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海的颜色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富于变化(重点)

2、结合精彩语段,引导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表达效果。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海水颜色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一、以"疑"促学

1、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海吗?跟大家说说你见过的海是怎样的?指名交流

2、你们在感受海的变化时,是否留意过海的颜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

一块去感受一下海的颜色吧!一起读读课题。

3、出示1——2自然段的内容,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

问题或想法?

4、为什么作者估计多数人认为海是蓝色呢?

5、谁知道为什么吗?生交流

6、作者就对海是蓝色提出了置疑。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7、海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二、以“导"促学

1、自己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观察到的海的颜色吧!

(生自读课文。)

2、谁来说说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颜色?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渤海、西沙群岛、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的颜色。

3、请大家再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写这四处海的颜色的词句。看

看哪里的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4、师: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非常认真,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现在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并试着填一填课本上的表格。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感受,边交流边填表。

(1)渤海的颜色与感受

1.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2.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读出情感来。

(2)西沙群岛的海:

(3)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海:

⑷摩纳哥的海:

(5)小结表达的方法,比较着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6)自己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读书的体会和感受。

三、以“学”促学

1、感受了这四处海的颜色,再请大家回过头读读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齐读

1——3自然段),你想说点什么?

海不一定是蓝色,就算是蓝色也不尽相同。

2、所以说“海的颜色是富于变化的。”(板书:富于变化)

3、师: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

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而应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

自己的结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海?

如:我国的黄海,是泥沙染成的。

亚非的红海就是水中死亡的水藻呈红褐色造成的。

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呈白色,就是因为那里常年积雪的原因等

5、师:你们知道吗?海水的颜色除了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决定外,还与水中的悬

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因素有关。但是,不管海是什么颜色的,用手捧起

海水来,却都是无色透明的,似乎这个海那个海与湖泊与江河并无区别,都是水

嘛。不过,就是水,也可以美得让人陶醉!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出示句子: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

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6、师:你能仿照这两个句子的表达特点,写写你身边的人或物吗?

如:(看着他骑着自行车那潇洒自如的样子),叫人(真羡慕)。

(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布满星星的夜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看到妈妈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让人(总算是放心了)。

四、以“学”促读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了大海的颜色,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如果

大家有兴趣,请课外阅读白克的《漫谈海的颜色》。

11、囚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含义。

2、领悟文章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通过联系上下文找关键句、紧扣关键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渗透“还动物自由”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梳理课文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又

是什么。

三、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己

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

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兄妹俩喜爱小蚂蚁,曾养过15只小蚂蚁,他们把蚂蚁玻璃

瓶里,结果怎么样了呢?为什么会这样?板书:“玻璃瓶死”

2、这一次,他们汲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新居。这节课,让我们走到

兄妹俩身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体会兄妹两对蚂蚁的“呵护”,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次给蚂蚁安家的经过(五、六自然段),这次给蚂蚁做新居,兄妹俩做了些

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从他们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什么?结果怎样?画出有关内容细细

体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分组下发学习表格,先自学,再填表,比一比哪一组最快

完成。)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这一次给蚂蚁做新居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火柴盒上扎洞眼

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

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来透气。

•剪碎稻草

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

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

从保暧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

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

师:让我们感受着小兄妹的纯真与善良,朗读这个部分吧!

生:(齐读)

•师:这个新居又透气又暖和,兄妹俩并没有满足,他们还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我和妹妹又抓来……会喜欢这个新家的。

•深夜静心聆听

这句中的“贴”“极其轻微”都说明蚂蚁们的声音很小很小,几乎听不见,但兄妹俩因为太

想知道蚂蚁们的情况就贴着听,平心静气地听。可见他们是真的爱小蚂蚁,生怕有闪失。

从“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

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这个句子中感觉到兄妹俩非常天真可爱,他们对蚂蚊

们有着美好的期待。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读这个部分吧!

三、理解“囚”

1、师述:同学们,通过两次养蚂蚁的描述,我们都感受到了兄妹俩对蚂蚁的喜爱、关心、

体贴,甚至是无微不至,结果呢?第一次蚂蚁们被闷死了。第二次呢?为什么会这样?读一

读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理解。

2、出示最后一段。

A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段话的?你扣住了哪些词句?

B宁可……也不……

我们知道,这是一对表示选择关系的关联词语,谁能结合这个句子说说,蚂蚁们选择了什么,

舍弃了什么?

