核功能,按部门进行能源考核,考核周期可设定、修改;5成本分析功能;6定期检测锅炉运行效率、水泵效率和管网的耗电输热比等,形成图表。3.3.1制订供热方案;2管网平衡分析,计算失调度,进行全网平衡调节;3预测供热负荷、制订供热计划,实施供热调度。3.3.8故障诊断、1报警分为数据报警和故障报警;2数据报警包括超温、超压或低温、低压、低水位等报警;3故障报警包括水泵、变频器、阀门等设备故障报警;4发生报警时,显示屏上应有报警显示,并设有语音或声、光报警。5监控系统应能够直观显示各设备的通讯线路是否完好。3.3.91供热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和企业的其它信息管理系统相融合;2视频监控功能,可实时查看设备的启停、检修等。

4本地监控站4.1一般规定4.1.1本地监控站的监测与调4.1.2本地监控站应具备向监控中心上传参数的能力。.41硬件由控制器、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通信系统和显示屏或计算机组成。2设置就地显示仪表。3热源厂、中继泵站配备备用电源。4.1.54.1.64.11具备符合国家通用标准的通信端口;2支持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4.1.8监控系统的仪器仪表的1仪器仪表选型应根据工艺过程、仪表特性、压力等级、测量范围、准确度等因素综合考虑;2选用的仪器仪表应为经国家授权部门认可、取得制造许可证的合格产品;3仪器仪表的等级、精度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的相关规定;4仪表的防护类型应根据现行的有关规定确定;5温度仪表宜选用测量和变送一体化的温度变送器,测量元件应选用分度号为Pt100的铂热电阻。热电阻允差等级和允差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G229中关于AA级或A级的相关规定。6热量计的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热量表》CJ128的相关规定。4.1.9太阳能及热泵集中供热监控系统的设置参照本规程4.6节4.2热源厂.2热源厂本地监控站应具有以下功能:1全厂统一控制、统一管理;2能连续、及时地采集和处理不同工况的各种运行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3对相关热工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4实现数据存储、统计、分析及报表打印等。4.2.3锅炉房本地监控站的监测、调节、控制、报警、连锁、保护等内容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4.2.4供热首站本地监控站应1蒸汽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2凝结水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3一次水供水(外供高温热水)总管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压力;4一次水回水总管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压力;5汽-水热交换器蒸汽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蒸汽凝结水的流量(瞬时和累计)、温度和压力,一次水供/回水的温度、压力和热量(瞬时和累计)。(加条文说明。)6自来水箱、软化水箱和凝结水箱液位,管壳式换热器内凝结水液位;7自来水总管的流量、压力,软水器进、出水的流量,一次网补水的流量。8换热首站的用电量。4.2.5供热首站1一次水供水温度的自动调节;2一次水回水压力自动调节;3一次水流量、压差的自动调节;4蒸汽和一次水压力、温度过高、过低报警及自动保护;5各类水箱液位过低、过高报警。4.3一级管网4.3.1宜对一级管网关键点进行监4.3.21工作介质温度、压力和流量;2保温管道外表面温度等。3补偿器的位移量、工作状态;4地沟和检查室环境的温度、水位。4.3.34.4中继泵站4.4.1中继泵站1接收热源厂出口压力、流量、温度、管网末端最不利点压差值(或管网上的某个固定点的供回水压差)等参数;2根据指令远程自控、本地自控或本地手动控制中继泵;3对中继泵站主要参数进行监测;4对重要设备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和监测;5上传中继泵站主要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息;6存储中继泵站主要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和报警(对所有监测并显示的参数设置超限报警),打印报表。4.4.21泵站一级管网的温度及进、出口压力、压差;2泵进、出口压力;3配电柜综合电参量(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峰谷平电量);4水泵间、变频柜间、变配电室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4.4.31主要水泵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中继泵的转速;2主要电动阀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息;3变频器参数、电机线包温度、轴承温度、泵轴温、变频器柜内温度、液力耦合器液力耦合器进出口油温、油压和转速。4.4.4中继泵站的控制宜1泵站中继泵宜与电厂主泵联动运行,根据监测泵站中继泵吸入口压力值和管网末端最不利点压差(或某个管网上的固定点的供回水压差)控制变频器的输出功率,调整水泵转速,中继水泵的入口和出口应设有超压报警及保护装置;2中继泵宜采用工作泵与备用泵自动切换的控制方式;3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泵站循环冷却水泵应采用工作泵与备用泵自动切换的控制方式;4主要水泵和电动阀的控制与联锁动作应有相应信号传至中继泵站控制室;5中继泵站安全运行须有必要的温度、压力、流量联锁报警及保护。4.5蓄热器和储水罐4.5.1蓄热器和储水罐本地监控站应具备下列功能:1接收热源厂进出口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2根据指令远程自控、本地自控或本地手动控制主要设备的开启和关闭;3对蓄热器或储水罐主要参数进行监测;4对重要设备状态信号进行采集和监测;5上传蓄热器或储水罐主要运行参数和故障报警信息;6存储主要运行参数的历史数据和报警(对所有监测并显示的参数设置超限报警),打印报表。4.1热网供、回水压力,热网供、回水压差;2蓄热温度、回水温度、水位、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瞬时热量、累积热量等;3蒸汽发生器水位、温度、压力;4蓄热器顶部蒸汽压力或氮气压力;蓄热器顶部温度;5放热泵吸入口压力;蓄热泵吸入口压力;6水泵间、变配电室等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4.5.3应对蓄热器系统以下设备状态信号进行监测:1蓄热器蓄热运行、放热运行状态;2蓄热泵、放热泵、喷射泵的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3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水泵的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4各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开度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4.51蓄热器的安全运行应有温度、温差、压力、水位、流量联锁保护、报警;2应根据工艺要求(如管网的压差、蓄热器温度)控制蓄热或放热泵的启停和蓄、放热速度;3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蓄热控制阀、放热控制阀、热网关断阀、蓄热泵旁通阀等设备的运行;4应根据工艺要求对给水、补水系统进行控制。4.5.5应对储水罐系统以下工艺参数进行监测:1储水罐液位高度;3储水流量、放水流量(瞬时、累积);3储水温度。4.5.6应对储水罐系统以下设备状态信号进行监测:1

