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 教学反思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 教学反思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 教学反思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 教学反思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7单元 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李白用平易的语句,绝

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诗题的意思是:夜晚

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

辰”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

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如亲临其

境,亲感其情。教学此诗就要引导学生置身于夜静、星朗、山高、

楼危的情景之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敕勒歌》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反映了敕勒族人民

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

朝的一首民歌,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

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代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

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

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

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

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节课我主要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

分析,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

通过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课上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

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

绘的意境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

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这节课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主学

习的能力,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学习中。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一

次得到了提高,也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成功之处

1.运用多种多样的读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如

在学习认读生字词时,综合运用指名读、齐读和小老师领读的方式,

将读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

2.课堂上留了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书写。低年级语

文课堂上至少要保证10到15分钟的书写练习时间。这堂课我给足了

学生练写生字的时间,对生字的讲解精细到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起

笔落笔、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比较细致。

三、不足之处

1.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自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对问题的处理,

一味地牵引,反倒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

2.没有加强对诗中具体词语的理解,如“百尺”“语”“恐”的意

思,“语”是“说话”的意思。

3.精读环节,知识点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

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四、改进措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可以把课外的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

走进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积极营造班级爱阅

读的氛围,鼓励孩子多读课外书,提高识字量和阅读量。同时,我要

加强自身语文素养,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写下的诗歌。本首诗歌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拼

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能熟读成诵;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3.初步感受诗

人大胆奇特的想象以及对山、楼之高的感叹赞美之情。

一.教学效果:对于这首古诗的教学,我先让孩子们进行字词的认读,通过各种方式扫

清文字障碍。再通过问题的巧妙设置,引入古诗内容的教学。在古诗中配乐的效果比较好,

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并让学生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带

领学生写汉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老师适时指导,课堂效果比较好,很好地完成了教育

教学任务。

二.成功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

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

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

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

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

查面,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三.不足之处: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

需要去改进。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

“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

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

四.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放慢速度放低要求,以孩童的视角去思考问题、设计问

题;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地备自己,重视课堂的生成,打开陈旧的模式,放开想象的翅

膀,让语文课大语文化。

《敕勒歌》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

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力求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

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

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教学效果: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

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2、拓展

较好。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

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3、问

题设计合理。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

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二.成功之处:第一,注重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朗读方式多样,层次分明。首先是读准

读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文中生字读准,再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

准的读音,接着指名读诗歌,检查读音。最后全班齐读,读顺课文。其次,读通读懂课文。

由学生自由读课文,结合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最后,想象读、品读课文。学生在理

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画面,说感受,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在理解诗歌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理解

诗歌的一般方法,放手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结合图画等方法,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之后,学生相互质疑,合作探究,相互解答。在朗读课文时,我同样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感情,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中不仅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注重

了学习方法的积累与培养。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过的理解诗歌的一般方

法,再去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诗歌。在学生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理解时,表扬好的学习方法。

如有的同学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了预习画,有的同学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的同学通

过合理想象,合理推理去理解关键词句。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表扬,让学生学习、掌握更多

好的学习方法。

=.不足之处:初读课文时,对难读的字强化不够。诗歌中有许多难读的字,如“敕”、

“勒”、“穹”等。这些字要在学生初读课文时,重点指出来,加以训练,读准认对。

四.改进措施:要引导学生准确、具体地进行评价。教学中,学生相互对各自的朗读进

行了评价,不要过于笼统。教师与学生的评价都要准确、具体。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就教学的内容来看是“语文的”。

首先,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都是“语文”的,即使是“板画”“用手势

表示”等教学活动,都建立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基础上,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

解和体验诗意。

其次,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在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体会和朗

读上,没有无限的拓展、延伸,更没有引入相关的史料、类似的古诗等,干净明

了。教什么、学什么,以文本为核心,精当!