辛辛苦苦地忙碌:怎样忙碌?透过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出示几个

典型情境。刮风时,下雨时,炎炎烈日下……让学生继续接龙练说。)

安乐窝:在文中安乐窝指的是什么?

谁再说说,它们舍弃了什么,又选择了什么?

C那就读一读这个句子,让我们听一听蚂蚁的选择。

3、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出示重点句: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B对于蚂蚁而言,自由的可贵之处是什么?在这样的自由里,在辛辛苦苦的忙碌中,它们

得到了什么?

C安乐窝里缺了什么?

D现在,你就是一只小蚂蚁,你能为在座的同学来解释这句话吗?(引导:小蚂蚊,我给了

你透气的屋子,给了你温暖的稻草,你为什么要逃?小蚂蚁,我可以每天给你充足的粮食,

你就不用风里雨里到处觅食,也不会有任何被踩或者和比你们大数倍的虫子作战的危险,你

为什么要逃?)

A、火柴盒能透气,但空间小。

B、有稻草碎,虽然温暖但不自由。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劳动换来的。(评价:你愿意无拘无束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

用勤劳换来食物啊!)

D、你们的饲养就是囚禁呀!

自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板书:自食其力)

4、你对蚂蚁有哪些新的认识了呢?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

读到这里,你觉得自由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四、回扣课题,领悟写法。

1.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课题,明明是养蚂蚁,为什么作者要用“囚”这个字?从这两个字

中,你读出了什么?(在人类看来是精心地养,而对于蚂蚁而言,却意味无情地囚。)

2、那么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把这种感受表达的出来的呢?出示第一段,对比读,你发现了什

么?这两段有什么关系?

五、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师述:自由是一种天性,也许人与动物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打扰,不干涉,默默关怀,真

心尊重吧!

六、环保渗透:出示有关动物被囚禁和动物保护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萌发呼吁“还动物自

由”的意识。

12、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

象的精神。

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

“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

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

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二、紧扣“发现”,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

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

正好是九个月。”

3、仔细读读这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并带上自己的理解转述这几句话。

4、联系整段话,反复朗读,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三、围绕“发现”,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

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

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

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

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

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著探究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

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这句话的意思。

(1)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2)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

话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从“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找出相关的句子来理解,

并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1、“我”是一个富于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2、“我”是一个执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

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

征。”

3、“我”是一个幽默风趣的孩子

“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3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他们还不笑塌了房顶!”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明与发现,都不是那么顺利的。”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一一>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一一>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一一>驱逐迫害

古诗词诵读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二

2、能说说诗的意思。

3、能背诵全诗,默写

教学过程

一、板书并解释诗题

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

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

傍晚江上的景色。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

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

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

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

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

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

吗?

六、课堂巩固练习

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图片,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这比老师在黑板

上抄一句诗意,学生再写一句要强,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语文乐园(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写作中如何发挥想象;

2、了解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的古语;

3、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主要意思,感悟运斤者的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4、学习看图想象作文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

生要善于学习。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学习成语

1、自由读下列词语,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2、全班交流:这些词语的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表达的意义是大致相同的,它们并列组成一

个四字词语,起到了一定的强调作用。

3、再读这些词,

4、师: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二、读一读,学习句子

1、自由读下列句子,看有什么样的共同点,

2、全班交流: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在发挥想象

3、师追问:那么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4、再读句子

5、师:你能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吗?

6、点拨:我们在写作文时就应该不仅仅写出自己观察到的,还要写出自己想象到的。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句子。结合注解,看能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

2、全班交流句子的含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

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知识却是无限的,值得我们不懈地去探索。

3、指名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4、再读,背一背。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读成语,想想成语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读要求

2、师引导回顾:我们以前写想象作文的方法还记得吗?

师:我们以前尝试过的看图想象作文通常是图中提供大致的故事情节,而这次图中没有

任何情节,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

二、尝试想象

1、习作要求中给了我们一点写法上的提示,对吗?

2、自由构思,同座之间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说说自己打算用什么次序写,怎样写

师点拨:沙漠是如何变成绿地的?这里的人们做了什么样的努力?发生了什么故事?这

个过程要写具体;反过来也是一样

三、学生自由习作,师相机讲评。

13三峡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形象,感受三峡之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

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从小生活在长江边,可你知道长江上壮丽而神奇的三峡吗?(学生交流课

前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

2、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对三峡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三峡游》在

读中感受作者优美的文字,开展丰富的想象,一同随作者游览三峡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和基本感情基调。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互动交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3.作者游览三峡时,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

4.作者同你们的感受相同,浏览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览三峡感受的句子,带着你们的

体会读一读。

5.初步指导感情朗读句子:这里不仅有自然美,更有人间创造的奇迹。游览三峡真是一次

美的享受哇!