储水罐储水运行、放水运行状态;2

储水泵、放水泵启/停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3

各电动阀门的开/关状态、开度状态和手动/自动状态。4.51应设置储水温度、液位联锁保护和报警;2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储、放水泵的启停和储、放水速度;3应根据工艺要求控制各电动阀门等设备的运行;4可根据上级调度指令手动进行储、放水。4.6热力站4.6.1参数采集、监测、存储、处理及自动控制;2能接受监控中心指令,向上传送有关数据;3通信发生故障或监控中心发生故障时,能根据预定义的控制程序运行。4.6.1一次系统总供、回水温度、压力;2二次系统供水温度、压力;3二次系统各分支回水温度,二次系统总回水温度、压力;4采暖系统各分支回水压力,5自来水箱和软化水箱高、低液位;6蒸汽压力、温度、流量;7各分支凝结水温度;8室外温度;9一次水流量、热量;10各系统补水流量;11热力站耗电量;12凝结水流量;13电动调节阀阀位。4.6.31水泵故障;2一次回水温度超限;3定压点压力超高、超低;4自来水箱、软化水箱水位超高、超低;5断电;6二次供水超温、超压;7蒸汽温度。4.61二次供水或各分支流量、热量;2一次系统回水各分支温度;3变频器起、停状态;4变频器频率反馈信号。4.61入侵报警;2地面积水3烟感信号4环境温度等.7采暖系统应设置二次供水温度自动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应根据气象条件(或室外平均温度4.6.8采暖系统应设置二次循环...14宜对二级管网及用户以下数据进行监测:1集中供暖住宅的入口热量表参数;2户用热计量系统参数;3户用热计量系统的报警信息;4二级管网最不利点压差。5通信网络5.1一般规定5.1.1.3.5数据通信应满足安全保密性要监控数据的单位和有效位数应统一,以5.2通信协议本地监控5.2.3本地监控站与热量表等智能设备5.3通信方式5.3.1通信方式宜采用公共通信网络,监控中心与本地监控站

