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幼儿教育是儿童身心成长最快的阶段之一,在这一关键的历史时期,要全面科学的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儿童成长,确保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该将保护幼儿生命以及促进幼儿健康工作当作教育重点。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家庭和幼儿园必须要负责任的承担起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义务,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灵的良好并进一步健康发展。以至于在幼儿教育发展的不断推动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帮助促进幼儿发展;家园合力能为幼儿教育提供极大的支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1.1研究缘由及意义1.1.1问题的提出幼儿家园共育是幼儿生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从小就引导幼儿,特别是应该受到全方位地面的重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应该被视为两个同等重要的问题。然而,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中,人们大多数关注和照顾的是幼儿的身体健康,家园共育被遗忘和忽视了,给幼儿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当前,幼儿家园共育仍然面临诸多新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作为直接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两大主体,家庭和幼儿园必须要负责任的承担起对幼儿进行家园共育的义务,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灵的良好并进一步健康发展。以至于在幼儿家园共育发展的不断推动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对幼儿家园共育的认识,帮助促进幼儿发展;家园合力能为幼儿家园共育提供极大的支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1.1.2研究意义这一课题的研究报告可以丰富幼儿家园共育发展的理论,并对补充和改善家园共育具体实践方案具有理论意义。该研究为幼儿园管理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开展家园共育活动及幼儿家园共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建议。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吸引教师和家长注重幼儿家园共育,对开展教育活动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有所正视,并在面临家园共育的问题时开展有效途径实施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本研究考察了幼儿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内在本质,分析了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潜在价值和存在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家园共育中幼儿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探讨了家园共育中开展幼儿家园共育的有效措施,探索了家园共育的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来开展和实施幼儿家园共育,为幼儿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2文献综述1.2.1国内研究现状在学校图书馆以“家园共育”“家园合作”搜索关键词,对相关学术文献和期刊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搜集,国内学者对家园共育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教育理念和发展情况展开,近期在幼儿园实践应用研究较少,而且并没有针对于某个年龄段进行研究。本人选取了王岫、周红等人的研究进行参考,作为论文现状研究的依据。王岫(2021)对美英日韩四国幼儿园家长工作研究后有如下发现,美国的幼儿园家长工作开展的形式有: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家长担任助理;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教育;别具一格的“星期五”文件夹。英国幼儿园为家长提供的具体工作形式包括:发放家长沟通卡或每日进行家长报告工作的记录;开展一系列家长助教活动;定期创设亲子屋;邀请家长来幼儿园参观;成立和家长相互沟通的工作小组;建立各种家长咨询辅导班。周红(2003)从我国家长的实际角度出发,指出家园共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老师始终是处于权威性的地位,家长与幼儿教师之间的地位不完全对等;第二,目前家长能够接受家园沟通的各种机会不完全均等;第三,家长和教师缺乏家园沟通的艺术性和非共同心理性。曹丹丹(2003)在对多个幼儿园及家庭进行长期走访和实地观察后,发现当前我国家园共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家园家庭共育责任意识不明显;第二,当前教师在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中双方地位不平等;第三,当前家园共育参与活动过于表面化;第四,当家园共育中每个家庭和所属幼儿园的共育责任不明确。1.2.2国外研究现状幼儿家园共育是作为家园共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首先是在欧美等国家发展起来的,欧美国家研究家园共育的历史比较长并且经验丰富,幼儿家园共育实践活动开展时间早,相关研究也较完善。20世纪八九十年代,2000年颁布的《3-5岁课程指南》更进一步地明确了幼儿园开设家园共育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也标志着英国幼儿家园共育步入新时期。与国外的家园共育指导研究成果相比,我国关于家园共育方面的专题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由于学前教育飞速发展,关于家园共育的研究逐渐开展增多,其中李兰生(2019)进行家园共育调查与访谈情况结果显示:幼儿园与对家庭指导侧重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幼儿家园共育的指导。