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拓展模块2024·上册第三单元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节选)
教材分析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以系统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这部巨著计划出版7卷,共34册。全书出齐时,将超过4500万字。目前已出版18册。这部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史、各学科专业史,如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及相关技术、化学及相关技术、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以及社会背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令人惊讶和叹服的。写就这部巨著的就是英国著名的科学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今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大师——李约瑟博士。《中国科技技术史》讲述了些什么呢?”这些恐怕是每一个初知此事的人都急于想知道的问题。为了解开这些“问号”,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李约瑟博士,读一读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理解作者有全球化的眼光,能够在与西方的对比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评价和定位。抓课文文句,把握序言在书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给后人的启示。重在历史背景下,客观中国科学技术曾经的辉煌,思考其带给当代中国的启示。结合课文对序言进行认真体会,体会作者的态度,结合当前中国的发展,客观公中国科学技术的辉煌。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基于中西方科技对比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问题”,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他的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andCivilisationinChina,简称SCC,又译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更是以出版的规模之大、周期之长,成为了现代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在这部大器晚成的鸿篇巨制中,李约瑟用大量翔实的证据,证实了许多中国古代在科学与技术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包括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等,很多成就不仅在时间上领先于西方,而且曾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李约瑟的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年是具有开创性的,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人们常识的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著作不仅成为了世界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一座丰碑,也被视为中西方科技与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新课导入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了解作者
李约瑟: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人,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剑桥大学。1928年起任剑桥大学等校生物化学教授;在1942年到1946年期间担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开始对中国科学史和中医学产生浓厚兴趣,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写下《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1968年,在巴黎举行的第12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联合会上获乔治·萨顿奖章。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的领军人物,李约瑟在多个领域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理论,为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逝世于1995年3月24日。李约瑟(1900-1995)一生著作等身,被誉为“20世纪的伟大学“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的“旷世巨著”一-《中国科学技术者”史》,使得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曾经有过的辉煌的科学与文明。更重要的是,李约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科学传统曾如此发达的中国会在15世纪以后一蹶不振,没有发展出可与西方分庭抗礼的现代科学?”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毕业于剑桥大学凯斯学院,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他曾任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李约瑟博士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成就让他享誉国际学术界。1974年至1977年,他当选为国际科学史与科学哲学联合会的科学史分会主席;1994年,他又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李约瑟穷毕生之力编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他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成果已臻“前无古人”之境,他在1943年访华时便已坚信: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在16世纪以前一直是领先西方的,但此后科学在西方突飞猛进,在中国反而停滞不前了。因此,他拒绝接受早期中国学人的看法,即科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李约瑟把大半生的学术生涯都献给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的研究与著述,他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沉醉、他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对科学的无比执着、他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研究方面的卓越成就,令学者们钦佩和赞叹不已。
李约瑟被视为“中国人民之友”,他曾八度访华,毛泽东曾当面请教他中国是否应发展汽车以废弃脚踏车;周恩来在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就已和李约瑟成为朋友。用李约瑟的亲密助手和晚年伴侣鲁桂珍的话来说,他就是在东西方文明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被评为“新中国十大友人”之一,可谓当之无愧。写作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是剑桥大学乃至整个英国学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相关领域每一位学者都不可绕开的著作。1954年,李约瑟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立即轰动了西方汉学界。他在这部计有34个分册的系列巨著中,以浩瀚的史料确凿的证据向世界表明:“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前十多个世纪,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人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环节二:认证朗读,整体感知
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人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该系列第一卷总论,首先介绍全书总的计划,考察汉语及汉字结构,论述中国地理概况和中国的历史,最后阐述了几个世纪的中西利学技术交流。第二卷论中国科学思想史和科技发展的思想背景,论述了中国古代哲学各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释家及宋明理学)和科学思想的演变发展,讨论了有关自然的有机论哲学概念和自然法思想的地位,对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给予高度评价第三卷论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和地学。第四卷论物理学及相关技术有3个分册。第五卷论化学及相关科学技术,是全书最大的一卷,共有13个分册。第六卷是生物科学及相关技术,包括农业和医学。第七卷分析传统中国文化社会和经济结构,讨论知识分子的世界观、特殊思想体系的作用,刺激或抑制科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回答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发地产生近代科学等等。
李约瑟具有全球化的眼光,能够在与西方的对比中,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进行评价和定位,指出其特质,分析其缺陷。他对历史上中外科技交流方面的情况比较关注,比如对西方科学的东方来源问题多有发现。
李约瑟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而又系统地阐明了400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展示了中国在古代和中世纪科技方面的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中国科学技术史》也被认为是世界上研究中国科技史最完备、最深刻、最具特色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20世纪完成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是欧洲人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第二课时
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列,可是后来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方、而不是在中国诞生,原因何在呢?这是一个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并在积极探讨的问题。李约瑟正是被这个问题所吸引而涉足我国科技史领域,写成了浩瀚巨帙《中国科学技术史》(一译《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并成为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大师。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环节一: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因为由于要承担这项任务的学者必须具备某些比较难得的综合条件。他举了《墨子》《论衡》等来进行论述。他还认为在这样一本书里是绝对不能没有汉字的,因为汉字的同音字极多(当然也可以像本书一样,将汉字集中放在脚注和索引中)。任何一位懂得中文的人,如果只看到汉字的音译或拉丁拼音而没有看到原字,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这样的著作便很难用作研究的工具。1.为什么李约瑟认为,从本书所探讨的这个主题的研究现状来看,使有二十个专家把他们毕生的精力全部投入,也只能得到某些初步的成绩而已?