6施工、调试与验收6.1一般规定6.1.1监测与调控系统应与供热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调试。6.1.2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系统承包商进行系统监测与调控工程施工图纸会审。6.1.3监测与调控系统的设备及材料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测试。6.1.4施工中出现工程变更、设备及材料代用或更换等时,应有原设计单位的文件确认并符合相关程序。施工6.2.1监测与调控系统的施工应按照《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相关条文执行,同时符合以下规定。6.2.2室外温度传感器应安装于建筑北墙背阴侧远离门窗并距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且宜安装在空气流通的百叶箱内。6.2.3热量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积算器安装应便于操作与读数,外接电源及联网通讯应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接线。2流量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流量传感器两侧直管段长度应符合产品要求。2)流量传感器前后连接管应在同一中心线上。3)水流方向应与流量传感器上箭头方向一致。3温度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应将配套提供的温度传感器拆散混用,不应将厂家预装的传感器电缆劈开、缩短或延长。2)宜使用厂家配套的保护套管及安装配件。4热量表使用前,应对可拆卸部件铅封保护。6.2.4地面积水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依据设计文件及产品安装要求确定。6.2.5不间断电源及其附属设备安装前应依据随机提供的数据,检查电压、电流、输入及输出特性等参数,并应在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安装。6.2.6电磁兼容装置和屏蔽接地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定施工。6.2.7根据设计文件所确定的通讯方案完成通信网络的搭建。CDMA、GPRS等公网信号必须覆盖到热力站内,信号强弱达到专业技术要求。6.3调试6.3.1调试应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设计文件、招标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进行.3系统应按以下顺序调试:设备调试、本地监控站调试、通信网络调试、监控中心调试及6.3.4设备调试:单项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设备6.3.5本地监控站调试:设备调试完成后,应进行本地监控站的系统调试6.3.6.86.3.9系统联调合格,记录完整,方可结束调试,系统调试记录应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表A.0.126.4验收6.4.16.4.2竣工验收应进行综合测试,综合测试包括回路模拟测试、下位机系统测试、上位机系统测试、网络系统测试以及系统冗余测试等,并应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B0.3的规定分别填写《集中监控中心综合测试记录表》、《热源厂及通信网络综合测试记录表.46.4.56.4.61设计单位提供已校正的设计资料(竣工原理图、竣工安装图、技术说明书、监控信息参数表、设备和电缆清册等);

2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设备和软件的技术说明书、操作手册、软件备份、设备合格证明、质量检测证明、软件使用许可证和出厂试验报告等);

3工程负责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合同中的技术规范书、设计联络和工程协调会议纪要、工厂验收报告、现场施工调试方案、调整试验报告、监控信息准确度和监控信息正确性及响应时间测试记录等)。

6.4.71设备的专用检验规程,相关的运行管理规定、办法;2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

3符合实际情况的现场安装接线图、原理图和现场调试、测试记录;4设备投入试运行和正式运行的书面批准文件;

5各类设备运行记录(如运行日志、现场检测记录、定检或临检报告等);6设备故障和处理记录(如设备缺陷记录簿);7相关部门间使用的变更通知单和整定通知单:

8软件资料,如程序框图、文本及说明书、软件介质及软件维护记录簿等。

6.4.

7运行与维护7.1一般规定7.1.1监测与调控系统应在投入使用前1控制柜内设备、设施工作正常;2网络传输正常;3电动阀门、水泵等设备控制正常;4热表、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测温模块等仪表工作正常。.37.1.4运行维护、值班人员7.1.5.77.1.8监控系统的维护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7.2运行7.2.17.2.2监测与调控系统应根据供7.2.3监测与调控7.2.4在采暖期前和.6监测与调控系统7.27.3维护7.3.17.3.2监控中心1定期检查各硬件的工作状态。2定期进行UPS电源断电保持测试。3备份数据的存储设备应与监控中心物理隔离。4根据维护计划对硬件设备进行维护。5监控中心负责对本地站自控系统的供热数据远传进行日常监控与调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6应做好维护记录并存档。7.3.3监控中心1定期检查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2各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等系统应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进行病毒代码库升级与病毒查杀,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排查;3定期备份应用系统软件。4定期维护和备份数据库等系统数据。5系统新模块开发、调试及投入运行应不影响原系统稳定运行。7.3.41采暖期内,本地站监控系统应处于良好的运行监控状态。2应建立自控系统设备运行状态台帐,并确保其时效性与完整性。3本地站自控系统所使用的温度、压力等就地指示性仪表宜两年进行一次校准。4应对特殊环境下的自控系统进行重点保养与维护。.67.3.7