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日本在研究现状和总结不足之后,以传统“家文化”结合本地情况,将家园共育渗透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实践多于空谈。我国对于学校心理健康问题教育教学研究发展起步较晚,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算真正的开始进行研究,虽然目前我国在学校家园共育方面的教育研究方面和教学研究成果发表数量不断稳步增加,研究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但早期研究发展主要还是针对中小学学校家园共育,研究领域重点以青少年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其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幼儿家园共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则相对较少,导致目前我国的幼儿家园共育在理论基础上比其他发达国家落后。在现有的文献和期刊中可以发现,我国许多学者以及高校等已经开始对学前儿童家园共育进行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幼儿的生理方面、心理方面,还有幼儿的社会环境适应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在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都将关注的侧重点体现在了儿身体健康上,没有注意到幼儿家园共育。1.3概念界定1.3.1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指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合作,完成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体,需要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幼儿的任务。它们的关系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沟通和互动。家园共育体现了家庭和幼儿园的双向平等。家园共育又称“家园合作”,即幼儿园与家长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的合作过程,其实质是家庭和幼儿园双方都为教育主体,在针对幼儿教育方面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和角色互换,以达到统一目标的过程。家庭和幼儿园分别是幼儿的第一学习场所和主要学习场所,两者是合作关系,所以应体现协同合作,相互尊重,平等所处的教育地位,坚持和理解新课改教育教学目标与原则,使家长与教师能够相互理解主动参与园方组织的活动,通过培训讲座的方式提高家长认知水平。从字面意思来剖析家园共育,它是学前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模式,更是家园关系乃至社会关系的浓缩体现。由此可见,家园共育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多项复杂体系,包括家长与幼儿园双方清醒的自我认知,把握正确的方向,树立科学的理念,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等一系列的条件,相互联系,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预期合作效果。1.3.2小班幼儿小班幼儿通常指3~4周岁的幼儿。新来到幼儿园,从未体验过集体生活,第一次将生活重心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中,一般在入园初期会产生分离焦虑。因此,小班幼儿入园存在适应阶段,老师与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小班幼儿尽快克服分离焦虑。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收集与家园共育及幼儿家园共育相关联方面的文件,有书籍、期刊、博硕士论文等,了解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家园共育,探究该领域研究的缺陷,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幼儿家园共育进行认识和思考。1.4.2访谈法通过访谈的形式,搜集家园共育中幼儿家园共育的现实情况及资料,更好更深地了解幼儿家园共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以及现有的家园共育模式对幼儿家园共育的效果,以发现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规律。2X幼儿园小班幼儿“家园共育”现状分析2.1家园共育的理念分析家园共育是个系统的工程,由幼儿园和家庭两者组成,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配合。学龄前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身心发展主要是由教师和家长制约,而教师和家长分别扮演者两个不同的角色,家长虽然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员,但是对幼儿的感染力和熏陶力却远胜于老师。家庭教育虽然没有学校教育有系统性,却也占据了幼儿全面发展的起源,决定了幼儿真、善、美等价值观。而从学校教育来说,幼儿园教育和其他年龄阶段的教育不一样,幼儿园教育具有正规性、系统性、科学性,因此二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辅育,充分利用两方资源,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幼儿在家可以和父母分享在园经历,在园可以和老师同伴诉说家庭趣事,从而使两者之间的教育共识达到最大化,也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开展家园共育实践活动时,可采用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及家访等多种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教育共识,消除语言障碍,并协助共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2家庭与幼儿园沟通的频率与方式家庭和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主体,因为需要共同完成培养和教育幼儿的任务,需要以不同的沟通方式多次进行沟通。它们的关系不是传统的教师主导的关系,家庭和幼儿园是双向平等的。在访谈中我发现X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园是幼儿除父母和家庭之外拥有最多接触的地方,家庭和幼儿园这两大主体一起配合发展,才能更有益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健康。