过渡: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

深入去感受。

三、布置课堂练习。

1.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品味和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重点句子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质疑,承上启下。

1.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随作者一起游览了三峡,沿途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何感

受?

2.为什么说“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这节课,我们再次读文,细细去品,深入

去感受。

二、精读品味,感受三峡之美。

1.默读,看看哪些景物让你有美的享受?抓关键词句品一品,说一说,再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

(―)动态的山水画:

1.抓住课后习题三的句子去品:

2.感情朗读,读出此处的喜爱与敬畏之情。

(-)内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传说美。

2.读出陶醉、赞美之情。

(三)高大雄伟的大坝:

1.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大坝的作用:(1)谢洪防涝;(2)水力发电等体会大坝真是人

间创造的奇迹。

2.读出赞美、自豪之情。

(四)小结,感情朗读写景部分。

三、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通过读文、学文,我们不仅随同作者游览了三峡,看到了一一也同作者经历了他的

情感历程一一

游览三峡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学习这篇课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啊!说说自己学

完本课后其它的感受与收获吧!

四、布置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13.三峡游

山水画

自然美一一美的享受

神女峰

葛洲坝工程一一人间奇迹

14、松坊溪的冬天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

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4、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

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在反复盲读中很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哪里旅游过?谁来说说?指名说说

你们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可是你们加起来也没有我去过的地方多。你们相

信吗?老师世界各地都去过,什么都见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

迷人的张家界,水上城市威尼斯等等。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去的吗?指名说说。

老师是通过读书去领略的,就是呀,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即使有了时间也

没有那么多钱呀。不过文章写的好,我们书读得好了,我们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

觉。这就叫“神游”。(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文章的作者去“神游"一一松

坊溪。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

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

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想了解它吗?

(二)带问题自由读全文,并思考:文中主要写了松坊溪什么时候的景象?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指名读课文,交流(板书:平时、冬天)

(三)学习课文1—6段。

引入:我们先一起去欣赏欣赏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吧。

1、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到底有多美呢?自由朗读1—6段,你觉得平时的松坊溪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松坊溪秋末冬初的景色多么美!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

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并且要说出理由。

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激情弓I出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齐读)《松坊溪的冬天》,上节课我们学习

了课文描写松坊溪平时景色的段落,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松坊溪,进一步领略它

冬季的独特风光。

二、初读感受美

(1)课文中哪写的是冬天的美景呢?快打开书读读感受一下冬天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2)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

过渡:松坊溪的冬天美在哪里呢?我们来细细品读。

二、品读体会美

(1)默读有关段落,边读边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雪中什么景物?特点如何?

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告诉大家。

(2)想好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朗读、交流。

重点点拨:

A、像棉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

风中飞舞。

能读出来吗?自由读-一指名读

B、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

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

冒雪走上溪岸。(课件)

谁来读读?

C、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过渡:雪中的景是一种动态的白雪世界,那么雪止后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D、远山披着白雪。石桥披着白雪。溪石披着白雪。

作者用六个披者按从近到远,又从远到近的顺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

裹,分外妖烧白皑皑的世界,多美啊!你能读出来吗?

请两名同学读一读,感受一下这洁白素雅的白雪世界

E、忽地,我看见那成群游行的彩色溪鱼,......穿过一个映照在溪水中间的、

明亮的白雪世界,向前游过去了。

一群又一群一一多色彩艳丽一一美动作迅速一一活

为什么写溪鱼

(静中有动,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有生机)

有感情地齐读

(4)松坊溪这么美,你们想不想把它的美丽留在脑海里,那么你选择一段你喜

欢的句子背一背。

(5)松坊溪的雪景真是太迷人了。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吧!师生配读

(6)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大家感受到了松坊溪冬天的景色的确很美,眼前仿佛

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吗?