附录A系统调试记录表A.0.1设备名称安装地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检查人:检查日期:

现场代表:

表A.0.2设备名称测试节点测试手段及过程测试结果备注

测试人:测试日期:

现场代表:

表A.0.3设备名称及编号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备注

测试人:测试日期:

现场代表:

表A.0.4测试项目测试对象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备注测试人:测试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

表A.0.5机柜名称及编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测试人:测试日期:

现场代表:

表A.0.6控制器编号检测过程检测结果备注

测试人:测试日期:

现场代表:

表A.0.7序号位号描述HMI地址PLC地址信号输入站控显示测试结论备注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1测试人:测试日期:现场代表:

表A.0.8序号位号描述HMI地址PLC地址信号输出测试结论备注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110011101120113011401测试人:测试日期:现场代表:

表A.0.9序号位号属性HMI地址PLC地址标准信号站控显示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2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3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4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5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6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备注测试人:测试日期:现场代表:

表A.0.10序号位号属性HMI地址PLC地址信号给定信号接收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2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3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4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5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6单位0100%量程25%75%50%50%75%25%100%0备注测试人:测试日期:

表A.0.11-1_______________状态反馈测试序号位号描述PLC地址MMI地址站控显示备注123456________________手动控制模式测试序号位号描述PLC地址MMI地址信号给定设备动作反馈上行下行上行下行12345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模式切换测试序号模式切换现场设备动作备注12345测试人:测试日期:年月日现场代表:

表A.0.11-2调节性能测试调节方式调节参数备注:Kp=Ki=Kd=Db=调节趋势图调节参数备注:Kp=Ki=Kd=Db=调节趋势图测试人:测试日期:现场代表:

表A.0.12设备名称及编号测试内容测试过程测试结果备注测试人:测试日期:现场代表:

附录B系统验收记录表B.0.1集中监控中心综合测试记录表工程名称安装时间年月日项目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外观运行情况有无问题及处理结果硬件服务器工程师站操作员站投影仪打印机UPS电源软件数据采集历史曲线报表报警全网平衡测试结论参加测试人员(签字)

表B.0.2热源厂及通信网络综合测试记录表热源厂名称安装时间年月日项目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外观运行情况有无问题及处理结果硬件控制系统客户机一体化温变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流量计氧化锆分析仪电动调节阀软件厂内数据采集历史曲线查询故障声光报警记录工艺画面确认报表打印功能能耗统计功能通信网络测试结论参加测试人员(签字)

表B.0.3热力站及通信网络综合测试记录表热力站名称安装时间年月日项目设备名称数量设备外观运行情况有无问题及处理结果硬件控制柜一体化温变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超声波流量计电动调节阀软件站内数据采集自动补水一次网流量控制通信网络测试结论参加测试人员(签字)

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1《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用检测仪表和显示仪表精确度等级》GB/T13283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3《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4《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5《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6《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JJG2297《热量表》CJ1288《城镇供热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889《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andcontrollingofdistrictheatingsystemCJJ××-××××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CJJ×××-××××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颁布。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供热管理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城镇供热系统监测与调控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还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PAGE1PAGE56目次TOC\o"1-2"\h\z1总则 433监控中心 443.1一般规定 443.2配置 443.3功能 454本地监控站 474.1一般规定 474.2热源厂 474.3一级管网 484.4中继泵站 484.6热力站 495通信网络 505.1一般规定 505.2通信协议 505.3通信方式 506施工、调试与验收 526.1一般规定 526.2施工 526.3调试 536.4验收 547运行与维护 557.1一般规定 557.2运行 557.3维护 56

