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3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3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3页
第3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4页
第30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练习基础巩固基础巩固1.“民族百年航天思,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描写的科技成就()A.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C.打破了美苏两国的垄断D.有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答案】A【解析】据材料“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可知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体现的是嫦娥计划,这一成就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故选A项;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空时代,排除B项;打破美苏两国核垄断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排除C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排除D项。2.2020年6月,“嫦娥四号”团队4位成员荣获国际宇航联合会年度最高奖——“世界航天奖”。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间技术领域不断取得重大进展的原因()年份成就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1992年“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火箭发射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舟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成功2003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2007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发射成功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②“向科学进军”热潮的掀起③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教兴国”战略奠定理论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从主观方面来看,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看,1985年颁布的《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推动了科学技术领域的自主性,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此基础上,1995年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构建了科技发展的理论,明确了科学技术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推动了科技发展,C正确;“向科学进军”提出时间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3.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袁隆平的贡献在于()A.运用科技手段为人类战胜了饥饿的威胁B.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C.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D.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和平和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可知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故选C项;袁隆平运用杂交水稻技术帮助提高水稻单产,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为人类战胜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还没有战胜,排除A项;袁隆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B项的说法过于宽泛,因为他没有为温(穿暖)作出贡献,排除B项;袁隆平主要解决的是粮食问题,跟和平和社会进步关系不大,排除D项。4.表1反应是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表。中国展品的变化反映了()时间代表性展品1876年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2010年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表1A.传统手工业不被现代中国重视B.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已傲世全球C.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的进步D.第二次工业革命没有影响中国【答案】C【解析】据材料“1876年和2010年两届世博会中国展品对比”,可知清王朝时的中国展品主要是手工业产品,而当代中国的展品成为高科技产品,这反映了制度变革推动中国科技进步,故选C项;现代中国仍然传统手工业,排除A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能说傲世全球,排除B项;洋务运动吸收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D项。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平反冤假错案是冲破“两个凡是”禁锢的突破口,促进了思想解放,彻底清理了存在多年的“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调动了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安定团结的社会基础。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不是平反冤假错案。因此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材料旨在强调我国法治建设的特点是()A.依法治国,民主集中B.主权在民,与时俱进C.法治和德治并行D.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答案】C【解析】据材料“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可知,我国法治建设的特点是法治和德治并行,故选C项;“民主集中”不合题意,与材料提及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相悖,排除A项;“主权在民,与时俱进”不合题意,与材料主旨为“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相悖,排除B项;“法治为主,德治为辅”曲解题意,与材料“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相悖,排除D项。7.图1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图1: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A.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C.民主和法治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D.法治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民事诉讼代理案件的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提高,故选B项;2010年底,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不能直接说明法律体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法律诉讼,不是民主,排除C项;据所学,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开始进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排除D项。能力进阶能力进阶8.2003年9月11日,我国将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公民道德具体包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内容。我国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A.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B.重在培养共产党员的个人修养C.全面提升了公民道德文化素质D.促使社会风气得到根本性好转【答案】A【解析】据材料“公民道德宣传日”、“爱国守法……敬业奉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可以加强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宣传力度,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故选A项;材料的主体是“公民”,“共产党员”缩小了宣传群体,排除B项;“全面提升”和“根本性好转”表述过于绝对,都过于夸大了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的作用,排除C、D项。9.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法治,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有学者认为,“有法制才能有法治,有法制为了要法治”。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该举措()A.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B.恢复了文革时期遭到破坏的法制C.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D.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A项;改革开放后我国就恢复了被破坏的民主和法治,排除B项;十八大以来,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排除D项。10.《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致地工作。”2016年7月公布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开启了党由政策治国到法律治国的“治理现代化”转变。上述规定()A.保证了依法治国原则的有效落实B.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C.充分发挥了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D.扩大了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规定党必须依法执政并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这完善了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体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故选B项;材料强调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并无关于依法治国原则落实的信息,排除A项;社会舆论指社会层面的监督,材料强调的是党执政方式和领导体制的问题,排除C项;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排除D项。11.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在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有()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故①正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前进最终是由生产力发展决定的,同时是由先进文化引导的,是由人民群众推动的等基本原理,故②正确;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故③正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素养提升素养提升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中央人民政府相继制定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1954年0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此次会议,同时还颁布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重要法律。以上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摘编自刘文光《新中国法制建设:新世纪之初的历史回睁和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原因。(8分)材料二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指出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确立了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目标。在制定新宪法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法律128件,关于法律的决定75件,共计203件,这些法律涉及国家机构、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对外开放、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从1985年开始,我国已实施了两个全国性的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计划,现在正在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从2004年12月到2008年5月,中共中央举办了七次法制讲座。出现了从重人治、轻法治向重法治转变,从权力至上向法律至上转变,从重义务轻权利向权利义务并重转变和从重实体法轻程序法向两者并重转变的现象。——摘编自李玉荣《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经验。(10分)【答案】(1)原因:巩固新中国政权;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以往法律体系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8分,任答两点6分,三点8分)(2)主要成就: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明确了宪法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依法立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目标;初步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法制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6分,任答三点即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健全司法制度,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法律监督;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4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伊始”可知当时人民政权刚刚成立,亟需从各个方面巩固新政权;据材料一“相继制定颁布了《婚姻法》《工会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可知当时的法律建设从内容上看大多与经济建设有关,说明当时国家需要借助法律手段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据材料一“以及禁毒禁烟、战犯罪犯改造等重要法规”可知当时的法制建设还重视惩办危害公共秩序的犯罪行为,说明稳定社会秩序也需要借助法律的权威;据材料一“以上法律法规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格局”可知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以往的法律体系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要不断发展完善。(2)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据材料二“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是国家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