另外,X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的机会和发生的频率也不理想,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家访,只能在下班之后抽时间进行,没有太多精力。二是部分家长的顾虑太多,有的家长认为老师来家访具有功利性,有的幼儿家庭情况复杂,家访也会打扰幼儿的家庭隐私。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和彼此监督的关系。在家园共育中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一起促进每个孩子更好的发展。幼儿期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幼儿逐渐形成完整独立人格的一个关键时期,需要加强家庭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密切沟通配合。2.3家园共育的内容分析访谈期间,为了更好地与被访者沟通,总结和分析访谈,在获得被访者同意后对谈话进行了录音。许多幼儿家长和幼儿园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保护幼儿身体和家园共育的意义和重要性,但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和现实发展过程中,还是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较为看重,并且大多家长和教师都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没有准确的认知,影响了家园共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实施。作为家园共育的两大主体,家长和教师对幼儿家园共育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访谈,了解她们对幼儿家园共育、家园共育及相关问题的看法,从家园共育的角度为幼儿家园共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2.4家园共育的态度分析调查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都认为家园共育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这种情况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和家长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具体有以下表现:部分乡镇幼儿园中,幼儿园课程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幼儿家园共育的课程和内容;有一部分幼儿园虽然涉及到一点幼儿家园共育内容,但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幼表现的问题进行教育,部分教师说:“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打人,趁我们不注意时就会去欺负别的小朋友,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把他放到单独一边跟他交流,然后放学跟他家长了解一下幼儿的情况。”大部分幼儿园没有专职的老师,幼儿的家园共育都交给了负责日常教学的老师,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对幼儿家园共育理解的水平也不一样,部分乡镇幼儿园中保育员没有专门的资格证,更是对幼儿家园共育相关知识一点了解都没有。访谈中X幼儿园的新手教师说:“有时候,我们想要开展一些家园共育活动,但是没有头绪开头,因为没有东西作为参考,幼儿园也没有针对这个问题的教材,我们刚进幼儿园没有更多的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始,有时候处理一些问题都觉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家长有时候问我们一些解决方法的时候,我们只能去多翻阅书籍或者去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家长们在幼儿放学后会问有没有吃饱,学到了什么,老师教你唱了什么歌,有没有和小朋友打架,玩得开不开心等等,极少数家长会主动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提到家园共育时,有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没自己事了,反正学校里有老师看着孩子呢,老师被当成了保姆一样的存在。2.5小班幼儿家园共育年龄特征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方式,是以召开家长会、家访、半日活动的形式表达。通过访谈得知,三到四岁的小班幼儿家长在开展家园共育主题家长会时,有大多数家长时间比较紧张,只是单纯的走形式,也有少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到场让爷爷奶奶代替开会的,爷爷奶奶年纪较大,又受传统观念影响,不知道家园共育的活动是为了什么,只是按要求来参加完成任务。X幼儿园教师说:“开家长会的时间太长了会影响家长们的情绪,小朋友们也坐不住,时间太长的话幼儿活泼好动,我们很难做到跟每位家长都交流沟通,只能整体说一些情况,只有部分家长会主动来找我们了解情况。”3X幼儿园目前开展家园共育遇到的问题3.1家园共育的意识淡薄X幼儿园教师对家园共育存在的意识淡薄,部分教师未尊重家长的教育观念,思想与做法存在偏差与歧义。新旧教育观念存在冲突性和不稳定因素,导致家园共育中频繁出现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主导者自居,甚至要求家长绝对服从,不考虑家长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想法的局限性使得教师无法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幼儿和发挥自身特长用实际行动去说服家长,家长无法理解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教师无法调动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3.2家长与幼儿园缺乏沟通目前,在家园共育的交流过程中,一些幼儿园存在两种不平等倾向。一是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家长不愿和老师沟通,教师沟通时也是命令的口气;二是教师认为自己是无条件为家长服务的人,她们尽可能地完成家长交代的事情,害怕引起家长的不满意。所有的家园共育活动应该是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双向互动。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活动的形式单一,主要以家长会和家访等为主,进行活动时间短且急促,有时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没有给家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开放的平台来多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像应付差事一样,对幼儿在园表现不主动关注,对老师说的话不放在心上,家长对家园共育活动的参与也不够深入。