1总则1.0.4目前直供系统的供热面积一般不超过40万m2,超过这个面积的供热系统一般都采用了间接连接,热力站供热面积一般为3-5万m规模较大的供热系统,容易出现水力失调、冷热不均、管理困难等问题,采用供热集中监控系统能解决水力失调、保证按需供热、确保安全运行、达到量化管理、健全供热档案,全面实现节能运行。3监控中心3.1一般规定3.1.1监控中心机房环境需满足计算机长期工作的要求,满足空气含尘浓度、噪声、电磁环境、电气和暖通专业方案的要求。3.1.2规模较小单热源的供热公司,可以只设一个监控中心。对于两个以上热源的供热公司,宜设立集中监控中心和区域监控中心两级监控,集中监控中心负责整个供热管网,区域监控中心负责自己区域内的供热管网。3.2配置3.2.1服务器和至少一个客户机(操作员站)应位于监控中心内。3.2.3操作员站用于负责监控系统运行,处理调控和报警等信息;工程师站用于维护、更新、备份监控系统,可配置用于现场调试、设备维护、程序开发的工程师用计算机。3.2.4液晶屏拼接成大屏幕使用。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实现可变大也可变小的大屏功能:单屏分割显示、单屏单独显示、任意组合显示、全屏液晶拼接、双重拼接液晶屏拼接、竖屏显示,图像边框可选补偿或遮盖,支持数字信号的漫游、缩放拉伸、跨屏显示,各种显示预案的设置和运行,全高清信号实时处理。拼接屏组成部分:1大屏幕显示单元及底座2拼接处理器或图像处理器3矩阵切换器(视频矩阵、VGA矩阵)4控制主机(电脑)5信号线缆(视频线、VGA线)、通讯线缆(串口线、网线)投影显示,将一组投影机投射出的画面进行边缘重叠,并通过融合技术显示出一个没有缝隙更加明亮,超大,高分辨率的整幅画面,画面的效果就象是一台投影机投射的画面。利用投影的无缝融合技术,实现画面的统一整体。3D全息,利用LED光源或者投影作为反射光源。利用全息膜进行反射成像,形成全息立体的图像。3D全息立体感强,形象逼真。3.2.5电源系统包括设备供电系统和不间断电源。由于集中监控中心是完成对现场信号实时的监测、历史的记录和实时控制处理,因此要求电源必须是连续不间断的供电,所以要求配带UPS,以保证在供电电源由于意外情况断电时,由UPS提供应急供电。本条对不间断电源2h的限定,是根据供热企业运行经验值确定的。供热单位也可根据当地实际供电情况,切换到备用供电线路,或者启用备用发电机,保证系统供电的连续性。3.2.6通过当地网络运营商,组建VPN、专线、ADSL、DSLAM通讯网络。服务器及终端通讯设备接入即可实现数据通讯。E-WAN是专线的一种。3.2.8此条制订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的可扩展性,防止点数考虑较少而增加费用。3.2.9 监控中心网络安全应符合下列规定:《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25070-2010》《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技术要求》(GB/T21028-2007)《信息安全技术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GA/T6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GB/T20282-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GB/T22240-200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GA/T709-200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GA/T711-2007)《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CJJ/T88-2000《互联网安全防护要求》YD/T1736《互联网安全防护检测要求》YD/T1737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2采用冗余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信的畅通和安全。备用通道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通讯方式,一种通讯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通道。4安全管理可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系统的资源和运行进行配置、控制和管理,包括用户身份和授权管理、系统资源配置、系统加载和启动、系统运行的异常处理、数据和设备的备份与恢复以及恶意代码防范等。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身份鉴别,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系统管理操作,并对这些操作进行审计。审计管理可通过安全审计员对分布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安全审计机制进行集中管理,包括根据安全审计策略对审计记录进行分类;提供按时间段开启和关闭相应类型的安全审计机制;对各类审计记录进行存储、管理和查询等。应对安全审计员进行身份鉴别,并只允许其通过特定的命令或操作界面进行安全审计操作。3.3功能3.3.217管网重要节点包括管网上的中继泵站,主管网的合流和分流节点等。3.3.31为了便于进行逐年数据分析和比较,找出节能潜力,因此建议对本条中数据存储至少三年。2每日能耗包括:日耗汽量、日耗热量、日耗电量、日耗水量、日燃料耗量等。3.3.41包括室外温度、供回水温度、管网压力、流量、热量的变化趋势,以及阀门开度、水泵频率的变化趋势等,形成图表。2分析平均室温和室温分布及变化趋势,形成图表。3.3.71供热方案应按照气象条件、热源供热能力、供热面积、用户热负荷指标等制订。2分析热力站、楼栋、热用户的回水温度、瞬时流量、热量和室温等,计算管网的失调度,形成图表;结合管网平衡分析,自动调节管网电动调节阀开度或水泵频率,保持管网按需供热;3结合室外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供热负荷、所需供、回水温度、流量等运行参数,形成调度方案,得到授权后把方案下发给监控管理软件实现联动。3.3.82数据报警功能是通过设定超温、超压或低温、低压、低水位数据报警值,当温度大于设定超温值、压力大于设定超压值,或温度小于设定低温值、压力小于低压设定值、水位低于水位设定值时进行报警。3.3.91供热系统监控管理软件存储了大量的运行数据,企业的经营、财务或客户管理部门可能需要共享这些运行数据,因此宜采用通用的数据接口,可与企业的其它信息管理实现数据共享。2对于重要的监控点,宜设置视频监控;如视频监控煤场、一级管网的中继泵站、无人值守热力站、主管网的重要节点等。