因为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献很大。值得探讨的。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一个民族或一个多民族集体曾经垄断过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各个民族的成就,应该由全世界人民携起手来共同赏识,纵情歌颂。2.为什么李约瑟认为,李约瑟认为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国人的才能是不可忽略的?
因为作者认为在这样一本书里是绝对不能没有汉字的,因为汉字的同音字极多(当然也可以像本书一样,将汉字集中放在脚注和索引中)。任何一位懂得中文的人,如果只看到汉字的音译或拉丁拼音而没有看到原字,便会感到非常难懂,而且这样的著作便很难用作研究的工具。况且拉丁拼音的方法很多,人们往往各执一说而争论不休。同时,没有一种拉丁拼音能精确地表达出汉字发音中的许多细微的区别,因而至今还没有——种能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方法。3.本书实际上既不是为汉学家、也不是为一般群众写的,既然这样,为什么在这本书里没有把汉字全部删去呢?
其实这套书的写作意义,早已超出了它本身,其内容涉及到中国古代的诸多学科,如经、史、哲、道、杂等。统观整套书的编纂思想,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科技文化”,更体现了迻辑与历史的统一。书中提出不少具有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并具有独创性的见解,读来莫不令人大开思路,深受启迪。如中国的“阴阳”说是“波”的概念;世界科技的融和论;科技发展“百川朝宗于海,天下大同”;科技的起源规律等等。其中需要认真研讨的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遗产是绝对金矿的论断”(原文无“文化”二字,如从全文看,有“文化”之意),这个论断,是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遗产巨大潜力的准确评估和形象比喻与概括。其论断充满了熠熠的辦证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现实意义。4.谈谈这部著作的写作意义
通过序言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约瑟先生超前的思维,在科学史早期的研究和发展时期,西方的科学家们大多都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后来才比较清楚的认识到古埃及人的贡献,对印度人的成就作出比较公正的评价”,但是当时的欧洲人依旧对远东地区带有偏见。而在当时学术界“欧洲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李约瑟先生能够放下这种偏见出版《中国科学技术史》来“论述亚洲、特别是中国在科学上的贡献”。历史本身就讲求实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所以我觉得这种放下偏见,不随大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并且传承的。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序言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
一个外国人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遗产的观察了解研究得如此深透如此准确如此富有成果,这绝非偶然。没有毕生的精力、毅力、决心、勇气和对中国科技文化遗产的真实感情以及一整套的系统完整的科学方法,是绝对办不到的,他不是就问题谈问题,而是站在世界科技史、比较科技史的高度,以高屋建瓴之势来研究中文化遗产的。这和国内的少数“疑古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6.结合序言谈谈为什么一个外国人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遗产的观察了解研究得如此深透如此准确如此富有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史》这部巨著全面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向人们展示出一幅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宏伟画卷,同时改变了西欧人很自然地从近代的科学和技术回溯过去,认为科学思想的发展起源于古代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经验和成就这个想法。并促进了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的相互了解,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7.结合序言谈谈这部著作对欧洲,甚至对世界都产生了什么影响?墨剑飘雨liyongqiang李永强环节二:拓展延伸1、所谓“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何产生于西方而非中国)是否可以看作是西方人向中国抛出的一个陷阱。
我认为不是。因为一个民族,一种文明和文化在这个世界上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时间的长河里,其文明走在世界的前列,过一段时间又被其他文明超越,这都是很正常的事,并没什么奇怪的。换言之,近代科学在西方而非中国的产生、崛起,是一定时期西方文明超过中国的体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从李约瑟提出“李约瑟难题”以后我们中国人自己给出的答案来看,往往都是从中国自身的文化和制度来分析的,诸如:科举考试压抑了人的思想;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限制了社会的活力等。甚至还有观点说中国古代存在的是技术而非科技,中国古代的“科技”根本无法与西方的科技相提并论。这些乍一看很有道理,但从另一方面想,这些回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我们中国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自我否定,从而让我们对自己引以为傲的民族文化产生一定的怀疑,我认为这正中了西方文化殖民主义者的下怀。换句话说,我认为“李约瑟难题”的提出是西方人蓄谋已久的阴谋(尽管李约瑟同中国人民是有深厚情结的)。
但从李约瑟提出“李约瑟难题”以后我们中国人自己给出的答案来看,往往都是从中国自身的文化和制度来分析的,诸如:科举考试压抑了人的思想;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的传统限制了社会的活力等。甚至还有观点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公司协议合同范本
- 制作简易合同范本
- 农户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 农村住宅设计合同范本
- 上海植物租摆合同范本
- 公积金租房合同范本
- 五人合伙合同范本
- 二手公寓房购买合同范本
- 正规合同范本买卖
- 仓库货品保管合同范本
- GB/T 3452.2-2007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
- GB/T 30797-2014食品用洗涤剂试验方法总砷的测定
- GB/T 20057-2012滚动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平挡圈和套圈无挡边端倒角尺寸
- GB/T 19808-2005塑料管材和管件公称外径大于或等于90mm的聚乙烯电熔组件的拉伸剥离试验
- GB/T 12771-2019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 工程验收及移交管理方案
- 班组建设工作体系课件
- 图片编辑概述课件
- 第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课件
- 2023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参考课件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