进行说话想象训练

(7)听了你们的描述,我都想马上到松坊溪去欣赏以下它的雪景了。谁来再读

读这部分,老师再给你配上音乐就更美了。指名配乐朗读

四、对比衬托美

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那么课文除了描写冬天的景色,还写了什么?(平

时)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平时松坊溪的感受?上节课有同学提出课题是松坊溪的

冬天,为什么还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

(映衬、比较,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白雪世界的美)

平时的松坊溪是彩色的发亮的,给人一种恬淡的亮丽的美。而冬天的松坊

溪是素洁的高雅的美,她美得奇特,美的独具一格,即使在严冬中仍然蕴藏着无

限的生机,酝酿着又一个新的春天。

五、小结: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诗如画,作者不但用笔在写还用心在写,抒发了

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六、课外延续拓展美

老师这里还有一篇作者写给孩子们的松坊溪的冬天,请大家欣赏。

七、作业:

1、读读背背摘摘: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背诵下来

选择特别喜欢的句子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2、选做

请你以导游的身份,把松坊溪冬天的美景介绍给游客。

背诵郭风的这首诗

15壶口瀑布

教材分析:

《壶口瀑布》中壶口瀑布先声夺人,气吞山河的气势以及水雾幻化出的彩虹,引发了

作者澎湃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无比热爱祖国,无比热爱美丽山川的真挚情感。

课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人们还没看到壶口瀑布,却被它先声夺

人的响声所震撼;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壶口瀑布气势壮观,催发了作者的顿悟;第三

部分(第7自然段)写了壶口的构造;第四部分(8-10自然段)写作者从黄河及壶口得到

的真传,并被它陶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

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

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

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

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个人特色补白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整体感知。

3.学习1一7自然段,了解壶口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

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

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

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

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

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

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

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

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

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

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布置课堂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陶醉

内涵丰富

古诗词诵读凉州词

教学目标:

1、学认2个生字,练习写好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品读悟诗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乐曲、课件、边塞诗等。

学生准备:边塞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古诗。

2、学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诗句.

3、揭示新课,板书课题,读题,解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

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⑴、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⑴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⑶质疑。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请此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背诵其它的边塞诗•(略)

2、教师推介。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它的边塞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唐)王翰

马上催

残酷

悲苦

几人回?

语文乐园(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

故事,了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2、口语交际,学会与人交往有礼、得体、自然、冷静、灵活;学会观察、倾听和

评价。

3、习作,要求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

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

秋游中的见闻、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读句子感受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积累佳句,学习成语故事,了

解成语“三人成虎”的出处与比喻义。

教学重难点:感悟、积累、运用词句。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眼前浮现出一些怎样的画面。

1.读题,弄清要求。

2.读词语,读准字音。

3.默读,想象画面。

4.互动交流想象的画面。

5.选词,说句子。

6.拓展:再说说其它这类词语。

二、读一读,说说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1.读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2.回顾前课内容,总结排比句的结构特点。

3.再读,说说读后的感受。

4.在其它文章中找找排比句,并说说对所找句子的感受。

5.学生仿写排比句,教师相机加以引导。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结合注释说说自己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3.简要介绍《春江花月夜》与作者张若虚,《滕王阁序》与作者王勃。

4.师生活动交流,深入理解句子含义。

5.有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读短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说说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3.思考并与同桌交流: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谣言与讹传一再反复,

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性)

4.试讲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远行路上

教学目标:

1.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2.学会观察、倾听和评价。

教学重难点: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

对场面。

教学过程:

一、了解口语交际的话题,板书:远行路上。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与人交往要有礼貌,称谓要得体,与人交谈要自然,面带微笑,冷静、灵活应对场面。

三、创设、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分小组协商,设定“远行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人物,然后,分角色在小组预

演,教师巡视辅导。

2.各小组自愿在班上表演。

3.同学互评。(教师从听、说的表情、态度、语气、礼貌用语、称谓得体等方面引导学生

进行评价,使各个小组取长补短,把要求落到实处)

四、小结,回扣交际要求。

第三、四课时

习作:走,秋游去

教学目标:

用眼睛、用心,走人美妙的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用笔去把自己在秋游中的见闻、

感受写下来,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描写的方法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一、激发情感,导入话题,引导学生重温秋游的快乐.

1、同学们,在这风清云淡,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做什么去啊?

2、畅谈以往秋游活动中的感受。(粗略谈谈即可)

3、导入:这次秋游又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走,秋游去!