4本地监控站4.1一般规定4.14.1控制器和计算机应采用国际通用的开放的通讯协议和标准接口。2控制器宜采用模块式结构,各种输入、输出模块应具有光电隔离、过压保护、自检和故障诊断等功能。3控制器带有备用电源,在主电源掉电后,它能够维持控制器运行,同时控制器向监控中心发出掉电报警信息。热源厂作为供热系统的重要热源提供单位,随着锅炉房控制系统大量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为确保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应设置不间断电源供电。4.1.5本地热力站根据采用网络的不同可选用与其相匹配的网络设备和通讯载体。如DTU、无线路由器、数字电台、电话线等。4.1.6本条可使本地监控站通信系统应用更为便捷。4.1通信端口包括标准串口、以太网接口或其它需要的总线接口。4.5铂热电阻的允许等级分为AA,A,B,C,根据测量电路的需要热电阻可以有两线、三线或四线制的接线方法,其中AA级或A级必须是三线或四线接线方式。4.2热源厂4.2.2热源厂控制系统应能完成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打印等功能,完成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各种图形及表格的显示(其中包括系统总貌的动态运行显示、各热工参数的棒图显示、重要参数的历史曲线显示、报警画面显示、各种报表显示等)。报警值的修改及重设,调节阀的远程手动操作,流量的积算,系统数据的存储及各项报表的制作等工作。还可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软件的组态和调整。4.2.3为满足成本分析和上传上级监控系统参数的要求,在《锅炉房设计规范》和《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监测参数,具体参见5.2.7的1-8条;对于换热首站监测、调节和控制内容见5.2.5和5.2.6。4.2.4换热首站设在热电联产厂区内,为汽4.2.5考虑到目前一次网大多采用量调或分阶段量调,设置了一次水流量自动调节功能。4.3一级管网4.3.14.3.1~2一级管网是主干管网,通常运行温度都偏高,如果发生钢管或管路附件、设备的破坏而导致的内泄漏,以及外防护层的受损导致的外部水进入保温层,都将急剧降低保温层的保温性能,从而导致热损失增大,能耗增大。因此监测保温管道的外表面温度和泄漏状态是热力管网稳定、可靠运行的保证。如果业主管理单位还有其它对监控功能需求(如贸易结算、工艺控制等),只要是可实现的,都可以在管网监控规划中统筹考虑。3补偿器是网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管网运行中,只有当补偿器的实际位移没有超出补偿器设备的最大最小限位,补偿器才属于安全状态,因此需要对其位移量是否超标(设计图纸已经明确)进行监测。4检查室中有补偿器、阀门、泄水阀等设备和管路附件,其发生泄漏,或者由于检查室防水失效导致地表水进入检查室,浸泡设备,都不利于供热管网的运行。因此需要对检查室的温度和水位进行监测。4.3.3一级管网是主干管网,直埋管的泄漏直接导致保温失效和安全隐患(例如地面塌陷、大面积停热)。因此,建立泄漏监测系统是现代地下管网管理水平的一个标志。如果建立了自动监控的泄漏监测系统不仅能有效发现隐患和监控泄漏发展趋势,还能提高管网的运行管理效率,减少运行人员频繁下井运行监控的风险。监测系统设置应参照标准《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泄漏监测系统技术规程》(4.4中继泵站4.4.41本条规定是为了确保中继泵不发生气蚀并满足一级管网工况要求,使一级管网最不利点压差维持在允许值范围内。2~3工作泵一旦发生故障,联锁装置应保证启动备用泵。5增加本款的条文说明。4.6热力站4.6室外温度监测的目的是在通信发生故障或通信系统尚未建立时,热力站的二次供水温度仍能根据室外温度进行调节。安装计量仪表的目的一方面是为收费,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对热力站各项能耗进行分析指导运行管理,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4.6说明水泵故障分为哪些。42本条目的为了更好的对供热质量进行监测,并为调控提供数据支持。强调户内热计量数据采集中温度上传的情况。4本条目的是根据最不利点的压差对供热质量进行评估和调控。5通信网络5.1一般规定5.1.1\o"数据通"数据通信系统的任务是:把数据源所产生的数据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宿(目的),一个完整的数据通信系统,数据源与数据宿之间应具备双向数据交换能力。室温的数据传输是单向的。5.1.25.1.35.1.4监控中心通信网络应与办公局域网安全分离,同时能进行有条件的访问。5.1.5本条可保证数据传输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应保证有效数据位数至少3位,小数点后至少1位。本条是对热量”GJ”、”KJ”或电量“Mw“、“kw”以及千瓦时等不同数据单位采集需求的补充。5.2通信协议5.2.3智能设备包括的内容:智能设备一般指PLC、DCS、变频系统以及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都可以使用Modbus协议作为他们之间的通讯标准协议,进行数据的交互。5.3通信方式5.3重点或者有保密需求的用户可选用专用网络通信方式。专网是指利用专线/虚拟隧道为一个机构或企业构建属于其特定的专有通信线路,一般专网采用VPN组网技术,通过公用网络服务商所提供的网络平台建立起的专用虚拟网络。5.3.2本地监控站主动发起模式是指:数据通信过程由分散在本地监控站的采集设备主动向监控中心主动发起模式是指:数据通信过程由监控中心轮番向分散在本地监控站的采集设备发起,本地监控站采集设备进行响应的方式。5.3.