3.3家园交流的不平等性家园合作虽然在各个幼儿园都开始展开,但是真正把家园合作纳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来还是少之又少的。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园合作都停留在形式上,如参加家长会或向老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等表面形式,真正系统的管理模式还是不成熟的。目前国外已经在研究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家园合作模式和系统的管理办法。作为国内的幼儿园,虽然X幼儿园已经逐步重视家园合作,但是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通常处于主导地位,而家长处于被动地位。部分教师对家园合作理解不深刻,习惯于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指挥家长,对家长提出要求,较少地从实际考虑家长的需求和想法。而家长只能被动配合,大大减少了参加家园共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X幼儿园小班幼儿中部分幼儿由爷爷奶奶负责接送照顾,幼儿园中大多数为年轻教师,在与长辈进行沟通时容易出现代购。3.4家长对家园合作理念不明确X幼儿园多数家长对家园共育存在的意识淡薄,部分家长因需要应对来自社会,经济,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忽略了对幼儿的陪伴,对幼儿的各方面了解不全面,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应对方法。来自不同的家庭水平、社会背景的家长,在面对家园共育问题时解决的想法与方式有所不同,缺乏科学的运用使各级各类的家长资源被闲置、浪费,降低了家园共育的综合水平。结合部分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参差不齐,部分教育思想与新时代下的幼儿教育思想脱轨,传统老旧的观念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尤为突出,教师与家长思想水平存在差距难以沟通,家园共育开展无效并存在严重的碰撞性,难以实现统一有效的合作。3.5家园没有合作制定幼儿相关课程X幼儿园家长与教师相互沟通不信任,使家园合作的方式缺乏规划性,家园没有合作制定幼儿相关课程。幼儿园在应对家园合作问题时缺乏调研与统计,无法制定出满足大部分家庭需求的方案,是无法进行家园合作的主要原因。X幼儿园并未制定教师及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相关活动的制度,规范教师与家长参与各项活动要求,优化幼儿园、家长、教师合作共育管理方式。未能帮助教师和家长理解幼儿园工作,加强对家长和教师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双方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4X幼儿园目前开展家园共育问题产生的原因4.1家园共育缺乏宣传在幼儿园家园共育开展和实施过程中,除了教师作为主要成员和实施者外,家长也要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家园共育知识。幼儿园要承担责任,首先是要组织和开展教师的家园共育学习和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其次是对家长进行幼儿家园共育的宣传,提高家长对家园共育的重视,更好地为幼儿发展做好铺垫。虽然多数家长愿意参与家园合作,但现实的家园合作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多数家长对家园合作缺乏了深入了解,幼儿园方面无论怎样改进家园合作共育的途径都是白费力气,显得舍本逐末。幼儿园方面首先要依据本园家长的实际情况开展家长培训或者宣传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家园合作,再参与其中从而实现家园合作活动的理想效果,发挥其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4.2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X幼儿园家园合作工作表面化现象严重,家园共育既不归结于家庭单方面的教育,也不依附于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教学,双方应当处于平等地位,在教育实践中相互配合。在具体的家园共育中,双方冲突矛盾尤为突出,互相压制,配合不当。教师没有运用所学,正确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缺乏良好的家园共育环境的建设,以及没有及时帮助家长培养正确的教养方法等,压制幼儿天性,限制幼儿发展。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巩固幼儿园所学,没有反映幼儿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不利于教师在一日生活中充分照顾每一位幼儿,家长以各种原因推脱参加幼儿园的亲子活动等。4.3家园共育未形成完善的合作制度目前X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相关制度凌乱不成体系,家园共育未形成完善的合作制度,最突出表现为对家长的联系制度和园方的具体工作制度。家园合作制度在内容上划分不明确不完善,存在遗漏和重合部分,导致家园合作制度执行力不够,也间接导致了家长无法正确全面的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例如部分的教师没有按时召开家长会,不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访调查;部分教师虽然去过家访,但次数偏少,家访的原因也是因为幼儿在幼儿园出现突法事件需要家长参与解决,被迫进行家访,缺乏主动性。两者之间形成的缺乏交流现象,使得家园合作制度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彻底。5X幼儿园目前开展家园共育问题的解决措施5.1加强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家园共育的宣传力度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幼儿园举办的开放活动,能使家长在不同场景下观察到幼儿在园的表现,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增加了家长和幼儿园平等互相交流和与幼儿沟通的机会,帮助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5.2教师与家长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定期举行育儿经验交流活动。