再者,这份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并不深奥:研究题意;字字思考,理解诗意;

处处想象,体会诗意;行行朗读,表现诗意。教学内容是明确的,也是适度的。

如:“危”字怎么解释?“危楼”是什么样的楼?站在“危楼”之上,眺望窗外,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适合学生的学习程

度,跳一跳可以摘到果子,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自然学得明明白白,感觉

踏踏实实。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

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

进的。

《雾在哪里》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是一则有趣的科普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

故事,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把雾比作一个

淘气的孩子在捉迷藏,它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和城市、自己

藏了起来,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

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

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本文让孩子们通过一个

有趣的故事情境,感受雾的聚散变化的特点,符合低年段孩子的认知

特征。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本课中,我主要围绕雾“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淘

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

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生

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

说,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本课的教学我着

眼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读给同学听,

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想

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把东西藏起来时的

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在此基础上配合幻灯片图片展示,更加清

晰直观。这样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效果不错。

二、成功之处:

1.在激趣导入的环节,我通过一个小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

是烟,风吹轻飘飘,日出慢慢散”,让同学们猜一猜,从而引出“雾”,

让孩子们感知雾的特点。然后趁热打铁,播放一些雾的图片,带孩子

们进入雾的情境当中。

2.在指导阅读时,我充分利用课上的师生互动多层次进行阅读的

指导。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读对于理解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具有重

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范读、指生读、师生合作配

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读中体会雾的淘气。这样不仅让孩子

们在读中认识生字、理解课文,还培养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3.课上,我根据本课内容,鼓励学生开口说话,自由选择内容练

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

语言,培养了学生语感。

三、不足之处:

1.在读书环节时,个别学生没有端起书本,姿势不端,没有及时

进行纠正。对于写字的指导,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

和写字姿势进行书写,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2.课上,讲到“岸”和“暗”这两个同音字时,虽说清楚了读音

的相同之处,但对于形旁边表义这个特点却没有深入讲解。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

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注意每组教材在内容上的联系,从整体

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使自己的

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雾在哪里》教学反思

《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用

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雾“淘气”“藏”

来设计。抓住雾“淘气”,雾把什么“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

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教学效果: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

级的学生而言,“读”更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

读的技巧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

式的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在读时自然而然

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和习惯,

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

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

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

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二.成功之处:在设计时全文围绕“淘气”“藏”来设计。抓住雾要么“淘气”,雾要么

“藏”了起来等问题,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

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填空,三次填空看起来内容相同,其实

所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内容都紧扣教材。(淘气的雾把大海—了起来。)学生通过

填空发现原来雾每把一样东西藏起,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他们会边填空,边想象。这样通

过填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另外,在生字教学上,因为“藏”是重点,它贯穿全文,教学时我作了重点指导。其他

的生字我都采用了随文识字,通过学生的发现来说识记方法。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

最后在总结时让学生边看板书,边用对比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明白了雾中、雾后会

出现两种不同情况。

三.不足之处: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有蜻蜓点水之

嫌。

四.改进措施: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

一定会重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的

教学要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学习,读通课文,根据要求画出重点句子,通过想象结合实际生活

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把东西藏起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同时在朗读文本

的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一些词语的用法,比如“连

同”“甚至”等。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我想:我在上《雾在哪里》一课时,许多方面的训练都能追求“实而有效”,有

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施教下来,效果不错。

一、朗读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语文学习“以读为本”,“读中体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读”更

是重要,这对于理解语言、感受人物情感的能力培养,逐渐掌握朗读的技巧有“推

波助澜”的作用。课中,我把''雾”说的五句话作为朗读的重点,通过多形式的

朗读来体会“雾”的淘气,充分利用个别学生示范读来感染其他学生,再读时自

然而然地表现出“淘气”的特点。另外,很多时间都花在朗读课文上,培养学生

读的兴趣和习惯,在熟读基础上理解,与文本间的交流更为密切。

二、语言训练力求扎扎实实。

引导学生找课文中语言来说,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说话,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