6施工、调试与验收6.1一般规定6.1.1对于新建工程,监控系统还应尽量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制订本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与供热主体工程同时投入使用,从而更快地发挥其节能降耗、提高集中供热管理水平的功能。6.1.2目前城镇供热监测与调控系统大多采用系统总承包模式,同时自控技术日新月异,更新很快,因此系统承包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全程指导,(包括交货、指导安装、设备调试、系统联调、验收、技术培训等)以最终达到所设计的系统功能。图纸会审后要有会审纪要,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审内容等,参加单位要签字、盖章,会审纪要是施工图的补充。6.1.3工程所用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与安全性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因素。工程所用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特殊材料必须出具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或认证书,以保证工程质量。设备进场时应检查其包装及密封状况是否良好,开箱进行外观检查,清点数量与供货清单是否相符,规格型号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附件及备件是否齐全,有无产品说明书及质量证明文件等,并做好开箱记录。每块仪表的附件、说明书资料等要妥善保管,以备交工。仪表安装前应经有相应资质单位检定,并在显著部位粘贴合格证;电缆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和导线电阻、线间绝缘测试。6.2施工6.2.1本节只对室外温度传感器、热量表、地面积水检测传感器等城镇供热系统特殊的仪表施工进行论述,其它常规的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流量检测仪表、物位检测仪表、执行器、电缆桥架、线槽和保护管的敷设等施工应按照《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的相关条文执行。6.2.2室外温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依据设计文件确定,一般应距离地面2.5米以上。室外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还应注意远离有可能造成空气扰动的地方,避免干扰。6.2.3可拆卸部件包括: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与管道连接处、积算器接线端口、电源模块、部分整定按钮或触点以及热量表面板等。6.2.4一般情况下热力站内的地面积水检测传感器安装在站内最低点,距地面5厘米处;热网检查室内的地面积水检测传感器应安装在距地面25厘米处。6.2.7如信号强度达不到技术要求,需做信号外移。通常做法是在通讯信号覆盖达到要求的地点安装信号外移箱,并安装一条RVVP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