二、读懂题目,弄清要求。

自读,思考并画出本次习作的要求:可以美丽的景色为表达的对象,也可以在秋游中探

索自然的奥秘为写作内容;可以写一串美好的印象,也可以写一组难忘的镜头。

三、广开言路,指导思路。

1.想一想;这次秋游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最难忘的镜头是什么?或者你打算从

哪些角度来描写秋游的见闻?你准备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秋游的过程?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四、回顾课文,读中学写。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三篇课文,小结其描写角度、方法及抒情方式、记叙顺序。

五、指导选材,组织文章。

1.同桌交流自己准备写作的内容、顺序、描写角度等,教师巡视辅导。

2.师生互动,交流典型个例,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

六、学生习作,自主修改后同桌互改。教师提示互改要求,落实习作目标。

16想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课文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美

好情感。

3、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节奏美、韵律美、

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诗人向往自由和平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向往臼由和平的美好心愿。同时,也去感受课

中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教学准备:

1、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提示重点语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质疑激趣

1、师: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想象孕育着科学的萌芽,科学的力量将人们美好的愿望

变成现实。丰富奇特的想象不仅为人类美好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更为社会的进步插上了

腾飞的翅膀。今天我们来学习《想象》这首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

4、听配乐朗诵。运用联想想象,用心灵去感知并默默的在心中勾画图景,体会诗人在诗

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忧郁轻响瞪眼睛使者吓唬橡皮橄榄枝病魔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象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4、诗中写了哪些奇特的想象?自由读文,把相关的词句勾画下来,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三)品读诗句,体会感情

1、自由读1—3节

2、抓住重点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一个劲儿的蓝”、“透明的水晶”、“喊一片”、“唤一片”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课文第二、三部分

5、全班交流

6、小结:这美好的一切都是我们想象的,要实现这一切就要靠我们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四)升华情感,扩散思维

1、配乐诵读全文

2、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好世界,你还有哪些新奇的想象?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自己想

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3、学生说说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

4、齐读最后一节

5、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和新奇的想象写下来

17、太阳请假的时候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逍遥”、“懊丧”、“摇曳”等词语的含义。

2、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请假造成了哪些后果,明白太阳与人类生活息息相

关的道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难点:

能抓住要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励学生勇于探寻

科学的奥秘。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查阅太阳与人类生活的种种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我们天天享受着着太阳的温暖。可有一次,太阳请假了,想知道为

什么吗?(板书课题)齐声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了解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通过初读课文,你们了解到太阳请假的原因吗?太阳请假后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呢?

4、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1一一4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1—4节,思考:太阳为什么请假?

2、反馈信息。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段,教师引导朗读,从朗读中理解人们是如何做的,

太阳又是如何做的?

3、分角色感情朗读1一一4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5——20自然段

1、默读,思考:太阳请假带来了哪些后果?找出有关句子,体会人们的心情。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白天同黑夜一样黑暗

(2)瀑布干涸

(3)风车无法运转

(4)气候变冷:轮船无法出海装运粮食和其他日用品;

森林中的动物被冻死;

人们无法耕种

4、除了书中所提及的这些,你能设想一下,太阳请假后还会带来哪些后果?

五、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一部分课文,练习复述。

二、学习课文21—23节

1、自由读文,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

2、反馈交流

(1)人们的处境不好了

(2)人们要复工了

(3)人们请求太阳出山,人们大声赞美太阳。

(4)太阳出来了,人们欢呼雀跃。

找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结合插图,升华情感,使学生深深懂得没有太阳人类的

生活将是一团糟。

3、指名读文,相机评议。

三、总结全文,复述课文。

四、完成课堂练习。

18、生态金字塔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

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

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学生说分段情况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

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

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杂草的数量大于并

养活一一食植物性动物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一一食肉性动物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

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3)画图理解

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堂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

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表述。

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

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

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

3)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

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

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

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

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

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

金字塔顶端的人。”

教师小结: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文中运用了

什么样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

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

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

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

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大家试想:地球上有63亿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

绿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啊!(地球上193个国家和地区,63亿人口)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

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

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

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读后感。

3、试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古诗词诵读江村即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首诗。

2、能借助注释、相关资料等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诗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诗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自读全诗,整体感知。

读《江村即事》有什么感觉?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诗,提出疑问。

三、细读《江村即事》理解诗意

1、《江村即事》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司空曙(720—790),字文明,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人。唐人诗人。是大

历十才子之一,又是同为大历十才子的卢纶的表兄。早年曾赴京应试不第,安史乱起,避乱

南方。代宗、德宗时,曾任洛阳主簿、左拾遗、水部郎中、虞部郎中等职。诗多赠别、羁旅

之作,善于表现异乡流落之感和穷愁失意之情,诗风朴实,意蕴深长。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写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

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四、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诗意。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题为江村即事,描写的却是诗人幽雅闲适的情趣,通过情趣的描写,使人感受

到江村景色的优美。

语文乐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