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培养了语感。而根据图片仿照课文,

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因为有图片,学生有话可说,因

为前面有句式训练的铺垫,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

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不足之处: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

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个是我以后要努力的方

向。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这篇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简洁,生

动地表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

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

兔,雪孩子奋不顾身,自己却融化成水,经过太阳一晒,又变成天上

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的经过,让每个人都感触到雪孩子善良的心灵。既

形象地表现了雪孩子奉献自己、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又结合自然现

象说明雪遇热融化蒸发形成白云的这一科学道理,在趣味性活动中使

孩子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乐于帮助别人的美德,

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另一方面故事中的科学现

象,很好地满足了小学生的探索需要。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

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

情感体验。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节课我尝试利

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加深感悟。

首先,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其次,我巧

妙地运用多媒体,将学习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同时,我还采用

了指导观察法,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来

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

一学段明确提出了“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要求,在教学

中,让读贯穿始终,以读带讲,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探究,加深

情感体验。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多次进行鼓励、欣赏,让学

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

练主线”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熏陶紧密结合,突

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学有所获。

二、成功之处

1.本节课,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我

积极去引导,起到了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起初我让学生课前多收

集资料,学生在预习阅读中学会了提问问题。

2.我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上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

采取小组互帮互助的方式,带动孩子的积极性。

3.在生字教学中,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识字方法,利用上下文理

解字词,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在语境中帮助孩子们

积累。另外,为了加深印象,我让孩子们大胆想象,用换部首、编顺

口溜、编故事、编字谜等多种方式来记忆生字。

三、不足之处

仔细回顾,这节课也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提出问题后,

学生的参与面比较狭小,只是照顾了部分同学,希望可以在以后的教

学中进行弥补,使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进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养成性教育不够成功,学生

的基础知识有待于巩固提高。

四、改进措施

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丰富的教育,做一名语文教

师很不简单,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不简单。教学中,我常常慨

叹自己的知识浅薄,我深知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不管是教育

理念还是实际教学,都需要我不断地去摸索去尝试,只有这压根才能

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不被淘汰。

《雪孩子》教学反思

《雪孩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的可爱的雪孩子,最后为了从大火

中救出小白兔而舍弃了自己的童话故事。

一.教学效果:本课教学中,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如,课件出示

课文的第一句话“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读这句话,有的学生

就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反映出雪的信息。接着出示第一幅插图,通过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进入情

境,把自己想象成图中的小白兔,分别用“咦”“哦!”“啊!”续说句子,学生如临其境般地

面带一种或疑惑或兴奋或顿悟或咏叹的表情和语气,使语言的感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

学生尽情地描述中也使雪后的场景更加开阔,更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课文的第三段时,

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个小伙伴,你

喜欢吗,你高兴吗,顺势引导学生欢欢喜喜地、高高兴兴地读这一段,感觉学生读得也比较

有气氛。

二.成功之处:1.学习默读的方法,掌握朗读技巧。默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

《雪孩子》一课,让学生学会一种读书的方式。课堂上先让学生出声朗读课文,然后告诉学

生默读的方法: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让学生比较这两种

读书方式的不同之处,并告诉学生默读的好处。接下来训练学生进行默读。先让学生通过默

读,理解每一段的意思,了解构段形式,初步理解文章大体内容,再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

进行再次默读,提高默读的效率。2.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朗读感悟。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

实现的。首先,引导孩子想象,读出雪景之美。如何读出雪景的美?我先引导孩子想象雪后

的景象,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孩子有了美的体验在读书时感情自然会流露出来。其次,引

导孩子抓住关键词朗读。在学习雪孩子营救小白兔的部分问孩子“雪孩子发现小白兔家着火

时心情怎样?”孩子能够回答出“着急”,并能够抓住文中关键词“喊”“奔”,接着引导孩

子“你还从哪里看出雪孩子着急?”学生会抓住雪孩子救小白兔的动作“冲进、冒着、抱、

跑”中体会孩子不顾自己、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3.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在理解课文