幼儿园教师定期组织与家长共同召开有关家庭育儿经验的交流会,邀请有资深教育经验的教师和独特育儿理念的家长一起,向各位家长进行介绍和交流,运用经验和常用的育儿方法技巧来解决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问题。定期组织召开家长会。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家长育儿的需求召开家长会,家长会要规划好时间以保证家长会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内容传达到位。5.3家园互相评价交流成立家长委员会,可以对家园共育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督。可以选择优秀的家长作为家长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成员,让优秀家长委员能够从被动变为主动的领导,从一个幼儿园管理的局外人逐渐变成参与幼儿园管理的其中一员,家长委员会和幼儿园可以采用会议或者民主协商的形式来化解家园共育中存在的矛盾;也可以采用传帮带的形式向幼儿家长广泛宣传幼儿园的教育发展理念及相关政策等;可以广泛听取和采纳广大幼儿家长的意见和看法,代表广大幼儿园家长向幼儿园提出有关问题的看法,家长委员会可以配合幼儿园,制定有利于家园共育的评价机制,能够让家长和幼儿园相互评价,并虚心地接受双方提出来的评价和建议,能够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有效解决措施,帮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提高教育的质量。家长委员会要定期的参与和召开家委会会议,保证家园双方能够及时参与幼儿园评价,以便更高效的组织和开展有关家园共育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父母更多地开始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更丰富的育儿知识。除了传统的电话沟通和家访之外,幼儿园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开展开的家园共育交流方式,为家长和教师建立实时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5.4教师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理念X幼儿园教师应成立家长委员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理念。让家长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自主参与幼儿教育,是与幼儿园携手共育幼儿,从而高度认同自己在家园合作活动中角色身份,主动地参与家园合作活动。有利于家长对自身在家园合作的角色认同,从而更主动配合家园合作活动,促进多种形式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与教师共同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5.5提高家园双方的合作能力家园共育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动向,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教师,应该正视自己,端正自己的心态,积极主动和家长交流,共同促进幼儿未来的发展。幼儿教师需要做到认真倾听家长提出有关幼儿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出良好的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准,让幼儿家长放心和老师共同配合;一些家长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虽然他们希望孩子发展得好,但在教育孩子没有用对方法,日积月累就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心理变化的偏差。对于这些情况的家长,就对教师的要求更大,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家园共育,通过日常密切交流及各种家园共育活动形式,让家长参与活动以便更多地了解心理常识,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教师一起配合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只有做到有效的沟通,家长和教师才能彼此了解需求,从而达到家园共育中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6结论家园共育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前教育不同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特殊性也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它有助于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儿童教育中的诸多问题。许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种对儿童生活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家庭教育,家庭行为和行为会对儿童产生相应的影响,这在教育过程中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起重安全事故
- 网络安全销售
- 小班幼儿安全教育家长会
- 制冷专业职业规划
- 牛场租赁合同协议书
- 一年级班级口号(集合15篇)
- 产品销售合同范本10篇
- 2022幼儿园读书活动总结10篇
- 车祸捐款倡议书(15篇)
- 进了门绕口令课件
-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灾难事故避险自救-终结性考核-国开(SC)-参考资料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
- 3.1《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课件
- 奖牌设计 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国家开放大学《Web开发基础》形考任务实验1-5参考答案
-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内涵及解读
-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必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 代付业务合作协议
- 大学英语写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齐哈尔医学院
-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