后,安排四人小组讨论“雪孩子会回来吗?”的话题。这个活动既使学生有兴趣地在这一环

节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又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最后,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雪化

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再通过演示课件理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

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地表达。

三.不足之处:1.课文内容太多,基本上是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学习,但对于如何在

保证故事完整性的基础上对重点词句进行理解还很难以琢磨。2.学生想象故事太单一,创造

力不够,今后在教学中要多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改进措施:放手于学生,让学生正常地去融入课堂。不要过多引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图形

剪影,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

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故事情节。这样帮助了

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

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课文开始时,我让

学生想象大雪过后的美丽景色;在讲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让学生想象小白

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时,让学生想象各种可怕的后果;

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编故事一一《雪孩子又回来了》。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

驰骋,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成长。

不足之处:

规范教师的语言。说话时应该尽量简练,评价语应该尽量多元化。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作为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设立了以下环节:

A.识字加油站。

认读生字词,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反复自读每组词语,

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B.字词句运用。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进一步复习部首查

字法。

2、你见过下面词语描写的景象么?选一两个,跟同学说说当时

的景象。熟练认读这些词语,并了解意思。猜猜词语的不同意思,

体会每组词语的不同意思,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这

些动词词语的不同意思。

3、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从句子中感受拟人句的

用法。

C.写话

看看下面这幅图,小老鼠在干什么?电脑屏幕上突然出现了

谁?接下来会怎样?

D.日积月累:学习诗歌“数九歌”

一、教学效果

在引导学生理解词意时,我创设情境,给学生做示范,为学生提

供了一种方法和思路,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写话练习我主要是采用评

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让学生

学会多问为什么,并能自己通过多种方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让

他们对大自然抱有好奇心,能感受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培养他们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在具体教授部首查字法的具体步骤时,我插入了微

视频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

上,而且将本是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一下子调动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成功之处

1、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识记

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课上,让学生口头组词或是用词说一句话,

这样巩固识记的效果很好。

2、我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并将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

的语言,培养了语感。写话环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因为

有图片,学生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连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有了说的积极

性。课堂不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学生们学得更积极、主动了。

3、识字写字仍然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

生尽可能地识记生字,并学会积累和运用。

三、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大,对关键的词语理解不深,对写字的指导不到位,

有蜻蜓点水之嫌。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指导仍是关键,这一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重视。

2.在教学中要有取舍,不要面面俱到。本节课的内容很多,导致

课堂给人一种不停地往前赶的感觉,可以适当删去一些内容和环节。

四、改进措施

通过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是一门复杂而

丰富的教育。二年级语文教学重点还是识字、写字,多识少写,倡导

阅读课外书。如何把阅读、查字典、识字相结合,激发孩子主动识字、

主动阅读的兴趣,需要我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要努力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体现真正

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时时处处把学生放在主体

的位置,让他们想,让他们说,尽量提供一个让学生展示的平台1。

在学生需要的时候,适当点拨一下,巧妙引导。有遗憾就会有思考,

有思考就会有进步,希望教学相长。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共设了六个板块。第一板块“识字加油站”把“椰、壳、漠、骆、驼、

骏、悬、崖"8个生字,巧妙地呈现在12个描写景色的词语中,让学生在认读词语的同时

感受大自然的的美丽之处。第二板块”字词句运用”编排了三项内容。①“用部首查字法查

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考查的是对部首查字法的掌握情况。②“你见过下面这些词语描

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编排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

象情景理解词语的意思。③“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让学生边读这两句话边

想象这两句话描绘的情景,感受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趣处。第三板块“写法”编排的是让学生

观察图片并展开想象写一则童话故事的内容。第四版块“展示台”编排的是区分形近字的知

识。第五板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数九歌”。第六板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